收藏 分销(赏)

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6570932 上传时间:2024-1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子政务发展工作方案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期间是我国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期间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是XX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工作;是XX市在较

2、短时间内缩小与国内先进城市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切入点;是“*”乃至其后更长时期内,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电子政务工作的要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国信*号)的文件精神和XX省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结合XX市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编制XX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XX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作为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子规划,旨在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构建起一

3、个满足XX市直各机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执政能力需要的、安全高效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为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服务,为把XX市建设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服务,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一、发展基础 “*”期间,XX市电子政务发展较快,形成了“一个平台(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两个政务信息网站(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政府政务信息资源网站)、三级网络联通(省、市、区县)、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支撑”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全市74个政府部门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在推进政务公开、实现网上办

4、事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国政府门户网站测评名列前茅。XX市人民政府政务信息资源网功能不断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整合与共享初见成效。XX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XX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工程、电子缴税入库系统建设、XX市区两级平台网上行政审批互联系统等多个跨领域、跨系统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市直各机关电子化办公水平显著提高,市政府非密公文和信息无纸化传输系统、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工商、税务、物价、审计、政府采购、劳动保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房产管理、教育、文化、卫生、人民防空、档案管理、公安、消防等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期间

5、*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效,为“*”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XX市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公共服务效率较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平衡、安全保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建设运行和管理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需要在“*”期间切实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 “*”期间,我市推进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更加注重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应用水平

6、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三、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分工协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在全市统筹规划下,明确各部门的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紧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根据业务需要,优先支持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的业务系统建设,重点推进跨部门、跨领域业务系统建设。 整合资源,促进共享。

7、充分利用区域内已有的网络硬件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打破垄断,加强协同,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把分散在各业务系统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的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统一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加强电子政务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坚持安全技术应用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依法推进,高效公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国家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以及软件保护等一系列法规,加快制定颁布地方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依法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完善政府门户网

8、站和政务信息资源网的服务功能,依法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工作。 省市共建,资源共享。根据XX省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同XX县区域内省和XX市可共用的基础性电子政务平台和较大投入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都要采用省市共建的方式进行。基础性项目建设,省市共同开发,以省为主;应用性项目建设,以市为主,实现省市优势互补。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期间XX市推进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纵向联通国家、省、市、区县(市),横向联通市直各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起电子政务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和信息安全基础设

9、施;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人口基础信息、企业基础信息、宏观经济信息等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共享和相关政务协同办公机制初步建立,5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在党政机关提高管理和服务以及科学决策水平,提高行政效率和减低行政成本,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 (二)阶段性目标 1、*-*年 完成各区、县(市)电子政务网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心平台,实现省、市、区县(市)三级电子政

10、务网络平台联通;完善市直各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实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和市检察院政务网络互联互通;市直各机关95%建成内部办公局域网,各区、县(市)机关70%建成内部办公局域网;市直各机关电子化办公水平明显提高,政府非密公文和信息实现无纸化传输;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信息资源网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政务公开信息全部网上发布;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和重点跨领域、跨部门综合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取得初步成果,行政许可项目20%以上实现在线处理;社区信息化建设逐步展开;电子政务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 2、*-*年 逐步完成市电子政务网络带宽升级,保证市电子政务网络和各区、县(市)电

11、子政务网络满足省电子政务网络带宽要求,实现宽带、专用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目标;市直各机关和各区机关全部建成内部办公局域网,各县(市)机关90%建成内部办公局域网;市、区县(市)机关办公业务基本实现数字化;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初步形成体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跨领域、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全面开展,行政许可项目50%以上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初步建立。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成为党政机关科学决策、服务公众、管理社会、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的主要手段。 五、主要任务 “*”期间我市推进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利

12、用信息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重点应用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子政务环境。 (一)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期间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号),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重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统筹有序地建设面向公众服务和面向各机关、各部门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数据库,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数据库体系。 1、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政务信息采集工作管理,建立健全政务信息

13、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办法。形成从采集、存储、加工至发布,完整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立政务信息数据更新机制,保持政务信息数据的实时性和权威性。实现各类政务信息的有序采集、存储、发布、交换、使用和共享。 (1)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部门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协调机制,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全部网上发布,为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提供便利。 (2)加快基础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完成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数

14、据库、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库和档案信息数据库等一批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同时根据有关业务系统的建设和需求情况,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各行各业专业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内容。 (3)推进战略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完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城市规划、应急指挥管理等数据库。 (4)在加快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和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对经济社会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技术支持服务。 (5)加快政务工作数字化进程。区、县以上各级机关新形成的文档、公告、统计数据、资料等都要进行数据化处理。加快对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逐步实现政务工作历史档案

15、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2、鼓励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现有公益性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公益性单位,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急需了解和关注的社会公益性信息,加快互联网上公益性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市场信息、专利信息、环境保护、气象信息以及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人才、旅游、购物、交通、邮电服务等数据库。重点建设“数字档案馆”、“数字图书馆”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3、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务信息资源,鼓励信息内容服务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相关数据库并进行增值开发利用,促

16、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繁荣和产业发展。 (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电子政务的综合服务能力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目的。 1、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提高面向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政务信息的“一站式入口”。按照“需求导向、服务优先,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内容清晰、页面简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政府门户网站定位于“资源整合与公众服务的载体、政务公开与公众监督的窗口、双向沟通与公共参与的渠道”。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网的信息服务功能,为公众和各机关、部门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二是扩大在

17、线服务功能和范围。面向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学习、工作和生产经营的多样化需求,继续完善行政审批事项表格下载、网上报税、企业年检、市长信箱、网上实时对话等功能。突出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服务百姓的宗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在网上发布和更新,同时加强“社情民意”调查。对公众向党政机关提出的建议,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和协调有关部门予与反馈和解答,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式交流,增强政务工作透明度。同时以具有单一行政审批职能的业务系统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网上审批,逐步过渡到网上联合审批,实现“门户网站受理、政务网上审批”的“一网式”行政审批。促进政府各业务部门工作流程再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三是突出

18、重点。围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突出面向城市居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劳动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指南等信息服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突出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涉农政策、农用地规划、乡村建设、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气象、灾害防治、农产品、农资市场信息、劳动力转移以及教育、卫生医疗等适合“三农”方面的信息服务。 四是完善各级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指导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建设好各自的政务网站,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政务信息资源组织开发体系,制定政府网站建设标准和规范,加快各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形成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窗口,以各级政府网站和政府各部门网站为支持的网站群,以统一政府信息访问

19、入口的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人民群众能方便地获取相关的政务信息和服务。 2、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网,提高为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网的服务功能,开发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特例”促进政府相关部门的政务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工作流程的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网的信息汇总分析、社会舆情研究、经济运行监测、应急事件处理、市场监管、资源配置调控等方面的服务,开发相应的模拟分析和仿真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数据仓库技术,为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有关部门工作情况,掌握政务工作动态和市情、民情

20、服务,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3、抓好电子政务向社区和乡、镇延伸工作。为实现市委提出的“将XX市建设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模式,将电子政务服务向社区和乡、镇延伸。广泛开展面向城市社区和乡、镇居民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家政服务等项目,为社区和乡、镇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互动、共享、协同、高效的电子政务便民服务平台。 (三)推进重点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和提高服务水平的载体。“*”期间重点是紧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根据业务需要,优先支持社

21、会公众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的业务系统建设,完善已建应用系统,强化已建系统的应用,推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支持部门间业务协同,推进跨部门、跨领域业务系统建设。 1、加快重点业务部门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市委信息决策支持、人大代表提案管理、政协委员议案管理、政府办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立案管理、财政管理、税收管理、工商管理、金融监管、进出口管理、涉农管理与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国有资产监管、信用监管、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管理、社会保障、公务员管理、司法保障、社会治安管理、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房产管理、行政联合审批、信访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重点业务系

22、统。 2、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业务协同系统建设。按照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功能完备、业务协同的要求,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通过有效整合市人防指挥中心、市防汛指挥中心、110、119、120和市交通指挥中心的无线通信、视频监管等硬件资源和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平台,重点建设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和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形成“平时管理、应急处置、战时指挥”三位一体的、跨部门城市综合指挥系统。同时继续推进网上行政联合审批、建设、商务、劳务、质量等一批跨部门跨领域综合业务协同系统建设。 3、推广统一的政务办公软件。在全市推广应用统一的正版办公软件。实现各部门内部和

23、各部门之间非密公文和信息的无纸化传输。 (四)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 1、完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在现有的工商、税务和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已经建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信息交换内容和业务应用领域,充分发挥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提高政府部门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 2、完善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完成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基于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应用领域,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土地地籍管理、市政管理、城市房产住

24、宅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城市治安管理、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哈尔滨”的建设目标。 3、建设人口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以公安户籍人口信息为基础,逐步整合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统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教育等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口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并在政府和相关部门间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对人口基础信息的需求。 4、建设宏观经济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整合计划、物价、财政、金融、统计等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逻辑统一、物理分布的宏观经济信息共享平台,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信息服务和科学统计分析

25、的技术辅助支持。 5、建设社会信用信息发布系统。从企业信用入手,充分利用我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全市企业信用数据,建立起联合征信平台,搞好诚信信息征集、评定、服务和管理,推进行政管理部门信用等级分类监管,促进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信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和管理平台,推进个人信用信息、政府信息和社会中介机构信用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认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发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社会公众诚信教育,提高公民个人信用素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构建

26、“信用哈尔滨”。 6、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通知要求,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形成全国较大规模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利用互联网、卫星等通道传送到基层服务网点。基本建成覆盖城市大部分社区和农村乡镇、村的基层工作网络。按国家要求建设好我市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和镜像站点,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平台,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18号)文件精神和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要求,建设和整合统一的市

27、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1)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建设好电子政务内网。做好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法院、市检察院电子政务内网联通和安全保密建设工作,确保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可靠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保密传送。 (2)进一步完善市电子政务外网体系。实现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XX省电子政务外网和各区县(政府)电子政务网的纵向联通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等党政机关的横向联通。 (3)在“*”期间已有74个单位接入市电子政务外网的基础上,逐年扩大接入点,逐步将在哈的中直企业、大学、院、所和主要社团组织接入市电子政务外网,使市电子政务网络在为政务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进一步完善

28、市电子政务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系统,根据网络流量的增长,及时扩展网络带宽,保证电子政务网络的高速、安全、稳定运行。 (5)大力推进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直各机关以及各区、县(市)机关内部办公局域网建设。市直机关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局域网,接入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网络互联互通。 (6)各区、县(市)电子政务网络的总体结构,要按照市电子政务网络的总体结构,建立本地区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交换中心,使各区、县(市)政府所属的各业务部门通过本地区、县(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与市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网络互联。 (7)逐步将目前市直有关部门的各类业务专网整合到市电子政务网

29、络平台上。 2、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设备的投入,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可靠运行。 (2)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建设的要求和标准,重点建设基于pki/ca安全电子政务认证系统,建设网络防病毒、防攻击、防入侵等安全防护系统和容灾数据备份系统。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响应速度和能力。 (3)参照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安全的标准,建立全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管理体系。 (4)本着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分级、分层、分域保

30、障信息安全,确定电子政务网络和系统的防范等级并根据等级保护的标准、要求和程序,实施科学管理和分级防护。 (5)针对网络和系统的重要程度和应用系统的涉密程度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搞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信息安全检查。同时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落实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 (六)优化电子政务环境 1、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以国家标准为主体,结合XX市实际,重点研究制定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业务流程设计、信息化工程监理、电子政务网络、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电子政务数据元等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标准。 2、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

31、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研究制定电子政务安全责任和政府信息登记、交换、维护、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以及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电子政务培训、政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办法。 3、强化电子政务培训。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和应用能力培训为重点,以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政策法规、标准化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主要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其在信息化规划及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决策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使其基本掌握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开发、利用所必需的新知识与技能,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培

32、养一批精通业务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做好电子政务培训计划,争取用23年的时间,完成全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普及培训。在党政机关建立电子政务应用能力资格认证制度。实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把资格认证与年度考核结合,同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促进公务员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办公效率,适应网络型政府的需要。 4、建立工作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电子政务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将各级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务工作纳入目标工作考核。 5、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阳光政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注和

33、支持政府电子政务的良好氛围。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电子政务事关信息化发展的全局,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提高对电子政务重大意义的认识。按照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围绕打造更具活力和开放的体制环境、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和更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上下功夫,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电子政务的统筹规划和决策,研究和协调电子政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推进工作。各区、县(市)党政机关、市直机关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负责电子政务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强有力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形成全市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

34、负责的电子政务领导体系。 (二)完善体制,各负其责 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信息产业局负责跨部门跨系统和基础性平台的协调建设和管理,组织全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专家论证工作。市直各机关按照分工,抓好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各区、县(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抓好本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建设工作。 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编制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发展规划,组织制定相应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办法,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依托各业务主管部门,形成分级归口开发与管理,采取分布式存储的管理模式,建立起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保证信息资源的

35、规范化管理和有效利用。 (三)加快立法,依法推进 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XX市政务公开规定和XX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重点抓好地方性电子政务法规建设。“*”期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实际,研究制定和颁布实施XX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将电子政务纳入法制化工作轨道。加快制定我市推进电子政务的技术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同时清理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文件,为实现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网上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加强管理,加大投入 严格贯

36、彻执行XX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项目,要按照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市财政预算审批程序审批,切实做好信息化项目的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设备采购招标、工程监理和验收工作。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都要经过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评估、论证后,方可组织实施。 保证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和运行资金。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号)的要求,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资金,采取各级政府分别负担的方式解决。市级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资金,由市级财政安排资金;建成之后的运行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按照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资金来源渠道安排解决。

37、各区、县(市)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区、县(市)负担。 在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积极开拓市场化融资渠道,大力推进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通过项目招商、授权经营、“运行外包”等多种形式,扩大资金来源,广泛吸引和利用外资,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五)以人为本,用好人才 鼓励在哈大专院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不断培养和输送信息化人才,为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用好人才,在工作条件和环境以及工资、住房、福利待遇、晋职晋级、继续学习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留住人才。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第21页 共21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