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教学目标: 1 、识记文中词语的音、形、义 2 、根据游记特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3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的方法以及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重点)4、联系背景、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难点)5、背诵课文课时:一节 授课过程一、 导入:从“解题”入手“记承天寺夜游”,你能从中发现那些信息?(文章体裁:游记;时间:夜;地点:承天寺)游的人是谁?(苏轼和张怀民)谁做的“记”?(苏轼)作者夜游时都欣赏到了哪些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走进文章。二:作者简介 提醒:抓住主要信息(名、时、地、评、作)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2、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三、分析课文1、游记的特点是什么?请据此理清文章的思路游记的特点:游踪写景抒情游踪:住处承天寺中庭景物: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抒情:欣然寂寞失落淡然、欣然、豁达2、补充:解决的重点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通过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游的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为什么“夜游”游同伴吗?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何以
3、见得?(从文中找依据)4、他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比如黄庭坚、佛印等,为什么偏偏找到了张怀民?请结合背景谈一谈你的看法。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5、作者欣赏到了怎样的月色?从中我们可以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欣喜、淡然)6、“闲人”怎解?“闲人”的内涵(赏月时的闲情雅致、与月色合二为一的淡然、被贬,抱负无法实现的愤然、排遣心中郁闷的豁达、自嘲)7、主旨:作者通过对夜游承天寺所见所感的描述,表达了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 板书 游踪:住处-承天寺-中庭 景物: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抒情:欣然-寂寞失落-淡然、豁达(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