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乘法口诀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 教师:田佩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用口诀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现口诀的排列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教具准备:红旗,五角星,课件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一看屏幕上的这副图片,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生:是五星红旗。师:对,除了是五星红旗,它还是中国的国旗。那么大家在观察一下,五星红旗上有些什么呢?生:有5颗金色的
2、五角星。师:昨天,我在别的班上让小朋友们用小棒摆了五角星,他们有两种不同的摆法,现在我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仔细看一看,哪种方法用的小棒数目是最少的。(出示小棒摆五角星的两种方法)。生:第二种方法用到的小棒少。师:用了多少根?生:5根。师:那么我们就得出来一个结论,最少用5根小棒就可以摆出一颗五角星。二、新授课程1、数小棒,列算式师:现在黑板上有一面红旗,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出的五角星把它变成一面五星红旗,好吗?生:好。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颗五角星,这是老师用5根小棒摆出来的,我把它贴到红旗的左上角,变成五星红旗上最大的那颗五角星。也就是说,现在黑板上有一颗五角星,用了5根小棒(板书:5)。那么有
3、没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乘法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生1:15=5根生2:51=5根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看看这两个乘法算式,它们的两个乘数1和5分别表示什么呢?1表示1颗五角星,5表示用了5根小棒,就是1个5。师:接下来,我贴上的2颗五角星,这是一颗小一点的五角星,也是用5根小棒摆出来的。现在红旗上有两颗五角星了,那么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生:10根。师:相比一颗五角星,现在多加了5根小棒,也就是5+5=10根。(板书)那么乘法算式该怎么表示呢?生1:25=10根生2:52=10根师:是的,在这两个乘法算式里面,乘数为2和5,谁可以告诉我它们分别表示什么?生:2表示2颗五角星,5表示每颗五角星用了5根小
4、棒,一起是2个5。师:真棒。现在我要贴上第3颗五角星啦,3颗五角星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生:15根。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生1:3颗五角星比2颗五角星多用了5根小棒,所以是10+5=15根。(板书)生2:还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35=15根或53=15根。(板书)师:真聪明,列的非常正确。那你再说说3和5分别表示什么?生:3表示3克五角星,5表示每颗五角星用5根小棒。师:也就是3个5,对吗?生:对。师:现在,到了第四颗五角星了,我把它贴上,大家想一想怎么列式,我找人回答。生1:4颗五角星比3颗五角星多用了5根小棒,所以可以用15+5=20根。(板书)生2:45=20根或54=20根。4表示有四
5、颗五角星,5表示每颗五角星用了5根小棒,在一起就是4个5。(板书)师:大家同意他们的说法吗?生:同意。师:很好,现在大家看一看我们还差几颗五角星?生:一颗。师:那我把最后的一颗五角星摆上,谁可以列一下算式?生1:20+5=25根。(板书)生2:55=25根。(板书)师:还有别的算式吗?生:没有了。师:那么我就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了,为什么之前每多一颗五角星都有两个乘法算式,可是到了5颗五角星的时候却只有一个算式了呢?生:因为5克五角星的时候,乘法算式是55=25,它的两个乘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之后还是55=25,所以只有一个算式。师:真棒,这么难的问题你都可以回答出来。到现在,在同学们的帮助下,
6、我们的五星红旗就已经摆完了,大家也列出了很多的算式。那么大家记住这些算式以及它的结果了吗?生:没有。师:我已经记住了,大家要是不相信可以找一个同学给我提问。生提问,教师回答。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老师可以记得这么快?生:想。师:因为我有一个法宝,那就是乘法口诀。(板书)2、归纳口诀师:什么是乘法口诀呢?首先我们看看15=5和51=5这两个乘法算式,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观察这句乘法口诀,口诀的前两个字就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乘数,把小的乘数放在前面就是“一五”,最后一个字“五”是乘法算式里的积,在乘数和积之间用一个“得”字连接起来。那么我们就发现了,乘法口诀主要由
7、两个部分组成,乘数和积。(板书)师: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归纳出第二句的口诀。第二句的口诀是根据25=10和52=10这两个乘法算式得出来的,首先,我们找一下在这两个乘法算式里,乘数是什么?积是什么?生:乘数是2和5,积是10。师:把乘数从小到大写在前面就是“二五”,把积写在最后面,就是“十”,那么这句口诀就是“二五十”?生:不是,是“二五一十”。师:是的,是“二五一十”,我们为了让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十”前面加一个“一”,是第二句口诀和第一句口诀读起来更顺一点。(板书)师:接下来,我要找一个同学按照之前的方法编一下第三句的口诀。哪位同学愿意?生1:三五十五。生2:三五一十五。师:有两位同学
8、跟大家分享了他们编的口诀,大家觉得哪位同学编的更好一点呢?生:第一位。师:是的。第三句口诀中“三五”是乘数,“十五”是积,我们在读15的时候都是读成“十五”,而不是读成“一十五”,所以在口诀里也是“十五”。那么第三句口诀就是“三五十五”。(板书)师:接下来,到了自己开动脑筋的时候了,自己编一下后面的口诀,把它写在课本52页,做完的把手举起来。学生做题,教师巡查,指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已经编完了,我找了几个同学的口诀,大家看一下,你觉得他们编的怎么样。(展示)首先看一看第四句口诀,这几个同学编的都是“四五二十”,下面的同学还有没有其他的口诀?生:没有了。师:那第四句的口诀就是“四五二十”。口诀中
9、的乘数和积分别是什么?(板书)生:乘数是4和5,积是20。师:很好。接下来,只有一个乘法算式没有口诀了,就是55=25,我们接着看看这几位同学是怎么编的这一句口诀。(展示)有一个同学编的是“五五二五”,另一个同学编的是“五五二十五”,大家觉得是哪一个呢?生:五五二十五。师:是的,其中“五五”是乘数,积是25,那我们有没有将25读成“二五”,所以在口诀里面也不读“二五”,而是按照平时的读法读成“二十五”。(板书)师:现在乘法口诀就编完了,请同学们把这几句口诀齐读两遍。(学生齐读)师:我把口诀放到了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乘法口诀从横行和竖列看,你发现了一些什么样的规律?生1:口诀一共有5句,每句的第
10、一个字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师:对,找到了这个规律,我们就不会漏记掉口诀了。生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师: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是5的乘法口诀。(板书)生3:每句口诀结尾的一个字都是五或十,而且是一个五和一个十间隔。师:对,结尾对应的是乘法算式里的积,这些积除了你刚刚所得规律,还有什么规律没有,它们之间差的书都是几?生:下一句的积比上一句的积多5。师:那你知道为什么会多5吗?生:因为下一句乘法口诀比上一句乘法口诀多算了一个5。生4:第一句口诀有“得”字,后面的都没有。师:是的,只有在积是一位数的情况下,我们在积前面加一个“得”字。师:找到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按规律记住每一句乘法口诀了。3、
11、记忆口诀师:现在我要和大家玩几个和这些乘法口诀有关系的游戏,看大家记住口诀没有。第一个游戏对口令,老师说每句口诀的乘数,也就是前两个,你们把口诀的后面部分回答出来。(玩游戏,现按顺序出口诀,再打乱顺序出口诀。)师:我们再开始第二个游戏开火车,我找一些同学,每个人背一句口诀,后面的人接着背下一句。(先从一五到五五,再从五五到一五,最后打乱顺序。)师:玩了两个游戏,大家把5的乘法口诀记牢了没有?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牢牢地记下口诀,然后我要开始抽背了。学生记忆口诀。1分钟后抽两个学生背口诀。三、巩固练习师:大家都记得比较牢了,那么现在我们要开始实战了,做几个题目。第一题,最简单的把口诀补充完整。题
12、目:一五( ) 三五( )五五( ) 四五( )二五( )(点名回答)师:第二题,计算并说出口诀。(要求学生先说出相关口诀,在说出算式及结果,点名回答)题目:53 15 52 54 51 55 45 25 师:第三题在课本53页练习十第2题,自己在课本上做一下,一起做一下做一做第2题。做完的请举手。(点名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表示几个几?乘法算式右哪些?说出口诀)师:第四题在课本53页练习十第6题,自己在课本上做一下。做完的请举手。(点名回答: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分别时几个几?怎么列乘法算式?结果是多少?口诀是什么?)四、联系生活师:做了这么多的题目,其中有些题目和我们的生活是有密切
13、关系的,那除了题目上说到的这些,大家还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的东西呢? 生:列举各种5个一组的东西,比如手掌,五言绝句等。(同时解说是如何与5的乘法口诀联系的)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就上完了,那么大家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梳理1、 乘法和加法的转换2、 乘法口诀的组成3、 乘法口诀的编制4、 5句5的乘法口诀以及口诀之间的规律5、 生活中的5的乘法口诀板书5的乘法口诀15=5一五得五51=525=10二五一十52=1035=15三五十五53=1545=20四五二十54=2055=25五五二十五教学反思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在教学语言上,存在不够精练,条理不够清晰等问题。其次,这节课没有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第三,在教学的安排上不是很合理,以至于课堂内容没有当堂完成,本该完成的四个练习只完成了两个,后面还有练习生活的部分以及课堂小结都没有按照设想展示给学生。最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面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出其不意的问题,有时不能很好地给予解答,并且迅速的联系到本堂课的内容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