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2014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专练(鲁教版专用):(三十六) [第36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下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图K36-1
1.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3~5题。
图K36-2
3.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
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
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
4.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5.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6~7题。
图K36-3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7.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8~9题。
图K36-4
8.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图K36-5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 km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已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图K36-6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宁夏扶贫扬黄红寺堡和固海扩灌扬水工程作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生命工程”,担负着吴忠、中卫、固原市灌溉和人畜饮水任务。红寺堡灌区位于宁夏中宁、吴忠、灵武和同心四县的山区结合部,未开发之前,属于荒漠半荒漠的原始天然牧场区,基本没有常住人口和农业种植。固海扩灌区未开发前,山区群众靠天吃饭,由于连年干旱,致使基本的生活饮水都无法解决,绝大部分农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扶贫扬黄灌溉建设使滚滚黄河水让昔日千古荒塬的红寺堡地区粮丰林茂、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为宁夏扶贫抗旱、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也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材料二 扬黄红寺堡和固海扩灌扬水工程输水设施示意图。
图K36-7
(1)关于扬黄红寺堡和固海扩灌扬水工程运用图示设施调水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输水线路沿线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可减少水资源的蒸发量
B.便于管理和施工建设投资,可有效防止决堤等水患灾害
C.可避免对水资源的污染,从而提高水质
D.可有效地调控沿线用水,以提高调水的效益
(2)扬黄工程在什么季节实施调水?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为什么?
(3)扬黄工程调水对宁夏及黄河中下游有什么影响?
2014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专练(鲁教版专用):(三十六)
【基础演练】
1.D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即可直接得出答案。第2题,该国①地资源最丰富而需求量最小,最有可能把部分资源调往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④地。
3.A 4.A 5.D [解析] 第3题,耕地、水资源比重的比值相差越大表示水土配合越差。由图知,北方水源不足,而南方水资源有余但耕地较少,其中河北水土配合最差。第4题,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使水资源南多北少;北方平原面积广大,南方低山丘陵广布,使我国耕地北多南少。第5题,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更严重,主要原因是耕地多,但河流下游水量不足。
【能力提升】
6.B 7.D [解析] 第6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的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而冬季可调水量较少;中线工程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同时穿越黄河时还要建隧道。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质较好;南水北调有利于受水区的环境保护。第7题,大量调水,汉江水量会减小,从而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盐碱化是由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引起的;中线工程对海河流域影响不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8.A 9.C [解析] 第8题,甲位于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丰富,乙位于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都应以火电为主,丙、丁两处水能资源丰富,应以水电为主。第9题,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西电东送能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同时能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染。
10. (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优势:①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②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③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较好。
(2)①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②该工程的兴建可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调。
(4)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分析东线、中线各自的优、劣,可从水量、水质、投资、建成后的运营成本等方面思考。第(2)题,结合水库综合效益,分析对中线供水沿线的影响:首先是解决了水资源不足,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补充了生态用水,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第(3)题,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主要是修水库。第(4)题,主要从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方面思考。
【选做题】
11.(1)A
(2)春夏。夏季。春夏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加之扬黄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平原和南部山地干旱气候区,是粮食的主要产区,春夏农业生产及人畜需水量大;黄河上游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夏季积雪消融,黄河水量较大;另外黄河中下游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夏季降水多,水量大。
(3)对宁夏:改善宁夏中部和南部区域小气候;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粮食产量和农牧民收入,促进城镇建设和第二、三产业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对黄河中下游: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凌汛危害与径流携带泥沙的能力。春季会加重华北平原春旱,增加黄河断流概率。
[解析] 宁夏扶贫扬黄红寺堡和固海扩灌扬水工程是从黄河引水至宁夏中南部,从图中来看,引水是采用的管道封闭引水,这是考虑到当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采取的措施。扬黄工程在什么季节实施调水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水源地水量的大小,再一个要考虑到受水地需水量的季节变化。扬黄工程调水对宁夏及黄河中下游的影响可结合教材所学南水北调的有关知识来回答。
- 6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