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什么是危险源?,什么是危险源识别?,为什么施工现场要进行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怎样进行危险源识别?,如何进行风险评价?,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又叫危险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共六类。一般认为,危险源可概括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的行为,尤其是作业人员的
2、行为;第二类是物的状态,而物的状态又受到管理人员的行为的影响。多数情况下,事故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组合。,什么是危险源识别?,排查施工(作业)中存在着哪些不安全因素的,过程,就叫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以施工过程的先后顺序为主线,识别与之相关的人员、机具和活动的危险源,然后对相关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在辨识某一具体作业活动的危险源时,应从伤害自己、伤害他人、被他人伤害三个角度考虑,防止漏项。,为什么施工现场要进行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1.,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目的),2.,集团公司相关文件有要求。,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
3、(运行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4.,是管理者(人员)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证据。,怎样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过程中要尽可能仔细,防止遗漏。,一般的顺序是:首先排查出所施工(作业)项目有哪些工种?每个工种需做哪些作业活动?每个作业活动会存在哪些危险源?,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人们容易犯的错误是“重物轻人”,即注重物的状态而轻视人的行为。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在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的满分分值分中,安全管理仅占分。各专项检查评分表中,主要强调物的状态。虽然这些物的状态反映了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但反映不出作业人员的行为。而在安全事故的原因中,作业人员的行为显然是第一位的。,充分的危险
4、源辨识,应从人的行为找根源,从物的状态找原因。辨识的范围应包括所有的进场人员、所有的作业区域、所有的施工机具、所有的施工过程,以及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危险源应体现“根源或状态”,延伸到末梢,不能过于简单笼统。,关于危险源的分类名称,,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划分了个大类个小类,每个小类中又包含了多种根源或状态;而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又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共类,两个标准之间的分类不对应。前者分类比较科学,但与
5、习惯说法不一致;后者与习惯说法一致,但只是事故的表现形式,没有反映出“根源或状态”。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用前者的方法和习惯的说法,规定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和名称,以便于识别和控制。,如何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要恰当,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有重点地进行风险控制。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有以下评价方法:,定性评价,这种方法是依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经验对危险源进行的直观判断。对同一危险源,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
6、果,思想难以统一。但对防治常见危害和多发事故来说,这种方法比较有效。施工现场重点防治的“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就是在对以往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定性评价不是简单“拍脑袋”,而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定量评价,这种方法是对危险源的构成要进行综合计算,进而确定其风险等级。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定量评价方法是“法”,即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这种方法考虑构成危险源的三种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的后果(),取三者之积来确定风险值(),并规定不同风险值所代表的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虽然比较科学,
7、但却难以确定各种因素的准确数据。对各种因素数据的确定,也需要建立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对同一作业,不同的人员也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由此可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利弊。施工企业应综合采用,互相补充。比如先进行定量评价,再进行定性评价作补充或调整,综合确定评价结果。当对不同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有疑义时,应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采用高风险值的评价结果。,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控制策划要具体,风险等级不同、作业内容不同,采取的控制措施也不相同。既有管理方式的措施,也有技术方面的措施。不管采取什么控制措施,都必须尽可能使风险消除,或降低到可接
8、受的程度。按照采取措施的先后顺序,控制措施可为三类:,消除风险,这是最理想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使之达到可接受的程度;,个体防护,这是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措施。当采取前两项措施仍不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时,可使用个体防护。,由于施工现场作业活动的多变性和作业人员流动的不确定性,风险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消除。而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一旦发生其后果可能还相当严重。因此,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即使风险降低到了可接受的程度,个体防护也常常是对某些作业人员的硬性要求。,以上三类措施与危险源的控制目标是关联的。如果针对某一危险源的控制目标是“消除风险”,则应采取“消除风险”的具体措施。如果风险
9、不能消除,则目标就不能定为“消除风险”,只能采取“降低风险”和“个体防护”措施。,如油漆作业中“原材料甲醛释放”,这是个可能导致疾病的危险源,“消除风险”的措施应是“使用不含甲醛的原材料”;而在必须使用含甲醛的原材料时,“降低风险”的措施可以是“使用甲醛含量不超标的原材料,保持作业场所通风良好”等;对通风条件差,空气中甲醛含量偏高的作业场所,还可以采取戴口罩、防毒面具等”个体防护”措施。,控制措施如何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防止导致新的风险不可接受的危险源。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重大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评审更新。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拟定的控制措施是否能消除风险或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拟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可行,实施有无困难;,财力状况是否允许,是否最佳解决方案;,是否会导致新的危险源,能否克服。,对涉及重大风险的技术措施,如深基坑支护、大型构件吊装等,还应采用计算、模拟等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评审确认后的控制措施,通过管理方案、专项计划、作业指导书等方式予以贯彻,明确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实施过程中或计划的完成期限到达后,应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控制措施进行更新完善并再次评审,保持其有效性和适宜性,最终实现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