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美术第三册课程纲要
课程材料: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一、学习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造型·表现”领域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设计·应用”领域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欣赏·评述”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二、学习主题及课时安排
准备课时:1课时
造型表现领域:1、添画2、绘画游戏4、和妈妈在一起5、茂密的花
8、出壳了共计12、假如我是巨人14、画夜景15、画影子19、我喜欢的鸟
共计18课时
设计应用领域:3、纸盒变家具6、吊饰7、节节虫9、头饰设计
13、拓印树叶真有趣14、做笔筒
共计12课时
欣赏评述领域: 10、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18、绘画中的节日
共计:2课时
综合探索领域:11、我的收藏卡17、认识身边的树
共计2课时
考核:2课时
总课时:36课时
三、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感悟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2、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学辅助进行直观教学;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的颜色。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通过各种方式的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用黏土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进行简单器皿和动物形象的造型。 用单色、彩色纸材以及废旧画报、挂历,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四、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70%)
(1)学生平时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等。
(2)每位学生参与完成下列教学活动。
1、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
2、认识常用颜色。
3、对媒材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选择媒材进行造型制作
4、对学习活动感兴趣。
5、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像和创新。
6、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7、对身边能找到的媒材的形、色感兴趣
8、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自己玩具的活动。
9、大胆地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10、在活动结束时对自己的材料进行收拾整理。
2、学期结束评价(30%)
用一节课完成一幅创作画,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继续努力四个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