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9 夹竹桃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欣赏其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感。
3.通过品味文本语言和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作者“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欣赏其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文本语言和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作者“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夹竹桃是很普通的一种花,但季老却认为它很“妙”。回忆一下,季老在文中写了夹竹桃的哪几个妙处?(“雪”“火”相融;韧性可贵;引起幻想)
2.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夹竹桃“雪”“火”相融的奇妙景象,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季老再次走近夹竹桃,去品味它的另两个妙处。
二、精读感悟:
(一)韧性可贵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2)圈出句中关键词语,在旁边简要写下自己读后的体会。
2.学生自读自悟,写批注。
3.交流:(指名学生上白板圈画关键词语谈体会,并将感受用一个词语写在白板上)
预设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悄悄地一声不响”:不张扬,不起眼,这就是朴实谦逊的韧性。
(2)两个“又”字,写出了夹竹桃生命力旺盛、花开不败的韧性。
(3)季老从一朵花写到一嘟噜花,写出了夹竹桃越开越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就是韧性。
(4)平时写花都是说“花开花败”,季老却是先写花败,再写花开,写出了夹竹桃的生命力顽强,生生不息的韧性。
小结:看,从花败写到花开,从一朵花写到一嘟噜花,让我们品味到的是夹竹桃生生不息、花开不败、锲而不舍的韧性。这样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揣摩,才能品出韵味。
(5)指导朗读:作者敬佩夹竹桃的朴实谦逊,赞叹夹竹桃的锲而不舍,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夹竹桃的深深感情,读出这种感情来。
预设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无日不”:用双重否定强调夹竹桃的韧性。
(2)排比句式:一个排比句就写出了夹竹桃生存环境的复杂,既有顺境,也有逆境。夹竹桃顺境中——“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逆境中——“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就是始终如一的韧性啊!
(2)指导朗读:用朗读读出顺境和逆境的不同,读出始终如一的韧性。
预设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两个“一直到”:看出夹竹桃花期长,有韧性。
(2)“无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强调,体现了夹竹桃的开花的决心。
它“无不奉陪”谁?从上文中找。(14种花)
这些花在庭院里开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的词语。(开得真是热闹啊!)
4.这是写夹竹桃的文章,季老为什么用整整一段来写其他的14种花?(对比衬托)
用百花的热烈张扬对比衬托夹竹桃的朴实谦逊,用百花的花开花落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开不败、始终如一。
5.再来对比一下这两个自然段的遣词造句,你有什么发现?(提醒用刚才的方法,聚焦到关键词语上)
第3自然段作者多用华美的四字词语,而第4自然段却极少用四字词语。联系刚才我们说到的这14种花和夹竹桃的不同特点,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
是啊,夹竹桃这样朴实无华的花就要用这样质朴而不失典雅的语言来写。看似寻常的安排,透露的却是季老构思的精妙,遣词造句的智慧,让人叹服。(板书:质朴 典雅)
6.宋代文人沈与求曾说夹竹桃是“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这种朴实谦逊、生生不息、始终如一,不正是夹竹桃这一花中君子的可贵韧性吗?
难怪,季老要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点韧性……(引读最后一句)
7.带着这份感叹有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二)引起幻想
1.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聚焦重点句子、聚焦关键词语,一点一点地对夹竹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季老散文的语言有了更丰富的认识。无论是夹竹桃还是季老的语言,都堪当一个“妙”字。
2.然而,它们的妙处远不止于此。我们继续往下看,月光下的夹竹桃也别有一番妙趣。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用上刚才聚焦重点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找找月光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的?它又妙在哪里?
3.交流:“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1)香气:“浓浓烈烈”“袭”——一个叠词、一个动词,让我们闻到了花香四溢,妙。
(2)影子:“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朦胧的美感,妙。
4.闻着这样浓浓烈烈的花香,看着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季老产生了什么幻想?(地图、水中的荇藻、一幅墨竹)
5.指名分别读三处幻想,其他同学边听边细细品味,看谁能体会到这三处幻想的妙处。
(1)采用了排比句式。
(2)每处幻想都是从静态写到动态,动静结合。这样写,“地图”、“池塘”、“墨竹”都成了活的了,不仅有趣,更体现了生活的情趣。
补充:写文时季老已经51岁了,在当时可算是一位老人了,联系他的年纪,再看他的这段文字,你又读出了什么?(季老的童心未泯、率真可爱。)(板书:率真)
(3)再来看幻想的三样东西,季老为什么想到这些?仅仅是因为像吗?结合我们了解到的季老的经历、喜好,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些想象看似天马行空,但细细品来,却并不是那么随意而写的,除了外形相似以外,更多的是反映出了季老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喜好。这就是想象的合情合理、合乎人物身份特点。季老的想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率真,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睿智啊!(板书:睿智)
6.这段文字很有规律,采用了排比句式,由静态写到动态,动静结合,这种表达很容易就让我们记住了。不信的话,我们就来试着背背看。(练背,指名背)
三、总结提升:
1.在季老的眼中,夹竹桃是如此奇妙,如此有趣,难怪他说——(引读最后一段)也正是因为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所以他才会在文章一开始写道——(引读第一自然段)。
2.其实,季老如此钟情夹竹桃还有一个原因。(发送补充的季老资料)
读文,讨论:从补充资料中还读出了什么?
交流,小结:季老就是像夹竹桃这样的一个人,朴实谦逊,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季老写夹竹桃,正是寄寓了他的这种追求和人生情怀。
著名女作家宗璞称季老为“夹竹桃知己”。也正是因为对夹竹桃的这份情有独钟的爱,这份感同身受的情,所以季老才能把普通的夹竹桃写得如此美妙。
四、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清塘荷韵》,继续体会季老“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
附:板书设计
夹竹桃
“雪”“火”相融
妙 韧 性 可 贵 爱 质朴 典雅
引 起 幻 想 率真 睿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