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数学融入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马建林(宁夏灵武市第三小学 750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立足学生生活,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生活化的例题,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让练习生活化,回归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关键词】 数学;情境;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一所大的课堂,作为这个课堂里的一门普通学科, 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
2、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注重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下面谈谈如何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几点做法:一、情境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一学段,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
3、的作用。”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让学生愉悦地学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了“小小商店”的情境,出示了一些标有价格的文具,选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当顾客购买文具,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巩固了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学会了计算购物的金额,还学会了换钱、找零,掌握了付钱的策略,通过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这就是生活中的情境,懂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整
4、理房间一课时,我创设了星期六早晨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小芳看到屋里乱糟糟的,决定收拾房间,并用课件出示了乱糟糟的房间图片,让学生感到这就是他们平时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场面,都有去收拾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这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数学,学生不再感到陌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很浓,呈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例题生活化,融入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呈现生活化的例题,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学习数
5、学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进入新课程以来,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
6、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连乘这一内容时,我把例题设计成“过几天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为了表扬同学们为班级争光,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谁能帮老师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购物情境,学生一听是帮老师计算,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还想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这有6块月饼,想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每人分3块),我又接着问:“如果是4块月饼
7、,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每人分2块),接着又问“如果是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如果是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从而引出每个小朋友分半块月饼,也就是二分之一块月饼。用生活中的例子,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意义,知道分数来自于我们的生活。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将例题改成帮助学校计算用来铺教室的地砖面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三、练习生活化,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
8、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练习时,可以将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练习题,做适当的改编,让习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计算学校长方形花池的周长。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计算教室一共需要边长是60厘米的地砖多少块?学习了年、月、日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明年的日历表。学习了克与千克后,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实际质量,加深对物体质量的认识。学习了利息和利率后,引导学生到银行去了解有关利息和利率的知识,然后帮父母算一算2000元存一年利息有多少
9、,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帮父母设计一下,怎样存钱最合算等等。再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将自己本校各级的人数、男女生人数进行统计,制成条形统计图;在学习完圆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到操场上量出有关数据,进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同时,我还经常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进行计算、研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使学生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深切感到
10、实际生活和生产是离不开数学的,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并从内心深处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生活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主动力,使学生反复尝试,积极探索,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吕世虎,陈清容,钟志勇新版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黄少芬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J小学教学设计,2009(11)5沈利忠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J小学教学设计,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