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里翁通过“给予性”概念超越胡塞尔和海德格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5228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里翁通过“给予性”概念超越胡塞尔和海德格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里翁通过“给予性”概念超越胡塞尔和海德格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里翁通过“给予性”概念超越胡塞尔和海德格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9-一、“给予性”概念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文本中的理论渊源在 2017 年访问中国时的“澎湃访谈”中,马里翁具体谈到了他正是在阅读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作品的过程中才逐渐体会到“给予性”这一概念的巨大价值的:“我正是在研究胡塞尔的时候,发现胡塞尔一开始就超越了直观(lintuition)和意义(la signification)之间的对立关系,他是用了一个对于二者而言共同的概念来完成这点的,也就是说,这两者中的一个和另一个都是被给予的(donn,gegeben)而这之后,又令我非常惊讶的是,当海德格尔想要解释与存在者相对立的存在如何自身显现时,他说的是它给出(es gibt,cela donne)

2、这一用语,并且最终,Ereignis(大道或本有)被写成了它给出。因此可以说,被给予者的问题在海德格尔那里也是首要的”。a简言之,马里翁虽以“给予性”现象学闻名于世,但“给予性”概念并不是马里翁所首创和独创的,相反,它不仅根植在现象学的理论传统之中,而且至少可以追溯到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b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给予性”概念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文本中的理论渊源。在 1907 年出版的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正是在谈论“给予性”问题时引入了认识论还原:“诸思维表现着一个绝对内在的给予性领域,无论我们是在什么意义上阐释内在。在对纯粹现象的直观中,对象不在认识之外,不在意识之外,并且同时是在一个

3、纯粹被直观之物的绝对自身给予性意义作者简介 黄作,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子忠,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510631)。a 法 让-吕克马里翁:专访哲学家 Marion:真正的“赠予”并没给出任何东西,方向红、黄作主编:笛卡尔与现象学马里翁访华演讲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年,第 219-220 页。b 法 让-吕克马里翁:专访哲学家 Marion:真正的“赠予”并没给出任何东西,方向红、黄作主编:笛卡尔与现象学马里翁访华演讲集,第 219 页。2023 年第 8 期黄 作 曾子忠摘 要 当今欧洲大陆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4、之一、法兰西科学院院士马里翁作为第三代现象学家的领头羊,以“给予性现象学”闻名于世,可是“给予性”(Gegebenheit/donation)概念并非马里翁所创,相反,它具有深厚的现象学理论渊源。在马里翁看来,胡塞尔把“给予性”视为可以超越任何二元对立的终极规范,从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同时他受限于对象性范式,从而在“给予性”门口停滞不前;海德格尔从代表“给予性”维度的“它给出”出发,超越传统主体与对象关系的惯常模式,但他最终走向了“本有”,从而偏离了现象学道路。马里翁始终坚持“给予性”的原初性维度,把之上升为现象性的终极规范,从而后者得以超越对象性和存在者性,而马里翁本人也由此超越了

5、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键词 给予性 它给出 现象性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23)08-0029-08马里翁通过“给予性”概念超越胡塞尔和海德格尔-30-上被给予的。但这里需要通过认识论的还原来保证”,a以及“只有通过一种还原(Reduktion),我们也已经想把它叫做现象学的还原,我才能获得一种绝对的给予性(absolute Gegebenheit),它不再亏欠任何超越性东西”。b一方面,胡塞尔坚持给予性限于认识对象,认为“给予性,无论在它之中表现出来的是单纯的被表象之物还是真实的存在之物,是实在之物还是观念之物,是可能之物还是不可能之物,始终都是一种在

6、认识对象之中的给予性”,并列举了从“思维活动的给予性”到“一种悖谬、一种矛盾、一种非存在之给予性”的“真正的给予性的各种样式”。c另一方面,从还原的角度看,任何被给出者都可以视为还原的结果,可这需要一种绝对的不可还原的给予性来保证,胡塞尔称“绝对的给予性”是最后的保证,“绝对的给予性是终极项(absolute Gegebenheit ist ein Letztes)”。d 在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中,胡塞尔继续赋予“绝对的给予性”特权。一方面,他把它与本质直观联系在一起,“本质把握之明晰性程度,正如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个别物一样”,本质之所以能够达到“相较于这系列的程度而言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的

7、近距”,是因为“其给予性(Gegebenheit)是绝对的,即一种纯粹的亲身给予性(reine Selbstgegebenheit)”。e另一方面,他把“给予性”置于超越任何差异或对立的超然地位,“因此,我们确信:给出一个绝对者,这属于内在的给予性(immanenten Gegebenheit)的本质,然而,任何侧显的给予性并不给出作为一种绝对者的事物,却相反只在一种单侧呈现中给出事物,这属于侧显的给予性的本质”。f换言之,任何侧显都在绝对的独一无二的给予性内部展开。同样,“意识和现实之间两个领域的主要和根本的差别在内在性和超越性之间的 就是 给予性样式(Gegebenheitsart)的一种

8、根本差别”,g即各种给予性样式的差别恰恰体现了绝对的给予性的超然性。海德格尔通过强调“它给出(es gibt)”这一表述继续胡塞尔对“给予性”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在存在与时间中,“它给出”就已经与存在而非存在者为伍,“存在位于存在的事实和存在的方式之中,位于实在性、现成性、持存性、有效性和此在之中,在它给出之中”。h鉴于对存在的领会往往通过此在这一特殊的存在者,“对存在的领会本身就是此在的存在的规定”,i于是“它给出”也与此在相伴。“无论如何,只要此在存在,换言之,只要存在之领会的可能性条件存在,它给出才存在”,j简言之,此在在一个给予性形象之下存在。此外,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哲学自古把真理与存在

9、相提并论,“它给出”于是同样与真理为伍,“只要真理存在,它给出(es gibt)存在而非存在者。就此在存在而言且只要此在存在,真理才存在”。k不难看出,海德格尔在此把“它给出”置于存在和真理而非存在者的根本层面之上。在 1946 年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文中,海德格尔在评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时回忆起上述段落并指出,用法语的“il y a(有)”来翻译德语的“es gibt(它给出)”是不准确的,因为“给出(gibt)”的“它(es)”乃是存在本身。他还进一步说明,之所以使用“es gibt”这一表述,目的是暂时避免“存在存在(das Sein ist)”这种矛盾的说辞,因为“is

10、t(是或存在)”从来都是a Edmund Husserl,Die Idee der Phnomenologie,Hua.II,S.43.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53 页。b Edmund Husserl,Die Idee der Phnomenologie,S.44.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第 54 页。译文有改动。c Edmund Husserl,Die Idee der Phnomenologie,S.74.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第 87 页。d Edmund Husserl,Die Idee der Phnomenologie,S.6

11、1.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第 73 页。译文有改动。e 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I,67,Hua.III,S.126.德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年,第 168 页。译文有改动。f 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I,S.82.德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 123 页。译

12、文有改动。g 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I,S.81-82.德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 118 页。译文有改动。h Martin Heidegger,Sein und Zeit,Max Niemeyer Verlag Tbingen,1969,S.7.德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年,第 11 页。译文有改动。i Martin Heidegger,Sein und Zeit,S.12.德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

13、间,第 18 页。j Martin Heidegger,Sein und Zeit,S.212.德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 294-295 页。译文有改动。k Martin Heidegger,Sein und Zeit,S.230.德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 318 页。-31-用来言说存在者的,而存在恰恰不是存在者。简言之,我们无法用“ist”来谓述存在本身。a在 1962 年的时间与存在演讲中,海德格尔重拾其 1946 年的思路,并把时间问题也纳入“给予性”(“它给出”)视域之中。存在与时间总是以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方式相互规定的。一方面,存在与时间都不是物(Ding),或者说它们都不

14、是存在者,因此并不具有存在性或者时间性;另一方面,存在虽然不在时间之中,却“仍然通过时间而被规定为在场,规定为当前”,同样,时间虽然不是存在者,却“是被一个存在(ein Sein)规定的”。b为此,海德格尔说:“在思考这些东西时,我们是在各种矛盾的陈述中东奔西突”。在欧洲哲学史上,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囊括各种自相矛盾于统一体中而闻名,可是海德格尔并不欣赏它,认为辩证法只是“一条逃离事情(Sache)和事态(Sachverhalt)的道路”,c相反,他想探索的是事情和事态所在的另一条道路。那么,什么是事情呢?他称存在和时间都是事情,认为它们“也许 都 是思的根本事情”,而存在与时间、时间与存在这两种

15、事情的关系便是事态。对于存在与时间这两种事情,海德格尔这样说:“我们更加仔细地考虑它们。我们不说:存在存在(Sein ist),时间存在(Zeit ist),而是说:它给出存在(Es gibt Sein)和它给出时间(es gibt Zeit)我们说它给出(es gibt),而不说它存在(es ist)”。d对于我们在“它给出存在”和“它给出时间”中命名的这个神秘的“它”(Es),海德格尔先是称之为“一种不在场的在场”,后用其后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Ereignis”(本有)来称呼它,“在它给出存在、它给出时间中给出的这个它(Es),见证为本有(Ereignis)”。而对于“给出”,他称“它给出

16、存在”中的“给出”显现为“一种发送和一种在其时代中的变化中在场状态的天命”,称“它给出时间”中的“给出”显现为“四维领域的澄明着的端呈”。e然而,海德格尔后来说“本有既不存在(Das Ereignis ist weder),它也不给出本有(noch gibt es das Ereignis)”,f表明我们既无法通过存在也无法通过“es gibt”去把握本有,因为本有是源泉,超越两者,怡然自居。二、突破马里翁对胡塞尔的读解马里翁在给予性问题上对胡塞尔持赞赏态度。首先,他认为胡塞尔相对于马堡学派的那托普(Natorp)、李凯尔特(Rickert)和拉斯克(Lask)等人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在“给予

17、性”作为他们“共同的理论财富”的基础之上,胡塞尔“为了主宰给予性而在给予性之上添加还原运作且发动这一还原运作”,并由此“超越他们 马堡学派学者们”。g传统的所予(被给出者),譬如康德哲学中经验性甚至直观性的所予,在马里翁看来是成问题的,因为传统所予“从未被无条件地给出,而总是出自一种(重)构造”。相反,胡塞尔创造性地开启了一条还原运作之路,“只有还原运作才证明被给出者的不可还原的特征:只因为被给出者实际上是还原的结果,它才成为一个真正不可还原的被给出者”,为此,马里翁赞扬胡塞尔在此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突破”。h其次,正如我们在前面已提及的,胡塞尔把“悖谬、矛盾和非存在”这类在传统思维中的不可思

18、之物,也可谓不可能之物列入“给予性”领域,从而大大拓展了“给予性”领域,这是胡塞尔的重要贡献。在现象学的观念中,a Martin Heidegger,Wegmarken,G.A.,t.9,Klostermann,Frankfurt a.M.,1976,S.334.德 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年,第 396-397 页。b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G.A.,t.14,Klostermann,Frankfurt a.M.,2007,S.7.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年

19、,第 6-7 页。c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S.7,8.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 7 页。d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S.8-9.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 9 页。译文有改动。e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S.23-24,22.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 28-30、26 页。译文有改动。f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S.29.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 35 页

20、。译文有改动。这里后半句译为“这里也没有本有”更符合中文语言习惯。g 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origine philosophique de la donation(GEGEBENHEIT)”,Les tudes philosophiques,2012/1(n 100),p.110.h 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origine philosophique de la donation(GEGEBENHEIT)”,Les tudes philosophiques,2012/1(n 100),p.110.-32-胡塞尔

21、还专门举了个例子:“一个圆的四角形不会像屠龙者出现在我面前那样,显现在现象中,也不会像一个通常的外部事物那样出现在感知中。但一个意向客体却是明见地存在与此”。a马里翁借迈农(Meinong)的表述“有一些现象,关于它们,人们应该说它们是不存在的”(il y des phnomenes propos desquels on doit dire quil ny en a pas)”来说明,正是借助于“给予性”领域的“它给出”特征,我们可以去谈论那些并不存在的东西,进而去思考它们,而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做到的。b我们知道,胡塞尔的这一拓展乃是他在 1900 年的逻辑研究中带来的“突破”的结果,正如马里翁

22、正确地总结道:“逻辑研究的突破在于把各种概念和各个对象重新导回到直观,因此在于根本上扩大了直观本身的范围。突破意味着,直观比在此显示要给出更多的东西,至少比对于一种非现象学的观看而言的在此显示要给出更多的东西”。c最后,马里翁认为胡塞尔提出“绝对的给予性”作为“终极项”的论述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正是因为“给予性”这一独一无二的“终极项”、这一最终规范(“在因绝对而最终是规范的给予性的领域之中/letztnormierenden,weil absoluten Gegebenheit”d),任何二元对立才得以被超越。“这样一种规范证明了给予性相对于在另一种意义上世界区域(la rgion mon

23、de)与意识区域(la rgion conscience)之间不可跨越的差异而言所具有的原初性(primordialit)本身:内在性与超越性,确定性与偶然性,绝对与关系,全部都可以把它们分开,但是它们还是在一种独一无二的给予性(Gegebenheit)内部展开”。e需要指出的是,马里翁多次指出,他关于“给予性”具有跨越诸种差异的原初性本性的论述,受到了法国现象学家迪迪埃弗朗克(Didier Franck)的著作肉和身体基于胡塞尔现象学中相关论述的影响,f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胡塞尔的这一重要创见受到了法国现象学家的重视,并且后来也被发扬光大了。当然,马里翁并不满足于胡塞尔的这些“突破”成绩,认为它

24、们还不够。“还不够”可以说是马里翁对胡塞尔“负面”评价的总色调。在其 1997 年出版的巨著既给予中,马里翁这样说:“胡塞尔从他自己的进展之中退却了他在他自己的突破口前僵住了。因而给予性仍然是一个仍未被实践的开口”。简言之,胡塞尔发现了一个理论宝藏,却没有打开它,从而给后来者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g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色调,马里翁才用“不精确性(imprcision)”一词来评价胡塞尔:“给予性确确实实决定胡塞尔在存在和存在者中所保持的现象学意义。困难出现自胡塞尔于其中留下这一决定性的双重不精确性”。h第一种不精确性表现为胡塞尔坚持在存在者与对象之间维持一种根本性等同,譬如他在大观念第 1 卷中

25、这样说:“内在的或者绝对的存在和超越的存在的确都被命名为存在者、对象(Gegenstand)”。i对此,马里翁接连反问道,把人们在没有预感到丝毫存在论差异的情况下也立即将之命名为“存在者”的那种东西称作“存在”,出于何种权利呢?当人们反过来想建立一个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意义鸿沟”(胡塞尔用语)时,如何在“存在者”和“对象”的相同称号下认同这a Edmund Husserl,Die Idee der Phnomenologie,S.73.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第 86 页。b 法 让-吕克马里翁:专访哲学家 Marion:真正的“赠予”并没给出任何东西,方向红、黄作主编:笛卡尔与现象学马里翁访

26、华演讲集,第 221 页。c Jean-Luc Marion,Rduction et donation.Recherches sur Husserl,Heidegger et la phnomnologie,Puf,1989,p.21.法 让-吕克马里翁: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方向红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年,第 13 页。d Edmund Husserl,Die Idee der Phnomenologie,S.76.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第 89 页。译文有改动。e 法 让-吕克马里翁:评论法国近年一些哲学争论,方向红、黄作主编:笛卡尔与现象学马里翁访华演

27、讲集,第 142-143 页。f 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origine philosophique de la donation(GEGEBENHEIT)”,Les tudes philosophiques,2012/1(n 100),p.115 et note;法 让-吕克马里翁:评论法国近年一些哲学争论,方向红、黄作主编:笛卡尔与现象学马里翁访华演讲集,第 143 页注 2。g 黄作:漂浮的能指拉康与当代法国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第 14 页。h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uf,2005,p.47.i E

28、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I,S.93.德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 155 页。译文有改动。-33-两种“存在”呢?尤其是,如何证明“存在者”只说出了“对象”,而没有说出任何其他东西呢?尽管胡塞尔用“空的逻辑范畴”a来回应“存在者”和“对象”这两种同等的“存在”,但这显然没有解决问题。在马里翁看来,胡塞尔既然赋予了“给予性”“终极项”地位,就不应该同时赋予对象“原初性”特权,因为“从对象性出发对存在者进行的解释,不仅质疑存在者的存在者性(tantit

29、),而且尤其质疑存在者的现象性(phnomnalit),因为它威胁到使它们二者成为可能的给予性”。b由此也导致了第二个不精确性,那就是胡塞尔把给予性本身与对象性相混淆的不精确性。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这样说:“问题就在于展示(heraustellen)真正的给予性(eigentlichen Gegebenheit)的各种样式,也就是说对象性(Gegenstndlichkeit)的各种样式的构造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其中“bzw.”(也就是说)清楚地表明胡塞尔把给予性与对象性等同起来。c当然,其危害性不在于某种等同,因为对象性确实可以经过显现而被还原为“给予性”,或者说,对象性确实可以通达“给予

30、性”,正如胡塞尔说“对象之物(das Gegenstndliche)能够显现,能够在显现中具有某种给予性”,d两者在这一意义上可谓等同。相反,其真正危害在于把两者的作用和价值颠倒过来的做法,胡塞尔放弃了其理论“突破”所带来的“战利品”,用马里翁的话来说是“抵押其基本战利品”,e即作为终极项的“给予性”,代之以赋予对象性一种现象学特权即“原初对象性(Urgegenstndlichkeit)的特权”。f也就是说,胡塞尔颠倒过来把对象性的尺度提高到“给予性”的规则,甚至“以对象性的尺度支配给予性”,这不仅混淆了对象性和“给予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胡塞尔放弃“给予性通过还原对现象性起决定作用”(

31、并非对象性通过自身构造对现象性起决定作用)这个“战利品”,他的“突破”也就停滞不前了。g三、偏离马里翁对海德格尔的读解尽管马里翁用相同的词汇“perce(突破)”“它给出一个突破”h来赞扬海德格尔在强调“它给出”这一表述时所表现出的理论敏锐性,但是这一赞扬就如他后来在研究海德格尔在“给予性”问题上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理论渊源时,夸奖海德格尔 1919 年在思想上就已经有了“新的开端”i一样,更多表现为一种恭维话。马里翁在“给予性”问题上评价海德格尔始终围绕着现象学事业:“思考存在的现象性,因此根据给予性而思考存在如果这是胡塞尔的未竟计划的话,那么,在这一点上正如在许多其他问题上一样,海德格尔

32、就会不停地保持为深刻胡塞尔式的”。j换言之,正如现象学的鼻祖是胡塞尔一样,“给予性”问题的创始人也是胡塞尔。海德格尔在继承胡塞尔这一道路的过程中有继承也有突破,“它给出”的提出可以视为一种(过程中的)突破,但是海德格尔后来因为自身理论发展(譬如“本有”理论等)需要而逐渐走出了现象学道路,这在马里翁看来就出了问题,因为它偏离了k“给予性”理论道路、偏离了现象学道路。由此可见,马里翁对海德格尔评价的总色调是“偏离”。a 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I,S.9

33、3.德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 155 页。b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49.c Edmund Husserl,Die Idee der Phnomenologie,S.74.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第 87 页。d Edmund Husserl,Die Idee der Phnomenologie,S.55.德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第 67 页。e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50.f 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

34、en Philosophie,I,S.21.德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 72 页。g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50.h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50.i 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es origines de la Gegebenheit dans la pense de Heidegger”,Heidegger Studies,vol.24,2008,p.167.j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p.50-51.k Jean-Luc Marion,“Remarqu

35、es sur les origines de la Gegebenheit dans la pense de Heidegger”,Heidegger Studies,vol.24,2008,p.179.-34-马里翁对早期海德格尔评价很高,认为“海德格尔一上来就摆脱了所予神话(mythe du donn)、作为范畴的给予性的拜物教、甚至它给出的可是根本性的表面运作”。a“所予神话”既涉及欧洲哲学史上所谓的感觉材料的直接性问题,也涉及认识主体“我”的问题,譬如马堡学派的那托普(Natorp)在其文本中指出,“给予性”从属于思维、从属于立法知性的自发性:“纯粹意识的我(Je)也不能确切地被称为一

36、种心理学的datum(被给出者)意识存在(Ltre-conscient),就是说,在其概念中同样已经预设被给出者。正是作为任何给予性的预设,纯粹意识自身不能被说是被给出者”。b然而,如果“给予性”只是为了服从纯粹意识而介入,纯粹意识通过“重新导回”活动就把“给予性”提升到对象之列,而海德格尔显然并不承认对象层面上的“所予神话”。同样,李凯尔特“理解给予性为一个范畴”,或者称之为“给予性或事物性的范畴”,c也被海德格尔所摒弃,因为一旦“给予性”被主题化为一个范畴,它就会失去资格。至于最后一点中的“它给出的表面运作”,意味着简单地把“它给出”视为“它给出各种具体的存在者”,而海德格尔在 1919

37、年春季的战后急切弥补研讨班中就已经反复明确指出,“它给出”的不是桌子、椅子、房子、树木等具体的存在者。d“它给出”给出的不是具体的存在者,那么是什么?就“它给出”的纯粹性而言,给出的仅仅是“它给出”本身。然而从语言使用的层面上来说,这却是成问题的。海德格尔很早就觉察到了这个疑难,根据科色尔(Kisiel)在其著作中所发布的一条学生笔记,海德格尔曾经问过:“当它只给出一个它给出时以及如果它只给出一个它给出,它给出了一个它给出了吗?(Gibt es ein es gibt wenn es nu rein es gibt gibt?)”换言之,“它给出”或者“给予性”并不提供另一种言说方式,如“人们

38、发现”“人们构成”或“人们产生”,而是在说根本不同的某个事物,或者在说的并不是一个事物。e所以,这不仅仅是语言使用的问题,就如海德格尔后来在时间与存在中所说:“首先只是改变了(gendert)语言的用法”,f后来“更为根本地标志着一种概念翻转”。那就是说,鉴于“在存在的视域中把握存在的不可能性(唯有存在者存在,而存在不存在),应当承认将存在指定给一个新的视域的义务”,而所谓“新的视域”,当然就是指“把存在转换到给予性体系”的“给予性”领域。g马里翁认为“它给出”这一纯粹性理论“并不包含着任何的武断”,h不仅因为存在的“sich entzieht”(隐退或自身回撤)i理论从根本上支持了它,“一个

39、给出(Geben),它只给出它的被给出者(Gabe),但是它自身克制且回撤(entzieht)”;j而且还因为,海德格尔于 1919 年春季研讨班中通过生动的“讲台”例子所展示的含义的“自身给出”k理论有力地论证了它。海德格尔用教室中最普通的“讲台”做例子,询问大家看到的是什么。他这样解释道:一方面,我们是“一下子”看到“讲台”的,这并不是说,我们先看到棕色的相切平面,然后这一平面依次呈现为箱子、桌子、大学里的桌子即a 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es origines de la Gegebenheit dans la pense de Heidegger

40、”,Heidegger Studies,vol.24,2008,p.174.b Cf.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es origines de la Gegebenheit dans la pense de Heidegger”,Heidegger Studies,vol.24,2008,p.170.c Cf.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es origines de la Gegebenhei dans la pense de Heidegger”,Heidegger Studies,vol.24,2008,p.172.d

41、 Martin Heidegger,Zur Bestimmung der Philosophie,G.A.,t.56/57,Frankfurt a.M.,1987,S.67-68.德 海德格尔:论哲学的规定,孙周兴、高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年,第 76 页。e 转引自 法 让-吕克马里翁:评论法国近年一些哲学争论,方向红、黄作主编:笛卡尔与现象学马里翁访华演讲集,第 147 页。f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S.9.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 9 页。译文有改动。g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54

42、.h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54.i Martin Heidegger,Nietzsche,G.A.,t.6-2,Klostermann,Frankfurt a.M.,1997,S.355.德 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年,第 1092 页。j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S.12.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 14 页。译文有改动。k Martin Heidegger,Zur Bestimmung der Philosophie,S.73.德 海德格尔:论哲学的规定,第 82

43、 页。-35-“讲台”,引证后者是对体验中纯粹观审的歪曲;a另一方面,在这一体验中,“讲台”只是向我而自身给出,可是体验意义并没有与特殊的我相关,“我很好体验这一点,它成了我的体验的一部分,可是它根据其意义保持着与我松开,如此绝对地陌生于我”。b马里翁总结道,“这不再(或还没有)涉及一种主体与对象的关系”,c这里既没有任何主体,也没有任何对象,唯有“讲台”(它)自身给出。也正是在“它给出”这一问题上,海德格尔开始偏离了现象学道路。在时间与存在中,海德格尔首先用“谜一般”来形容“它给出”中神秘的“它”,接着又称之为一种“未定的力量”。d但是他很快就解除了这种“未定的力量”的神秘性和匿名性,而是试

44、图用“本有”(Ereignis)之名来表述“它”。在马里翁看来,从海德格尔放弃“它”的匿名性开始,就已经走上了偏离“给予性”现象学的道路。马里翁深受神秘主义神学家亚略巴古提的德尼(Denys lAropagite)有关上帝根本上是匿名的思想“他们说不知道命名上帝,却把所有的名字运用于他”e影响,非常强调匿名性(和不确定性)的价值,认为“不确定性不仅拯救了这个谜,而且还捍卫了纯粹的给予性”,且“只有匿名的它的这个谜才捍卫给予性”。f海德格尔从匿名的“它”转向“见证本有”,可是这种“见证”事实上依赖于一种解释,他在时间与存在讲座后面的讨论课中明确承认了这一点:“它给出首先是为了给出,然后是为了给出

45、的那个它而被评论的。这个它被解释(gedeutet)为本有(Ereignis)”。g那么,有何种权力可以为这种解释辩护呢?马里翁进一步解释道,可以用某种类比来进行解释:海德格尔用“给予性”取代存在(因为“给予性”能比存在本身更好地澄明存在),同样试图用本有(Ereignis)来取代“它给出”中的“它”和“给予性”,由此也出现了“本有(Ereignis)对它给出的覆盖(recouvrement)”的局面。h在马里翁看来,这便是海德格尔的偏离。四、结语海德格尔在 19191920 年度研讨班“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1919/1920”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被给出的(gegeben)意味着什么呢?给予

46、性(Gegebenheit),现象学的这个神奇词汇,对于其他哲学来说成了绊脚石(der Stein des Anstoes)”。i马里翁在对给予性(Gegebenheit)的哲学源头的一些评论中讲到胡塞尔超越马堡学派时也有相应的一段话:“相反,这是胡塞尔关键性的突破,这使他有时间让被给出者经受还原的批评,同时因而把作为一种绊脚石的给予性转换为神奇词语”。j这两个文本清楚地道出了“给予性”问题在现象学运动中的重要性:现象学利用相对于传统哲学来说的绊脚石(“给予性”)超越了后者,而马里翁也利用这同一个神奇词语超越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说“其他哲学家”拿“给予性”不知道怎么办,没办法处理“给予

47、性”问题,于是这就成了他们的绊脚石。“其他哲学家”无论指以往的形而上学家们,还是指那些并非真正的现象学家们,都说明一点,现有的哲学概念和框架无法把握“给予性”问题,故需要另外指定一个“新的领域”。海德格尔在存在论差异名下对存在问题的探究,对于马里翁来说,无疑是勇探这一“新的领域”的先驱。正是在对存在的探究中,海德格尔注意到了“它给出”的奇特性(尽管“给予性”问题的理论渊源早已为a Martin Heidegger,Zur Bestimmung der Philosophie,S.71.德 海德格尔:论哲学的规定,第 80 页。b Martin Heidegger,Zur Bestimmung

48、der Philosophie,S.69.德 海德格尔:论哲学的规定,第 78 页。c 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es origines de la Gegebenheit dans la pense de Heidegger”,Heidegger Studies,vol.24,2008,p.175.d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S.22.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 25-26 页。译文有改动。e Denys lAropagite,Trait des noms divins prced de La h

49、irarchie ecclsiastique,traduit du grec et annot par Geoges Darboy,Arbre dOr,Genve,mars 2007,e-book version,p.65.f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57.g 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S.35.德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 39 页。译文有改动。h Jean-Luc Marion,tant donn,p.57.i Martin Heidegger,Grundprobleme der Phnomenologi

50、e 1919/1920,G.A.,t.58,Klostermann,Frankfurt a.M.,1993,S.5.j Jean-Luc Marion,“Remarques sur lorigine philosophique de la donation(GEGEBENHEIT)”,dans Les tudes philosophiques,2012/1(n 100),pp.110-111.-36-海德格尔所知),并把时间、世界和真理等与存在相似的问题都放置在“它给出”名下去思考。马里翁批评海德格尔到此停住了,并没有进一步去思考是不是存在者(所有存在者)也可以放置在“它给出”名下进行思考。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