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课题:草原。 2、介绍作者老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
2、新词。 (2)简要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交流初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风景的段落,画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指明反馈 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有感情地朗读。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在这种境界里,作
3、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敕勒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案补充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草原人更美的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
4、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五、深化主题,拓展
5、延伸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们不得不分别了。课文中哪句话表达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逐句逐字地理解:“蒙汉”指五十六个民族。“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教案补充 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2、小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画一幅展现美丽草原的图画,表达出你对草原的爱。 板书设计: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