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以西江苗寨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5038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0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以西江苗寨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以西江苗寨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以西江苗寨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以西江苗寨为例陈美(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州贵阳)摘要:在当前我国民族旅游产业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产业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了地方的发展与变迁。旅游产业发展使旅游地家中设备以及食材等物质发生变化,展现出文化认同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传统的研究中,研究者多把家当作一个容器,没有涉及家的空间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和参与式观察三种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以西江千户苗寨作为案例地研究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对当地家庭产生的影响,以及该影响所隐含的意义。研究发现,旅游参与后,通过对家中内部格局的重新布置、家用设备的更新以及产品原材料的采购,家

2、空间成为一个新的消 费空间,从而使家的内部空间结构被游客所影响从物质的变化体现经济的变化,反映了民族旅游地居民的 家在游客凝视作用下成为旅游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互动协商的产物。关键词: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家空间;物质变迁近年来,在我国民族旅游地区发展旅游成为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家是一个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重要场所,不仅是当地人接纳来访游客最主要的地方,还是展现民族特有文化的最佳选择之地。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因此,在旅游参与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来体验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当地居民 的家空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包括家中内部格局的重新布

3、置、家用设备的更新、家空间功能以及在空间内部开展的各种文化消费活 动。就如近年引进的家庭餐馆,不但改变了当地居民家空间的功 能,而且原有的空间意义也发生了改变,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前文对民族旅游的研究大多是关注民族旅游地的景区规划、产品开发、文化变迁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却很作者简介:陈美(),女,汉族,贵州瓮安人,贵州大学历史 与民族文化学院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 国少数民族经济: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少从微观层面去研究家空间。由于家空间的物质变化体现了家庭经济的变化,同时也会使家的意义发生改变,以及当地文化认同与社会之间 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在

4、微观视角下研究旅游产业带动空间物质变化过程中“家”的意义,并从民族旅游地家的物质变化中探讨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对旅游地家庭产生的影响。一、家与家空间研究(一)家及家空间的概念“家”并不仅仅意味着是一座房子那样的一个遮风挡雨的容身之地,或者是一个装满家庭用具的物理空间,而是个人与社会交融的地方。可见,家是一个包含着人们生活中各种情感、经历的具体的空间,也是表达意义和社会关系 的一个抽象的空间。而在人文地理学家看来,“家”是一个“社会空间系统”,代表着房屋空间和家庭关系 的融合,成为一个由实践经历、身份关系以及情感记忆建构而成的物质和情感空间。尽管当前有许多学者给“家”下了定义,但家并没有一个绝对的

5、概念,由于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或文化背景下对于家的理解与感知也会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文化地理学看来,家空间是一个物质文化空间,一个开放的、充满情感的地方。因此,西方文化地理学对家庭的研究从物质文化、个人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以及家与外部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向家庭空间转变。而在中 国,文化地理学的家庭研究处在一种空缺状态,将以家空间作为切人点,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西方家庭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希望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家庭研究有所裨益。本研究认为,家是主人、客人以及用具所共同组成的一个空间,家空间是一个开放的 消费空间。在旅游参与后,不仅整个旅游资源环境是一个开放的 消费场所,当地居民的家空间也逐渐成为游客

6、进行文化消费的空间,在为了满足游客需求的过程中,旅游地的家空间发生了一系列的物质变化。(二)旅游产业发展对家空间的物质变化影响研究在这个新的 消费主义时代,那些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的旅游地很是受旅游者的青睐,就如可以体验特色民族文化的家庭旅馆最受旅游者的喜爱。因此,民族旅游地的居民为了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也为了更好地在旅游市场上做好商业主导者,纷纷将自家的房子改建成家庭旅馆,方便游客住宿和餐饮,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才使当地居民能更加充分地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来提髙经济收人。在人类学重返物质研究时,一些学者如和在世纪就开始强调对日常生活物质性的关注,对旅游地家庭的物质文化、商品消费,以及对损坏物品的

7、存放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探讨,还强调了日常用品(例如,厨具和电器)在社会文化空间 的构建中有着重要意义,认为当地居民每天在家庭生活中对物品进行?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年(下的使用是一种不同于购物的商品消费行为,例 如食物的采购 和烹饪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看不见”的消费行为。这些学者将文化和 消费结合在一起,把当地居民的家看作一个商品经济空间,关注当地的物质文化如何购买、使用和抛弃这一变化来揭示家在消费空间中的社会关系,并将这些过程与当地文化认同 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这些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旅游地家重构的探讨,以及家中设备的 购买、使用和抛弃,食物的采购、储存、烹饪和食用 与文化认同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从他

8、们的角度来分析,家被构 建成一个开放的消 费空间,因此,家成为旅游地商品经济中最重要的场所。(三)消费者的家感知家空间是由不同空间组合而成的一个反映着人与居住场所之间 的关系系统,那么其内部空间 的变化,亦反映着文化认同与社会之间 的相互作用。旅游地居民 的家是一个将民族、旅游、消费和文化结合为一体的公开场所,是有着高度流动性的一个新的消费空间,因此,其家的内部空间的结构会被游客所影响,导致居民对家的感知度大大降低,但当前学者对于旅游地居住空间的研究主要是从地方或社区等宏观尺度的视角探讨旅游地空间的商业化变迁,较少以消费者的角度去关注旅游地家内部空间物质的变化研究。二、西江千户苗寨概况西江千户

9、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西江镇南贵村,是由十余个村寨组成的占地平方千米的苗族聚居村寨,据调查,截至年年底,该区域共户 人,其中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是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是龄东南地区的一座露天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发展旅游产业后,商业化改造导致当地居民家中物质变化受影响较大,不仅家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家空间 的内部格局以及物质布置也不同于原来苗族传统习惯,而且还引进不少新的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特别是那些将家改造成家庭旅馆、家庭餐馆的苗家,使西 江苗寨的住宿风格和饮食文化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家改建成旅馆后,居民的居住空间变小,而且在大多数家庭旅馆

10、中居民除了打扫卫生外很少进人装修过的客房去,因为在她们心理上家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居民的生活范围就发生了变化。由于游客和居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苗族文化的消费空间中,这使家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游客成为主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导致家成了居民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也成了游客与当地人建立社会关系的主要场所,更成为游客能从各方面体验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空间,从而拓展了家内部空间的意义。另一方面,西江的美食不但具有浓郁的 民族特色,还有较强的神秘感,很容易对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游客形成强烈的吸引力。苗寨餐馆主要是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享受特色美食,还能顺带参观苗家

11、餐馆的房屋内部装修设计。餐馆的原材料以采购、储存、加工、销售为主要流程,苗寨的特色菜肴有着独特的苗族文化,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都是在当地取材,这也体现了当地食材的一大特色。经营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突出 了“吃苗家饭、享苗家乐”的特点。作为一个民族旅游产业发展地,其特色食品要能对外来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还要体现出比较好的服务态度,做出最纯正的民族特色,让游客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到健康的 民族美食,并且体验到最传统的饮食文化。鉴此,本研究试图基于民族旅游产业发展地家空间这一微观场景,关注当地居民的家变成消 费空间这一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尝试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居民

12、对家空间物质变化的感知情况,并对空间物质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丰 富民族旅游地空间的物质变迁的相关研究,促进民族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旅游产业发展后家空间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一)家中设备的更新当代旅游业作为经济开发的重点产业。在旅游的六要素中,“吃”能够带来最直接也是最大的经济收人,旅游者在对饮食消 费的支出远远超过对其他旅游产品的 购买,当地人也正是抓住游客对饮食的需求量,便将家改成餐馆,使原本的家变成了商品消费场所,当地的特色饮食便成为共享的美食,使饮食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伴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制作美食的厨具要变得方便和快捷,所以厨房电器的引进便成为很多家庭餐馆的首要任务,并逐

13、渐使之成为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旅游开发前,西江千户苗寨的村民们大部分以木柴作为主要燃料,不需要任何金钱支出,只靠劳动力就能在当地获取,因为那时候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很低,他们家中就只有柴灶。主要的做饭工具是古代流传下来用来蒸米饭的甑子,使用时一般是放在装有水的柴灶锅上,甑子的大小一般是依据家里人数而定的,有的人家会有不同大小的甑子,因为有时候自己家或者寨子有红白喜事时,需要很大的甑子,会相互借用。以前人们用的竹制过滤用具称为“筲箕”,是用来淘米、装菜、盛饭的器具,形状像瓢,大小各不相同,非常实用。对比现在的西江千户苗寨,笔者去深度访谈了 山顶上的两家村民和商业区的四家家庭餐馆,村民家

14、中柴灶仍然存在,虽然平时做饭一般都用煤气灶,柴灶都是用来给牲畜煮食用,但是偶尔还是会在柴灶上用甑子蒸饭,由此可见,柴灶的使用在苗寨村民中还没有完全被淘汰;而家庭餐馆中甑子的使用却很少,即使用甑子也只是为了蒸苗家特色糯米饭,为的是能做出传统糯米饭的味道,但是在做其他食物时大部分主要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年(下)还是用“锑锅”,炒菜全部是用煤气炉,煮饭都是用电饭褒,给客人煮火锅用的都是装液化气的小型节能燃气炉,装菜盛饭的大部分是用胶质或铝 制的小盆。不仅如此,家里还引进了电脑、空调、饮水机、装蔬菜的冰柜、厨房里的排风扇、套装瓷碗、黑胶筷子、消毒柜、铝 制的或塑料的筲箕等一系列 家用电器和就餐用具。

15、原因是在家成为餐馆后,在这个开放的消费空间中游客是他们主要的消费者,为游客服务也是他们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在保留独特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会更多地关注游客的需求以及在乎游客的感受,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让更多来旅游的游客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顺利地吃到喜欢的美食。由此看来,在没有开发旅游时,当地人保留对自己所有文化的认同,仍然使用着传统的家庭用具。旅游产业发展后,由于游客的介入,当地人不再生活在只有自己和家人的私密空间中,因而在保留一定的特色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他们更多地会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去改变家庭环境、屋内空间结构以及家中需要的用具等,考虑的 因素也是为了方便游客用餐,同时更好地保证销量,才能

16、让家庭生活水平有足够的保障,从而促进景区的发展,让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个地方体验特色民族文化。体现了旅游地居民 的家在游客凝视作用下成为旅游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互动协商的产物。新事物的产生和引进必定会有旧事物的损坏和遗弃。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 当地的经济,同时也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经走访苗寨村民得知,由于旅游的开发,现在他们家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艰苦,家里的开销也没有以前那么节俭,而且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也在慢慢地开放起来,愿意去接受新兴事物,并且陆陆续续也为家里增添了不少新东西。自从西江千户苗寨发展成景区后,交通便利了,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了,当地人现在是在家就能赚钱,出门就能 购物,

17、不仅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逐渐达到民族地区开发旅游产业的目的。同时也促使原始的家庭发生了变化,房屋的重建与装饰,新事物的购买与旧事物的丢弃以及家庭关系的变化等,这无疑是一个物质变迁的过程。(二)传统食材的转化在旅游市场下,带动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当地居民每天在家庭生活中对物品进行的使用也是一种商品消费行为,例如食物的采购、储 存、烹饪与食用苗族菜肴种类繁多、取料广泛。当地老人告诉我,以前的食材 主要源于自然,很多菜类的食材都是通过从自然界中采集,尤其是野菜,如蕨菜、鱼腥草、马蹄菜等,吃法很简单,洗干净后加入调料凉拌即可。还有一些寻常人很少听说过的食物,如竹蛆、蜂

18、蛹、花蜘蛛等。这些食物都是苗寨老一辈人为了生存而去发掘的食物,因为那时候家中人口少,有野菜挖就能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对饮食的要 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 物质变迁研究求越来越高,便有了种植蔬菜的农作。笔者去调研时是春季的第三个月,正是油菜、小葱、黄瓜、菠菜、小白菜等各种蔬菜出产的季节,“有什么吃什么”便成了民族地区饮食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和以前不同的是,当家家户户都种菜或者上街买菜后,几乎没有人吃野菜,更何况,野菜已经成了“招待客人”最好的食材,尤其是城里人。当笔者到农户家访谈时,发现院子里正放着洗净的、成把的、自家吃不完的小白菜、小葱,以及刚刚采回来的黄瓜,老人说她家的

19、菜都是自家种的,几乎很少去菜场买菜,而且她家种的菜每个季节的菜都吃不完,然后都会拿去农贸市场上卖,买菜的主要是在当地做餐饮的人或是做小本生意的店主,虽然四五元钱一把,但给自己用作零花钱还是可以的,同时这部分人也能为景区餐馆提供一部分食材。现在苗寨人主要以大米为主食,菜肴以酸、辣为主要调味品,几乎每个菜都有酸和辣,且有“无酸辣不成菜”之说。西江千户苗寨最出名的特色菜是酸汤鱼,这次采访餐馆老板,笔者还亲自参与并体验了酸汤鱼的制作过程。首先,将鱼取出内脏,并在鱼的两侧割上几刀,有利于人味,然后将做好的酸汤和各种调味料放在锅中合煮,待酸汤煮开后放入整条鱼,最后,待鱼快煮熟时放入切好的白菜和豆腐,煮熟后

20、放上葱花就可以吃了。通过采访得知,老板家自从开了餐馆后,家里的所有田地都拿来种菜了,也算是节省了一笔买菜的钱,但是也有一些菜得在当地农贸市场购买,一般是老板娘早上去菜场买菜,由于农田离家很远,去一次要走一两个小时,所以都是天左右去摘一次菜,摘回来的菜放在冰柜里方便炒菜时取。由此看来,家在成为餐馆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居民 的生活方式,以前作为劳作的农民,过着十 年如一曰的农家生活,现在并没 有那么劳累,只是每天在舒适的环境里做着美食还能结交不同社会层次的消费者,同时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家庭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现在的苗家餐馆能支撑起一个家的开支,都是旅游产业带来的福利。以前整个家的经

21、济来源都靠田地里的农作物,现在却变成了餐馆里食材来源的辅助地,当地人只需将自己采购回来的原材料进行储存、烹饪,然后给需要的游客食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消费行为,同时也是一个物质变化的过程。(三)文化认同的作用民族旅游地的饮食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从侧面反映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社会的相互作用,餐饮习俗作为一种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的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随着旅游产业在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当地苗族保存着原有的山地农耕的生产方式,采用牛耕的古老方式,种植苞谷、辣椒、水稻等传统作物;另一方面也遵循并沿袭着传统的饮食习俗,如对酸汤饭、酸汤

22、鱼、鼓藏肉的喜爱和特殊节日上的花糯米饭,则是受苗族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如此,才能在接纳异域文化的同时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年(下)而不丢失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家庭餐馆之所以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遍存在,不只是民族文化认同 的结果,而是因为家庭观念的改变和社会认同导致家庭关系 的变化,从农民之身变成商人之家,就外部发展而言其中有着不同层次、不同阶级的社会关系,从内部发展来看则是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四)主与客的空间交互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居民的家在游客凝视作用下 不再是一个固定的私密空间,而是处在家的所有者和游客之间不断重建的过程。游客作为苗家主人主要的消费者,作为消费空间的主体,他们

23、的需求是直接促使当地居民家空间物质的变化,同时也直接影响当地居民家庭的经济收人。苗家主人作为新消费 空间的主体,他们不但会根据客人的需求去改造房屋空间,也会在保留特色民族文化的同时给予家人一定的私密空间,这导致家内部空间功能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总而言之,旅游地的家变为餐馆的空间物质变化过程中,家不再只是一个封闭 的私人空间,而是一个兼具经济消费、文化认同、社会关系建立的社会空间。四、影响家空间物质发生变化的因素(一)资源保护力度民族旅游产业的开发就是一个新的空间重建过程,政府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利益分配差异,使区域旅游发展不均衡,导致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太小而产生不一样的发展变化。在政府政策

24、支持下,西江千户苗寨传统村落被重建成旅游景区,使当地的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政府在旅游开发中重点建设中心景区和河岸两边的村落,而对商业区以外的村寨保护力度不大,这很明显存在着对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同而使当地居民生 活在不同 的经济市场下,区域旅游市场经济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由而导致区域家庭物质变迁的差异。经走访整个西江千户苗寨就会发现,大部分核心商业区以外的居民家中安置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家用器具,并且能长期在家使用的都是老人小孩居多,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一小部分在景区内做销售、餐饮、环保等。而住在景区的核心商业区内的居民家就显然不同,他们家中常见的日用品和厨房电器基本趋于

25、现代化,但也不 是完全没有使用,家中有老人的,并且是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家中也有人在使用传统用具。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虽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发扬和传承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但旅游就代表着有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游客介入,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变迁。?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二)经济收入水平旅游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当地居民的 消费观念,不但提高了家庭经济收人水平,也使交通越来越便利,同时,当地居民在购物方面也更加多样化。在苗寨商业区,每家都是个体经营小商户,而且在生活上也非常便利,小吃街对面就有一个大的农贸市场,市场既有各种常见水果和蔬

26、菜,也有干货以及各种主食、副食,而且商业区左边两千米处就有一个生鲜市场,里 面有鸡、鸭、鱼、猪肉等肉类食物,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多种多样的食材使当地居民 的生活更加丰富营养,同时也印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理。商业区有收人多的也有收人少的,一般生意好的商户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化器具,因为它方便又快捷。当然我们都觉得民族旅游景区不应该是越传统的越受欢迎吗?是的,但是商户都会在现代化的基础上加上传统的元素,这样既不影响美观又不耽误使用。而那些住在边缘区的村民们依然过着传统的生活,不仅不能自己在家做生意挣钱,而且在购物这方面也不是很方便,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一部

27、分村民仍然早出晚归,春、夏、秋、冬都忙于农田之中,这部分人为商业区的商户提供最具有当地特色的原材料;还有一部分人过着朝九晚十、日复一日为客人服务的生活,每天不仅要协调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还要调理老板和客人的需求。边缘区的村民由于收人水平较低,家中用具基本以传统为主,少部分也有购买一些像煤气炉、热水器之类的家用必备电器。由于民族旅游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有差距,从而使家庭物质变迁存在差异。(三)民族特色文化在这个网络信息交流时代,人们 在网上就能获取全国各地旅游景区的基本信息,也可以看见身边朋友所去过的旅游地,并选择自己想要体验的风俗文化之地,这样间接促使人群在不同地方之间 的流动

28、。现在的旅游景区都得有能够对游客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特色文化,包括游客来到旅游地与当地人接触交流的这个过程,也属于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认识。为了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接触到民族旅游地的特色文化,当地居民通过改变自己家的装修风格,家中的布置,如在墙上挂自己家人穿传统服装的照 片、家中摆放苗家刺绣小物件与银饰装饰品,这样不仅方便来访游客参观,还能吸引一部分潜在消费者。当家的概念变成一种消费观念,则是为了促进旅游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当地居民 的经济收入。那么,当地特色文化便是旅游消费的主要产品,为更好地提髙居民的经济收人水平,苗寨各家通过装饰文化空间和布置特色家具来更好地营造家

29、空间和展示苗族文化。?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年(下)五、结论及讨论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关注民族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家的内部空间变化,旅游参与后家空间物质的变迁不但会导致家空间的意义改变,也会使当地居民 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家空间是当地居民与游客接触的主要场所,旅游发展中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协商导致家中设备更新以及新物资采购等一系列物质变化,使家空间的意义发生了改变。本研究还将“家”引人家庭餐馆的研究,在消费主义市场上关注居民与游客的社会关系,自己在消费者视角下去关注旅游地家空间的物质变迁,有助于对家庭研究的补充。由于家空间的物质变化不仅体现着家庭经济的变化,也会影响家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意在关

30、注消费空间下家庭关系 的变化来探讨空间物质变化过程中家的意义。参考文献张机,徐红罜民族旅游地区家空间的主客角色冲突研究以丽江白沙 村为 例地理科学,()?彭建,郭思远,张姣姣,中国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 空间差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中国旅游评论,():汤佩,陶伟,丁传 标,程明洋西 方人文地理学文献中的“家”地域研究与开 发,():郑诗琳,朱竑,唐雪琼旅 游商业化背景 下家的空间重构以西双版纳傣族园傣家乐为例热 带地理,():安宁,朱竑,刘 晨文学旅 游地的空间重 构研究以凤 凰古城为例地理科学,():刘晨,蔡晓梅,曾国军西方厨房研究及其 对中国文 化地理家庭空间研究之启示?热 带地理,():丁传 标

31、,赵 永 琪,陶伟城市 化进程中家屋 空间重 构的过程、内容与逻辑以广 州珠 村为例地理科学,():董敬畏空间、家屋与人观以关中邓村为例北 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朱正斌,杨洋,殷红梅,李 瑞,邓欣悦旅游影 响 下西江苗 寨群社 会文化变迁空间分异研究贵州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孙 九霞,苏静多重逻辑下民族旅游村 寨的空间生产以岜沙社区为例广西民族大 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张机,徐红罜民族 旅 游中的主客互动研究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思想战线,()?民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家空间的物质变迁研究王伟,卜风贤公共空间与乡村社 会:基于乡村集市 功能的一项 经验研究以陕西省集市为例?农业经济,():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 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经济问题探索,():高培?贵州西江苗寨传统民居空间组合模式更新研究建筑 学报,():庄友刚西 方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逻辑、问题与趋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 军波,刘 彦随,乔伟峰,张永显中国典型农区县域社会不平等空间模式与地域差异以河南 省为例?地理研究,():孙 九霞,周尚意,王宁,等跨学科 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 与社会地理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