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艺术概论5.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550101 上传时间:2024-1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艺术概论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艺术概论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艺术概论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艺术概论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1)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2)艺术的本质: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的内部联系。(一)艺术的社会本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艺术直接产生于创造它的主体人,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他反映经济

2、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1)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合(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和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3)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包括相应的机构及其措施;二是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甚至包括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4)各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3、(5)艺术这种社会形态同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艺术,艺术反映经济基础。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艺术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艺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艺术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要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即对社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或阻碍作用。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各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首先,它们并不是都与经济基础处于相同的距离,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相反,它们在上层建筑中还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各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而且,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关系也不都是一样的,在作用和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上都存在

4、着差异。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意识形态中,有些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包括宗教、哲学、也应包括艺术和文学等等;而另一些意识形态则属于前一类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即那些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并和基础关系非常密切或比较密切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政治、法律及道德。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1)所谓更高的、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艺术以及宗教、哲学这类特殊的意识形态距离经济基础比较远,因而它们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更大一些;二是它们与经济基础之间隔着一些中间环节,因而和基础的联系似乎愈来愈模糊,甚至愈来愈混乱了。(2)艺术

5、如何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物质经济基础:首先,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有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一中关键的地位,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极为密切而不可分割。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上层建筑中则处于另外一种地位,即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能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因此,艺术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强大影响,它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

6、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进步的艺术总是为上升的经济关系通过进步的政治所决定,并且反过来给政治以及经济以积极的影响;而没落的艺术则是为没落的经济关系通过反动的政治所决定,并且反过来为其政治以及经济服务。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5、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

7、响是巨大的,而艺术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2、艺术与社会生活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3、艺术与社会生产1、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1)1895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正式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在资本论中,加以研究和阐述。(2)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把“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人的社会本质是生产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把艺术看做是一种生产形态,看做是人的一中生产实践活动。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1)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涵

8、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2)“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质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什么“意义”的问题。主要价值在于物质的功能性和使用价值。“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则包含并且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主要价值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影响人们的精神。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一般生产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

9、或多或少耐久的、因而可以再度转让出去的使用价值存在,它是可以出卖的有用品,是交换价值的承担着,是一种商品。而艺术这种“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则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主要是审美属性。艺术产品创造的主要是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从生产的过程与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包括一个主体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自己目的的物化过程,在这一点上,作为精神生产或“艺术生产”的艺术创作,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是相同的。但是,艺术的这种物质生产性质并不是本质的,只是表现在整个“艺术生产”全过程中的某个层面上即艺术传达的层面上,是一种技巧

10、性的艺术外层的生产。艺术创造的全过程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与审美感受的行为,它所物化或对象化的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包括他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和对生活的体验。3、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1)什么是艺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察,艺术是一中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来考察,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即“艺术生产”。(2)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

11、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异化情况主要表现为:一、“艺术生产”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精神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审美享受,而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利润而生产,为了满足积累个人财富的需要而生产。二、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规律左右和支配了“艺术生产”,艺术品的价值也以其实现赚取利润的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相对立,艺术品变成了商品。三、从事自由自觉的精神创作的艺术家成了像工人一样受雇的劳动者,高尚的精神劳动变成了一种受资

12、本经济规律支配的制造特殊商品的生产。(二)艺术的认识本质(哲学认识论角度)1、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1、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1)什么是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2、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1)艺术与宗教、哲学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它们反映社会生活、认识世界的方式上不同。艺术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和认识世界的,这就是不同于宗教的方式、哲学的方式等“掌握”世界的艺术的方式。(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提出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主要是认识的意思,但比一般的认识意义的范围要广,包含了对世界

13、的认识、改造和创造,是一种能动的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即包括属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内的人类广泛的社会生活。“方式”主要是方法、手段、途径、形式的意思。“掌握世界的方式”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的形式。(3)艺术与宗教、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一、艺术与宗教的不同真实性宗教与艺术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而艺术则要求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形象性宗教和艺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上说,真正的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

14、符号二、艺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掌握世界的方式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思维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本质、规律,以范畴、理论体系揭示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去掉一切个别事物的偶然性,是高度抽象的,根本远离了事物的实际形式。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区别还在于: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艺术则作用在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2、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2、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

15、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涉及到感性,同时又涉及到理想。所以,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1、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2、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3、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三)艺术的审美本质1、艺术与美的关系1、艺术反映现实美(1)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2)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

16、然美与社会美(3)自然美实质自然界中存在的没,即自然事物的美(4)社会美实质人类社会关系中的没,即社会事物的美(5)人的美既有社会美的一面,又有自然美的一面,人的美貌属于自然美,而美德是社会美。2、艺术创造艺术美(1)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3、艺术是审美对象2、艺术的审美本质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1)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即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没学特征。(2)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是

17、在什么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3)“人化的自然”即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2、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3、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3、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1、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2、艺术的情感特征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一)艺术的分类1、艺术门类的多样性2、艺术门类的划分(二)主要艺术门类1、美术1、美术的主要特征2、美术的主要类

18、型2、音乐1、音乐的主要特征2、音乐的类型3、舞蹈1、舞蹈的主要特征2、舞蹈的类型4、戏剧1、戏剧的主要特征2、戏剧的类型5、摄影1、摄影的主要特征2、摄影艺术的类型6、电影与电视1、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2、电影与电视的类型7、文学1、文学的主要特征2、文学的类型8、建筑与园林1、建筑2、园林9、其他艺术门类1、曲艺2、木偶(三)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1、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1、吸收与借鉴2、配合3、结合2、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一)艺术的发生1、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2、巫术说3、劳动说2、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

19、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4、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3、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3、“准艺术”的繁荣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1、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1、艺术发展的模式论2、艺术发展的动力论2、艺术发展的他律性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3、艺术

20、发展的自律性1、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2、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3、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4、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5、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6、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三)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1、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1、艺术的民族性2、艺术民族性的根源3、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2、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1、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2、各民族榆树相互影响的表现3、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4、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1、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2、世界艺术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一)创作主体艺术家1、艺术家与社会1、社会生

21、活对艺术家的影响2、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2、艺术家的主体性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2、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3、艺术家的修养1、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象才能2、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二)艺术创作活动1、艺术创作过程1、生活体验2、艺术构想3、意象物化2、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1、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2、意识与无意识3、艺术灵感4、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逻辑规律5、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特殊规律(三)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1、艺术的创作

22、方式1、创作方法的两大流派2、创作方法的多样性2、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1、艺术流派2、艺术思潮3、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1、艺术作品内同与形式的辩证认识2、艺术作品的内容1、对艺术作品内同的理解2、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3、艺术作品的形式1、结构2、艺术语言4、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1、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1、艺术作品的意蕴2、艺术作品的意境3、艺术作品的风格2、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味1、艺术作品的格调2、艺术作品的品味3、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1、问题的提出2、艺术作品品质上是精神产品3、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三)

23、艺术作品的艺术美1、艺术美的根源2、艺术美的条件3、艺术美的特征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1、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艺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完成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艺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艺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之中。(2)艺术接受方式与艺术本质(3)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艺术的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2、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1)艺术作品是一

24、个有待实现的对象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含义是指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 理由:一、艺术作品必须通过物质材料才能存在。但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块石头、一对燃料,也就是说,它不是物质对象而是精神对象、意识对象。因为在艺术作品中注入了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气质,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感人的审美价值。很显然,当这些内在于艺术作品之中的东西还没有被接受者感受、理解、体验和阐释时,它们还仅只是一个潜在的存在物。 二、艺术家们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和审美理想等时,总是要运用艺术语言,因为他不可能不通过语言的中介去把握外在的社会生活和

25、内在的思想感情。(2)艺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伊加登把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六个层次:(1)语言现象层(2)语义单位层(3)表现的客体层(4)图示化层面(5)思想观点层(6)形而上性质层3、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1、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3、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二)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1、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2、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1、准备阶段2、初级阶段3、高级阶段3、艺术欣赏的功名现象和共同美感(三)艺术的审美教育1、艺术的社会功能1、艺术的认识功能2、艺术的教育功能3、艺术的审美功能4、艺术的三中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2、艺术的审美教育1、艺术的审美教育与美的观念2、艺术的审美教育与审美能力3、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3、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1、艺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2、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