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民国报刊上的经典词人研究——以“二李”词为中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4883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报刊上的经典词人研究——以“二李”词为中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国报刊上的经典词人研究——以“二李”词为中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国报刊上的经典词人研究——以“二李”词为中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8 卷第7 期2023年7 月doi:10.3969/j.issn.1673-2006.2023.07.007摘要:李煜与李清照一直是词学热门研究人物,在民国一如既往受到关注。民国报刊上的“二李”词研究主要集中表现为报载词话与词学论文。词话多集中在词作评点,词学论文多集中在词作鉴赏、传记、年谱三个方面。对他们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共性,如划分词的分期、分析作家人品、重视词学文献梳理。通过对民国报刊“二李”词研究的梳理,对于管窥词学转型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民国;报刊;二李;词学中图分类号:1 2 0 7.41李煜和李清照为词史上家喻户晓之大词人,一直都是词家品评热点,据唐圭璋先生词话丛编检索统计

2、,历代词话著作对李煜词的品评多达2 0 3 项次 ,有研究者对不同朝代词人排行榜统计,李煜在唐五代词人中排名第一 2 ,李清照在宋代词人中排名第八 3 ,这充分说明了“二李”词的受欢迎程度。本文从民国报刊词学史料的角度,梳理民国词坛对二者的研究状况1民国以前词坛的“二李”词评价民国以前的词学史已经将二人并举,称为“二李”,如明代卓人月日:“后主、易安直是词中之妖。恨二李不能相遇”。清初沈谦日:“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41 3 5-1 3 6。词史上对李煜褒多贬少,褒之者如宋代李清照日:“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3、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41 3 4。明代胡应麟日:“南唐中主、后主皆有文。后主一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祖”41 3 4。清代纳兰性德日:“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41 3 7 贬之者如苏“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4 1 3 3 对于李煜的褒是赞誉其词,贬是作为国君不顾其治下之民。对于李清照同样褒多贬少,褒收稿日期:2 0 2 2-0 2-2 3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民国报刊词话叙录(1 8 NDJC075YB)。作者简介:马强(1 9

4、8 3 一),安徽蚌埠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词学。宿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民国报刊上的经典词人研究以“二李”词为中心马强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湖州,3 1 3 0 0 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2 0 0 6(2 0 2 3)0 7-0 0 3 1-0 6Vol.38,No.7Jul.2023者如宋代朱或日:“本朝女妇有能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41 6 0 3 明代杨慎日:“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41 6 0。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日:“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无多,固不能不

5、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4 6 1 2 有褒有贬者如王灼日“易安居士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间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46 3 对李清照的褒是立足于易安词的成就,贬是从封建妇德角度责难其行为。民国以前对“二李”词评价多是鉴赏词句与点评风格,如王世贞评李煜词:“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致语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语也。后主直是词手。”41 3 4对后主的玉楼春与虞美人进行鉴赏,并枯出“致语”“情语”进行经典概括。陈维崧评易安词风格“婉变清新”41

6、 6 0 8,,这些概括与总结相当精辟。民国以前对二李评价的形式是词话、词序、论词绝句,其中词话最多,如上文所述。还有论词绝句,如沈道宽论词绝句评李煜:“南朝令主擅风流,吹彻寒笙坐小楼。自是词章称克肖,一江春水泻春愁”41 3 9 化用后主词句评价后主。词序如王世祺倚声集序“温、和生而花间作,李、晏出而草堂兴。此诗之余而乐府之变也。诗余者,古诗之苗裔也。语其正,则南唐31(1)汲古阁本、侯本、晨风阁本皆从宋本之旧,收中二主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极盛14136。进入民国以后,民国报刊对“二李”词研究形成了一个热点,下文分别述之。2李煜研究2.1民国报载词话研究报载词话对李煜词研究包括了词句赏析、

7、词作考证以及词之英译。词话中论及李后主的有十余则,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选中主李璟词六首,后主词二十六首;先录词,后附评析。作者评析词句亦重视诗词之联系,如李煜清平乐“六一词之行人更在青山外,东坡诗之但见乌帽出复没,皆言极目征人直至天尽处,与此词春草句,俱善状离情之深挚者”。或突出词人之创举如“唐人浣溪沙本七言断句,至后主始制二段,每段尚存七言诗二句,盖因旧曲名。”5 王仲闻读词杂记均是关于词之考证。第一则围绕世传李后主的捣练子二首,“深院静”“云鬟乱”,杨慎词林万选皆注为后主词,以后各本从之“深院静”无疑为后主词。“云翼乱”,石孝友金谷遗音记为田中行,作者从之,唐圭璋先生也赞同。第五则李后主

8、词。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颜氏家训“别会难无可奈然”记是后主词,作者考察此与乐府雅词拾遗载无名氏杨柳枝一句词相似,认为或是无名氏作,或是吴虎臣误记 6 。厉鼎 外编中谈到了词之英译问题,其中涉及李后主相见欢的翻译 7 。林瑞良词话评李后主词,引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作者认为后主词“情致深挚和意境高远”,录虞美人词 8 ;萧涤非读词星语认为后主词在用韵方面有特点,如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周济指出其用东真韵宽平,作者指出后主词用川东韵并非宽平,并进而指出“填词者固不可以词害意,亦不应以韵害词。”9 2.2民国报载论文研究报载论文对李煜词研究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研究涉

9、及词作版本及词作考证。词作版本如曹雨辜李后主的著述及其版本论文关于词版考之甚细,首先,列出十种南唐二主词:明万历已酉常熟吕远本;汲古阁本;铁琴铜剑楼藏书飞涛钞本;清康熙已已无锡亦园侯氏刊名家词集本;光绪丁亥江阴金武祥粟香室丛书内重刻侯本;光绪平湖朱景行本;宣统已酉沈宗畸晨风阁丛书内王国维校补本;民国七年无锡图书馆校印无锡刘继增篓补吕本;杭县邵长光辑录稿本;民国十年江山刘毓盘辑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六十种辑本。其次,版本之间源流与比对:32主词四首,后主词三十三首;吕本多后主捣练子令一首,这四本排列顺序相同。(2)刘继增本从吕本,与晨风阁本皆有补遗;刘本补遗收中主词一首,存疑中主词二首,后主词七首

10、;晨风阁本补遗收中主词二首,后主词十首。(3)在所有版本中,刘毓盘本变化最大。刘毓盘本收中主词三首,后主词四十六首,析后主词双调望江南两首为单调四首,还删掉了其他各本所收六首谢新恩中第一首,从全唐诗并人第四首,改第二首为临江仙,第六首为醉花间,析第四首为临江仙残句二闵;各本所收的更漏子二首,他肯定为温庭筠的作品,不收;南唐中主应天长望远行二词,他收人后主词中;编次以小令、中调、长调为准。综合比较各本,晨风阁本校勘最精,刘继增本笔注甚细,刘毓盘本依据本子多,校勘记半取材于晨风阁本,半出已见,尤为精密,编次也较为整齐,是旧本中较好的 1 0 。词作考证如弓英德李后主亡国诗词辩证,文中考证临江仙(樱

11、桃落尽春归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的问题。临江仙在词史上的争议是该词是围城中作还是破城时作,词是否为人所补。论文引西清诗话认为是破城时作,词未完稿,引邹水轩词笙更列出了刘延仲为之所补词句;引渔隐丛话认为是围城时所作,引词综耆旧续闻南唐后主本纪资料,得出结论:“围城中作词盖有之矣,且未尝不全也。”破阵子的词讼是针对“挥泪对宫娥”之句,批评者以此句批评后主亡国时不思社稷,维护者谓此词为他人所作。论文引批评者依据是东坡志林南唐拾遗记,作者认为他们不解后主为人。论文引维护者依据是戴景言论“近人戴景素谓此词近人有疑非后主作者,谓凤阁两句著意粗鲁,宜出错大。又云后人之论,皆缘东坡志林,而志林为伪书,不

12、可靠”1 作者力证东坡志林非伪书,又引朱祖谋跋敦煌本云瑶集,证明词为后主作,当无疑问。第二,生平研究是以评传和年谱为主。评传如郭德浩李后主评传在民国报刊上是研究李后主的难得长篇作品。论文分引言、年谱、小传、艺术、书画、音乐、李后主的死、附录共八部分,比较全面。在具体论述中,考察也是细致的,在引言部分,摘录后主词,归纳他常用的三个意象:“故国”“梦”“月”,以说明后主凄苦的境遇。“年谱”与“后主小传”较简洁,“小传”中突出后主性情的孝与柔,一般关于后主“孝与柔”评论是婉惜的,该文认为这是诗人的赤子之心,是难能可贵的。“艺术”中的“文学”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对其一生划分为亡国前、亡国时、亡国后三个阶

13、段。引证的文学作品包括了诗、词、赋,其中词大约有二十五阔,在引证文学作品时,作者注重了文献考证与词作解读,如引捣练子令时注:“词谱注此词为冯延已作,但延已阳春集并无此闵。亦有名捣练子者。词品谓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1 2 每阈词均介绍所引出处,如全唐诗花草粹编草堂诗饶。在考证方面,如对亡国时作品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历代颇有争议:“有谓词未全而城陷,其所以仍为完璧者,乃系后来词家补成;有谓本系全成,勿庸拟补者”1 2 ,作者认为应当从风格的角度去考察,后三句“炉香闲裳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风格和前面是一致的,气势也是一贯的,所以是后主的原作。关于创作动机,亡国以前的

14、诗词作品,作者认为很难找到动机,不像亡国以后表现出深沉的家国之悲与思,亡国以前诗词的动机应当是“一种兴致一来,随意挥写出来的。”1 2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确定后主现传词共有四十六首。文章先引纳兰性德、周稚圭、谭献、陈廷焯、冯煦等词人的高度评价。继而将后主词分为两类:描写与抒情。描写的分为写人、落花、月、山水,引长相思(一重山)、捣练子令(云乱)等词为证;抒情分为亡国前欢娱之情与亡国后的悲哀之情。引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相见欢(往事只堪哀)、菩萨蛮(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词为证。朱肇洛李后主评传论文前半部分叙述后主生平、后半部分论词。在论词中,文章给予很高评价:“后主的词,是他个人生命的表现,是血

15、和泪的结晶,是牺牲国家所换来的生命之花。”1 3 文章用语散文化倾向突出,如“于是他乃作流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依阑的微吟;于是他乃作斜托香腮春简嫩,为谁和泪倚阑干的轻唤;于是他乃作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的痴语。”1 3 年谱如衣虹南唐后主李煜年谱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为小传,后面为年谱。与词之相关部分有二。第一,在年谱中录词,年谱中后主三十九岁部分录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年谱中后主四十岁部分,对后主诸词的创作时间进行了考证“按后主失国后之词,如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芳春)一首,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皆春日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一首,乌夜啼(昨日夜风兼雨)一首,皆秋

16、日作。”1 4“后主词向无单行本,与中主所作合称南唐二主词。明季有常熟吕远刻本,汲古阁毛氏钞本。清代有侯文灿所刻名家词十种本,江阴金氏栗香室丛书本。近人所刻者晨风阁丛书本,刘继增之校本。吕刻共收词三十六首,较毛氏、侯氏本多捣练子(云鬓乱)一首。刘本补遗更搜得后主词七首,晨风阁本补遗又较刘本多二首,计后主词凡四十五首。其中除更漏子二首,一作温庭筠词,蝶恋花一作李冠词,浣溪沙(转烛飘蓬)一作冯延已词,长相思(一重山)一首作邓肃词,后庭花破子不辨为后主词抑冯延已词外,余均可信,然后主词以此本为最备矣。”1 4 版本源流精而简,而且版本之间的比较确切,使人对后主词版本源流一目了然。民国时期对李煜亡国以

17、前词的评价开始发生变化。词史一般对李煜亡国以后词给予高度评价,而对于亡国前的词评价较低,如张惠言论词词选序云:“五代之际,孟氏、李氏君臣为,竞作新调,词之杂流,由此起矣。”1 5 9 2 3 这既对李煜为人进行了否定,他的词选所录李煜词7 首词,均是亡国以后作品,反映了他并不看好李煜亡国前所作词。但是进人民国后,对李煜词即便是亡国前的作品,也抱有同情的态度,如王健民谈谈李后主的词 1 6 将后主词分为内相与外象。内相通过与其他词人比较得出结论,如歌颂女人,后主词纯洁而真挚,其他词史烟花柳巷,风格尘下。这种评价的转变与整个时代的转变有关。3民国报刊上的李清照研究3.1民国报载词话研究词话对李清照

18、的词作、词论进行了评论。目前,民国报载词话中涉及李清照的有十余则,有针对其词论而发如陈巢南镜台词话评日:“此篇于源流正变,推阐极致,其所评鹭诸家,是非优劣尤似老吏断狱,轻重悉当,洵乎深得词家三味矣。”1 7 ;有专门评词作如赵连城冰词话评易安词之“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情语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致语也;“宠柳娇花寒食近”丽语也;“只恐双溪舟,载不动许多愁”,趣语也;“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怀旧不似旧家时”,痴语也;“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苦语也 1 8 。但是也有低评清照词,如陈永年词品仿钟嵘诗品述两宋词家流品,但是李清照列中品、周密列下品,这种排名有失妥当

19、1 9 。林丁蕉窗词话认为两宋词人之最为辛弃疾与李清照,评语为:“幼安词奔放淋漓,如悬崖飞瀑,充满忧国热枕;易安词轻柔婉约,如午夜洞箫,抒发个人忧乐。以思想以量论,前者胜后者;以艺术以质论,后者胜先者。”2 0 1 将李清照与李煜词对举,李冰人淡伯斋词话推李后主与李清照二人为一代词宗,生平际遇相似,皆是前半生喜,后半生为悲。李33后主以国亡为界,李清照以宋室南渡为界 2 1 3.2民国报载论文研究论文对李清照分为词作研究、生平研究与综合研究。第一,词作研究。白水女作家介绍一李清照将李清照词高雅的方面表现为咏花如咏菊花和梅花;如多丽便是咏白菊“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是孤芳自赏。玉楼春一首

20、标明咏红梅,爱的是“韵胜”。另一方面她性格狭小,词论便是表现 2 2 。在对清照词进行分析时,有的能公允指出缺点与优点,如潘醒侬女词人李易安及其作品分析易安词之优点是情感丰富,易引起读者的同感;运用技巧,全是出乎自然;独出天才,不受前人的遗习。缺点是添插典句,致使词意不能畅达;缺少其他的描写,单表自我的呻吟 2 3 。有的则是分析漱玉词之特色,如陈铎女词人李易安:“易安作品的内容是丰富的,是繁富的,是有实际感情经验的。基于外形,其词句之清丽、音韵之和谐,已达到最高点,她又善于运词,俗言俚语,信手来。”2 4 吾女词人李易安:“易安之漱玉词,因其命意之清新,修辞之精巧,故虽不如柳永之善于铺叙,但

21、终不失为词坛上之第一流人物。至其论词,一方面固偏重于形式,而忽略于内在律之表现。另一方面又有故意抑人扬已之嫌。虽然,吾人于此,亦可以见其不轻信前人,而有自我表现之胆识,彼徒模拟而轻创意者方诸易安,自是天壤之别,鸣呼,易安其不朽哉”2 5 再如董启俊旷代女词人李易安认为易安词与别人词最大不同的就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好用叠字。而且还散用叠字,诉衷情(人悄悄,月依依)浪淘沙(裳裳婷婷,字字娇),叠字用之工。易安叠字对元杂剧产生了一定影响。易安词第二个特点,是模仿。如其临江仙自序云模仿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文章认为王渔阳“节制”与郑宾“自然”不能概括清照词特点。最后总结李清照词特点:音节和谐、清新(

22、宠柳娇花)、想象力丰富(只恐双溪舟,载不动,许多愁)2 6 第二,生平研究。研究李清照的论文中,生平研究呈现的题目就是评传、年谱。评传的介绍中多是从家世开始写起,都要对李清照的一生进行分期,如王宗李清照评传先叙述词人经历,再以李清照四十六岁为界,划分她的前后两期 2 7 。邵梦兰李清照事迹考,云宋史艺文志记清照词六卷,大部散。将李清照一生分为三个时段:少女时代、少妇时代、流浪时代 2 8 。有的对其性格进行分析,如李长之李清照论“李清照的性格有好坏两方面,好的方面是高雅,不失为士大夫型的女性;坏的方面是狭小,尖刻,只有冷冷的批评,而缺少理想的执34着。”2 9 胡云翼李清照评传认为易安词创作的

23、内容源于活跃的生命、繁复的生活、广博的涉览、实际的感情经验。她的艺术技巧,一、运辞,二造辞,如“宠柳娇花”“绿肥红瘦”3 0 第三,综合研究。吴烈宋代闺秀诗人一一李易安是一篇对李清照文学作品全面探讨的论文。第一部分谈生平,引用李清照金石录中的序文,然后否定李清照再嫁。第二部分谈李清照的词,首引李清照的词论。引用词作并未按照时间生平,而是结合生平与词之特点来引用词作,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算秋”来写婚后相思,声声慢则说明叠字运用高超。第三部分谈李清照的诗,李诗存只有十首左右,认为李诗有秀逸的气概,晓梦体现出优雅生活的闲趣,上韩枢密诗则表现了生活的苦难 3 1 4“二李”词研究的相同点李煜为唐五代词

24、人,李清照为南宋词人,二人性别不同,但是词风却又有一些相同点,如前文所引清初沈谦日:“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即指“二李”词显示词体婉约本色。同样,报刊的二李词研究也存在一些共性,如研究者对“二李”词都进行分期研究,都重视人品的挖掘,都重视词籍版本文献梳理,因而使得民国报刊对“二李”词研究显得较为扎实,下文分述之。一、词的分期。“二李”词有个共同特点,即都有词之分期的问题。李后主词通常被分为两期,以亡国被俘为界。张树柏关于李后主3 2 与王延杰关于李后主的词 3 3 均采用此分法,以宋朝开宝八年为界,此之前将所作的诗词是寄情于声色,此之后所作的词为开辟新境界的沉痛凄?之词。朱肇

25、洛李后主评传 3 4 引戴景素三期分法:第一期,继立小周后前后,欢娱生活中的作品;第二期,从善入朝至金陵失陷,外力压迫下的作品;第三期,北徙京师以后,俘虏生活中的作品。对李清照分期的划分,大多数二分法,而朱芳春则是将李清照的词作按照五个时间段进行编排:处女时期、新婚时期、离居时期、避乱时期、媚居时期。黄淑芬李清照词研究 3 5 ,以李清照四十六岁为界限,将易安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描写是处女和少妇时期甜蜜生活,后期变为悲哀时期。赵景深女词人李清照将李清照生活分为六个时期,第一时期写新婚的生活甜蜜,如浣溪沙(绣幕芙)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采桑子(晚来一阵风兼雨)。第二时期写新婚夫妇的离别,用了一剪

26、梅(红藕香残)蝶恋花(阮雨晴风)浣溪沙(莫许 深)点绛唇(寂寞深闺)。第三时期人到中年,推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貌)是这时期的作品,第四时期,明诚知南京,清照喜欢踏雪寻诗,咏菊多丽、咏梅庆清朝慢、玉楼春、摊破浣溪沙、诉衷情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第五时期写夫亡,她便写起了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第六时期写晚年的流浪与凄?,如咏梅清平乐武陵春(风住尘香)好事近(风定花落)满庭芳(芳草池塘)行香子声声慢 3 6 。李维真大词人李清照全文分为四部分:幼年、婚后、流亡、晚景以时间的顺序叙述了李清照的一生 3 7 。二、重视作家人品。对李煜人品辩论在于其是否爱民,对易安考察是否改嫁。对李煜是否爱民的指责与辩

27、护集中在李煜破阵子“挥泪对宫娥”句,对后主指责者如前文以苏轼的责难李后主离开金陵时不对万民哭泣谢罪而对宫娥挥泪,民国报刊论文则肯定后主,如思绮谈旧诗:李后主词之评语但是认为这是词人真情流露,并无责难之意 3 8 。关于李清照的改嫁问题,民国报刊上的论文几乎异口同声全是反对,如石渠李易安改嫁辨诬以为李清照因才高遭人妒忌 3 9 。潘醒侬女词人李易安及其作品也坚信李清照没有改嫁。但是质疑反驳的文章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特点,一派重视常识型理性分析,另一派重视梳理文献。常识型分析如楚天碧关于李清照的再嫁问题,对李清照再嫁提出质疑,从才华高遭人妒忌,再婚年龄大已过生理需求期,朱熹未参与讨论这三条理由提出质疑

28、 40 。庵谈李清照的再嫁问题也是反对改嫁说,首先从道德上反驳,认为李清照从小受到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在宋代重视纲常礼教的氛围下,不会改嫁。其次针对有些人从漱玉词中找到喝酒的词句,据此认为女词人生性放荡,作者也坚决反对此说。最后文章认为李氏改嫁时期已经过了生理需求的年龄段,所以认为更不可能改嫁。这些立论有合理性,文献较少,缺少说服力4。三、重视词学文献梳理。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1 3 前半部分论后主生平,后半部分评词。首列词之十一种版本:毛晋汲古阁旧钞本;沈宗畸晨风阁丛书南词本;侯文灿名家词本;金武祥粟香室丛书本(据侯本);刘继曾校笔本(据吕明远本);赵万里影印明本;朱景行大典本;邵长光辑录本;王

29、国维补校本;刘毓盘补校本;唐圭璋汇校本。版本之全,无以复加。作者确定后主现存词共有四十六首。如洪大弓谈谈李清照在李清照改嫁问题的辩驳上,作者广泛征引材料,先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污蔑之词,云麓漫钞相沿袭,引齐东野语进行更正,引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陆心源仪顾堂题跋中的五条证据,引李慈铭易安居士事辑补四条文献,引卢见曾重刻金石录序,莲子居词话为李清照辩诬。最后引胡适的话视这种小人栽赃行为,而作者认为栽赃动机是“李清照勇敢批评文人”42 朱芳春李清照研究论著很注重材料的征引,在征引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例如关于清照改嫁这桩公案,关于清照改嫁这桩公案,作者先是征引了宋人与清人的材料,作者征引了宋人四条

30、:胡仔茗溪渔隐丛话、赵彦卫云麓漫钞、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认为宋人的记载是“卑陋的”“道听途说”的。征引清人辩证材料达十条。在总结了清人的几点之后,又举出了八点理由,依据是清人的辩证材料中有五条,依据常情推论三条,最后结论是“李清照不会改嫁”43 回顾民国报载“二李”词研究,可以发现优点是研究范畴广,有的论点也比较新颖,论文研究比传统词话研究深人;缺点是同质化比较严重。民国报载“二李”词研究,从研究方式而言,有词话与论文两种方式,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的词学转型。民国之前,词学研究是传统研究方式为主,具体表现为词话、词序评点等方式。民国以后,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以及民国学术

31、的转型、民国词学教育的逐渐普及,词学研究论文不断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这种转变不是一而就,而是词话写作与论文写作并存,而后传统词话逐渐减少,词学论文不断增多的过程。本文对“二李”词研究的回顾,就是这样转变过程的缩影。参考文献:1王秀林,刘尊明.“亡国之音”穿越历史时空:李煜词的接受史探 J.江海学刊,2 0 0 4(4):1 7 0-1 7 4.2刘尊明.唐五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 J.社会科学战线,2 0 1 1(3):1 2 6-1 3 6.3王兆鹏,刘尊明.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 J.文学遗产,1 9 9 5(4):47-5 4.4 孙克强.唐宋人词话M.天津:南开大学

32、出版社,2 0 1 2.5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J.同声月刊,1 9 41,1(1 0):55-64.6王仲闻.读词杂记 J.现代邮政,1 9 47,1(3):5 8.7 厉鼎烽.星槎词话外编N.国学通讯,1 9 40-1 2-2 6(0 3).8林瑞良.词话 J.津汇月刊,1 9 3 4(1):2 0-2 2.9萧涤非,读词星语 J.清华周刊,1 9 3 2,3 2(2):3 7-5 2.10曹雨群.李后主的著述及其版本 J.浙江图书馆报,1927(1):1-6.11弓英德.李后主亡国诗词辨证 J.励学,1 9 3 4(2):9 1-97.12郭德浩.李后主评传 J.文学年报,1 9 3 2

33、(1):1-3 2.351 3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J.读书顾问,1 9 3 4(1):1 5 2-1 6 5.14衣虹.南唐后主李煜年谱J.新文化月刊,1 9 3 4(1):61-66.【1 5 】史双元.唐五代词纪事会评M.合肥:黄山书社,1 9 9 5:27-1013.16王健民.谈谈李后主的词 J.大夏期刊,1 9 3 1(2):45-53.1 7 陈巢南.镜台词话 J.女子世界,1 9 1 5(1):2 9-3 2.18赵连城.冰词话 J.诗声,1 9 1 9,4(2):1 0-1 1.1 9 陈永年.词品J.河南政治,1 9 3 6,6(4:1-6.20林丁.蕉窗词话 N.大中时报

34、1 9 3 7-0 7-1 2(0 8).2 1 李冰人.淡伯斋词话 J.华文大阪每日,1 9 3 8(1):40.22白水.女作家介绍:李清照 J.江西妇女:女界文艺,1942,1(6):1-4.2 3 潘醒侬.女词人李易安及其作品J.星洲日报周年纪念册,1 9 3 0(年刊):1 1-1 9.2 4 陈铎.女词人李易安 J.女青年月刊,1 9 2 9,8(4):1 8-25.2 5 吾.女词人李易安 J.潮州旅京学会季刊,1 9 3 1(3):165-170.2 6 董启俊.旷代女词人李易安 J.中国语文学丛刊,1 9 3 3(1):38-49.27王宗潜.李清照评传 J.国风半月刊,1

35、9 3 4,5(2):1 7-22.A Study of Classical Poets 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Abstract:Li Yu and Li Qingzhao have always been hot research figures in Ci studies,and attracted attention in theRepublic of China.The Ci study of the two 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the Republic

36、 of China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ublication of Ci and research papers of Ci.The former mostly focused on the comment of Ci,and thelatter mostly focused on the appreciation,biography and chronology of Ci.There were some commonalities in theirresearch,such as dividing the stage of Ci,analyzing

37、the character of writers,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Ci.Through the study of Li YU and Li Qingzhaos Ci in the newspape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it had a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Key words:The Republic of China;Newspaper and periodical;Li Yu a

38、nd Li Qingzhao;Ci28邵梦兰.李清照事迹考 J.严中学生,1 9 40(4):4-5.29李长之.李清照论 J.文学杂志,1 9 47,2(4):1-3 4.30胡云翼李清照评传J.晨报副刊:艺林旬刊,1 9 2 5(13):8-9.31吴烈.宋代闺秀诗人:李易安 J.江西妇女:女界文艺,1942,1(6):104-109.3 2 张树柏.关于李后主 J.铃铛,1 9 3 6(5):9 9-1 0 5.33王延杰.关于李后主的词 J.正中,1 9 3 5,2(4):1-4.34朱肇洛.李后主评传 J.细流,1 9 3 4(2:1 2-1 5.35黄淑芬.李清照词的研究 J.词学

39、季刊,1 9 3 4(8):2 1-24.36赵景深.女词人李清照J.复旦学报,1 9 3 5(1):3 2 1-333.37李维真.大词人李清照J.妇女月刊,1 9 44,3(4):3 4-41.38思绮.谈旧诗:李后主词之评语 J.孤吟,1 9 2 3(5):4.39石渠.李易安改嫁辨诬 J.扶风月报,1 9 1 4(2):2 4-2 5.40 楚天碧.关于李清照的再嫁问题 J.新风周报,1 9 45,1(5):13.41庵.谈李清照的再嫁问题J.文友(上海1 9 43),1944,2(10):31-32.【42 洪大弓.谈谈李清照 J.华光,1 9 3 9,1(6):7-1 3.【43

40、朱芳春.李清照研究 J.师大月刊,1 9 3 5(1 7):1 8 1-2 3 0.Centered on Li Yu and Li Qingzhaos CiMA QiangCollege of Humanities,Huzhou Normal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责任编辑:杨文艺)敬告作者经中国知网授权,我刊已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在初审时都要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后,凡重合率超过1 0%(含1 0%)的稿件一律退稿。若初检遗漏,文章发表后进人相关数据库复检时,重合率超过1 0%(含1 0%)的一律不进人数据库,对已进入数据库的一律删除,且发表费用不退。科研诚信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基本的职业操守,希望各位作者坚守职业操守,诚信投稿,谢谢合作!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