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法制教育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不仅要开展各项普法活动,更应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也应成为法制教育的一个阵地。小学语文教师要晓之以理,激励学生知法;动之以情,激励学生懂法;动之以情,激励学生懂法;束之以律,激励学生研法。关 键 词:小学 语文 教学 法制 教育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靠开展“法制宣传月”等活动,还应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小学语文课堂也应成为法制教育的坚强阵地。一、 晓之以理,激励学生知法。看菊花讲述了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故事。教师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可以进行适当点拨,进行三问。一问:“这么
2、好看的菊花,这家人能不能摘?”、“我们去到公园时看菊花时能不能摘?”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不能摘的道理。因为你摘我摘,公园里就不会再有菊花供人欣赏,美丽需要大家去呵护。二问:“我们学校里,花开四季,我们能不能摘?”使学生明白学校的花儿也不能摘,树立自觉维护学校花草树木的意识。三问:“街道上或其他地方的花儿或景物,我们能不能占为已有?”促进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爱护美好家园的观念及内心品质。二、 动之以情,激励学生懂法。美丽的丹顶鹤介绍了美丽的珍禽、国家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语言优美、适合朗读的
3、特点,结合插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图片或播放有关丹顶鹤的电视片,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在学生的情感投入中,反问“这样的珍禽,我们能随意能捕杀吗?”通过这样的画龙点睛,给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应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细细读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这则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作者描写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
4、的危害。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地球的思想感情。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品情、在读中激情。让学生与参加葬礼的人们同悲哀,共叹息。引导学生搜集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制建设情况,增强环境保护的法制意识。三、 导之以行,激励学生守法。升国旗虽然是一年级的课文,但同样可以渗透法制教育。“我们立正,向您敬礼。”就是国旗法中对小学生升国旗时的行为要求。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践,巩固强化学生升国旗的敬礼姿势,在行为训练中使学生在头脑中打下遵纪守法的印记。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
5、的故事。教师可通过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公仪休的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品质,并在自己的表演中得到行为的养成。四、 束之以律,激励学生研法。学会合作这篇课文阐述了“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着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法制也是人类良好合作关系的保护网。法制伴人类合作关系的产生而产生,伴人类合作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班集体的建设目标,订立班级公约,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可以前班级的管理实践中、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研究法制、创造法制的创新品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学生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参考文献: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吴立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