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546644 上传时间:2024-1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大自然的文字星座可以辨别方向,看云识别天气,脚下的石头告诉我们地质变迁。学会“熊、耸、兆” 三个生字,并能书写美观;理解“预兆、耸立、迷失、汪洋、铁砧”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平舌音“耸”和翘舌音“兆”、“砧”,会用“苔”、“岗”、“壳”不同的拼音组词。反复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用心体会第六段中的动词“搬、爬、带、走”的巧妙,理解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的写出了地质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 解读和破译大自然的文字,并能利用大自然的文字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5领会“总是坐在

2、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明白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懂得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中思考、发现、体会,了解课文中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的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等句子;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品读大自然的文字,并学会解读大自然文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三、 教学评价设计: 检查学生预习环节中,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朗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掌握,正确、流利读

3、书的情况等,以便课堂学习时,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侧重指导一下。 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通过圈画,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第二段,紧扣关联词“即使也”,体会看星星辨别方向的巨大作用,第六段让学生找到文中的动词“搬、穿、爬、带、走”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推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朗读妙趣横生。 借助拓展小练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搜集相关资料,仿照课文的拟人写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大自然外在的科学知识,感悟大自然内在的神奇意蕴,并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四、 教与学的准备:1学生:收集大自然的文字相关的资

4、料,完成预习单 2教师:教学课件PPT五、 教学课时:课时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 激趣导入,引出大自然的“文字”。1 谈话导入。师微笑着说:能说说老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教师做各种表情微笑、紧张、生气。(学生一一回答教师的表情)。你们真是我的知音。这些就是我脸上蕴含的“文字”!我们班同学能从老师的脸上读出蕴含的“文字”,真了不起!2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到大认识许多文字,文字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你们知道吗?在自然界里,还有另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就可以帮助我

5、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它就是(师板书:大自然的文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设计意图:从教师的表情,脸上的“文字”入手,提示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写在纸上,“文字”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所蕴含的信息,为这节课大自然的文字做铺垫,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步入学习环境。】3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伊林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伊林:生于1895年,逝于1953年。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生于乌克兰。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苏联科普文学有一

6、定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4 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教师归纳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的?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我们要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那么咱们先来做一下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质疑课题,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学贵有疑,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和运用的一个过程,而且通过提问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二) 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预习单,组织交流写字这一部分,是否美观,正确。“熊”笔顺较多,应写紧凑一些,“耸

7、”上下结构,上面的“从”应写小一些。 (2)学生在课本上描红生字“熊、耸、兆”。在本子上练写自己不满意或是认为难写的字。2检查词语。 (1)课件出示:认读词语。指名读,发现错误,纠正练习,再齐读。 小熊星耸立预兆青苔花岗石贝壳 铁砧(zhn)迷失 汪洋 毁掉 观察提示:“耸”是平舌音,“兆”、“砧”是翘舌音,学生多练读几遍。“青苔”的“苔”应读“ti”。 (2)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例如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等。“预兆”就可以通过近义词“先兆”来了解,“铁砧”通过图片来理解,也可以通过查词典来 (铁砧图片)理解: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

8、“砧”,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的叫铁砧。 【设计意图:结合预习单,引导学生多种渠道理解词语,阅读上下文,查词典或字典,也可以上网搜索,请教别人等,灵活的运用学习方法,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交流预习单上的多音字组词。同桌互相检查,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苔ti( )ti( ) 岗gng( )gng( ) 壳k( )qio( ) 3检查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利的阅读课文。 把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错和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做好标记。 (2)指名读,每人读一段,做到正确、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听,检查对错,提出建议。着重阅读26段,

9、读准“砧状云、预兆、青苔”等词语。哪一段读得不好,可以多让几个人来试读一下。 【设计意图:读书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明确课文重点26段,引导学生多读多练,教师相机指正难读的词语,为学下文打好坚实的基础。】(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贵有疑,聚焦课题,围绕质疑的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1)学生快速朗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哪地方不理解,不好读,自己做个记号。 (2)学生思考并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大自然的文字写在大自然上面,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石等物。2 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结

10、构。(1)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简要的说一说。(课文先总讲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然后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2) 学生思考交流课文的写法。(提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大自然这本书的内容,哪些不是。)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来写的。 (3)分组每人一段读二至六段,并思考每一段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学生交流介绍。 【设计意图:从整体了解课文的结构,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学习课文的写作结构,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环节二、部分理解

11、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初识大自然的“文字”1现在咱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文字。同位合作,品读第一自然段。2仔细观察,出现了几个“文字”,用笔圈画出来,“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和“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这两句话中的“文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我们认识的文字,指的是书上的汉字,而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自然界的物体。)【设计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文字”的异同,体会大自然的文字虽不是写在纸上的汉字,却和汉字一样,能够给我们信息。】3教师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学生

12、默读思考,找到衔接的词语,说一说有什么作用?(“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文章自然过渡。)4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1)学生朗读这句话,并细细品味。(2)同桌互相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天上”与“地下”是一对反义词,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与两个“每”字共同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5指导朗读:要注意停顿和重音。两个“每”字,还有“可以、也有、就是、也是”这几个词语,速度要慢,要重读,更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指名读,师生评价比较读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6教师小结: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正所谓“大

13、自然不是缺少文字,而是缺少发现和阅读文字的眼睛”。【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两个“文字”的比较,突出大自然文字的特殊;通过两个“每”字,体现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引导有感情的阅读,加深领悟文章的内容。】(四)精读感悟品悟大自然的“文字”1学生自由阅读26自然段,并用笔圈画出描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互相交流说一说。教师小结:我们知道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大自然的文字指书中的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2 指名读26自然段,找出过渡段。 (1)学生认真,找出过渡段,在前面画上“”。(第四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2)交流讨论这句话中全文的作用

14、?(过渡),哪个词让你看出来的?(也)前面的2、3段写的是天上的星星、云,后面的5、6段写的是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一个“也”字把它们巧妙地连了起来。 (3)指导有感情阅读第四段,感受“也”字的巧妙,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过渡段,体会它和以前学过的用“不但而且”连接起来的过渡段稍有不同。初步了解课文介绍的大自然的文字分为天上和脚下这两部分,也为下文的“天书”、“地书”的出现做好铺垫。】3 思考,根据课文26段编辑书名。 (1)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它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星星、云,还有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那么我们可以把大自然这本书分成上下两册,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给上、下册分别

15、取书名。 (2)学生自由读第26节,想好后和同桌商量书名。教师引导归纳可分为天书和地书两类。(板书:天书 地书)学生再依据课文内容填取:( )的天书和( )的地书。(师板书:神奇 有趣)。 【设计意图:采用取书名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使得大自然的文字更加形象直观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究交流的驱动力。】4教师总结:作者把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书”和“地书”,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真是趣味盎然。板书设计: 24 大自然的文字 天 地 书 书 (神奇) (有趣)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解读

16、大自然的“文字”1 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它也有自己的文字,读懂它的文字,我们就可以认识和了解自然,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2)学生交流并回答: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可以分为上下两册天书和地书,分别介绍了大自然的那些文字呢?(神奇的天书上有有星、云,有趣的地书上有石灰石、花岗石。板书“天书 地书”)2 解读大自然的“天书”。 (1)大自然中的每一颗星,每一颗小石子,都是文字。就让我们一起到天上去看一看天上的文字,我们能读懂什么。学生默读2、3小节,思考水手、飞行员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先画出相关语句,再

17、同位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本课将科普知识蕴于日常生活可见可感的现象,我先放手让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自已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资源。】 (2)解读天上的文字星星。学生自由阅读第2段,并交流。认识天上的星星,有什么意义?哪一句话肯定了星星给水手们指明了方向?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师相机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板书:星星 辨别方向)教师评价并总结: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指导朗读这句话。“即使、也”表明了星星的重大作用,读的时候要强调这对关联词语,应该重读。先指

18、名读,师生评价,然后分组赛读,比一比哪组读得好。谁想用“即使也”说一句话?【设计意图:品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即使、也”,深入体会星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并运用词语,做到学以致用。】水手们是怎样看星星辨别方向的?学生交流“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课件出示这段话) 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智慧!齐读这一段,加深学生的印象。 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学生交流探讨,水手为什么能够知道星星可以辨别方向。依据水手的职业特点,学生进行猜测。师启发:他们游历了五湖四

19、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的!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认识的事物上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寻认识事物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实践。】 (3)解读天上的文字云 过渡:刚才我们破译了天上的文字星星可以辨别方向,那么飞行员又是怎样认识“天上的文字”云的呢?学生分组交流,解读天上的文字云,有什么意义?“天上砧状云,地下雨淋淋。”认识砧状云可以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把飞机毁掉。我们读懂了天上的文字云,就可以观察气象,避免灾难的发生。(板书:云 辨别天气)“砧状云”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默读思考,画出相关句子。“炎热的夏季,远远

20、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教师出示铁砧的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砧状云”。 同位互相朗读,感悟天上的文字云可以观察气象。 雷雨的预兆 砧状云 思考练习:大自然是一本书, 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我们知道 。勤劳的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不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老师出示的农谚说一说你的理解。农谚: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设计意图:这是教师搜集的农谚,学生参考一下,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两条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也可

21、以根据自己搜集的农谚说一说看法和理解,激起孩子们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3 解读大自然的“地书”。 (1)通过解读“天书”,我们知道头顶的这片蓝天,在会读它的人看来,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其实,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2)自主探究。请大家试着用学习2、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5、6自然段。 归纳学习要点,自由朗读5、6自然段,围绕“大自然的地书有哪些文字?”“地书上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么认识它们?”这几个问题同位展开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地上的文字石灰石 石灰石谁能到前面给大家介绍石灰石,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意义? 介绍完之后,其他同学补充介绍。教师相机

22、出示石灰石的图片。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看到( ),普通人认为( ),而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 ) 。是由( )造成的。据此可以推断( )。 真是沧海桑田!解读这块石头文字,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出示地质变化的对照图(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板书:石灰石 地质之变)欣赏图片,学生总结。 大自然是一本书, 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写在 ,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汇报交流石灰石这一部分设计了两个小练习,第一部分浓缩了第五段的精华,通过所填内容,感悟地质的变化,第二个小练习在欣赏对比两幅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 (4)汇报交流地上的文字花岗石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

23、,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普通人的疑问是:()?学生回答原文句子“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出示花岗石的图片,教师质疑“它是怎么到 这儿来的呢?” 花岗石指名朗读这一段 ,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花岗石的来历。教师出示: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学生自由阅读这一部分,并找出里面的动词,圈画出来。体会地壳运动的动词“搬、穿、爬、带、走”的准确和巧妙。思考“爬”为什么用引号?作者运用的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地质搬迁,而且还体现了速度之慢。(板书:花岗岩 地质之迁)指导朗读第6段,重点指导疑问句“它

24、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和动词“搬、穿、爬、带、走”,加深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设计意图:在汇报交流花岗石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指导读中,抓几个动词的描写,尤其是一个“爬”字,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为指导朗读做好铺垫。】 练习总结:大自然是一本书, 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告诉我们 。4 寻找破译大自然文字的“密码” (1)大家懂了那么多大自然的文字,你们真棒呀!怎样才能认识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呢?请大家自由阅读第7段,把想到的内容写在书的右侧。 (2)学生分组交流,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

25、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设计意图: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合作交流,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合作中最大限度的获得更多的信息,达到信息共享,拓展了知识。】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归纳:(板书:方法:观察 读书 请教) 接近、观察大自然 到书里去寻找解释(查资料、读科普作品) 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4)齐读第7小节。认真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多出去走走,多观察,多思考,多请教,才会认识更多的大

26、自然的文字。)(5)思考交流:识别大自然文字有什么好处?教师小结:识别了这些文字,可以考证出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握季节的更替,及时进行农事活动,避免飞机事故的发生等。【设计意图: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向生活。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还能学会利用自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紧扣练习,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有趣神秘。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练习填空,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答案。(1)如果在海上迷失方向,就去看 因为 ;(2)砧状云像 ,如果飞机在空中飞行,遇到它应该 ;(3)

27、如果在城市里挖出一块灰色的石头,就知道这里曾经是 ,因为 。(4)如果在森林里看到一块披着青苔的花岗石,就知道它不是 ,而是 ,因为 。 【设计意图:把全文的知识点都集中在练习内,学生以练习的方式,总结全文,并分组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使知识点更加明确,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六)感悟描写“文字”方法 1同学们,在我们刚才做练习时,更加了解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课文为了解说这四种文字,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请同学找一找相关句子,做个记号,分别说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同座位讨论。课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师生交流修辞方法,打比方和拟人的句子。第三段运用了比喻,

28、把云山比作铁砧;第六段运用了拟人,描写冰“搬、穿、爬、带、走”,把冰当成人来写,特别品味“爬”字,这样可以使句子生动、形象、有趣,我们以后也要多运用这些写法,让自己的习作也生动起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感悟一下,体会作者写法的巧妙之处,向作者学习写作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的习作语言,达到拓展与运用。】 (七)拓展延伸,续写“文字” 1你还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课件出示:考考你(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 。(2)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年轮也是大自然的

29、文字,它告诉我们 。 (3)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 。【设计意图:从课文中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延伸到课外年轮、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我们不仅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还有许多启示:例如看到蚂蚁搬虫子,我们还要学习它们合作互助的精神。】根据平时的观察,积累,认真思考,完成小练笔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一种你所认识的“大自然的文字”。 (提示:先写是哪种大自然的“文字”,再写清楚这种“文字”的形态,最后再解说“文字”,它有什么意义?读懂它有什么益处?注意多运用修辞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也强

30、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在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等语文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小结: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八)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星星 辨别方向 天书 方法: 云 观察气象 观察 石灰石 地质之“变” 读书 地书 请教 花岗石 地质之“迁”附大自然的文字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 我搜集 1有关作者伊林的资料_ 气象农谚:二、

31、 我会读1 把课文读文2-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后面的()打上“”自我评价:真棒( ) 不错( ) 还要加油( )2 认读生词 小熊星耸立预兆青苔花岗石贝壳铁砧 迷失 汪洋 毁灭三、 我会写描红临写,先写下三个生字“熊、耸、兆”,另外你认为课文中哪个字不好写,就把它写下来。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ti( ) k( ) gng( ) 苔 壳 岗 ti( ) qio ( ) gng(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反义词。近义词:寻觅( ) 求教( ) 预兆( )反义词:寒冷( ) 稀疏( ) 奇特( )四、我会填1关联词语填空。( )他们没有罗盘,( )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它( )人搬来的,(

32、)冰搬来的。 2仿写: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我们知道,蚂蚁搬家是_我还知道_。教后反思:成功之处:1这堂课围绕大自然的“文字”而展开,先是引出“文字”,初识“文字”,然后是解读“文字”,破译“文字”,最后是续写“文字”。紧扣“文字”,每一个环节为了加深记忆,都设置了巩固练习:(大自然是一本书,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告诉我们 。)学生手脑结合,有利于学生思考总结,巩固新知。把大自然是当成一本书,课文设计的“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分成了天书和地书两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热情,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使学习内容很好的连贯起来,有一个连续

33、的学习情境。3大自然的语言采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赏析语言,品味语言,从字词做起。例如第六段描写冰川移动的动词,引导学生反复读,认真体会,尤其是“爬”字,体会冰川速度之慢。感知作者运用拟人的写作方法,既能积累写作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足之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第二课时,小练习比较多,有个别学生反应比较慢,耽误时间。除了积累拓展环节之外,其余的小练习,我采用的口头表达为主。另外,有小部分学生课前没有认真准备预习,平时没有认真观察,课外阅读量也不多,家里没有电脑,因此搜集的内容较少。教学建议:这篇课文解读“文字”是重点,课内学生仅仅能认识大自然文字是不多的,如何让学生去破译这种“文字”也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给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如果要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多观察、多读书、多请教,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能学到源源不断的知识。1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