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场域中后进生转化策略浅探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营防小学 李颖【摘要】教师从多方面正确了解后进生落后的原因,抓好后进生,不仅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实现教育目的。【关键词】后进生;培养;帮助;转化后进生是指成绩和思想都比较落后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但其影响力相当大。如果借此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岂不是有悖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吗?而作为本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不仅要善于抓优生,而且还要重视抓好后进生,这不仅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实现教育目的。再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
2、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只有从实际上消除大量的后进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深深的启发了我,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冷的心灵。这里我想就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赏识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一、 在集体中培养“自尊”。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阶段的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遭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总是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一些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一些产生自卑心
3、理,消极沉闷;一些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更有甚者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其幼小的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作为老师就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真挚的爱去融化他们的“冰心”,点燃他们心中自尊、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团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及行动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不论思想和行为,若与周围人相一致时,则容易心安理得。显而易见集体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教育和影响作用。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
4、理防线”,在他与同学之间、他与与老师之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新学期班里有位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作业不及时完成,平时沉默寡言,上课不举手发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刚开始我找她谈了几次话,她目无表情,一言不发。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觉她写的作业本破破烂烂,我改变了策略。一天晚上我放晚学,独自留下了她,我拿出了一叠作业本,她看到泪流满面。后来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她总认为自已学习不好,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问老师、同学。针对她自卑的心理,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
5、上有意识的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并鼓励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我,爱护我”的温暖;让其他孩子觉得,连老师都很喜欢她,大家也就慢慢地和她交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从而恢复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陌生”变为“亲近”,和同学从“沉默寡言”到“谈笑风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一次次考试,一次次的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她不再像原来一样自卑,在班里常听到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的银铃般笑声。二、在同学们的帮助中树立“自信”。 后进生学习、生活的集体环境的好坏,决定了
6、他们道德品质矫正的成败。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他们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要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之中。只要这些后进生有了一点进步,我就大加表扬,帮他们树立自信。为此,我向全班提出“我们共同进步”,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助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其学习,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
7、学朗读、讲故事比赛,诵读古诗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3)争当 “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更聪明”。 比如我班的李小琴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生活上缺乏母爱,使她变
8、得孤僻、厌学,使她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学习上给予关心,并举行了我们都想帮助你的主题班会,大家的满腔热情感染了她,她含着眼泪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从此,小琴同学重新振作起来。到了期末,她的成绩明显提高了。由此可见,“关心”不仅体现了老师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中树立了“自信”。三、在教师盼望中“自爱”。教师对学生的盼望和厚爱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1968年他选择了一所小学,给该校的老师提供一份该校“具有优秀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而且特别嘱咐要“保密”。几个月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居然有了很大层度的提高,性格也变
9、得活泼、开朗,求知欲变得更旺盛,与教师的情感也随之深厚起来。这位心理学家的实验将虚幻的神话变成了真实。其实,这份名单是他随意拟定的,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也正是这份特殊的名单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对这部分学生“成功”的期望。这种企盼也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同样教师对学生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动力。我班有位学生行为习惯极不规范,上课姿势东倒西歪,不讲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字迹潦草、马虎。开始我找他谈话,他还怀有戒心,不以为然。后来我通过家访,多次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一次次根据实际对他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希望,并预言他一定能改
10、正错误,取得进步,成绩是会有所提高的。同时他每有一点的进步就加以表扬,又告知家长给以鼓励,当他有错的时候不嫌弃,不挑剔甚至宽容,施以爱心。慢慢地他上课能积极地举手发言了,读书的声音响亮了,字也写得很端正。我常常表扬他。他高兴极了,每次作业就更认真了。四、 在教师的表扬下“上进”。后进生不过是缺少肥水的幼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教书育人的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因素。重在对学生的赏识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1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后进生,赏识后进生。因为后进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易和教师形成对立。教师要多去了解后进生、多去关心后进生、多去找后进生谈心、多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要做到少批评、少发火,不体罚。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后进生们的逆反心理。可见,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后进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
12、爱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能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愉悦,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我有这样一个学生,由于年龄小,加上学习不自觉,又是娇生惯养,上课不认真听讲,好动,往往是回家的作业要拖拉到早上到校后才做。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常常拖拉作业的
13、坏习惯。通过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知道他特爱表现自己,老师的一个表扬就能让他高兴个半天。以后我就作了个有心人,经常去找他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的找他谈话,表扬,并在同学们面前表扬他的进步很大,并给予加分,奖五角星等。他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上课也常看到他举起的小手,我经常让他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慢慢地他有了一些进步了。我就找他谈话,表扬他的进步,肯定他的积极性。再通过家访多次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一次次根据实际对他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希望,并预言他若能改掉拖拉作业的坏习惯,一写会取得更大进步,成绩一定会突飞猜猛进。当他有错的时候不嫌弃,不挑剔甚至宽容,施以爱心,没让他难堪过。经过近一年来教育,他变
14、了,近几次的检测都能考到九十分以上。我在班上表扬他,让他自已和自己比,同时也引导他和大家比,找出差距。我告诉全班同学他进步了,你们呢?这样一比让周围的同学再不轻视他,大家互相帮助。此后他更是劲头十足。现在的他判若两人,成为一个爱集体,有活力,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我又进一步提高目标,并预言他一定能达到。他就是这样在一步步的目标提高中,在一次次取得成功的喜悦中得到进步。总之,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后进生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关键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用爱心感化后进生冰冷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参考文献:张玉丽 浅谈如何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4年陈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李岩 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经典案例评析,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