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博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72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博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博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博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将引领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在实践中将遭遇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博弈,管理主义逻辑盛行、“五唯”难以破除、教师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失衡、学生功利取向和学术取向失衡以及内卷化导致创新资源耗损都是博弈的表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要完成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就需要建立中国大学管理模式,建立并实现人文主义管理的主导以及大学德治与法治、学术权利与责任和学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关键词: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博弈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29(2023)030

2、00108一、中国式现代化命题蕴含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正式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命题,深入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担负的历史责任1,并且对中国式现代化有几个重要的界定,这些界定不仅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也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努力的方向和坚持的原则: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个界定就是要告诉人们,中国现代化是不同于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这是因为我们具有庞大的人口基础,这个人口基础是我们发展面临的根本压力,如何把这个压力变成动力就是我们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当我们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时,我们的现代化就具有强有力的基础,也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3、优势。但要实现这一转变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人们也公认,要推动这一转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教育,这也是二十大报告中再次突出教育的地位,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独立论述的原因。这说明,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需要我们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而且是长期的不断地探索。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点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寄托和期盼,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目标,当然也是现代化追求的根本目标。所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代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属性,反映了现代化的政治方向,反映了社会

4、主义的根本属性。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目前任何现代化国家都无法真正完成的任务,如果我们达成了这个目标,就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也同时说明,要达到这个目标是异常困难的,只有坚持共产党领导才能彻底实现这个目标。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的现代化。这说明,我们对共同富裕的界定不单纯是物质生活方面的,也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的,因为这两者都是人的基本需求。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是不完美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只有精神文明而缺乏物质文明不仅无法立足,而且也是畸形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和相互协调才能使人们对现代化具有更高的向往。这也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换言之,我们的现代化不单是进行

5、经济的建设或只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DOI:10.16297/j.nuaass.2023030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74163)。收稿日期:2023-03-02作者简介:王洪才,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研究方法论、现代大学制度。第 25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活的要求,而且还需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自从现代化发动以来,人类始终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一度把征服自然作为目标。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如此就出现了诸多环境破坏事件,也造成了许多重大的环境灾难。人类肆意地破坏

6、自然也遭到了自然无情的报复,极端气候现象出现就是明显的例证。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在实践过程中一度出现了轻视环境保护并造成了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的恶果,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正是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缘起。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自然环境是影响子孙后代的事情,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非常困难,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立的对外政策。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表明,四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们所依靠的是生产力发展并非像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依

7、靠侵略掠夺而致富。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多半都有过侵略掠夺落后国家的行为,甚至得出一个结论,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然要进行对外侵略扩张。他们不相信中国和平崛起,所以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2换言之,他们把自身的强盗逻辑普适化,为自身的对外侵略掠夺找借口。至今美国仍然在发战争财,俄乌战争中美国的表现让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新时代,我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也表明我国持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五点概括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是一条成功之路,将带领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命题的基本解读 按照中国式现代化命题进行推

8、导,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第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办学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因为我们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此势必扩充高等教育规模,如此才能够满足人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事实。不言而喻,办学规模如此之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颇为不易,这不仅是对我们经济实力或财政支持的极大考验,同时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极大考验。如果没有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作为后盾,没有持续优化的治理能力作为先导,要保持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非常困难。没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无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只有高等教育高质

9、量发展,所培养人才是高质量、高水平的,能够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要求,才能有力地支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我们知道,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保持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地增长,如何不断地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特别是如何使办学结构合理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第二,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促进学习者个体潜能得到极大发展的现代化。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等教育发展观念就发生了剧烈转变。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大学奉行以知识为中心,大学招生旨在选拔那些适合接受高深学问的学生入学。进入高等教育大众

10、化阶段后,大学教育教学不得不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入学成分越来越多元,无法按照严格的学术标准来选拔学生了,必须按照学生条件施以相应的教育,满足其成长和发展要求,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缘起。3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入学者成分更加多元,此时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学历符号的追求,而是转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4,那么高等教育观念也必须随之改变。此时高等教育价值观开始恢复到教育的本真价值上,即促进人的自由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每个个体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极大程度地开发,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当今时代,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此,社会需要挖掘每个人的创新潜力,激

11、发每个人的创新活力,实现每个人的创新能力增长,使每个人都具有创新创业的强烈愿望,反映这一时代需求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5第三,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大学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协调的现代化,即实现大楼与大师林立并举。显然,高等教育发展不仅需要加强硬件建设,更需要强化软件建设,因为硬件建设代表学术工作条件的改善,而软件建设更能够代表大学精神实质。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2第 3期王洪才: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博弈改善,可以说硬件条件可以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我们的软件建设严重滞后,我们的办学理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特

12、别是灌输式教育与教学仍然是大学教育教学的主体存在方式,虽然这些已经成为人们广泛批判的对象,但要转变非常困难,这需要大学广泛地推广创新教学6,下定决心发展教学学术,吸引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使教学生活成为人们的志业。第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大学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互协调的现代化,即充分实现产教融合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不能搞封闭式办学,必须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打通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渠道,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经验反映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师生面向现实问题开展研究。这不仅培养教师的科学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微软、苹果、脸书、ChatGPT

13、等互联网技术发展案例说明,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改变世界,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能够引领产业发展趋势,决不能小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此决不能忽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供宽松氛围。第五,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依靠创新发展实现的现代化,即通过创建中国大学模式实现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整体性提升。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发展不是依靠简单模仿就可以成功的,而是要基于自身文化和实际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发展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搬照抄他国经验,必须把他国的先进经验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创造性地结合,如此才能获得成功。建国之后,我们曾模仿过苏联模式,虽

14、然在早期阶段比较成功,但在后期发现弊端越来越大,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主要学习美国高等教育经验,但仍然是一种模仿,没有结合我国实际,从而出现学术GDP上升很快,而学术实力提升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所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我们大学发展的使命,大学的学术研究必须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关切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推演,那么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愿景目标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得到了极大丰富。也即只要人们愿意,就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机会,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提升的需要;高等教育层次类型齐全和相互和谐。也即高等教育供应是异常丰富的,高等教育内部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相互

15、衔接,能够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高等教育是一种开放型的办学体系。也即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紧密结合为一体的,高等教育能够主动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内外部治理体系非常完备。也即高等教育建立了健全的法制体系,能够充分保护学术自由,保护教师从事学术探索和教书育人,保护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学习项目,从而使高等教育治理实现了有法可依;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实现了巨大突破。高等教育实现了依法治理状态,政府依照法律规定进行高等教育管理,摆脱了简单依靠上级命令的状态,大学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办学理念和服务面向,成为能动的办学主体。三、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

16、化实践的理论逻辑 从理论上讲,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是需要高等教育的功能单元成为能动的主体,成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这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其次是需要高校教师都作为高度创造性的主体出现,因为教师是大学工作的主体,离开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大学就缺乏创造的活力和勇气。再次是需要每个学生都是充满探索真理朝气活力的个体,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勇于实现自我。从次是需要教师集体能为学术发展决定方向,而非简单地由市场逻辑决定。最后,需要大学能够为教师发展提供引导与支持,从而发挥学术整合的作用,使大学具有特色与优势。具体而言:1.大学是一个能动的办学实体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求大学

17、成为一个能动的办学实体。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单元,只有大学自身具有创造性,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才有希望。大学创造性的前提是它必须是一个能动的办学实体,能够为自己决策,能够主动承担责任,能够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它具有自己的独立愿望,不是上级意志的简单传声筒。换言之,大学管理主体首先必须有创造性,而不单纯是政府指示的执行部门。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工作主体,必须能够预见自身面临的发展问题并主动去解决,而不是由外界告诉大学如何去解决。大学需要依靠自身的知识优势和创造性学术思维的优势,能够创造3第 25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性地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社会发展注入创新

18、活水源头,为社会输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使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2.教师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主体大学教师是学术创造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他自身必须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如此才能担当知识创新的重任。如果他自身缺乏创造性,只能鹦鹉学舌,就难免出现课堂上照本宣科的现象。大学教师的学术创造性来自他对学术事业的热爱,对真理的虔诚心态,对学生的负责心理,对学术责任的自觉体认,缺乏这种真诚心理,就难以激发学术创造的动力。大学教师学术创造力主要来自卓越的精神追求,虽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而满足大学教师学术探索的自由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让他们享有充分的发表自由,能够真正参与学术争鸣

19、,才能够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故而,完善学术治理体系需要从建立培育学术自由争鸣的制度环境出发,要使每个教师都有在专业方面探索发现的机会,使他们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从而为他们的学术探索注入永续动力。3.学生充满探索真理的朝气在大学规模越来越巨型化的今天,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导性群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学术生态状况。大学生不仅是大学工作的主要对象,而且是大学服务的主要目标,大学因有学生才被称为学校,才能被称为教育机构。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理性的主体,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积极主体。显然,成为这样主体的前提是学生自身具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意愿,愿意承担

20、社会的重托。无疑,这需要大学建设良好的校园氛围,具有鼓励学生积极求索的社团组织,具有支持学生开展创造性探索的制度和机制。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探索真理的热情,而且需要大学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特别需要大学制度的保护,需要社会具有广泛的接纳机制。只有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才能建立起持续的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的机制。4.教师集体能够决定自身的学术发展方向大学教师是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的,如此才能形成学术共同体。教师集体对学术发展方向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可以相信,教师是一个理性主导的群体,因为他们都相信真理愈辩愈明,所以对于自由论辩具有非常炽热的爱好,而且这种辩论可以砥砺他们的思维,使

21、他们不敢松懈。对于教师而言,不需要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因为争辩的环境就会教会他如何抉择。作为一个学者,普遍都希望接受挑战,希望自己能够解决社会的疑难问题,希望在社会发展光荣榜上有自己的名字。但学者绝不是孤独的求索者,而是作为学者群体存在,他们具有共同的意志,这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具有抵御世俗侵袭的敏感性。除非不得已,学者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目标。学者从根本上说是理念人,是为真理而生存的人。如果现实运用物质刺激来吸引学者,学者也会转变为功利主义者。如果学者群体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就不会转变为功利主义者,而会成为持久的理想主义者。5.大学能够为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导向和有力支持大学只有具有充分的财

22、政能力支持教师开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学术探索,才能在办学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使教师站在学术前沿,引领社会发展。具有充分的财政能力是大学自主性的来源。大学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取得优势地位。大学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追求,同时也必须具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这种追求。大学发展需要具有独立支配的基金,这些基金可以支持大学做出自己的选择。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很难成为卓越大学。卓越大学都需要具有充分的机动资金支持学校的优先项目发展。大学发展政策应该是多元的,如果是自主支配的经费,就要向特色项目倾斜;如果是竞争性经费,就应该鼓励教师自由发展。对于大学教师评价应该是以学术贡献来衡量其价值,不

23、能以项目级别或经费多寡作为衡量标准。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的现实逻辑 1.大学主要是一个行政管理主体在现实中,大学管理者普遍遵循“政治正确”7原则,更关心政治任务完成得如何和上级要求落实得怎样,对于学术创造力发挥得如何并不怎么过问。因为学术评价可以交由外部评价机构进行,其中多半由学术期刊承担,少量由各种评奖委员会或外审专家承担。而且学术期刊评价是第一轮评价,其他评价都是以此为基础。所以,在今天谁拥有学术期刊,谁就拥有了学术发展主动权,如果没有学术期刊就只能沦为学术的流浪汉。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从事学术发包任务8,即将各种任务量化批量地分包于各个高校院系部门,然后由各个高校院系再把这个指标任务

24、分发给各个教师。学校和院系4第 3期王洪才: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博弈用绩效考核办法监督各个教师的完成情况。不少教师把这些指标任务又转包给学生,特别是博士生,所以学校对博士生指标实行有偿转让,实行的是一套工厂化管理逻辑。大学逐渐演变成一个包工头体系,学术味道越来越淡,功利主义气息越来越浓厚,物质主义大行其道。2.教师主要是一个完成科研教学任务的客体大学教师在今天很难说仍然是学术创造的主体,已经逐渐演变成知识加工的机器,是按照各方需要进行知识加工再生产,很难再体现自己的意志。随着教师作为学术主体的身份逐渐丧失,他们正在变成执行各种指令的机器,成为一种受动的客体。各种规章制度

25、使得教师越来越难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按照经典诠释成为最安全的做法和通行的法则。在“不发表即死亡”的规则下没有人敢于尝试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所以学术创新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这种情况是绩效考核和各种评优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师不能只与自己比,而是必须与别人比,因为必须适应各种排名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做出理智选择,首先完成科研任务指标,其次再去完成教学任务指标。显然科研指标更难完成,因为学术发表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发表越来越规范化的要求下,学术创新越来越难。完成教学任务指标稍微容易一点,因为对教学质量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从而使教师有一点自由余地,如果采用完全的标准化管理,估计教师的精力就可能完

26、全被榨干,因为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各种标准要求殊非易事。3.学生主要是一个完成学分绩的机器在绩效主义管理模式下,学生也无法幸免,学生也需要完成自己的积分任务,争取最高的积分点,所以在本科之中兴起了学分绩主义,即为了提高一个积分点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而这些时间精力本可以全面发展。这种对学分绩的痴迷追求达到了一种令人恐怖的程度,耗费了学生大量时光,似乎成了学生评优保研的“华山一通道”。研究生考核更加多元化,论文发表逐渐成为考核的主导。同样受评优机制的限制,大家在发表上越来越内卷,同时也变相抬高了就业市场的用人标准,这似乎变成了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如果学分绩制度无法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27、就需要进行改革,不然就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大杀器。教学管理制度仍然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探索时间,绝对不能把学生关在书斋里,因为纯粹地依靠书本教学是无法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对于这个道理人们似乎都懂,但很少人去主动实践。目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突破的关键9,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当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如此才能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4.绩效考核决定教师学术发展方向目前大学的绩效考核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面临的生存难题,因为几乎所有的考核标准都是

28、按照高标准确定的,而且标准在各个部门内部是统一的,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非常不适应的。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如果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本就难以脱颖而出,而在马太效应作用下就会出现两极分化趋势。无论是课题申请还是论文发表或是教学考核,越来越倾向于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个体自由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那么试图按照自己意愿从事研究和教学越来越不可能。鉴于此,绝大多数教师都会采取保守主义策略,即首先保障完成指标任务,如果行有余力再去考虑学术创新之类。事实上,绝大多数教师完成考核指标已经颇费思量,再去应付学术创新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如此大学教师发展逐渐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越来越难以具有创新空间。只有少数具有特殊天赋

29、者或特殊资源便利者才会幸免,才有机会思考自己的学术发展问题。5.大学无力为教师学术发展提供导向和支持由于大学的学术评价缺乏独立性,主要依赖于各种指标进行评价,各种评价指标都是由外部机构掌握,这些都构成资源供给部门。目前大学教师受到的最主要的制约来自课题级别和期刊级别,如果一个人无法获得足够级别的课题立项和发表,就难以具有发展机会。学校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无法按照教师的能力水平来满足教师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绝对地依靠自己才行,这其中包括自身的人脉资源或社会资本。这也是学术无序竞争的根源。大学确实是一个资源依赖性机构,自身很难产生资源。与西方私立大学具有庞大的发展基金不同,中国大学的外部捐款

30、是有限的,而且是高度不均衡的,很难成为大学教师发展的依靠。正是因为大学发展资源的稀缺,才形成了目前的“五唯”的评价模式10,因为每一个“唯”都代表着一种资源获得。学校并不真正掌握评价标准,自然就无法改变评价规则。如此,教师只有依靠自身力量去竞争。这对于土生土长的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便利,毕竟他们比较熟悉这个环境和竞争法则,也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本,但对于大部分海归学者而言就处于5第 25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不利境地。剧烈的竞争要求他们必须迅速适应这个环境,否则就面临被淘汰的结局。五、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博弈结果 1.管理主义逻辑盛行在今天,中国大学普遍盛

31、行管理主义逻辑11。所谓管理主义,就是奉行以管理者意志为尊,一切遵照管理意志办。它的内在假设是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利益,所以其他部门都需要以管理部门马首是瞻。在管理部门又实行首长负责制,即一切首长说了算,因为首长代表部门的根本利益。管理主义在运转过程中服从目标先定逻辑,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所采用的是一种计划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学术的自由探索本质相悖。我们知道,学术研究可以有假设,但不能必须证实为真。目前的大学学术管理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实证主义管理哲学,即既然提出了目标假设,就必须论证目标为真,即一定可以实现。这让学术理想与学术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因为理想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现实则充满了无限复杂性,从而

32、理想达成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管理者不能把任何理想都当成现实来看待。2.“五唯”逻辑难以去除目前“五唯”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到学术创新,影响到学术面向现实问题,已经对学术体制的良性运转 产 生 了 不 利 影 响,所 以 中 央 下 力 气 要 破“五唯”12。在大学界,虽然大家都认识到“五唯”的逻辑不对,但都没有想放弃,因为它们已经被内化为学术评判的规则,是硬杠杆,容易把握,其他指标都是软指标,不容易把握。在管理学上这就是一种“便宜主义”逻辑,因为采用这种管理方式方便易行,成本最低,但这种管理方式与促进学术初衷是相悖的。虽然今天的大学管理理念普遍强调“管理就是服务”,但能够做好服务需要高超的管理

33、技巧,需要真正懂得管理艺术才行,并非所有的管理都可以进行服务,甚至许多所谓的服务造成了更多的不满。服务只有符合教师发展需求才行,如果按照管理部门自己的意志进行服务注定会招致教师们的不满。3.教师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失衡随着学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越来越少的教师把学术作为志业追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学术就是一种谋生工具,如果一个人太过理想化就会被淘汰,所以人们就越来越相信学术的丛林法则。在学术丛林生存竞争中,资源占有得越多越安全,无论是物质资源还是符号资源,在今天符号资源更具有优势,因为符号资源背后具有潜在的物质利益。所谓符号资源就是各种荣誉标签,人们对各种荣誉标签获得可谓是多多益善而且是

34、赢家通吃,这就是一种奇怪的绩优主义逻辑13,目前在大学中流行的积分制就遵循这样的逻辑。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通行的评判规则,确实具有表面的公平性,但对年轻人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当然这就不利于鼓励特殊人才脱颖而出了。这种绩优主义逻辑非常容易鼓励学术寡头的形成,因为其背后的逻辑就是马太效应在发挥作用。4.学生的功利取向与学术取向失衡今天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普遍遵循现实主义逻辑,因为人们意识到一个理想主义者就容易成为一位失落主义者。没有理想,何来激情?没有激情,何来创新?没有创新,何来创业?但大学生的功利追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毕竟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生存需求也是一种安全需求,当生存需求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

35、严重的焦虑。这些都与严苛的考核标准有关。目前博士生普遍具有焦虑症,女生尤甚,因为女生更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更脆弱。硕士生也具有一种轻度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主要体现为就业焦虑,主要是本科阶段逃避就业的后遗症。本科生的就业焦虑就更加严重14,因为本科生就业市场已经趋向于饱和15。所以,本专科生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这无可厚非。虽然国家鼓励创新创业,但创新创业环境非常严酷,所以学生 主 流 仍 然 向 往 传 统 就 业,难 以 做 出 创 新 创 业抉择。5.内卷化导致创新资源极度消耗“内卷化”是近几年社会上流行的热词,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16 所谓“内卷化”实际上就是过度竞争的替代语。

36、过度竞争的直接含义就是竞争非常激烈或竞争异常惨烈,潜在含义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无效竞争,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几十个人或几百个人乃至几千个人争夺一个工作岗位的壮烈场景,也可以体会到各个部门考核指标不断提高的趋势。有人说这具有一种鲶鱼效应,可以优中选优。有人认为这具有破坏性,因为它让人无谓地投入,因为相当的时间可以干更多的事情。但没有人否认这种趋势的不可避免,因为成长机会的稀缺。再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各个领域出现,这些都是过去的高考压力大转移,可以预言,高等教育不走向创新创业教育轨道几乎要走向绝路。6第 3期王洪才: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博弈六、中国式高等教

37、育现代化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 1.探索中国大学的管理模式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进行突破,需要建立适合中国本土需要的管理模式。目前大学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学习美国大学管理模式的结果。众所周知,“非升即走”原则引入中国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17,高校人才竞争烈度空前加剧18。之前人们讨论它是否应该引入,现在人们不再争议这个事情了,因为它已经成为现实,是回避不掉的,从而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随着“非升即走”准则的引入,绩效考核标准日渐提高,高校“内卷化”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教师普遍感受到生存压力加剧,因而再畅想“自由自在”的学术已经不可能了。这种野蛮竞争无疑是畸形的,因为学术必

38、须容忍自由,不能容忍自由的学术不是真正的学术。破解之道在于增设教师的“转换门”,使教师具有多种发展前途,出路就是鼓励教师学术创业,带动学生创业,真正破解创新创业教育难题。如果无法建立这样的渠道,中国大学就可能仅仅限于表面的繁荣状态,无法实现创新实力的提升,无法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支撑。2.探索人文主义的管理方式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要求管理的科学化,但要摈弃科学主义的管理模式19,科学主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量化的机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模式。目前大学采用的管理方式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工厂化管理,是 20 世纪 30 年代泰勒制管理方式20的翻版,是一种机械主义的管理方式。但它背后存在着科学主义

39、的逻辑,因为它建立在科学成果可以精确定量的假设基础上,于是就为每个层级的教师规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目前大学教师聘任制就是建立在这样的逻辑假设基础上的。显然这种假设具有部分的合理性,也即部分科研成果是可以量化的。但这种假设又不是完全成立的,因为许多科研成果价值是无法立即判断的。用简单的时间与成果量进行测算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科研成果,复杂的科研成果不适用于这样的测算方法。尤其对于人文学科的成果而言,这种测算方法就会大大降低学术含量,使学术贬值。为此,急需探索人文主义管理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学科发展要求。3.探索德治与法治统一途径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去

40、我们一直具有制度主义逻辑的思维方式,认为只要建立明确的制度就可以照章办事,现在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徒法不足以自行”,大家都知道,再好的制度也是由人来执行的,选不好人,再好的制度都会失效甚至反效。我们强调法治,也是基本上建立在制度主义逻辑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具有非常强的模糊性特征,法律制度建设很难建立非常明晰的规则,因为太细的规则容易导致文牍主义盛行。所以,怎么选择好人、能人执法似乎是一个更急迫的问题。这意味着选人用人机制更难建设。这说明,没有一个好制度不行,选不好人同样也不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德治就是意识到“德为才之帅”的道理,所以更加强调以德治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规则先行,必须把制度建

41、设好,所以制度建设是第一位的,因为制度本身就具有道德的约束力,根据制度选拔人才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这样才能不使制度变成一纸空文。4.探索学术权利与学术责任统一方式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需要为学术创新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保障学术自由。我们知道,学术自由寓于学术权利之中,如果不能明晰教师拥有的学术权利,就很难说大学教师享有学术自由。享有学术自由是大学教师的基本权利,因为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性,就很难发挥主体性,因此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当然,如果人才缺乏创新性,自然就无法进行创新创业,也就无法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显然,享受学术权利与承担学术责任是一致的,如果不能承担学术责任,就无法充分享

42、受学术权利。所以,我们必须赋予大学教师基本的学术权利,从而使他们具有学术创造的机会,在承担学术责任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学术权利。故而,学术权利既是一种先赋性权利,也是一种自致性权利。先赋性权利指获得了学术创造的资格,自致性权利是根据学术贡献授予更多的权限。这也是学术等级制的由来。学术等级是学术晋升之路,与学术平等不矛盾。学术平等讲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不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只认事实和理性。学术等级是根据学术贡献赢得的学术地位。5.探索学术创新与学术传承的统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以促进学术创新作为宗旨,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根本目标。显然,学术创新绝不是没有根底的,而是在继承基础上实现的。即使颠覆性创

43、新也具有颠覆的对象或基础,仍然是一种继承。我们的学术体制对继承强调过度(体现在对同行评价依赖,对上级认可依赖,对学术期刊依赖,而学术期刊的行政化色彩也非常严重),7第 25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对创新鼓励不足。学术继承诚然是对学术秩序的一种维护,如果太重视维护学术秩序就容易导致秩序的僵化。只有强调学术创新才能鼓励新人辈出,才能适应今天知识爆炸式增长的需要。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就在于与各国国情实际结合,与各国的社会实践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就在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从而出现了毛泽东

44、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证明了这个道理。今天大学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范式和人才培养规格都已经不适应了,必须进行学术创新。但目前大学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仍然满足于学术发表的量化增长和学术排名的提升,而对于学术贡献大小和对社会进步的促进意义仍然置若罔闻,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扭转这种现象,就会阻碍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就会影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不仅无助于中国式高等教育 现 代 化 的 实 现,而 且 会 迟 滞 中 国 式 现 代 化 的行程。七、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之中蕴

45、含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命题。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命题开辟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视域,它预示着我们势必要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其核心点就在于建立中国大学模式21。中国大学模式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知识范式,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以促进知识生产22。目下的知识生产是一种复制式生产或简单再生产模式,无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为此大学必须自觉探索,成为主动的创新创业主体,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探索,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如此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未来可期。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

46、国共产党第二 十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上 的 报 告EB/OL.(20221025)20230228.http:/ 孟 献 丽.“中 国 威 胁 论”批 判J.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2021,249(3):110-119+160.3郭峰,李伟.解读“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J.教育发展研究,2005(22):59-63.4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文化-个性向度研究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71-80.5王洪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 J.江苏高教,2021,249(11):21-27.6王洪才.论大学传统教学与大学创新教学 J.

47、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4):10-19.7郑德洛.政治正确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统摄及其实践反思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408(9):77-85+109.8解德渤,于孟仟.学术发包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治理模式 J.重庆高教研究,2022,10(2):8-16.9王洪才.创新创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53-59.10 王洪才.高等教育评价破“五唯”:难点痛点突破点J.重 庆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1,27(3):44-53.11 刘耀东,施雪华.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管理主义之哲学基础与内在逻辑 J.中国

48、人民大学学报,2012,26(5):134-140.12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180910)20230228.http:/ 王建华.高等教育中优绩主义为什么会失败 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0(4):1-12.14 冯建新,戴雅玲.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 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9-102.15 胡献忠.“90 后”大学生焦虑与期待状况调查 J.当代青年研究,2014(6):65-70.16 曹云鹤,陈友华.内卷:流行根源与社会后果 J.人文杂志,2023(1):132-140.17 查自力,胡乐乐,郑雅君.美国话语与中国语境:“非升即 走”的 一 种 合 法 性 解 释J.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2022,43(5):12-20.18 陈宗春.高校教师“非升即走”的困境与对策 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4):71-75.19 彭 新 武.科 学 管 理 的 哲 学 批 判J.天 津 社 会 科 学,2010,1(1):38-43.20 郭英,袁冬华.泰罗主义与人本主义管理范式的关系研究 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9):19-22.21 王洪才.对露丝海霍“中国大学模式”命题的猜想与反驳 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5):6-13.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