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京剧-1.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32995 上传时间:2024-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京剧-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京剧-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京剧-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京剧-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京剧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尝试,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教学难点: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教学准备:歌曲唱脸谱。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第

2、一课时一、歌曲引入:1放歌曲唱脸谱。2师:京剧的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二、初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指明读。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陕西 乾隆 融会 荟萃 综合 粗犷 笙 唢呐 琵琶 烘托 锣 钹 铙 铿锵2通过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发言。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师: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充分的预习工作,文章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现在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并把你们弄明白的,没弄明白的做好详尽的记录。准备全班的交流。4全班交流:西皮:西皮

3、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二黄:二黄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多用于悲剧型的剧情中。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汉剧:中国戏曲剧种。俗称“二黄”,又有“楚剧”、“汉调”两种叫法。它为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对白:在戏曲中所有唱出的台词都叫对白。脸谱:脸谱是中

4、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文武场: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三、默读文章,概括内容1默读文章:师:下面,请大家默读文章,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全班交流:预设: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京剧的常识。1段:对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概括性介绍,主要介绍了京剧的名称。2段:介绍了京剧的来历。3段:简单介绍了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4段:介绍了京剧的脸谱及任务分类,并逐项介绍了:“生旦净丑”等角色的类别及特征。5段:介绍了京剧的音乐伴奏。6段:介绍了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流派,并出现了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四、生字词

5、教学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二、交流讨论,体会文章表达的条理性。1出示中心话题,小组交流讨论中心话题:潜心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预设:京剧的名称:国剧(二黄、皮黄) 安徽徽剧 (基础) 交流 湖北汉剧 融会京剧的发源: 江苏昆曲 演变 陕西秦腔 优化 生(男性正面角色)京剧的角色: 旦(女性正面角色)(脸谱人物)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 丑(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京剧的音 文场: 弦乐:京胡、二胡、月琴、琵琶 乐伴奏 管乐:笛、笙、唢呐 (文武场)武场: (打击乐)鼓、锣、钹、铙 老生:谭富英、马连良

6、、周信芳京剧的流派: 武生:盖叫天、李万春 旦角: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三、拓展延伸:1阅读作家叶君健的看戏 体会意境。2补充徽班进京的故事:3欣赏有关京剧的视频、音频资料。唱脸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由此引入,创设聆听京剧、感受京剧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多数人来说,京剧是他们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教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是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一些“术语”的意思是非常有必要的。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小组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预习效果的舞台,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教学要求之一。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条理性。教师让学生在交流与自学的过程中以图示的形式列出课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条理性。拓展延伸,从课上引入生活。从而对这种国粹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