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9-2013.09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随着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探究教学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对“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认识不足,出现了两个极端:是为了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二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这样的两种教学模式看似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际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科学教师已认识到此中的不足,并做了些相关研究和实践。例如:美国的萨玛沃泽曼、乔治伊芙妮著的新小学科学中强调的把“科学探究”作为儿童思考和做科学的方式从而建立对科学现象的概念的理解;强调
2、“听取报告”,帮助学生建立联接并提升科学素养。以及英国的贾德()老师对“孩子在科学活动中是否在思考”的研究,提出了课堂中“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教学的先进经验和理念。这些研究,促进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为此,我们在前人所取得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本课题研究,旨在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开展教师指导策略研究,提高观察和实验的实效性。二、课题的核心1探究式教学策略:教师立足于兰本达教授所提出的“探究研讨”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探究式教学策略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
3、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课题组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2. 指导策略: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在本课题中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设计探究式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营造创新思维的外部条件,促发学生主动探究;在一定探究式学习环境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主动“建构”的能力等。3、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立足于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等心理学家的
4、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三、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本子课题以小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有效性的指导策略为研究目标,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促进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为宗旨。(二)研究内容:A:形成科学的习惯和良好的态度的培养策略。B: 实验中教师的有效性指导策略C: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的度的研究D: 实验评价在实验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四、理论依据1、探究性学习理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5、,主要是指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3)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向着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3.、有效教学理论:其核心教学理念是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五
6、、研究过程与方法(一)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在常熟市教研室指导下,由我校科学教师为主组建子课题组,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为载体,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为主的研究思路,加强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研讨,进行认真分析整理、研究。(二)研究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为课题准备阶段。本阶段研究确定子课题,进行子课题申报,成立子课题组,召开开题会议等。2、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A、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初步形成阶段性成果,根据发现的问题修改实施方案。B、按调整后的实施方案进行再研究,对初步形成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推断、论证,总结形成符合年级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C、课题研究进行总结
7、,全面整理资料,统计实验数据,归纳和总结实验以来的有效策略及实验体会,在区域内推广、实验。3、第三阶段,进行实验总结、结题。(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3、实验研究法: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的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注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4、案例研究。结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实践,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客
8、观、深入的考查和分析、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六、预期研究成果 1. 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验有效性的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验有效性的指导策略论文、案例集3研究课例展示4. 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资源(包括教具、多媒体课件、研究资料等)七、研究人员分工课题组长;课题副组长,负责具体实验过程具体落实和资料的整理;主要实验教师八、研究的保证措施1、本课题为省教研室十二五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究五:子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会及时地得到总而课题组专家的引领及课题实验操作的指导。2、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由教研室科学专职教研员牵头,其余均为小学科学学科教改带头人,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3、成立了课题研讨小组,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形成较强的科研意识。课题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课题实验,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4、围绕本课题,我们已经开展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文献搜集、讲座等活动,扩充了教师的理论储备,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