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评课稿铜仁市第八小学 程丽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舒校长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下面来谈谈舒校长的亮点之处: 1、注重把枯燥的数学理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本节课由观察学生手指间的空格、观察图片、植树、栏杆、
2、学生团体操队列、课中举例生活中哪里有间隔及创造间隔。所有的学习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认知的起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2、概念剖析清晰,注重学生体验。从简单的事例中去发现规律,这是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舒校长上这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先是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再通过创设情境:自己的小手里边藏着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理解“间隔”? (通过摆动手指,创设情境,一下子就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发现,五根小指头之间,有四个间隔。这时,舒校长就提出,诚聘环境设计师这
3、一招聘启事,一下子就激发了所有学生兴趣,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说出自己的方案,自己分析,发现规律,从而巧妙地引出:植树问题。并动手画线段图,提炼出数学模型(棵数=间隔数+1),【在发现中找规律通过同学们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并给学生故意设置路障知道指数的棵树,说两端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再次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这样,通过画一画,简单验证,学生就发现了发现规律,即(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并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又推广到植树问题的另两种情况(两端不种:棵树=间隔数-1、只种一端:棵树=间隔数),最后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到生活实际。整堂课节奏紧凑,层层深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了乐学
4、的动机,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了乐学条件,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在上课过程中,“猜想到验证”的学生学习过程一直贯穿着整节课中。例如:舒校长对重点词“间隔、两端要种”的解释到位,还有在教例1时,得出答案,要求验证,不同方法画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对植树规律的得出了实践性的体验,加深了对这个规律的理解。3、学生方面,学生上课热情高,主动参与,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4、整堂课中,舒校长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复杂问题-简单问题-找出规律,再用规律来解决复杂问题。5、练习有针对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我的看法:在得出三种规律后,教师出示如下题:20米长的一条路,如果在它的一旁每隔4米种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舒校长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学生回答是:6棵、5棵、4棵,这样很自然地把植树问题由一种情况扩展到3种情况,从而使本节的知识点进一步得到了拓展,这样会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