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125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科研究30文化是各民族、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以多种形态和载体表现出来,并能作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存在。因此,文化发展的好与坏能够对社会的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列宁文化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中所蕴含的重要原则与策略有助于加强党对文化事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于文化领导权问题,列宁认为,俄国的文化建设应由共产党领导这一点毋庸置疑。列宁之所以强调共产党对文化的领

2、导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俄国当时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共产党掌握对无产阶级文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权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意义重大。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建设事业的领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媒介宣传必须受到党的领导与监督。在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中,列宁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 齿轮和螺丝钉”1。无产阶级应当成立并发展好自己的党刊党报。党领导一切报刊和一切出版机构、建立统一的图书馆网,对图书馆事业进行统一领导与集中管理。第二,以“灌输”的途径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开展教育,以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自觉

3、。列宁认为,工人阶级无法自发地形成先进的思想意识,为了避免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和侵蚀,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是“从外面灌输进去”,教育内容是“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在 怎么办 一文中,列宁强调,灌输最关键的是要对剥削制度进行全面的政治揭露,而且要覆盖工人阶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不同阶级具体生活实践的了解和分析,深入、全面地揭露不同阶级在政治上所受压迫而产生的不平等,从而培养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激发他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积极性。(二)批判性地吸收人类文化遗产批判性地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即对人类文化遗产采取辩证的态度和方法,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批判和抵

4、制落后的文化成果。对于俄国的传统文化,列宁认为,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批判地继承。列宁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源于文化的两个特性,即历史性和民族性。文化的历史性是指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与特征,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应。因此,对于已经过时的、不适用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文化,应该及时摒弃或予以改造。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任何一种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有的共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等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和其他民族有所区别的特点。俄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各民族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孕育出了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面对不同的民族文化,列宁认为,应该在尊重其各自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

5、其中有利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成分,形成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合力。对于资本主义文化,列宁曾以马克思主义为例,指出了对待资本主义文明的态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世界范围的巨大影响力,是因为它不是脱离之前的文明成果而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对人类漫长文明成果的的丰富和发展,是历史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以史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研究黄丽妍(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列宁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其产生的来源,俄国具体国情是其发展成熟的现实条件。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文化领导权、对待人类文化的态

6、度、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具体策略等诸多内容。它产生于俄国发展的具体实际,不仅对当时的俄国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关键词: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文化教育作者简介:黄丽妍(199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科研究31为鉴,列宁进而指出,要想在俄国落后的文化环境中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就必须批判性地继承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资本主义文化,包括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多元的艺术等等,都是对国家建设和发展十分有益的。在借助资本主义文化中有益的成分之外,也要坚决

7、抵制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对于资本主义的潜在风险要采取警惕的态度,防止它的发展变化以及可能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阻碍。总之,列宁强调对人类文化遗产的辩证性看待和吸收,认为“新文化不可能脱离过去时代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而在空地上创造出来”2。实践证明,批判性地吸收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无产阶级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其他领域的和谐发展,是促成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的重要条件。(三)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列宁基于对俄国落后的国民文化水平的认识,意识到发展国民教育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十月革命之初,俄国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文盲众多,且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主要表现为巨大的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城

8、市人口中,识字的不超过50%,而在农村中,识字的只占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3”为此,列宁提出,必须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将国民教育事业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主要措施有:第一,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领导带头,“没有国家政权机关,没有物质和财政上的帮助,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开展起来”4。但是当时的俄国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财政紧缺,国家的投入是十分受限的,因此,还必须辅以社会层面的财物投入。在这种背景下,列宁提出,应该让受教育者也承担一部分教育费用,否则国民教育事业难以推进。第二,兼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国民教育的

9、开展与普及需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手抓,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首先,大力发展学校教育。要普及对青少年儿童的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打破教育的阶层分化,等等。其次,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列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盲行动,通过成立专门的组织,对国民进行辅助教育。列宁对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发展对提高俄国民众整体的文化知识水平、破除旧思想、旧意识的禁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俄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二、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价值(一)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10、作为来源,并在俄国时期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文化理论成果,即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段,列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性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政策。因此,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无论是在理论创新抑或实践应用层面都更多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继承与深刻发展,都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因此,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系统研究,从而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参考。(二)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文化的多元性、历史性、民族性的特征使得我国的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11、这就要求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必须紧跟发展实情,及时根据国内外发展的最新状况作出必要的调整与更新,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和完善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理论,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列宁文化建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原理、根本方法和实践特质上,对我国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三、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价值(一)有利于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基于当时俄国落后的文化发展状况,列宁意识到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列宁在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

12、得出的思想理论成果不仅历史贡献重大,而且对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俄国的文化建设,列宁曾多次强调,要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权。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在进行文化建设时需要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一环,也应由党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社科研究32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就是意识形态

13、工作,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统一发展。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还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水平。列宁认为,文化建设必须培养自己的队伍。通过建立各种高等学校,为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我们党也始终重视对干部队伍的建设,强调干部队伍要政治过硬、与时俱进、提升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思想、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二)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国内外优秀文化对待人类文化遗产,列宁曾提出批判性吸收这一态度和方法。批判性吸收,也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认识

14、到传承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辩证地看待古今中外文化。毛泽东曾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基本方针,明确了对待中外文化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3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治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传承哪些?二是怎样传承?关于“传承哪些”,我们应该依据时代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腐朽的、落后的文化要坚决摒弃,对于蕴

15、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要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关于“怎样传承”,一是要充分挖掘,贴合历史;二是要运用多种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三是对国内外优秀文化的发展。文化具有历史性,这就要求文化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在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选择、改造与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对国外优秀文化要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要以是否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标准,充分吸收其有益成分,推动我国发展建设。(三)有利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列宁基于当时俄国落后的国民文化水平,强调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采取了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兼顾学

16、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具体实施措施。这一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近年来,我国的各阶段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程度均有显著提高。我国国民教育事业不仅在“量”上成就显著,在“质”上也进一步优化。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我们应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一,统筹好城乡、东西部教育资源。一个区域的文化教育状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与城镇和中东部相比,乡村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教育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缩小城乡、东

17、西部教育差距,我们党应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包括师资力量、配套设施等等。第二,明确和细化不同类别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提升教育实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在类型定位和发展价值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可以互为补充,共同助力现代化教育发展。因此,对于这三种类型的教育我们要给予充分重视,做到协调发展。第三,重视和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重视教师的道德风尚、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技能等,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四、结语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和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列宁文化建

18、设思想亦是如此,它既具有继承性,也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阐述不仅对当时的俄国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尽管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与状况已与历史上的苏俄大不相同,但是列宁对于文化领导权、对待文化的态度、如何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等有关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总结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建设积极借鉴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有助于在实践中不断实现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目标,进而促进我国的和谐统一发展。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63-664.2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苏共领导下的苏联文化革命M.范益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26.3 哲学研究 编辑部.苏联哲学资料选辑(第二十五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23.4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