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路路面底基层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一、灰土(二灰土)抗压强度不合格
1.形成原因:
(1)石灰剂量不足,石灰等级较低,粘土粉碎不够,拌和不均匀。
(2)灰土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高度超标,密度较小。
(3)试件养生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养护期间失水过多。
2.防治措施:
(1)实际石灰剂量应比设计剂量高出0.5—1.0%个百分点。
(2)采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较高的石灰,并充分消解。
(3)土块粉碎至规定尺寸,拌和应均匀。
(4)灰土试件高度误差应在±0.2mm范围内。
(5)试件应用塑料膜覆盖养生,养生温度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二、灰土(二灰土)底基层表面起皮
1.形成原因:
(1)灰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
(2)灰土表层失水过多,未及时碾压。
(3)碾压未按先轻后重的原则。
(4)灰土拌和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灰土的含水量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时开始碾压,并及时压实。
(2)及时清除粘附在压路机上的灰土,并清除出路面以外。
(3)应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
(4)对表面起皮层应及时清除出路面以外,标高用基层引、足,也可及时刨松厚度不小于10cm打碎洒水拌和均匀后再压实。
(5)严格按放样线施工,不得采用贴补薄层的方法补足高程。
三、灰土(二灰土)表面松散
1.形成原因:
(1)灰土表层含水量较低,不能压实。
(2)灰土表层冻坏松散。
(3)冬季覆盖土内水分下渗,使底基层表面吸水而涨松。
(4)灰剂量不足或石灰失效过期。
2.防治措施:
(1)高温干燥气候,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
(2)做好灰土过冬的防冻措施。
(3)可采用含水量较小、透水性小的土作为覆盖层,且碾压密实。
四、灰土(二灰土)表面开裂
1.形成原因:
(1)碾压含水量过大。
(2)用土塑性指数过高。
(3)地基沉降尚未稳定,地基沉降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
(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或铺筑灰土底基层,采取二次掺灰的办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数。
(3)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不大于5mm/月时再施工底基层。
(4)裂缝处应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
五、灰土(二灰土)表面“鼓包”
1.形成原因:
(1)灰土底基层碾压完毕后尚有过火石灰未消解。
(2)消解石灰未按规定过筛。
2.防治措施:
(1)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洒水充分消解。
(2)消解石灰必须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