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分钟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本篇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正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设计理念:1、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加重要。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
2、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钟、零”等9个字,会写“叹、迟”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轻声、停顿给朗读带来的美感。3、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画面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教学重难点:1、识字与朗读。2、感受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分钟很长还是很短呀?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师:现在呀,我给大家看一看,在一分
3、钟之内都能做些什么。二、 复习所学生字生词1、学生齐读生字2、学生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元元因为起迟了一分钟,结果导致他迟到了二十分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生读课题,师板书。2、生初读课文。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一)精读第一自然段1、早晨闹钟响时,元元是怎么做的?自由朗读。2、学生演示打哈欠,理解意思。3、重点研读“再睡一分钟,就一分钟”,感受元元没睡够,体会元元的不在乎。过渡:可是,事情真的像元元想的那样吗?他发生了什么事?(二)精读第五、第六自然段1、出示图片:红着脸,低着头的元元。说说元元此刻的心理。2、学生扮演元元迟到的场景,体会元元的尴尬
4、。过渡:元元明明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再读课文,看看他把时间丢在哪儿了?(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重点读“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2、开火车读“很快地”。过渡:错过了绿灯,元元还会遇到什么状况呢?(四)精读第三自然段1、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又叹了口气”,读出了什么(感觉更后悔了)。2、其实一个红绿灯交替少数是一分钟,大多数都是半分钟。可是为什么半分钟元元却觉得好一会呢?(生再读这一句,体会元元着急的心理。)3出示图片:元元看到公交车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他是怎么跑?怎么喊的(演一演)。4、即便再怎么追赶,汽车还是开
5、走了,此刻元元心情怎样?读出他的心情。过渡:没赶上公共汽车,元元会怎么做呢?(五)精读第四自然段1、体会“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这句话里元元焦急的心情。2、学生扮演背书包走路的元元,体会元元步行的辛苦。3、元元最终明白了什么?四、总结拓展,联系生活1、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 20 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2、出示图片,强调珍惜每一分钟的重要性。3、说一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4、学生学唱上学歌。五、布置作业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说一说。六、 板书设计 7. 一分钟珍 多睡一分钟 惜 错过绿灯 时 错过公共汽车
6、间 迟到20分钟教学反思: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的时间的宝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就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首先,激趣导入。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形成初步的感受。 其次,读课文。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教学中我以“元元把时间浪费在哪了”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再次,结合学生的表演,入情入境,体会元元的焦急、悔恨。最后,巩固与拓展。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并把“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作为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内容。这堂课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引导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中,没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激发起来,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所以这堂课的效果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通过本次课,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确定了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多听课,多向老教师请教,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用心教育,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