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设计理念】
“鸡兔同笼”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方程等方法,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的兴趣。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让绝大部份孩子掌握用假设法来解决这一相关问题。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课件出示:古代趣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鸡兔同笼”的问题。﹙课
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我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鸡兔同笼”问题,唤醒学生对古代名题的兴趣,初步激发学生思考,为后面教学做好思维铺垫。】
二、探究
探究前操练(课件出示:我能行)
A.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B.信息反馈
C.小结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画图法。对于这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画图方法直观,但显得麻烦),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设计意图:PPT动态“画图的方法”过程,让原本似懂非懂的学生从直观的画图过程中明白算理。】
自主探索(课件出示:课本P113例题)
(一)、列表法
A.自由阅读例题(说明: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灵活的安排了教材,把书上“26只脚”改为了“26条腿”意思差不多,但便于学生在后面分析叙述,好与“几只兔”“几只鸡”区分。不然都是“只”,学生听不明白。)
B. 完成《按顺序列表试一试》(课件出示:列表)
C. 小组交流讨论
D. 学生反馈信息(课件出示:完成列表)
E. 小结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列表法。通过列表猜测也麻烦,如果出现更大些的数呢?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最初画图、列表,并从有序列表中探究变化规律,可帮助学生思考更具有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法。此时,由于数据较大时,画图的方法很受局限,便激发学生去探寻新的方法。】
(二)假设法
1、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第一列,问:8和0是什么意思?(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这样共有几只脚?(用箭头指向第六列26只脚)这样少算了多少(10)只脚?把谁(兔)的脚少算了?每只兔少算了几只脚?有几只兔呢?也就是说少算了的脚的只数除以每只兔少算的2只就得到兔的只数,对吧?那又有几只鸡呢?
师:你能把我们刚才说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列
式,指名板演)引导学生检验。
3、观察第九列,问:0和8又是什么意思呢?(假设笼子里全是兔)这样共有几只脚呢?这样多算了几只脚?把谁的脚多算了?每只鸡多算了几只脚?有几只鸡呢?是怎么求出来的呢?那又有几只兔呢?你能根据这种假设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指名板演)
4、师:你能给这两种方法取个名字吗?(假设法)
【设计意图:画图、列表动态演示都是为理解假设服务的。有形有数、数形结合突破了课堂难点,让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推理思考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想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假设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三)尝试代数法
师:你还可以用别的方法吗?(方程解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数量关系式:
鸡的只数+兔的只数=总只数
鸡的脚数+兔的脚数=脚总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检验。
师介绍方程解法叫“代数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五年级已学会列稍复杂方程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思路清晰,易理解,因此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等量关系,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
三、小结交流,归纳方法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
师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用猜测、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就很繁琐了。假设法和代数法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是数据较大时或数据较小时都可用到这两种方法。
四、推广应用,形成技能
作业
1、第115页第1题:“龟鹤”问题(A类基础题必做)
2、用假设法或者是代数法来解答P112《孙子算经里》的问题(B类综合题选做)
3、第115页第2题:“租船”问题(C类拓展选做)
4、课本第114页“阅读资料”(了解“抬脚法”。)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挖掘学生潜能,因为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成功感,使得他们都能愉快学习。同时让学生感受“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认识到“龟鹤问题’、租船问题、植树问题等实际问题均是“鸡兔同笼”类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画图法 列表法 假设法 列方程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