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奠基石 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内江市资中县走马镇中心学校 谭艳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兴趣加方法加勤奋等于成功”。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对其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
2、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二、开课新颖,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学全等图形时,运用多媒体教
3、学,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但是农村学生很少见的)美丽图片,让学生观看,并利用动画让图片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观看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过程。从而在上新课以前,先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教学时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三、精心设问,诱发兴趣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很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梯形中位线性质时,我不是让学生直接求证梯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两
4、底和的一半这一定理。而是提问:根据老师黑板上的图形,同学们猜一下这条中位线在位置和数量上会与哪些线段存在怎样的关系?一听是猜 ,同学们这下来劲了,很多同学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学生推想,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验证,这样既让学生弄清了定理的由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索能力。而且学生掌握的效果极佳。四、制造悬念,培养兴趣制造悬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认识过程。最终,悬念得以解答,使学生获得知识,学得乐,记得牢。如:初中数学第一册第一节内容“
5、1.1节 正数与负数”,我就仿照华师大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的图示: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全国各城市天气预报表,提出问题:1、在这张天气预报上你有不认识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2、带学生观察高山与盆地的海拔示意图。问:“155”表示什么? 3、出示一张试卷,老师批阅“5”是什么意思?4、这种带“”号的数你在其他地方见过吗?其中“数不够用了”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好奇心,然后当在看到这几个问题时,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中看出了他们迫切想要获得知识的欲望。这时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动手操作,发展兴趣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
6、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在初中阶段接触的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较抽象,很多同学理解起来很困难。结合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们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如测一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便把学生分成了六个大组,每一组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旋转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观察,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在这一过程,学生参与了,自己动手操作了,这一性质便能得到很好的理解,以至在以后的练习中
7、得到很好的运用。六、多样练习,巩固兴趣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低耗”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那么练习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开展学习质量自我评估,增加直观演示及学具的使用,一式多变,一题多变、多问、多解、猜一猜、算一算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在解决知识的新旧矛盾冲突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认识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 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从而,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型人才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