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1
单选题
1、2021年7月,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这表明我国野生动物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就地保护B.建立动物繁育中心
C.完善法律法规D.建立基因资源库
答案: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故选A。
2、吉林省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打造旅游胜地B.为人类提供多种山珍
C.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D.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据此答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吉林省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故选D
3、如图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它的原型为我国国宝大熊猫。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领养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圈养D.严厉打击偷猎犯罪活动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A.C.领养和圈养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由人工进行饲养为主,AC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符合题意。
D.严厉打击偷猎犯罪活动,可以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但不是最为有效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安邦河湿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植被丰富,鱼鸟众多,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我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题干中“保护区内植被丰富,鱼鸟众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B错误。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等,C错误。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5、同学们给校园植物挂牌。从分类的角度看,标牌上应写的最小分类单位是( )
A.目B.科C.属D.种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单位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因此同学们给校园植物挂牌。从分类的角度看,标牌上应写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D正确。
故选D。
6、2022年4月,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巨型稻”在天津试种,离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又更近了一步。“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解答即可。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A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如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巨型稻”,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培育出来的,利用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生物数量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包含的内容,同种生物的数量多,但它们的遗传物质相似,与培育生物新品种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类群1可以寄生在动物、植物、细菌细胞中
B.类群2包括细菌,有些种类可用于制作酸奶
C.类群3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都属于真核生物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类群1没有细胞结构,应是病毒;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群3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
A.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根据病毒寄生的寄主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A正确。
B.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其中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B正确
C.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C正确。
D.类群3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错误。
故选D。
8、张明在草丛中发现了四种小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B.C.D.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蝗虫和七星瓢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构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柱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内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属于脊柱动物。
故选B。
9、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小和最大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种、门
B.种、界
C.纲、种
D.科、界
答案:B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故选B。
10、有关生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娃娃鱼在分类上属于鱼纲
C.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B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①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②“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③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如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A正确。
B.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B错误。
C.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C正确。
D.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种子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D正确。
故选B。
11、下列各项中,能满足图中关系的是( )
A.a细菌,b乳酸菌,c酵母菌B.a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c脊髓
C.a血液,b激素,c维生素D.a水螅,b腔肠动物,c无脊椎动物
答案:B
分析:图中图片的含义是:a包含b,b包含c。
A.细菌、酵母菌是并列关系,细菌包含乳酸菌,A不符合题意。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
B符合题意。
C.血液里面有激素、维生素,维生素不属于激素,C不符合题意。
D.无脊椎动物包含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包含水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类群1,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B.真菌属于类群2,其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
C.原核生物属于类群3,其中有些种类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泡菜
D.类群3中的大多数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答案:B
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真菌的特征:①有单细胞,有多细胞,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② 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细菌的特征:①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为异养(少数为自养)。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类群1,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A正确;
B.真菌是真核生物属于类群2,分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其中多细胞真菌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B错误;
C.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类群3,其中的乳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泡菜,C正确;
D.类群3原核生物中的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正确。
故选B。
13、根据如图的漫画寓意,请判断,到底是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而应成为被告( )
A.人类
B.环境
C.寄生虫
D.自我狡辩的青蛙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影响。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以害虫为食,被称为“田间卫士”。根据图中漫画的寓意,可以看出,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生物的生存,如人类乱砍滥伐、滥捕乱杀、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影响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所以,是人类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故选A。
1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菊花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是题干中提到的最小分类单位B.青蒿与菊花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C.菊花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D.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菊花的近
答案:B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所以,根据“青蒿和菊花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目”可知:青蒿与菊花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菊花的远,B正确、D错误。
C.菊花与棉花之间具有共同的特征,C错误。
故选B。
15、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 )
A.扬子鳄B.大熊猫C.中华鲟D.朱鹮
答案:A
分析:扬子鳄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A.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A正确。
B.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哺乳类,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其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B错误。
C.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性鱼类,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C错误。
D.朱鹮是鹮科、朱鹮属的鸟类,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朱鹮是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一级保护动物,D错误。
故选A。
多选题
16、观察下侧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虎和豹的共同特征最多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狗的近
C.猫与虎的共同特征最多D.猫与狗的共同特征最多
答案:CD
该题中虎和豹同属,因此,虎和豹的共同特征是最多,A正确;猫和豹属于猫科,猫和狗属于食肉目,目>科,所以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B正确;猫与虎同科不同属,共同特征不是最多,C错误;猫与狗同目,共同特征不是最多,D错误。
1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以下不属于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措施是
A.放宽引进国外物种限制B.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建立大熊猫繁殖中心
答案:A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管理等,其中易地保护包括把动物、植物移至动物园、植物园,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A.引进世界各地不同的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
C.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不现实,不切实际的做法,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建立大熊猫繁殖中心,属于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措施,D正确。
故选AC。
18、关于生物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目、纲、属、科、种
B.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能够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C.生物的分类都是以形态结构为主要依据
D.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高,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小
答案:BD
分析: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
B.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物种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 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所以,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能够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B正确。
C.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C错误。
D.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D正确。
故选BD。
19、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
B.在标牌上给生物进行科学命名一般都是用英文
C.在各个分类单位中,同种中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
D.抗锈病易倒伏小麦与易染锈病抗倒伏小麦是同一个物种
答案:CD
试题分析: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一个物种内有很多同种的生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标牌上给生物进行科学命名一般都是用拉丁文,错误,不符合题意;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正确,符合题意;
D、抗锈病易倒伏小麦与易染锈病抗倒伏小麦都是小麦,属于同一个物种,只是性状不同,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20、下列动物,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海葵B.沙蚕C.海豹D.海马
答案:CD
试题分析:海葵属于腔肠动物,沙蚕环节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柱动物;海豹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海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考点: 动物的分类。
21、有许多生物学家呼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也有许多试验证明野生动物携带有许多致病生物,你觉得应该( )
A.坚决保护,部分捕杀B.用科学的方法严格管理,避免病原体扩散
C.给动物界施用抗生素D.坚决保护不杀戮,远离不接触
答案:B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也将永远的消失,不可再生,因此我们要保护每一个物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虽然许多野生动物携带致病生物,我们也要注意保护,不能任意捕杀,但也不能直接亲密接触,防止被传染,也不要给野生动物施用抗生素,野生生物的生命力很强,对野生的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科学的方法严格管理,避免病原体扩散;坚决保护不杀戮,远离不密切接触。故选BD。
小提示:注意掌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灵活答题。
22、在学完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一章内容后,某同学尝试依据“细胞的结构”对所接触到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下列各项中生物可依次填入图解中①②③的有( )
A.海带、乳酸菌、新冠病毒B.黑藻、酵母菌、烟草花叶病毒
C.小麦、青霉、大肠杆菌D.地钱、醋酸菌、噬菌体
答案:AD
分析:题图中:①是有叶绿体的真核生物,②是无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生物,③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A.海带是藻类植物,属于有叶绿体的真核生物;乳酸菌是无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生物;新冠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A正确。
B.黑藻属于有叶绿体的真核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烟草花叶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B错误。
C.小麦属于有叶绿体的真核生物;青霉是多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大肠杆菌是无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不是病毒,C错误。
D.地钱是苔藓植物,属于有叶绿体的真核生物;醋酸菌是无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噬菌体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D正确。
故选AD。
23、有关分类单位特征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
B.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少
C.同一分类单位中,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种类越多
答案:AB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相似程度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相似程度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A.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A正确。
B.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生物所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少,B正确。
C.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共同特征较多,但不完全相同,C错误。
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D错误。
故选:AB。
小提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分类特征。
24、根据林奈的命名法则,下列生物命名中正确的是
A.Cucurbita moschata(南瓜)B.Brassica Pekinenisis(大白菜)
C.Rosa rugosa(玫瑰)D.rosa chinensis(月季)
答案:AC
分析:(1)双名制又叫双名法则、双名命名法,是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创立的。每种植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属名一般用名词单数第一格,种加词一般用形容词,并要求与属名的性、数、格一致。
(2)双名法的书写形式是: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加词全为小写,此外,还要求在种加词后写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如: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如果命名人有两个,则在两个人姓氏之间加“et”,如果加“ex”则表示前一个是命名人,后一个是著文公开发表这个种的人。
A、南瓜的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葫芦科南瓜属的一个种,第一个词为属名,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种加词全为小写,故A符合题意;
B、大白菜的学名:Brassica pekinensis,第一个词为属名,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种加词全为小写,但是题干中的书写Brassica Pekinenisis(大白菜) ,第二个种加词的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故B不符合题意;
C、玫瑰的学名是:Rosa rugosa,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书写符合双名法的书写形式,故C符合题意;
D、月季的学名是:Rosa chinensis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 题干中的书写属名的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故D不符合题意。
小提示:理解掌握双名法的组成及书写格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下列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
B.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
C.物种多样性、环境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是由物种多样性决定的
答案:AB
地球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A正确;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错误。
填空题
26、同学们根据本学期学习的分类知识将花生、银杏、病毒、蜗牛、肾蕨、兔子六种生物放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答案: 病毒 蜗牛 兔子 肾蕨 银杏 花生
分析:题图中:①是病毒,②是无脊椎动物,③是脊椎动物,④是孢子植物,⑤是裸子植物,⑥是被子植物。
花生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为网状脉,直根系,因此属于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银杏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通常提到的“白果”是银杏树的种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为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门;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蕨类植物;兔子体表被毛,牙齿有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所以①是病毒,②是蜗牛,③是兔子,④是肾蕨,⑤是银杏,⑥是花生。
27、体内有由________构成的脊柱,称为脊椎动物。
答案:脊椎骨
分析: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动物和哺乳动物等类群。
28、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__________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答案: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29、自然保护区是是“天然的__________”,“天然的__________”,“活的_____________”。
答案: 基因库##实验室 实验室##基因库 自然博物馆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30、生物的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_______的多样性。
答案: 种类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基因
生物多样性是多方面的,包括种类(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了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
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