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43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7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0 引言甄嬛传主要讲述了甄嬛入宫并逐渐成长为皇太后的故事,自首播就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如今,甄嬛传被网友们视为“电子榨菜”首选,剧中性格各异的人物与韵味无穷的台词更是网友们映照生活、寻找认同的网络狂欢素材。“狂欢化”是俄国文艺学家巴赫金所提出的理论,其描绘狂欢式世界感受的范畴可归纳为强调全民平等自由参与的主体与强调俯就颠倒且粗鄙戏谑的广场形式两个层面1。如今,具有匿名性与全民性的网络世界使人们实现了自由、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带有狂欢色彩。二次创作是在已存在的文字、图像、影片等的基础上

2、改编、仿作、引用或加以发展的创作模式2。甄嬛传播出已久,除自身剧集质量精良以外,网友们的二次创作也在新媒体领域展现出强大的传播力,由此掀起了网络群体的狂欢浪潮。1 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表现1.1 符号的狂欢化符号是信息的载体,甄嬛传二次创作承载了特有的传播符号,这些符号包括表情包、梗、弹幕等。甄嬛传的表情包、梗的生产和使用,反映了网友们的日常心境与生活状态,如甄嬛传版的上班族表情包,用皇后“臣妾做不到啊”的一幕,配以“你让我免费加班?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的文字。除此之外,热点事件、话题成了表情包中的视觉符号,表情包成为关于特定社会热点的集体记忆的一种3。例如,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在话

3、题#用甄嬛传的方式打开世界杯#下,网友们用甄嬛传表情包来解读世界杯进程和表达看球的心情。围绕甄嬛传所创作的表情包与梗,或讥讽,或搞笑,或调侃,或吐槽,在社交媒体的狂欢广场中经过复制、模仿,演变为人们狂欢的符号,形成了一场场氛围轻松随意的狂欢节。1.2 情绪的狂欢化互联网时代,匿名性与陌生化的网络空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依靠简单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具有调侃、自嘲、戏谑意味的表情包、段子、UGC(即用户原创)内容成为人们交流中的重要部分。在抖音、B 站等视频平台,符号的狂欢化带来了情绪的狂欢化。在混剪、鬼畜等 UGC 内容中,网友将肆意表达与交流的情绪带上了狂欢化的高峰。例如,B 站 UP

4、主所创作的甄嬛传女性群像混剪,将后宫妃嫔的命运进行了前后对比,以表达封建制度对女性的驯化与压迫。新媒体平台点赞、评论与转发等功能使得人们尽情进行情绪化的狂欢与对话,踏入巴赫金所描绘的自由、平等、诙谐的第二世界。论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朱荷徽(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甄嬛传开播十余年以来,仍在社交媒体上保持着一定的热度,成为观众“电子榨菜”的首选。形成这种盛况的原因,除其剧集本身的质量过关,经得起观众推敲之外,也得益于网友们二次创作引起的传播狂欢化。文章以俄国文艺学家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依据,从符号的狂欢化、情绪的狂欢化两个方面分析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

5、传播的狂欢化表现,并进一步探讨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所引发的狂欢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特征,其中社交媒体裂变式的传播提供了狂欢舞台,角色的戏谑性的加冕与脱冕演绎了狂欢仪式,而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实现则构建了狂欢景观。文章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与传播逻辑,从怀旧效应下的集体回忆、仪式互动下的深度参与、传播游戏下的文本盗猎三个方面阐明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狂欢化的深层次成因,并对这种现象进行辩证分析,发现甄嬛传二次创作的网络传播排解了现代快节奏生活压力下人们的失落感、沮丧感与孤独感,但是二次创作中高度娱乐化的内容充斥网络世界,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及价值被挤压,碎片化、泡沫化、庸俗化的信息逐

6、渐削弱了人深度思考与阅读的能力,使人成为单向度的木偶。关键词:甄嬛传;传播;狂欢化;二次创作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137-03138文化产业2 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特质2.1 全民性:社交媒体裂变传播模式提供狂欢舞台甄嬛传开播以来,积累了不少观众,从“80后”到“00 后”,都可能成为甄嬛传二次创作狂欢中的主体,展现出鲜明的全民性。除了参与主体具备全民性之外,社交媒体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也为甄嬛传二次创作营造了全民传播氛围。低门槛性、UGC 模式、去中心化等特征使如今的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全民互动的空间,就其意义来说,社交媒

7、体空间类似于狂欢广场,而裂变模式为人人狂欢提供了舞台。在社交媒体中,网友们借助社交关系网络,实现甄嬛传二次创作内容的快速复制、传播与扩散。2.2 仪式性:角色戏谑式加冕与脱冕演绎狂欢仪式在狂欢节上,人们通过各种活动尽情享乐,最典型的就是戏谑性的加冕和脱冕仪式。巴赫金认为,在加冕仪式中,小丑会被推举为王,戴上皇冠,而最终小丑会被夺去王位,并被耻笑与羞辱。在甄嬛传的二次创作网络传播中,其狂欢化的鲜明特征就是加冕与脱冕仪式的演绎。甄嬛传本是一部群像剧,塑造了甄嬛、皇后、华妃、安陵容等个性鲜明的人物,而在微博、抖音、B 站等平台得到病毒式传播的二创作品则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主题。这些作品在社交媒体上被反复

8、传播,使剧中角色获得了远大于其在原作中的影响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标志着他们在二次创作这场网络狂欢中完成了加冕4。2022 年,甄嬛传中安陵容的冰嬉演出片段被网友们截取出来,被戏剧性地应用在北京冬奥会的相关表演视频中,安陵容也由此被戏称为雪容融的真身,微博话题#雪容融穿上了安陵容的衣服#阅读次数高达 9312 万次。网友们开始把安陵容设定为“冬奥会形象大使”“花样滑冰运动员”,这些设定编织形成了角色头顶的皇冠,使角色再一次在社会热点的推动下获得广泛的关注,实现了狂欢中的加冕。2.3 颠覆性: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实现构建狂欢景观巴赫金认为,“第二种生活”是现实世界的逆世界,这个世界满是嬉笑、亵渎、插

9、科打诨,展现出颠覆性。在甄嬛传二次创作传播所创造的网络狂欢盛宴中,网友们对文本的戏仿体现出一种颠覆性。戏仿存在“戏”与“仿”两个方面,即对已经存在的源文本进行戏谑性模仿5。网友们通过对原有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场景、台词与情节进行恶作剧般的解构和二创,追求幽默、诙谐、滑稽的效果,展现出一定的颠覆性。例如,抖音博主“戏精晓”专注个人小剧场内容的创作,一人分饰多角,翻拍了甄嬛传里的大量经典情节,网友都称赞其拿捏了剧中角色的神情与动作。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创作者将剧中名场面与现实相融合入,如甄嬛传之寝室版。网友们则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戏仿文本的传播,在搞笑、诙谐的氛围中释放了自身的压抑与不满,得到

10、了精神上的慰藉。从段子、流行梗到短视频的翻拍,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甄嬛传二创作品使用的戏仿与拼贴手法,也是青年亚文化传播的体现,其呈现出一种表达个性、凸显独特的颠覆性精神,从而构建了狂欢景观。3 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成因3.1 怀旧效应下集体回忆,寻求情感联结近来,怀旧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潮流,从影视综艺到广告营销,怀旧的主题总是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产生了持续的热度。21 世纪以来,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呈现出流量至上的特点,为了迎合与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影视行业以娱乐化为导向过度追求市场化与商业化,导致文化工业下大批同质性的、流水线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这些模式化的产品挤压了高质量、有

11、思想深度的文艺作品的生存空间,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影视市场成为空洞的流量聚集地。然而,随着受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这些产品也逐渐被观众所排斥与诟病。基于此,黄金时代的一些现象级作品又被重新翻出,为集体所回忆。甄嬛传作为从 2011 年开始爆火的影视剧,积累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能够唤起不同时代观众的共鸣。而甄嬛传的二次创作取材于剧中经典的画面、台词,随着二创作品的传播,人们开始追溯回忆,形成彼此之间共通的意义空间,通过集体与个人的精神契合,共谋情感的深度联结。3.2 仪式互动下深度参与,强化身份认同虽然甄嬛传已播出十余年,但是其经久不衰,粉丝群体也愈发庞大,其粉丝自称“甄学家”

12、,并形成了特定的讨论圈子。在豆瓣上,甄嬛传官方讨论小组成员接近 30 万人,组内有剧情、角色、杂谈、吐槽以及其他五个分区,精华帖有甄学十级学139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者统一考试等,用以考察粉丝对剧集的熟悉程度,还有表情包、梗等优质二创内容,花絮、剧照等幕后内容,和对剧集情节的深度讨论等,小组成员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使小组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甄学家”们围绕二创、剧集本身等共通的话题,通过点赞、互动、转发等仪式加强了互动,实现了情感共鸣,从而增强了凝聚力,实现了集体认同。例如,农历四月十七是甄嬛的生日,在“贺

13、嬛儿芳诞整活”的帖子下,组员组织了甄学十级学者诗词、美食、服饰、台词、剧情专项考试来庆祝甄嬛的生日。该帖子下,组员都整齐划一地回复“娘娘大喜,请娘娘放风筝祈福”。“甄学家”的存在,推动了甄嬛传的二次创作及其传播,促进了网络文化与影视文化的融合,也反哺了甄嬛传剧集本身6。3.3 传播游戏下文本盗猎,共建精神需求大众传播是一种游戏性的传播,它可以为受众带来快乐,并使其完全沉浸其中,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的游戏性和娱乐性7。大批喜爱甄嬛传的网友作为“文本盗猎者”,挪用剧中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场景、情节和台词,创作独特新奇的文本进行消遣和娱乐,满足自己的需求。从传播行为上看,受游戏化的情感诉求的驱动,网友们

14、自发创作使人发笑的内容,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广泛的分享与互动,最终体验到共同分享快乐的感受。甄嬛传的二次创作充满着娱乐化与消遣化的诉求,这种诉求最容易传播,且能够引起大范围的反响。例如,甄嬛传版孤勇者,用孤勇者这首歌适配剧中名场面,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网友直呼“带感”。4 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狂欢化的辩证分析4.1 快节奏时代情感与压力的宣泄当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但是加速运转的社会模式也给环境和未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进入快节奏时代,这种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人们慢慢变得沮丧、焦虑和压抑,进而产生孤独感与倦怠感。同时,人们需要为这

15、种孤独感和倦怠感寻找释放的出口和宣泄的渠道,以得到精神的慰藉与救赎。而网络空间里的一场场集体性狂欢,使人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时刻处于群体中。集体的狂欢让人们由个人到群体,再由群体回到个人,即在寻找群体认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认同。甄嬛传的二次创作具有幽默、搞怪、夸张、新奇的色彩,有着高度的娱乐化效果,能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排解了现代快节奏生活压力下产生的失落感。从这个方面来看,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现象不仅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动能,也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情绪的调和剂。4.2 娱乐化经济发展下文化与价值的缺失巴赫金所说的狂欢节,是“翻了个面”的第二世界,其可以将人

16、们暂时从现实关系中剥离,消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致使秩序打乱、等级消失,从而产生一种乌托邦式的人际关系8。而具有虚拟、匿名性特点的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巴赫金所提到的狂欢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世界重新部落化,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甄嬛传二次创作传播所引起的网络狂欢与巴赫金所提到的狂欢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无论是狂欢节还是二创作品,都蕴含着解构的精神。但是,网络文化盛行的时代也是娱乐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部分网络文化所呈现的不过是虚假的泡沫,最终会被娱乐化、流量化所吞噬。当表情包、流行梗、恶搞视频充斥在网络世界之中,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与价值就会被挤压,碎片化、肤

17、浅化、庸俗化的信息则会逐渐削弱人的深度思考与阅读能力,使人成为单向度的木偶。当娱乐化成为常态,内容会变得同质化,个体也会变得同一化,陷入商业资本早已设好的圈套,渐渐失去抗争精神,这背离巴赫金狂欢精神的实质。从这方面来讲,甄嬛传二创传播所引发的网络狂欢也是流量与商业资本的一部分。5 结语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甄嬛传二次创作传播的网络狂欢提供了契机,在时代与文化的多重作用下,甄嬛传二次创作传播营造了全民狂欢的氛围。本文基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探讨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狂欢化的表现、特质和成因。以狂欢的视角来看待甄嬛传二次创作传播的影响力时,既需要肯定其在当下的意义,也要看到过度狂欢产生的问题。参考文献

18、:1 刘晓伟.狂欢理论视阈下的微博狂欢(下转第 155 页)155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活化利用共识。与此同时,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不仅要在国内范围进行,还要打通与国际受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在这一方面,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可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应当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作为重要使命。如此,公众应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激发自己对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热情。集合更多的民间力量来盘活文物资源,加强我国文物资源的对外宣传,以文物知识和信息的对外传播来塑造国际形象。4 结语在文物活化利用

19、的道路上,不应该只有政府制定的自上而下的政策,也不应该只有文博工作者的孤军奋战,公众的参与才是“让文物活起来”获得持久动力的突破口。只有借助新媒体平台,集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对我国的文物资源进行活态传承,用文物资源凝聚共识,使公众有兴趣了解、有权利参与、有能力创新、有平台发声,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活化利用之路。参考文献:1 李博雅.“活化”语境下唐妞的诞生、成长与未来J.中国博物馆,2019(4):85-91.2 袁奇峰,蔡天抒.以社会参与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来自广东的实践J.城市规划,2018,42(1):92-100.3 徐卫民,李静宜.从“探宝”到“寻知”:浅谈传媒中的文物活化

20、 J.文博,2022(6):108-109.4 田龙过,贺晓薇.突破与重构:文化遗产活化的影视化探索 J.电影文学,2022(14):3-6.5 王秀伟,延书宁.价值共创视角下的博物馆文旅融合:内涵、架构与趋势 J.文化艺术研究,2021,14(3):16-24,112.作者简介:田龙过(1965),男,陕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媒体融合、文化遗产活化。桂梦妍(1997),女,湖南株洲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体融合、文化遗产活化。(上接第133页)响下,纪录片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创作模式、传播策略、视听特点等已经发生转向。总的来说,纪录片作为“国家相册”,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

21、除了深度挖掘中国故事之外,如何传播好中国故事也是重要一环。“字”从遇见你以每集 5 分钟的形式挖掘汉字流变与古今含义,采用贴近大众的创作与传播方式,如有趣味的动画与解说、借助互联网传播等使节目好评如潮。不仅传播了汉字文化,还为以后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经验。参考文献:1 罗悦,何春耕.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特色分析 J.电影文学,2021(17):124-128.2 李洁.大众文化背景下纪录片娱乐化倾向研究D.南(上接第 139 页)研究:以新浪微博“春晚吐槽”现象为例 J.新闻大学,2014(5):102-109.2 莫锦华.狂欢视角下宫廷剧二次创作的传播研究:以甄嬛传为例 J.声屏世界

22、,2022(8):69-71.3 彭兰.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1):104-110,153.4 王学成,杨浩晨.短视频狂欢中的加冕及其意义悖论J.当代传播,2021(6):87-89,96.5 肖俏.平面欢愉与颠覆价值:真人秀节目“戏仿”现象的美学之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2):158-160.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3 李海丽.纪录片娱乐化初探J.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2006(1):38-40.4 林茜.微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传播特色分析 J.传媒,2022(5):64-66.5 杨洪涛.

23、影视创作的“网感”之惑N.光明日报,2017-02-15(12).6 路春艳,张琳瑜.影感与网感的平衡:“年度精品网络电影”创作特征分析J.艺术教育,2019(6):107-109.7 辛安然.高新技术下的中国纪录片制作观念的转变 J.电影评介,2007(21):77-78.作者简介:刘航(1999),男,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孙红悦(2000),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6 李彤,传播.甄嬛传的“流量密码”从何而来?EB/OL.微观世界,https:/ 袁韬,杨欣怡.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搞笑网红现象解析 J.传媒,2020(7):94-96.8 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74-82.作者简介:朱荷徽(2000),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