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遴选优秀教学成果 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32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遴选优秀教学成果 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遴选优秀教学成果 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遴选优秀教学成果 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中国基础教育2023第8 期SPECIALOMMENT特稿谜选优秀教学成果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综述区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2 0 1 4 年、2 0 1 8 年分别开展了两届评奖活动,在基础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依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2 0 2 2 年度的评选为第三届。2022年9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 0 2 2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部署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四类国家级教

2、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中国教育学会继续承担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经过长达半年多的积极筹备,于2 0 2 3年3 月底顺利完成了评审任务,2 0 2 3 年7 月2 1 日,教育部发文正式公布2 0 2 2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现将总体情况综述如下。一、评审总体情况本次成果奖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认真选推荐的基础上,经资格筛查后最终进入网络评审成果共1 7 9 6 项(含港澳地区8 项),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 0 2 2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的分类要求,将其分为4 5 组进行网评,由各组专家在审阅本组材料的

3、基础上进行独立打分,网络评审系统在去掉两项最高分、两项最低分后自动统计平均成绩。网络评审结束后,共9 1 1 项成果人围会议评审。会议评审中,按照相近类别归并、总量相当原则,将成果分为2 0 组,会评专家经独立审阅成果材料、小组评议、大组合议、在线答辩、评审委员会会议和投票表决等程序后,最终确定了特等奖拟授获奖成果2 项,一等奖拟授获奖成果7 0 项,二等奖拟授获奖成果4 9 8 项。相比2 0 1 4 年和2 0 1 8 年,社会各界对评奖的关注度更高、参与面更广,评奖的影响力更大。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和社会各界都更加关注并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推荐和申报,更为细致周密地筹备前期

4、相关工作,参评成果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程度提升。二、评审结果分析本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参评成果共1796项(含港澳地区8 项),进入会评成果9 1 1 项,人围会评率为5 0.7%。会议评审后,产生获奖成果共570项,会评通过率为6 2.6%,总获奖率为3 1.7%。(一)按地区分析全国有3 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港澳地区均组织参加了本次成果奖的评审,所有地区均有成果获奖,其中高于平均获奖率(3 1.7%)的地区有上海、浙江、澳门、江苏、北京、广东、四川、重庆、天津、西藏、陕西、山东和福建,共1 3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4 2 8 项成果获奖,占获奖成果总

5、数的7 5.1%(见图1)。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成果共7 2 项,由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四川、山东、河南、天津、福建、湖北、湖南、陕西、宁夏、吉林、安徽、黑龙江、河北共1 8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获得,覆盖面比上届进一步扩大。二等奖实现了所有省份全覆盖。24.9%高于平均获奖率的13个地区获奖成果比例75.1%低于平均获奖率的21个地区获奖成果比例图1:各地区参评成果获奖情况(二)按学科类别分析按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分2023第8 期用1 中国基础教育SPECIALOMMENT特稿类二”的要求(同类归并),将成果分为学前教育、德育(含思政)、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育、数学教

6、育、外语教育、历史教育(含历史与社会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科学教育(含普通高中科技教育和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中小学教育技术、艺术教育(含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教育评价、中小学综合改革、家校社协同育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其他等2 5 个学科类别。各类成果中获奖率最高的是技术教育,为55.56%;获奖率在4 0%5 0%的学科类别有生物教育、历史教育和艺术教育;获奖率低于3 0%的学科类别有教师专业发展、外语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教学管理、中小学教育技术、化学教育和其他(见表1)。(三)按学段分析按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7、“分类一”的要求,成果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合并初中、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及其他类别,“其他”指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阶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等。在获奖的5 7 0 项成果中,中学教育获奖率为2 8.2 1%,小学教育为3 1.0 0%,特殊教育为3 1.1 5%,学前教育为32.09%,其他类为3 6.3 6%(见表2)四)按成果申报者所在单位性质分析在获奖的5 7 0 项成果中,一线成果占比7 1.2 2%,其中中小学、幼儿园获奖成果占比6 9.8 2%,一线学校和教科研单位联合申报的获奖成果占比1.4 0%;教科研单位、教育行政部门获奖率占比为1 7.0 2%,

8、高校占比为1 1.7 5%(见表3)。两项特等奖成果均为中小学一线成果三、评审工作的特点本次评审在借鉴了2 0 1 4 年、2 0 1 8 年两届评审经验的基础上,对评审指标体系、评审办法作了调整和改进,整个评审过程体现如下特点(一)方向引领:突出育人导向在2 0 2 2 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中,要求成果“突出育人导向,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表1:各学科参评成果获奖情况参评成获奖获奖学科果数量成果数量率(%)技术教育9555.56%生物教育19947.37%历史教育(含历史与社会教育)12541.67%艺术教育(含音乐、美术)451840.00

9、%科学教育(含普通高中331236.36%科技教育和工程教育)中小学综合改革(课程、教学、2338436.05%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综合改革)地理教育25936.00%劳动教育391333.33%物理教育301033.33%语文教育1424632.39%学前教育1765732.39%德育(含思政)1354331.85%体育与健康教育411331.71%特殊教育581831.03%教育评价551730.91%数学教育782430.77%课程1504630.67%综合实践活动(含考察探究、社会服务、401230.00%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教师专业发展672029.85%外语教育411229.27%家

10、校社协同育人21628.57%教学管理2025527.23%中小学教育技术(含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561526.79%与应用、线上教学组织与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化学教育31825.81%其他581322.41%合计179657031.74%表2:各学段参评成果获奖情况学段申报成果 获奖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率(领域)数量数量数量数量 数量(%)其他49518013114836.36%学前教育18760085232.09%特殊教育6119031631.15%小学教育50015511414031.00%中学教育55315601414228.21%合计179657027049831.74

11、%表3:各不同性质单位参评成果获奖情况获奖特等奖一等奖申报一单位获奖成成果获奖率性质数量果占比数量中小学、幼儿园125239823436231.79%69.82%教科研及332970257229.22%17.02%教育管理单位高等学校183670105736.61%11.75%一线学校与教科29801727.59%1.40%研单位联合申报合计179657027049831.74%100%82023第8 期中国基础教育SPECTALOMMENT特稿确政治方向,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着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通知要求,学会聘请专家

12、经研讨后对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新增“方向引领”作为首要指标,更加凸显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方向性和引领性,要求申报成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着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评审过程中,发现有方向性问题的教学成果,可一票否决。(二)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安排要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围绕解决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未来挑战”,充分体现了教学成果必须是教育教学实践成果,围绕解决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科学理论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指导实践改进,是经过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

13、检验取得实践成效的成果。不鼓励为理论创新盲目提出新概念、新名词,严格防止重形式不重内涵、过度理论包装等现象(三)推广价值:做好导航示范本届成果奖的评选要求参评成果必须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特别针对薄弱环节,如落实“双减”工作、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科学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教育数字化等方面成果均有所体现,所有获奖成果均需具备推广价值,要求成果通过理论研究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破解的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应用价值,能够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一线倾斜:鼓励基层创新工作安排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名额中,由一线

14、教师(指成果第一持有人,含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不含教研员)主持和中小学、幼儿园主持完成的成果不少于推荐总数的7 0%”,本届成果奖评审从资格审查开始严格按照此要求执行,对各省申报成果是否符合一线成果不低于7 0%的要求进行了严格审核,经向若干省份发函针对存疑成果进行复核和相应调整后,确保参评成果的一线比例不低于7 0%。经过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在最终5 7 0 项获奖成果中,一线成果占比7 1.2%。同时,在保障成果质量的基础上,还充分考虑了中西部地区实际,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此有效带动并发挥教学成果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五)技术保障:力保公平公正本届成果奖在评选过

15、程中利用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保证评审的公平和公正。如在网络评审中,由系统在数千人的专家库中根据成果类别、专家学科、是否一线等参数自动匹配专家,随机抽取,并实现系统自动联系评审专家、发送评审通知。在成果类别与专家学科相匹配的前提下,确保了一线专家的参评率。又如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成果未做到完全匿名处理,评审系统采用技术手段对材料中出现的成果持有人姓名、单位等敏感信息进行技术处理,确保成果材料匿去申报人的相关信息。再如专家在平台完成打分后,系统自动按每项成果去掉两个最高分、去掉两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进行排名,全过程实现“双匿名”评审一一成果材料匿名、评审专家匿名,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干扰。四

16、、获奖成果特点分析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是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检验。获奖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也充分展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厚的教育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自觉的创新意识(一)坚持正确方向,体现国家战略获奖成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教学成果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课程、评价、综合改革等大类,都注意结合基础教育实际,让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真正得到有效落实。如一等奖成果“服务中成长”: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从德育渗透到课程思政

17、:某某市中小学学科育人三十年研究与实践小初高思政课一体92023第8 期1 中国基础教育特稿SPECIALCOMMENT化“四段三维一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等成果,从育人的角度进行探索。一等奖成果“生命实践”教育学视域下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与实践转化构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早期培养体系高中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3 0 年实践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实施谱系的地方化建构与特色化实践“互联网+”支撑省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市域一体化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策导向性,不断引领并服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就。特等奖成果大情怀育人:扎

18、根乡村4 0 年的行知教育实验,结合乡村学校特点,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为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作出贡献。一方面,成果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乡村教育振兴、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握好行知教育实验的正确方向,构建了“爱满天下”的大情怀育人体系,开辟了“生活即教育”的行知教育实验道路,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与教学范式,搭建了“社会即学校”的协同育人平台,推动了一流乡村学校建设。另一方面,学校将乡土情怀、乡村资源作为乡村学校育人的根基,发挥出了一所乡村学校的育人优势,

19、促进了教育现代化在农村的实践探索,带领落后村小发展成为现代化教育集团,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让乡村儿童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二)遵循教育规律,指导教学实践获奖成果立足素质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破解基础教育教学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方面有着很强的实操性,可推广性强,获奖成果大都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通过试点和实验等方法验证了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的有效性,提炼总结出了对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效果明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契机。如一等奖成果做数学:义务教育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探索与创新实践学习即研究:指向素养发展的物理课

20、堂转型与重构实践育人多元协同:地理教学改革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体脑双优:基于体育神经科学的体育实践课程研究与实践等,从学科教学、学科育人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一等奖成果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单元学历案设计与教学的探索素养如何落地:项目化学习育人的上海创新与实践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小学课程创新二十年研究与实践等,从多学科、跨学科以及课程整体建构等角度,进行了多角度探讨。一等奖成果问题化学习2 0 年:学与教的变革为突破长期以来课堂知识体系建构与学生问题探究难以兼顾导致学与教方式改变困难,教师日常教学优先落实双基、难以关注素养培育导致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缺乏系统性、难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导致学习经

21、验断裂化与学科知识碎片化的现状,扎根课堂教学探索2 0 年,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有效融通的学习方式与教学实践体系,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学科问题为基础、教师问题为引导,实现学科素养目标,在持续解决问题中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发展高阶思维。成果持续扎根课堂教学探索,深耕教学一线,聚焦课堂转型,形成了适用各学科的实践模型,并在全学科、全学段进行推广,解决了学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实践成果丰富,育人成效显著。(三)聚焦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开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和表彰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评审,聚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

22、方法和措施,并经过若干年的实践检验,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等方面成效明显,系统总结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加以推广,产生积极广泛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国内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如一等奖成果重组互融共生:集群教师发展共同体创新实践现场改课:促进教师全员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教研范式新时代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区域10中国基础教育12023第8 期孙金鑫(编辑SPECIAL COMMENT特稿构建普通中学教育质量增值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优质均衡发展中城乡学校教育帮扶共同体实践模式探索等,直面区域教育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3、、教育评价、城乡教育帮扶等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案。一等奖成果优化教育生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省域实践就是聚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一一教育评价,针对区域、学校开展评价过程中的资源结构失衡、教育过程略化、评价维度缺损等问题,以优化教育生态为指向,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为抓手,创建了“三维质量评价”。首先,构建“学生发展+成长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探索以过程型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第三,深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结构型质量已纳人县域教育生态监测与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三维质量评价”成果转化为行政决策并被广泛推广,优化教育

24、生态的成效初步显现(四)注重创新特色,实践成效显著获奖成果都围绕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成果的创新性着重体现在了新颖和实效上。成果内容与国内同行相比具有鲜明新颖性,围绕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取得学科(领域)教学改革重大突破,解决了之前未能破解的问题,并经实践检验,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学改进具有显著的实际效果。如一等奖成果综合素质评价促进育人方式改革的上海探索与实践为未来做准备一一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改革探索普通高中“涵育时代新人”的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远程协同,双师育人一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与实

25、践等,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一等奖成果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有效激发教学改革行为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针对教师学习中理论理念向实践转化应用难即学用脱节和专业发展未能有效支撑教改的问题,经理论研究与大量访谈调研,找出学用脱节的问题症结,找到链接理论与实践的载体,通过小规模校本实验和探索突破,提出“核心基础、思维课堂、输出为本”系列主题,开展“双微机制”行动研究,即组建规模适中异质化“微团队”,设置目标精微贴近最近发展区的“微任务”,从而化解了因改革难度大、耗时长、成效不明、缺少胜算把握等风险带来的不安全感和低效能感。成果注重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经1 0 年实施应用,带动了大批教

26、师积极参与教改,培育了一批创新团队和教改成果,成果推广至十余省市(含港澳地区),受益面超过两万余名教师。(五)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模式创新获奖成果中有不少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互动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形态;另一方面,两者的融合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化、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助推了基础教育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建构。这些探索更多地体现在中小学一体化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区域教学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其教学运用教育数字化支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区域实践数字化全域共享:小学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建设十七年探索中小学

27、“人工智能+教学诊断”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千校推广澳门学校践行国家政策,助力湾区发展之AI课程实践及应用等获奖成果中,为我们打开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天地特等奖成果数智技术与情感教育双驱动的小学育人模式实践探索,持续1 2 年坚持开展数智技术与情感教育双驱动的育人模式探索实践,运用最新的数智技术,通过人技结合解决新时代小学育人模式转型难题,破解了传统小学“五育”难融合、学科各自为政、知行脱节,教育信息化“只见技术不见人”,重技术轻育人、重设备轻应用、重建设轻效果,评价改革难落地,难以摆脱“唯分数论”等影响教育信息化推进、制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难题,构建了小学育人新模式。成果学校经过长达12年的持续实践研究,紧抓教育根本、创新引领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树起了“育人为本”的标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