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要求,对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再部署,动员各级各部门单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责任落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作风、最严厉的措施,持续整治生态环保问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会,区长还要提几点要求,请大家认真贯彻。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这几年的工作成效 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自2014年起,我们主动揭短亮丑,不回避、不掩饰问题,组织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负
2、责人,多次深入全区及周边污染源、*水源涵养林等地进行督查调研,观看反映我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视专题片,连续两次召开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及时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深入学习,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型XX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加强了污染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举全区之力加大治污力度
3、,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治脏、治乱、治差、治污、治堵“五治”专项行动,认真整改环保部*督查中心反馈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区的信访投诉问题,大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低碳试点XX县区建设,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行动,*区双湾镇、*县*堡镇*村入选国家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模式”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典型案例,近三年区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2014年271天,2015年301天,2019年304天),位居全省前列。三是优化了生态环境。按照“*”的生态建设思路,持续推进*水源涵养林保护、*河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
4、展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在区区外围建成绵延数十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加快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一批生态园林景观相继建成,国防工业基地蓄洪生态治理工程、沙枣胡杨观赏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建成全省唯一的以*文化传播展示为主题的*文化博览馆,*苑、*xx、*湖评定为4a级景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XX县区、全国卫生XX县区、国家园林XX县区,“紫金花城。浪漫*”成为XX县区新名片。针对*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我们组织在*的全国及省人大代表多次呼吁加强保护区生态环境,区上领导多次赴京向全国人大及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汇报相关情况,主动与青海方面沟通协调,得到了中央和国家
5、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通过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对保护区范围内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清理规范,林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源涵养功能逐年增强。四是推广了绿色理念。积极倡导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引导干部群众开展树木认养、节水护绿、易货空间、绿色出行等活动,号召区民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养成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少开车多步行的习惯,机关单位开会自带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餐厅推行“光盘行动”,使用分餐夹,绿色低碳生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秉持“先进、长远、超前、实用、留白”的XX县区规划建设理念,邀请知名专家进行顶层设计,把低碳XX县区、海绵XX县区、智慧XX县区的建设理念和区民享、游客赏
6、、慢生活、细阅读的文化元素,渗透到XX县区发展决策、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努力探索“景中城”“城中景”“景城一体”“天蓝、地绿、水净、花香”的XX县区绿色发展之路。 存在的问题: 1、各级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广大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仍然不够,工作部署存在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现象,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行。 2、粗放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重化工产业仍占很大比重,对资源的依赖度强,产业链条短,环境承载面临巨大压力,环境污染“老账未还、新账又欠”的问题依然存在。 3、监管缺位、执法不到位。部分监管单位、执法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特别是今年1月16日,央
7、视报道了*县*沟煤矿下泉沟XX县区扩建生活设施问题,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4、一些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不落实。在中央和省、区三令五申强调严守生态红线的形势下,在我们持续狠抓环境整治的情况下,仍然还有企业心存侥幸、不肯放弃破坏环境的生产模式,与监管部门躲猫猫、捉迷藏、打游击。以上问题,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还没有形成强大震慑,我们整治污染的决心和信号还没能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效果不打折扣地层层传导下去。希望每位同志都能认真想一想,这些问题我们开了多少次会、强调了多少遍,可为什么还长期存在、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究竟要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什么样的XX县区,究竟要用什么
8、样的态度、什么样的举措来抓好今后的生态环保工作。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这已经成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在*召开的省区县乡四级干部座谈会上,省委王书记也讲到: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仅仅作为一般的生态、经济问题来对待,这项工作跟“四个意识”直接相关、密切相关,生态环境出问题,就出在“四个意识”的站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对我们这样一个工业XX县区来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讲政治的需要,是看齐意识强不强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央、省委加强生态问责,高悬在我们头上的利剑,是绕不过的坎,是必须挑起的担子、必须
9、面对的挑战;更是47万民众对区委、区政府的殷切期盼。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2年11月16日,习总书记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中首次提出,要深刻理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4月8日,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
10、、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2013年9月7日,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2013年4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
11、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2013年5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不说一票否决,但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
12、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013年9月23日,习总书记在参加XX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 (三)“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2013年5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
13、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xx考察工作时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2015年7月16日,习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四)“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013年5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
14、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2015年3月6日,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
15、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五)“真正筑牢这道生态安全屏障” 习总书记高度关注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3年年初,在视察甘肃时讲了“八个着力”(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扶贫开发、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进干部作风),其中第5个“着力”就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总书记指出,甘肃处于西北地区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16、策,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加快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打好植树造林、水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生态恢复整体战,加强重要区位生态环境治理,特别是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要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着力解决重点污染问题。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真正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
17、、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前不久,习总书记在一份*西北生态屏障问题凸显的材料上作出批示,其中讲到,甘肃和青海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加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真正筑牢这道生态安全屏障。 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强调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切实举措,凸显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我之所以用这么长的时间和篇幅,和同志们一起重
18、温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大家深刻领会、入脑入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增强政治自觉,切实贯彻落实。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今年以来连续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持续掀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高潮。特别是近期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问题,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密集研究部署,省委*书记和*省长多次作出专门批示指示。2月8日,省委书记在*区主持省区县乡四级干部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一思想行动,真
19、抓实干见效,做到“四个入脑入行”(树立“四个意识”要真正入脑入行;坚持守土有责要真正入脑入行;带头整改落实要真正入脑入行;严肃追责问责要真正入脑入行),建立“十大长效机制”(建立学习教育、协调联动、问题研判、项目生成、公众参与、舆论宣传、责任落实、考核评价、督查督办、追责问责等机制),切实把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义不容辞扛起来、工作雷厉风行抓起来、成效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已经非常明确。很显然,在资源环境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生态约束机制只会越来越紧、生态考核标准只会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站位高不高、责任担当强不强、工作作风实不实
20、、能力本领够不够,多方面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树牢环保底线和生态红线(环保底线,就是要让老百姓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粮食;生态红线,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是坚决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切实担负起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责任,下决心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布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为生动实践,坚决不做
21、那些“吃尽当代饭、害了后代人”“富了老板、坑了百姓”“先污染、后治理”的傻事、蠢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态空间、绿色遗产。 三、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一)坚决整治恢复*保护区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停止破坏,一方面要恢复生态。*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区乃至*西地区主要的水源涵养地,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央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总书记更是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为什么这么重视,总书记为什么这么重视呢。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是责任问题和监管问题,也不仅仅是生态问题和经济
22、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问题。我区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土面积3.5万公顷(保护区总面积198.7万公顷,其中核心区50.4万公顷、缓冲区38.7万公顷、实验区109.6万公顷),全部位于实验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占保护区实验区面积的3.2%。相比其他兄弟区州,虽然我区面积不是最大的(约50万亩),但我们同样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保护责任。这些年来,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持续加强环境监管方面同样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在关闭退出保护区矿产开发项目方面做得不够彻底,我们已经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大家都知道,*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破坏,难以修复,
23、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担子沉重、责无旁贷。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志,既是这道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者和守护者,也是这道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必须从政治责任、历史担当、为民情怀的高度出发,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坚决落实*保护区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整治各项措施。从现在开始,要把我区涉及*自然保护区的22个建设项目及生态恢复作为整治重点。一方面,对保护区内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或自然景观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审批,全部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坚决停止保护区内探矿权、采矿权新立和延续;坚决打击取缔保护区内无证非法探采活动;对保护区内未到期采矿权全部冻结、坚决退出。另一方面,
24、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认真组织实施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对保护区内所有水电、河道采砂等项目进行全面核查整改,对历史形成的探采遗迹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同时,要采取集中定居和易地搬迁的方式,稳步有序退出*保护区常驻牧民(90多户、30000多牲畜),坚决杜绝季节性超载放牧现象,确保保护区载畜量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牧民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今年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保护优先于开发。省委王书记在省区县乡四级干部座谈会上,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工业XX县区,我们不仅要
25、重视生态建设,更重要的任务是治理工业污染,搞好环境保护,培育绿色产业。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又要全力治标、注重治本,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生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次会上印发的*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年),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重点区域整治等“十大专项行动”、建设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等“十大工程”、落实协调联动等“十大保障机制”的工作任务(“十大专项行动”:国土空间优化、蓝天碧水环保、国土绿化美化、绿色产业培育、循环低碳发展、重点区域整治、资源节约利用、打非治违整治、简约生活推广、环保问题整改;“十大工程”: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湿地和种质资源保护、绿
26、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大气治理、重点流域及水环境治理、土壤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文化旅游景观、绿色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十大保障机制”:学习教育、协调联动、问题研判、投入保障、公众参与、舆论宣传、责任落实、考核评价、督查督办、追责问责)。这些工作任务是经区委常委会会议讨论确定的,涵盖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这也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躬身实践,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都能够抓得起来、推得下去、见到实效。 (三)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人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往往不知珍
27、惜,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复。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区经济运行低开低走,投资增速放慢,下行压力加大,不转型,资源难以为继、环境支撑不住、生存都成问题。如何摆脱资源依赖和环境约束,从根本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决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要坚定绿色转型方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更加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互促
28、、提质增效。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七五”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特别要注重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使每个家庭逐步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比如,拒绝过度包装,倡导有度消费,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推广建筑节能,采购低碳环保产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多种一棵树,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推广环境友好使者,多步行少开车,空调冬天设定在18度以下、夏天设定在26度以上,以及“光盘行动”等品牌环保公益行动,支持身边的环保工程和项目建设)。要广泛开展生态文明
29、示范创建活动,大力表彰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力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的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花更香,XX县区更有品味。 (四)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研究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方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方案等“1+6”系列文件,从不同的层面规定了生态建设的新动向,表明了中央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信心,释放了强烈的政策
30、信号和制度导向。特别是2015年7月1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其中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有3个突破:一是党政同责,首次将地方党委领导成员尤其是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追责对象;二是终身追责,规定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要严格追责,决不允许出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现象;三是双重追责,既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的责任,又强化监管者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牢牢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层层传导好责任压力,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31、,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绝不要带血的gdp、污染的gdp。要认真吸取一些地方重项目审批、轻环境监管,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刻教训,在项目引进和项目环评上严把审核审批关口,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对可能破坏生态、产生重大污染的项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以*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为开端,在全省开展“明查暗访督查年”活动,抽调专门力量,重点聚焦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安全、重大项目、民情民生等“五个重点”,下功夫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担当意识不足、压力传导递减、形式主义抬头、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五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生
32、态环保。区上即将出台“明查暗访督查年”活动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环保、发改、国土、林业、安监、食药、公安、监察等职能部门要明确监管督查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履行职责,组织开展大范围、高频次、强力度的明查暗访,拓展群众监督范围,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对恶意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让那些监管缺位、执法不到位,甚至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付出沉重代价。大家要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只是环保等职能部门几家的事,也绝不可能仅仅靠这几个部门来完成,而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希望大家牢固树立大环保理念,强化统筹意识
33、和全局观念,主动承担起各自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齐抓共管、运行高效、落实有力的生态环保工作新格局。 (五)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关键环节”“关键人”入手,政绩考核的指挥棒越来越清晰地指向绿色低碳。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2013年底,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对于“造成生态严重破坏的”“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的”,已离任的也要追责。可以说,这一举措纠正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行
34、的、简单以gdp排名论英雄的做法,树立了干部考评新导向。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部、中组部等部门,根据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制定印发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大幅增加生态文明考核权重(资源利用权重占29.3%,环境治理权重占16.5%,环境质量权重占19.3%,生态保护指标权重占16.5%,增长质量权重占9.2%,绿色生活权重占9.2%),其中gdp增长质量权重不到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权重的一半,占全部考核权重不到10%,环境权重首次远超gdp,目的在于督促地方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2012年开始,国家环保部对74个环境质量重点监测XX县区按月通报;
35、省上从今年开始,首次对14个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一月一通报(今年1月我区全省排名第四),这也意味着,国家和省上对环境监管执法已经从单纯的“督企”向“督政”与“督企”并重转变,时时在督查、在考核、在敲警钟,不是一次性问责,而是随时问责、终身追责。如果我们解决不好生态环保问题、答不好这份试卷,其它成绩再好也是不及格。2019年度政绩考核,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类指标权重增加2个百分点,达到14%,超过gdp指标权重4个百分点,以后权重还将提高。区委已经对*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严肃追责。大家必须清楚,对生态环保工作监督不力问责追责,已经制度化常态化,也将越来越严格。各级领导干部在生态环保、经
36、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一定要找准平衡点、把握关键点,切实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要在责任担当的“为与不为”、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取与舍”、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进与退”、全局观念与局部利益的“大与小”、公众利益与个人私欲的“公与私”上作出明智选择,时刻紧绷生态环保这根弦,切实做到生态资源家底清、环境问题症结清、建设生态文明路数清,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去,自觉追求“生态政绩”。各级环境监管执法机关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要严格落实*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对失职渎职的问题毫不含糊、寸步不让。同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除了必须严格执行干部选任条例明确规定的条件外,要把干部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意识、表现、贡献作为重要的考核考察内容,作为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这次会议再次吹响了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号角,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整体战、持久战。让我们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共同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环境优美的幸福*。第20页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