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04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7 卷第2 期2023年6 月天津电大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立德树人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杨猛宗,杨婷婷(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 0 38 0)摘要:劳动法学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其教学内容又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文章深入挖掘了劳动法学课程中的以人为本、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等典型的思政元素,确定和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希冀

2、为高校劳动法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关键词: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改革;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8-30 0 6(2 0 2 3)0 2-0 0 12-0 5一、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的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将各类课程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效结合,构建起完整坚实的协同机制,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培育新时代合格青年。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有效创新,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积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做新时代中国特

3、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劳动法律法规是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就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习劳动法学课程,让学生在知法遵法守法的同时,对于不公正待遇能敢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这是劳动法立法对于每个劳动者的重要意义。在劳动法学授课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就是说,将这门课程融人思政建设不是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元素引人教学实践,而是因为这门课程本身就与思政建设具有高度一致性,需要协同推进。基于此,进行劳动法学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

4、的革新就意味着本门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推进。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从来就不是将思政元素在课堂上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统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二、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一)劳动法学课程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劳动法学课程的教学都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师们尽全力给学生把知识点讲透彻,考试也只针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当尤其重视对学生这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授课的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元素有效融合进去,及时

5、把课程思政引入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对应,“通过课程教育本位的回归,促使法律知识传授,与法律价值引收稿日期:2 0 2 3-0 3-19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系列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劳动权利保护法。作者简介:杨猛宗(19 7 7 一),男,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婷婷(19 9 8 一),女,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12杨猛宗杨婷婷: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领无缝对接,最终实现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目标。(二)劳动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在联系的必然要求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法学教育本身

6、就是对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和完善,这要求教师在培育学生系统法律思维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种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劳动法学课程也不例外。教师在授课时,不能仅注重对具体法律条文和法学概念的解读,还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其中的“人本主义”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念贯穿其中,实现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修养。(三)新时代高校

7、思政建设的新要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作为培养青年的主阵地,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和使命。高校大学生属于思想道德体系呕待完善的特殊群体,他们刚刚结束紧张的高中生活,思想活跃,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面对西方思想文化强势冲击,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想上的危机感和懈怠感。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道德和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课程思政对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主体责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

8、校劳动法学课程应当围绕育人目标,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三、劳动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中的“思政”讲的是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各专业课程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只有深入梳理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让其与课程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潜移默化达到育人目的。因此,研究劳动法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因为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和主阵地,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

9、教,量体裁衣”2,关注学生内在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法全篇也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劳动法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充分诠释了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突出强调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劳动法当中规定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这些规定都与思政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息息相关,既保护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

10、利,也充分调动了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克扣或者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利用劳动者对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知识的匮乏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广大劳动人民辛勤付出和热情参与,其合法权益必须予以保护。大学生毕业群体是就业的主力军,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于提高全社会法治水平至关重要。(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这些也都体现在

11、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条款当中。在劳动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基本原则,并能与思政内容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能力,从内心认可,用实践证实。13天津电大学报(三)职业道德和劳动精神素的结合。例如,在阐述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时,结明确职业道德内涵,倡导和践行职业道德,不合劳动者的团结权以及工会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仅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树立团结友爱、群策群力、互帮互助的精神;在讨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劳动争议这一章节时,结合具体的案例以及解决途代要求的内在要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径,阐述当前

12、用工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学生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国家重视树立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做到既能在权利受侵害就业的大环境下,要求广大劳动者在寻求工作机时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已的合法遇和走向工作岗位的同时,把握就业机会,恪守权益,又能在是非善恶面前守住法律底线,约束个职业道德,提升自身素质。正如劳动法第三条人行为。规定的:“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全民族的希望,其思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法律修养直接影响到业道德。”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要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在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

13、义仰和法律信仰,自觉遵法守法,在生活中按照法律建设者,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职业道德建设引领行规范自已行为,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做社业文明进步,让高尚的职业情操、坚实的职业奉会主义法治的践行者。献,为社会文明风尚凝心聚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劳动法学课程在传授基本法律知识的同时,应当教育学生在就业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遵守职业准则,严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练就过硬本领。当前,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发扬劳动精神,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劳动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

14、形成系统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识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的感情3。因此,应当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纳人劳动法课程学习与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思维,在具体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他们形成对未来职业的明确目标和具体规划,激发他们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辛勤劳动为荣,树立正确的劳动择业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劳动精神和劳动情怀。(四)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教师在劳动法课堂上传授具体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法律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用法的意识。同时,教师在

15、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体系化思维方式和与思政元四、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一)制定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确保课程思政建设顺利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制定专项教学改革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在政策支持方面,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全面工作方案,坚持课程思政导向,在基础公共课程、劳动法专业课程和各类实践课程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现课程思政总要求。在制度保障方面,可以在各学院内部实行党委书记、院长负责制,敦促院领导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在资源导向、资金配套使用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此外,还要设置由思政课专职教师和劳动法课程教师等其他教育工作者全方位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劳动法课程思

16、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培育学生课程思政创新意识,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要努力增进高校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课程思政强调全过程育人。正如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的,“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4。要提升劳动法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高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充分配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14杨猛宗杨婷婷: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二)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通协同育人通道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

17、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和相关部门要全面提升专职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积极把课程思政专题纳人教师岗前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去,使教师将思政建设有效融人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落实全方位育人目标。要丰富教育内容,结合时代特征、专业人才特点、企业行业需求设计劳动教育内容,编写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行为规律的专业教材,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科学性5 。要鼓励思政课教师与劳动法课程教师合作,让具有丰富思政教学经验的思政课教师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此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使课堂丰富有趣,比如,教师在讲劳动争议处理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借助现代先进教学

18、手段和技术,通过翻转课堂、微视频教学、智慧课堂等开辟教育新阵地,在其中融人人文道德教育和情感目标培养,推动劳动法课程思政建设。(三)充分挖掘各类思政元素,整合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劳动法课程思政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将理论知识和思政元素融会贯通,体现思政教育“隐性教育”的特点,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教学方法,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选出最适合大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资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培养高尚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四)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法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更多高校只注

19、重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采用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劳动法课堂加人了足够多的思政元素,也难以考查学生对思政教学融会贯通的效果。基于此,高校应建立健全多维度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在评价学生方面,第一,强化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是考查学生思想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占总成绩比重较低,学生往往不会重视。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增加项目,比如课前主题演讲,模拟法庭轮番参与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通过过程性的教学成果反馈,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

20、题和困难,及时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的不足和遗漏之处,转换和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优化期末考试题目设计。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上,逐渐加大论述题和设计题等开放题型的比重,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例如,针对劳动争议案例,引导学生形成自已的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评价。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衡量课程思政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立足劳动法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深挖和提炼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阐明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学院可以成立由思政课教师、专职教师和专家等人员组成的评议小组,对教师教

21、学设计的可操作性、专业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学习效果和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对教师进行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可以通过阶段性测评和学生之间互评实现。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便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系统的、综合的评价,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同时,还要建立科学有效、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和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对于一些直观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在班级之间、学院之间进行集中展示和评比,选拔优秀作品及成果颁发荣誉证书并适当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以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2、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对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并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和奖励机制,以提高教师主持和参与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结语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进行思15天津电大学报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渗透,要求全体教师都自觉承担3乔娟,杨玉仁.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道德培育的职责。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现实困境与选择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 0 2 2(3):48-52.作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始终,不断

23、提升学生的政治觉4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悟和道德修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06-06)2023-02-10.https:/ 0 2 1,37(3):15 6-16 0.1彭雪松.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法课程教学内容6王楠,程现昆,张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辽宁探析.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 0 2 0,14(3):5 4-5 8.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3,2 5(1):40-43.2范志洁.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 0 18.(责任编辑:闲庭)Exploration on the C

24、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Course of Labor LawYang Mengzong,Yang Tingting(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0)Abstract:Labor law is a general term for the legal norms that regulate labor relations and other social relationsclosely related to labor relations.It is clo

25、sely related to citizens life,and its teaching cont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labor law,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itsuc

26、h as people-orientedness,legal consciousness and legal thinking,determines and grasp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strengthens and optim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improves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and implements

27、 the fundamental task ofeducation“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At the same time,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practical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course of labor law in other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Key words:labor law;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curriculum reform;building moralityand cultivating talents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