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弥合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90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弥合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弥合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弥合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管理纵横2023年第9 期图书馆学刊TUSHUGUANXUEKANNO.9,2023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弥合策略研究刘双1钱澄澄石婉雯1张瑞1(1.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江苏徐州2 2 1 0 0 4;2.空军勤务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2 2 1 0 0 0)摘要 在探析老年群体信息鸿沟概念的基础上,从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3 个层面解析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具体表现以及不良影响,并对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产生原因的主体、客体及外部环境深入分析,明确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应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平衡的原则以及多方协作、友好包容、全面覆盖的理念。提出应发挥政府在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中的引领、主导、统筹与监管作用,社

2、会组织等不同力量在连接老年群体与信息技术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企业在创新适老化信息技术中的引领作用,家庭在提升老年群体信息技术素养中的反哺作用,老年群体自身在融入信息技术社会中的主体作用等弥合策略。关键词 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为弥合策略分类号 G252国家统计局2 0 2 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显示,较第六次(2 0 1 0 年)全国人口普查,6 5 岁及以上与6 0岁及以上人口分别提高了4.6 3%与5.4 4%,而1 5 5 9 岁人口比重则下降6.7 9%-2 。又根据国家卫健委2 0 2 2 年9 月2 0日新闻发布会数据,截至2 0 2 1 年底,全国6 5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

3、 亿以上,占全国人口的1 4.2%,6 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67亿,占全国人口的1 8.9%,较上一年分别提高0.7%与0.2%。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人口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是我国社会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快速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洪流,在重塑人类行为、思考、情感与表达的同时,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数智化与老龄化交织并行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能够为老年群体在购物、出行、医疗与养老等日常生活中提供诸多便利,为老龄化社会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经济条件制约、

4、认知能力下降、生理机能衰退、心理抵触、社会地位弱势等原因,老年群体在利用网络、使用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上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日常生活(4-1 。根据第5 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 0 2 2 年6 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63亿,6 0 岁及以上群体占比为4 1.6%。作为非网民的主要群体,老年群体无法接人网络,无法充分享受数智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很难适时做出应对数智化时代生存的改变,成为数智时代的弱势群体以及信息贫困的主要群体。信息技术的深人发展为全社会带来数智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治理难题老年群体信息鸿沟。1老年群体信息鸿沟表现形式与主要特征1.1信息鸿沟理

5、论信息鸿沟又称数字鸿沟,用以描述社会不同经济群体之间由于获取信息技术资源的不平等而形成的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之间的分层 7-8 。学术界早期针对信息鸿沟的研究偏向于国家或地区等宏观层面的信息技术资源不平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地开始关注中微观层面,以年龄、收人、地域、性别等不同层面为群体划分标识,研究不同层面下的信息鸿沟问题。目前针对信息鸿沟的形成探讨很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信息鸿沟的本质是信息技术社会环境中的参与不平等问题,使得不同人群在信息技术资源使用中被分层为信息技术富有者和贫穷者。从信息技术利用的角度,主要从接人、使用和知识3 个层面研究不同群体参与不平等问题的形成原因。接入鸿

6、*本文系2 0 2 2 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弥合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 2 SYB-132)的研究成果之一。21管理纵横图书馆学刊2023年第9 期TUSHUCUANXUEKANNO.9,2023沟聚焦接人网络等物质条件的原因导致的差距,主要受经济水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使用鸿沟关注信息技术使用技能、水平和程度上的差异,主要受不同群体使用网络目的、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影响;知识鸿沟重点关注信息技术资源使用对不同人群知识获取差异及其所带来积极或负面的影响,主要受不同群体的态度、行为、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3 个层面的鸿沟存在递进关系。信息鸿沟是一个多维

7、概念,可以将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看作是信息鸿沟在年代维度上的具体呈现,由表及里地关注信息技术社会环境中年龄差异导致的参与不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的差异。依据信息鸿沟研究的3 个层面,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研究可分为老年群体接人鸿沟、老年群体使用鸿沟以及老年群体知识鸿沟3个层面。1.2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具体表现形式(1)老年群体接人鸿沟层面。老年群体接人鸿沟是指老年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由于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或接入不了网络,导致获取信息资源、服务内容与服务机会等方面的不公平。接人鸿沟属于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前端问题,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基础性问题。由于接人鸿沟的物理性存在,老年群

8、体面临无终端设备、无网络可用的困境,无法获取信息资源与服务,主要表现为网络使用年龄规模上的差异(2)老年群体使用鸿沟层面。老年群体使用鸿沟是指老年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之间,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技能、方式、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使用鸿沟是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中端问题,是当前我国老年群体信息鸿沟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由于老年群体对信息技术不熟悉,数字化、智能化技能较低,导致不敢用、不能用、不想用甚至不会用等老年群体使用鸿沟的具体表现形式1 2-1 3 。(3)老年群体知识鸿沟层面。老年群体知识鸿沟是指因接人鸿沟与使用鸿沟的差别导致老年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在知识获取与利用、产生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9、老年群体知识鸿沟是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末端问题,反映老年群体利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效果。由于老年群体信息素养能力较差1 4 ,缺乏自我判断意识,所以对处理相关信息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会出现偏差,更容易受到网络诈骗与网络谣言的影响,更容易失去社会服务与绩效评价的话语权等是老年群体知识鸿沟的具体表现形式S1.3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主要特征(1)差异性。老年群体在面临信息鸿沟问题时具有不同的表现,即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上老年群体因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心理状态等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如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群体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更容易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其面临信息鸿沟相对较少;经济水平较高地区

10、或具有较高经济能力的老年群体接触信息技术应用的机会更多,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也更多,面临信息鸿沟的问题也相对较少。(2)时代性。老年群体信息鸿沟是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所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信息技术的深刻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展开无接触式的生产生活,如网络购物、交流、学习、办公、挂号、理财等,深刻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结构与生活形态。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老年群体相比其他群体更不容易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步伐。(3)发展性。老年群体信息鸿沟是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同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业会重视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

11、社会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随着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信息鸿沟问题的包容性日益增强,老年群体信息鸿沟问题也会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社会适老化转型日益减少,呈现出发展特征。2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产生的原因2.1主体层面产生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主体层面上的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服务不能被老年人接受和采纳,主要受个人经济水平、生理机能与心理接受能力、文化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一是老年人因个人经济能力的限制,在拥有信息技术设备、利用信息技术设施、享受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的机会和成本方面面临不平等,导致其对信息技术设备、应用与服务的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变革,持续地被隔离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大门之外。二是生理

12、机能下降、心理主观意愿上抵触等导致的老年群体信息鸿沟,是产生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根本原因。三是因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网络信息风险辨识和认知水平有限等,导致老年人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功能和服务的程度不深以及出现上当受骗等危及个人生命与财产安全的现象广泛存在,这是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产生的主22TUSHUGUANXUEKANNO.9,2023管理纵横2023年第9 期图书馆学刊要原因。2.2客体层面产生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客体层面上的原因是在信息技术设备、功能和服务的设计、开发、组织与实施等过程中忽略了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与能力困难,主要受信息技术研发主体、服务组织实施主体的人群偏好以及数智偏好的影响。从接入网络

13、的使用设备上,目前缺少专门适应老年人特殊需求和能力困境的接入网络设备。以移动终端为例,由于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减退,触摸屏太过灵敏、字体大小不一、操作步骤繁琐等不友好设计问题导致老年人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时存在诸多困难。此外,信息技术的普及提升了社会服务的供给能效,针对社会不同生产生活场景开发推出的众多数字化、智能化的软件和在线服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组织部门服务效果、运营效能,节约了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推动了服务创新的不断涌现,可以说社会的运转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数智赋能。然而,数字化、智能化软件与服务平台操作繁琐、设计工作流程复杂以及数智赋能带来的人性化与便民化服务窗口的减少,使得老年人在操作软

14、件或获取在线服务时面临不能用、不会用的难题。2.3外部环境层面产生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外部环境层面上的原因是对老年群体不能快速适应信息技术带来各种影响变化缺乏必要的支持、包容和理解,主要受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缺乏、社会观念固化、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指导与培训等限制。一是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老年群体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设备服务内容和能力十分有限,基础设施的缺乏直接将这一类老年群体排除在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之外。二是认为老年群体信息鸿沟是信息技术变革社会环境下必然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一代,作为信息技术的创造者、推广者以及

15、使用者,潜在地树立了信息技术的专属标志,有意无意忽略了保障老年群体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功能与服务的适应性需求。三是社会上缺乏促进老年群体融入信息技术生活的帮扶手段与措施,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帮助老年人克服技术恐惧、储备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生态环境,是解决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根本方法,这需要政府资金投人和政策扶持、企业与社会团体的支持、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3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弥合原则与理路3.1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过系列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先后印发“十三五”“十四

16、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稳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实做细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增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福让,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发展平衡原则。老年群体信息鸿沟是信息技术助力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为老年群体相对较少就不重视信息鸿沟带来的影响而单纯加快信息技术的改革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为快速消

17、除信息鸿沟而忽略信息技术助力社会改革发展的效益,要把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融人信息技术助力社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平衡信息技术效率和社会效益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利益,长期持续地将解决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作为信息技术助力社会改革发展的目标。3.2理路(1)多方协作。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涉及主体、客体以及外部环境多个层面,既受老年群体主体因素影响,也受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家庭、社会环境等客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在数智时代,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已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家庭必须承担的责任6 。因此,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应推行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家庭和个人等共同参与、多方协作的理路,充分发挥各级

18、政府在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中的引领、主导、统筹与监管作用,社会组织等不同力量在连接老年群体与信息技术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企业在创新适老化信息技术中的引领作用,家庭在提升老年群体信息技术素养中的反哺作用,老年群体自身在融人信息技术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助力老年群体跨越信息鸿沟。(2)友好包容。相比非老年群体,老年群体在信息技术的社会环境中应对信息鸿沟不仅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23TUSHUGUANXUEKANNO.9,2023管理纵横图书馆学刊2023年第9 期响,还会失去诸多社会参与的权利以及发展的权益,成为信息技术社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因此,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要坚持友好包容的理念,平衡、尊重并

19、保障包括老年群体在内的不同群体、代际的基本需求与发展需要,创造更具人文关怀、更趋公平性的友好社会、包容社会。友好包容不仅包括技术、服务,还更需包括社会心理上的包容。要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以适老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解决老年群体运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各种困难;要在大力推广线上办事服务方式的同时,保留传统线下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针对化的服务;要营造助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认识到老年人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消除对老年群体应对信息鸿沟的年龄、行为歧视以及负面报道等。(3)全面覆盖。信息鸿沟是一个动态发展性的问题,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要将适老化改善覆盖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不同事项与场景

20、的服务、不同设备的使用上。一方面,重视不同年龄段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不仅关注老年群体信息技术素养教育问题,更要关注少年、青年、中年人群信息技术素养教育问题,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纳入终身教育范畴,持续提升公众的信息技术水平与风险感知能力。另一方面,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覆盖老年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老年群体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信息技术服务与使用问题。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适老化研发和优化,不断改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适老化使用体验,并有针对性地开发老年群体专属信息技术设施、设备。4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弥合策略4.1发挥政府的引领、主导、统筹与监管作用在数字强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

21、略背景下,围绕老年群体信息鸿沟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以及监管工作,推进并实施老年友好型数字化、智能化战略。一是要与时俱进制定与完善有关老年人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制度,补充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有关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内容;二是要探索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家庭和个人等多方协作和相互促进的综合制度体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实施工作;三是要布局老龄产业,推进适老化改造,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以

22、及欠发达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加大适老化信息技术产品的供应,统筹推进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的适老化服务模式,根据老年人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力度,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参与适老化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四是要加强对老年群体信息技术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老年群体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发展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机制,完善信息素养终身学习机制,促进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水平和风险感知能力的提升;五是要营造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强化积极老龄化价值导向,消除对老年人群的歧视,助力其发挥自我价值、参与社会发展,共享数智社会发展红利。4.2发挥社会不同力量的连接桥梁作用社会组织是

23、推动信息技术融合和社会改革发展的中间力量,是信息技术的推广者、实施者。在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过程中,可以将分散的不同社会力量整合,通过建立帮扶机制,搭建老年群体与信息技术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包括政府机构、公益团体、社区等。政府机构是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节省时间、人力与物力成本,在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过程中,不应只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完善针对老年群体的社会公共配套服务,既要发展线上适老化服务,也要配套线下适老化服务,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流程,为不同家庭背景、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年龄层次的老年群体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个性化服务。社会组

24、织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老年大学、高校、教育机构、志愿者团体等,是帮助老年群体熟悉和掌握信息技术、融入数智社会的主要力量,应针对老年人的学习特点、身体能力、基础知识以及个性需求,围绕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技术问题,组织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培训资源与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课程与培训设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与教学活动,提升老年群体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感知风险的水平。社区作为政府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单元,是连接老年群体和社会的重要力量,要加强社区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工作,通过社区便利的宣传与推广条件,整合社会资源与力量,在社区内定期开展互联网、手机、电脑等使用主题讲

25、座,推广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24TUSHUGUANXUEKANNO.9,2023管理纵横2023年第9 期图书馆学刊应用能力。4.3发挥企业的技术引领作用企业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主体,在推动信息技术融合社会改革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是信息技术设施、设备、服务的创造者,不应忽略对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考量。首先,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积极应对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相对于当前信息技术研发瞄准青少年群体,企业应抓住适老化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商机,平衡信息技术研发,加大对适老化信息技术产品研发投资的力度,为企业创收、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其次,企业

26、在研发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以及服务上应充分考虑适老化的重要性,以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等终端产品的设计上,顾及老年人特殊生理机能和心理感受,提供操作便捷简单、使用功能完善的终端产品,并配备帮助老年人使用终端产品的专属说明书或者操作视频,便于老年人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终端产品的构造和操作流程;在硬件终端产品显示内容上,要设计适合老年群体的视图,加大显示页面字体与间距,区分页面不同版块内容,使页面字体字号、布局以及颜色更符合老年人的要求;在软件、系统等服务终端产品上要提供适老化的服务,服务功能上要采用便捷的安装步骤和操作步骤,并配备帮助老年人使用相关软件、系统的指南

27、,服务内容上要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信息的版块,方便老年人信息搜索,减少垃圾信息的干扰,并能聚焦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的高频服务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4.4发挥家庭成员的反哺作用家庭及其成员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和频繁接触的主要人群,家庭成员反哺老年群体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对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起着基础性、直接性的作用,是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中的关键力量。一方面,老年人遇到信息技术使用相关问题时,首先想要求助的是家庭成员,相比中国传统的自上而下教育模式,面对数智化变革浪潮,老年人多会以学生身份主动、自发地向年轻一代家庭成员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迭

28、代更新的时间越来越短,这种学习将成为一种常态。通过年轻一代家庭成员自下而上的文化反哺,不仅能让老年人获得新知识、新观念,而且也能创造代际之间的沟通渠道,有利于实现代际之间的包容、尊重与理解,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家庭成员具有信息技术使用与应用能力上的先天优势,应鼓励老年人积极拥抱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等新兴事物,作为最了解家庭中老年人生理特征和服务需求的人,在信息技术设备产品使用上要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和耐心的技术指导,提升老年人的使用技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在信息技术服务内容上,要加强家庭老年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引导与教育,提升老年人信息技术素养与风险感知能力,帮助

29、他们消除融人信息技术社会生活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与消极观念。4.5发挥老年群体自身的主体作用老年群体克服信息鸿沟主要在于提升自身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与风险感知能力,这需要老年人构建自我主体性,强化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老年群体的主体性是影响弥合老年群体信息鸿沟的关键因素。首先,老年人要增强自我价值认同,生理机能上的退化是人自然老化的正常现象,但心理上的老化则是老年人的自我选择,他们可以选择接受新生事物,也可以拒绝接受新生事物,在信息技术社会,只有主动接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才能维护自身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才能发挥余热,为社会的改革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其次,老年人

30、要克服畏惧心理,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信息技术,要敢于应对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惧困难,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融人多元社会,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生活需求,展现现代老年群体的独特魅力。最后,老年群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通过积极参加政府机构组织、公益团体、社区等举办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探索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使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服务于自己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提升自身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参考文献: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EB/0L2021-05-11h

31、ttp:/ EB/0L2011-04-28.http:/ 0 2 2 年9 月2 0 日新闻发布会介(收稿日期:2 0 2 2贵编:刘清扬。)上接第1 9 页)(收稿日期:2 0 2 2责编:刘晓霞。)TUSHUGUANXUEKANNO.9,2023管理纵横图书馆学刊2023年第9 期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 EB/OL2022-09-20.http:/ 潘君豪,杨一帆.老年数字贫困的韧性治理研究 J.老龄科学研究,2 0 2 0(2):5 2-6 0.5 王艳玲,姜怡宁.老年数字鸿沟之痛及弥合之径 .新闻爱好者,2 0 2 1(7):31-34.6第5 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32、计报告 EB/OL.2022-08-31.http:/ MD.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TeachingMj.Columbus OH:Merrill Prentice Hall,2003.8金兼斌.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1):75-79,95.9乔睿.适老化背景下网络音频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机制基于双向融入视角 J.中国出版,2 0 2 2(7):32-36.10潘曙雅,邱月玲“银色数字鸿沟”的形成及弥合基于2 0 0 1 一2 0 1 9 年的文献梳理和理论透视 J.新闻春秋,2 0 2 1(1):2 7-33.11陆杰

33、华,韦晓丹.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一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 .一人口研究,2 0 2 1(3):1 7-30.122018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 EB/0L2018-04-12https:/ 0 1 9 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的通知 EB/OL2021-03-12.http:/ EB/0L2021-03-12.http:/wwW EB/0L2018-05-09.https:/ J.中国出版,2 0 2 2(8):1 5-2 1.15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 EB/OL2018-07-05.https:/ 刘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数字鸿沟研究现状与

34、演进趋势 J.国家图书馆学刊,2 0 2 0(1):9 9-1 1 3.17杨巧云,梁诗露,杨丹.数字包容:发达国家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J.情报理论与实践,2 0 2 2(3):1 9 4-2 0 1.刘双男,1 9 8 5 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领域知识服务。钱澄澄登女,1 9 8 6 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资源建设与阅读推广。石婉雯女,1 9 9 5 年生。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张瑞男,1 9 8 8 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智慧化服务。3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 年修订)的通知 EB/0L2021-03-12.http:/ 9 8 6 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杨菲女,1 9 8 8 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