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44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 O I:1 0.1 9 5 2 5/j.i s s n 1 0 0 8-4 0 7 x.2 0 2 3.0 3.0 1 4第4 4卷第3期20 2 3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D a l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V o l.4 4,N o.3M a y.2023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栾 一 斐,周 博,李 国 鹏(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1 1 6 0 2 4)摘 要:当前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

2、多停留在物质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层面,造成了一部分近代历史街区面临保护后劲不足的问题。从城市更新的视角来看,主要原因之一是现有的保护更新方法缺乏对近代历史街区价值体系的明确定位与研究。通过对由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构成的价值体系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近代历史街区的价值载体;同时通过总结典型案例明确当前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侧重点及价值认知偏差;其次基于价值认知偏差,以价值载体为切入点,提出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价值提升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表明,对近代历史街区价值体系的研究,需要深入到价值载体的层面。同时提出以价值载体为切入点的六大价值策略,是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

3、也是提升街区活力的重要方法。关键词:城市更新;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TU 9 8 4.1 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8-4 0 7 X(2 0 2 3)0 3-0 1 2 0-0 9 收稿日期:2 0 2 2-0 5-3 1;修回日期:2 0 2 2-1 2-0 9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居民行为与满意度的城市既有住区现代化治理对策研究”(L 2 0 B G L 0 3 8)作者简介:栾一斐(1 9 8 9-),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建筑及保护研究,E-m a i l:l u a n y

4、 i f e i 0 2 2 71 2 6.c o m;周博(1 9 5 9-),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李国鹏(1 9 8 3-),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可持续建筑与建成环境设计研究。一、引 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2 0 2 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 明确指出要对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

5、境等进行保护,以延续历史风貌1。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与近代历史街区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例如,上海、武汉、大连、青岛等城市相继出台了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区等的保护条例与保护规划,分别从法律和规划的层面,明确了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方向,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更新措施。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主要分布在以上海、武汉、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口岸城市的租界中,以及以大连、青岛、广州湾为代表的完全由外国人规划建设的近代租借地城市中,此外也分布于以哈尔滨为代表的近代铁路附属地城市中2,并以居住类、文化类、商业类近代历史街区为主要类型。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许多城市的近代历史街区面临活力丧

6、失的问题,其传统经营模式或居住模式大多走向衰落。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未能找到合适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城市职能的边缘化以及区域经济价值的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近代建筑日益破败,街区的历史风貌与历史价值遭到破坏。近年来,针对近代历史街区与城市化建设的矛盾及其普遍现状,我国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实践已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可喜的成果。然而就保护方式与讨论的焦点而言,还局限于对街区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的修复、历史风貌整治等空间的表层问题3,并且存在静态保护同发展利用的争论4,忽视了对近代历史街区价值体系的定位与分析,导致历史街区的品质与活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本研

7、究提出了由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及社会价值构成的近代历史街区价值体系,并分析其价值载体;同时通过总结我国近代典型代表城市(上海、武汉、大连、青岛)历史街区保护案例及存在的价值认知偏差,有针对性地提出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价值提升的策略,以期为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二、近代历史街区的价值体系梳理历史街区,因其拥有一定规模的真实历史遗存,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风貌、文化环境与生活场景,是各个城市最具特色与研究价值的地区5。因而近代历史街区具有城市资源、文化遗产、人居环境的3个特征。本文基于近代历史街区的上述3个特征,对其进行价值提炼,并分析价值载体,以梳理近代历史街区的价值体系

8、(图1)。图1 近代历史街区的价值体系1.经济价值及其载体近代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组成的一部分,无论是构成街区的建筑,还是承载建筑的土地,都属于城市资源的范畴。因此其经济价值体现为对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与城市资源优化利用的促进作用。英国历史建筑保护学者史蒂文蒂耶斯德尔指出,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最终一定是一种合理的经济和商业目标的选择,如果历史建筑只是由于法律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才得以保护,那么各种问题将会接踵而至61 1。由此可见,经济价值是支撑近代历史街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近代历史街区的经济价值必须在两种尺度上呈现出来,即承载街区的土地以及街区内部所承载的功能。因此,其价值载体可概括为

9、城市区位与城市职能。(1)城市区位及其表现城市区位作为近代历史街区经济价值的载体,主要在于其稀缺的土地资源。无论是近代口岸城市的租界、还是由外国人规划建设的近代城市及铁路附属地城市,其历史街区都占据着城市中心区位或某一区域的中心位置,并具有很高的交通可达性7。随着城市建设逐渐趋于饱和以及城市中心区土地供应不足,近代历史街区便成为城市中心区域稀有的待开发地区。这种独具开发价值的城市区位,使得近代历史街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就是要研究在稀缺条件 下如何最优 化地配置土 地和建筑7。因此,近代历史街区在发展经济与历史保护之间始终存在利益的博弈。一方面,当现有

10、近代建筑影响到建筑与土地综合价值的增加时,就会面临着被拆除和搬迁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建筑的历史特征与它对于经济振兴的贡献可以调和它所面临的拆除与再开发的压力时,历史街区便可以较好地保留下来。以上海新天地和武汉天地历史片区为例,香港瑞安地产分别对上海石库门旧区与汉口旧日租界街区进行了商业化改造,并将其打造为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区,产生了较大的外部经济效益。其商业模式的成功,有来自上海石库门建筑与租界建筑的历史文化效应,更是得益于城市中心区域稀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2)城市职能及其表现城市职能作为近代历史街区经济价值的载体,主要在于建筑内部所承载的功能与业态的商业价值

11、。近121 第3期栾一斐,周博,李国鹏: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代历史街区大 部分是具有 一定生命力 的生活型街区7,并作为居住区、文化区、商业区等主要功能来使用,构成了城市有机体的组成部分8。随着周边区域的高强度开发与建设,近代历史街区原有的或现有的功能始终处于一种衰落的状态,甚至是从城市景观中逐渐消失68。这种内部使用功能与当代需求的不协调性,体现了近代历史街区城市职能的过时性。例如,大连东关街历史街区,在日本侵占时期是中国人居住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人经营的商业中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周边地块的开发建设,东关街逐渐被边缘化。同时伴随着原住民的离去,街区内部利用状况难以满足

12、当下城市发展的需求。因而,要提升近代历史街区的活力,就需要引入新的经济活动来替代或补充街区内已经衰落的功能。目前近代历史街区城市职能更新的思路有3类:一是作为旅游开发,发挥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景点,如大连胜利桥北历史街区通过打造成为“俄罗斯风情街”,已为城市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二是商业性历史街区可以继续发挥市场载体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多元化要求一个城市既要有大型超市、连锁店,也要有商业老街,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9。如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曾经是青岛市重要的商业中心,如今依然发挥着商业老街的职能。三是居住及文化类历史街区可以发挥特色商业及居住类功能。如始建于1 9

13、2 1年的上海思南路历史街区,曾是法租界第三次扩张的过渡区,由独立式花园住宅构成,改造后的功能构成为思南公馆酒店、特色名店、企业公馆、思南公馆公寓等。2.历史价值及其载体历史价值是指文物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产物,能够展现人类历史的相关方面,对历史文献具有证明、纠错或补充作用1 01 1 3。根据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有形的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产。因此,从遗产保护层面来看,一处历史街区就是一处文化遗址,其历史价值内涵可概括为:较为浓缩而又真实地承载着一定历史时期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建筑艺术、城市面貌、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

14、等多方面的信息,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和城市传统风貌的“标本”9。因此,历史价值也是近代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其价值载体可概括为建筑遗产与历史记忆。(1)建筑遗产及其表现建筑遗产作为近代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载体,具有多样性、整体性的特征。首先,多样性体现为建筑风格的多样化。近代历史街区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与补充,因此其多样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特征。如上海衡山坊历史街区,其北部新里为建于1 9 3 4年的典型上海弄堂住宅,南部为建于1 9 4 8年的欧式花园洋房,两种风格相互映衬,独具历史文化与艺术特色。其次,多样性体现为街区内各近代建筑价值特征的多样化。在同一近代历史街区内,由于各

15、历史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状况、历史信息等各不相同,因此其历史价值特征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关于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特征的界定及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分类保护的界定,近代建筑按照价值特征由高到低的顺序可分为4类: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以大连胜利桥北历史街区为例,作为俄式风情的历史街区,共有7处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7处历史建筑以及数量较多的传统风貌建筑。整体性主要指建筑遗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某种空间秩序的组合,共同构成了街区的物质空间格局 近代历史街区的历史肌理与传统街

16、道模式。例如,始建于2 0世纪3 0年代的青岛八大关山历史街区,新中国成立前曾是官商的高级住宅区,大量独栋别墅使得街区整体呈现点状的城市肌理;而在华人居住的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则分布着众多借鉴于传统四合院的 里 院 建 筑,形 成 以 庭 院 空 间 为 主 导 的 城 市 肌理1 1。这种独具特色的街区肌理、街道模式以及传统建筑群构成了近代历史街区建筑遗产的整体性。(2)历史记忆及其表现历史记忆作为历史价值的非物质载体,具有传承性。近代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片段,街区内部特定空间曾经穿行过人们所熟知的历史文物、上演过 不 同 的 历 史 故 事,这 正 构 成 了 街 区 的 历 史 记

17、忆1 2。可见的历史证据对人们建立文化认同感、延续与某个特定场所或个人有关的记忆都具有教育意义。这种对过去的诠释有助于明确当代社会与历史传统的关键性并赋予其现代含义61 6。近 代历史街区的 历史记忆主 要可概括为 以下两点:史志事件:一方面包含近代历史时期因名人名士曾在此居住或者工作,形成的以人物史迹及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髓;另一方面也包含发生在221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4卷 近代历史时期,对我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如上海思南路历史街区,曾经居住过多位政商学界人物,也设立过新华社华东总社上海分社、中央造币厂等机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现思南路8 7号梅兰芳旧

18、居和7 3号周公馆(1 9 4 6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 办事处),因 此具有重要 的历史文化内涵。老字号:主要指商业性历史街区在早期形成的具有重要影响力与品牌价值的老商号,是我国民族商业起源与发展的缩影。例如,大连东关街历史街区,在2 0世纪2 0、3 0年代,便是华商集聚之地,并孕育了许多的民族商业及老字号 比较著名的有西岗市场、益记笔店、博爱医院、康德记、四云楼、华春照片馆、长江摄影社等1 3。3.社会价值及其载体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指出,历史街区因为是街区,就会有居民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街区就能作为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1 4。这便指出了近代历史街区

19、具有人居环境的特征。因此,近代历史街区除了追求经济价值、保留历史价值,还应当考虑历史环境如何实现公共性、如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如何满足现代生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以实现其广泛的社会价值。近代历史街区的社会价值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街区场所作为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能够促进社会联系与社会网络的建设1 5;二是街区文化对城市空间形象与环境认同感的保持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因此其社会价值载体主要体现为街区场所与街区文化。(1)街区场所及其表现“场所”作为建筑学的术语,指由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城市环境空间1 01 6 2。街区场所作为近代历史街区的物质环境被赋予着社会、历史、文化、人的活

20、动等特定含义。丹麦建筑师杨盖尔(J a nG e l)认为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发生的公共生活是城市必须具备的品质1 6。因此,作为城市场所的近代历史街区应当为公共生活提供必备的场所。然而近代历史街区往往呈现小街区、密路网的空间形态,在现代生活需求下,总是面临公共空间缺乏的状态。例如始建于1 9 2 9年的大连连锁街历史街区,曾是拥有两百多家店铺的商业街区,如今聚集了众多五金电器、餐饮等店铺。其街区肌理为组团式布局,建筑沿街布置,形成围合性较强的院落空间。在当前的经营业态下,其街巷内部缺乏可供人群活动的公共空间,甚至缺乏景观空间,因此也难以聚集商业人流。(2)街区文化及其表现近代历史街区文化泛

21、指当地生活的原住民在长久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生活习惯、民情风俗、礼仪活动等,具有独特的行为特征。街区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们对城市空间形象与环境认同感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其历史与文化的关联性可以保证街区生活的真实性。以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为例,其街区文化集中体现为以里院建筑为代表的社群关系与生活方式 一种“上住下商”的功能模式,里院建筑承载着日常商业和生活服务的功能,人群关系交往密切;而街道则是构成街区市井文化的重要部分1 7。然而随着近代历史街区活力的丧失,其街区文化的原真性逐渐缺失。事实上,这种“原真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所处时代背景下人和建筑建立的关系的消亡,即现代人的需求和历史建筑提

22、供的空间无法互相适应1 8。综上所述,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近代历史街区的价值体系主要总结为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通过价值载体的分析可知三大价值的关系为:以经济价值的实现为保障,以历史价值的体现为核心9,进而实现广泛的社会价值,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近代历史街区丰富而独特的价值内涵。三、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的价值认知偏差1.目前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侧重点在国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等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对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街区的更新成为热点研究内容1 9。以上海、武汉、大连、青岛等典型近代城市为例(表1),目前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主要侧重点为:(1)

23、强调历史建筑或历史风貌的保护与传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外皮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或者是依据史料信息进行部分重建;(2)强调建筑功能的活化利用,对其内部功能进行更新,引进商业、娱乐、休闲、文旅等新功能;(3)强调街区环境的整治优化,在对历史建筑修缮的同时,兼顾空间环境的完善与更新。321 第3期栾一斐,周博,李国鹏: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表1 我国部分城市典型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城市历史街区起源原有性质更新重点上海新天地1 9 0 0年居住保留建筑外立面、改造内部空间与结构、引进新的功能业态;将原有居民全部迁出,实现街区功能的整体置换性改造思南路1 9 2 1年居住保护历史

24、建筑的建筑风格、空间特征、历史场所;延续居住功能与休闲娱乐功能;整治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愚园路1 9 1 1年居住建筑形态恢复、商业业态调整、社区民生营造衡山坊1 9 3 4年居住对近代居住建筑进行修缮改造,并将原居住功能替换为综合性商业服务片区武汉黎黄陂路1 8 9 7年居住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顿修复,升级改造为步行街武汉天地1 9世纪末居住+商业对6栋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对建筑空间进行改造与利用大连东关街1 9 0 5年居住+商业对历史建筑修旧如旧、保留原貌;将老街区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结合胜利桥北2 0世纪初文化以文化旅游体验为主,丰富业态类型,创造多样的活态利用方式,复苏保护性建筑

25、的文化感知青岛中山路1 9世纪末商业2 0 2 2年提出通过环境优化、业态升级、精致管理的方式,打造“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的业态场景四方路1 9世纪末居住2 0 2 1年提出对历史建筑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进行保护更新,并导入娱乐休闲、文旅体验等功能2.存在的价值认知偏差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式及侧重点多集中在物质空间的保护更新或普遍意义上的商业开发层面,缺乏对街区价值体系的定位,并忽视了不同历史街区之间价值的独特性。这种对于价值体系的忽视,导致当前保护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价值认知偏差:(1)片面追求经济价值一方面,从开发商的视角出发,为实现土地资源价值的最

26、大化,对历史街区现存的建筑不加区分(甚至是全部拆除重建),从而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如武汉天地历史片区、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都因为早期的更新方式以拆迁重建为主,使得街区形态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在城市职能更新的过程中,盲目借鉴某种商业模式,使得一些近代历史街区的商业过度同质化。例如,武汉天地历史商业街区,就是在原旧日租界街区的基础上,参考上海新天地模式打造的区域性商业街。这种对商业模式无差别的移植,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商业的同质化。(2)片面追求历史价值一方面,从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注重建筑本体的保护,而忽视了功能性的保护。强调将历史街区的

27、传统建筑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而缺乏对街区所承载的生活内容的更新,历史街区因此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力。如始建于1 9 0 0年的武汉黎黄坡路历史街区,曾是汉口俄租界,在列强侵占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这一带不仅是武汉最具商业气息的街区,还多次发生过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也先后设立过重要机构,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 9 9 7年,政府对黎黄坡路修缮并规划设计为“街头博物馆”将具有特定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建筑当作陈列品展示街头,同时展览的还有这里的慢生活情调。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博物馆式”的保护,不利于街区活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只注重建筑实体的保护与功能的更新,而忽视了历史

28、记忆的传承与留存,造成了近代历史街区历史价值内涵的缺乏。例如,在武汉天地历史片区的商业开发中,虽然开发商对现存历史建筑进行了较好的保护与修复,但是其对传统建筑内部功能进行了全部商业置换,磨灭了建筑所承载的真实的历史记忆。因而其本质是一处披着历史外衣的商业开发项目。(3)片面追求短期价值保护方式单一化、模式化,更多地关注街区环境等物质条件的更新以及对历史街区的商业运作模式照搬照抄(例如上海新天地模式)2 0,缺少长效性分析,导致社会价值体现不足。一方面,忽略了历史环境的公共性表达,更新后的历史街区面临着公共空间缺失的问题。例如,大连连锁街历史街区,在2 0 2 0年公布的 大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

29、划 中,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随后便开始保护更新工作,并对其8个地块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与改造。然而就其街区整体环境而言,依然面临着公共空间缺乏的状况,因此更新后的街区活力421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4卷 没有太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忽视了街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更新后的历史街区生活内容缺乏原真性。以上海新天地为例,其更新改造虽然保留了石库门旧式的里弄住宅,但是规划中将原住民全部迁出,把重建后的传统里弄让位给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商业活动2 1。其成功在于商业运作上的轰动效应2 2,而非街区文化(石库门生活文化气息)原真性保留的胜利。综上可知,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需要

30、从价值体系着手,平衡价值关系,从而综合地实现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近代历史街区的活力。四、近代历史街区的价值提升与保护策略针对目前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存在的三个“价值片面”的问题,本节将以价值载体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价值提升与保护策略(图2)。图2 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提升与保护思路1.经济价值的提升策略(1)从追求土地资源的再开发价值到注重城市职能的更新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个多主体持续参与博弈、重新配置城市资源和空间利益的生产过程2 3,如何有效平衡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土地资源再开发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保护与更新工作的难点。简单而孤立地追求土地资源的再开发价值,会导

31、致传统建筑被彻底拆除,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历史价值的保护。城市更新主要是对建成环境品质与活力的提升2 4,这种提升依赖其功能的更新。因此可以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职能的更新,对城市资源进行整体协调与配置,以综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再开发价值与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价值之间的平衡,即通过功能的更新,实现近代历史街区的经济振兴,进而吸引投资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的物质环境7,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职能更新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功能的多元化,无论是注入新的功能,还是对原有的功能进行改善,近代历史街区内部功能的多元化可以产生紧密联系的集聚经济活动,从而使历史街区拥有内在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功

32、能的互补,即近代历史街区的新功能和城市的功能形成互补。例如将“十五分钟生活圈”作为居民步行即可满足其物质与文化需求的范围,对这一范围内的居住、办公、商业、文化设施等城市功能进行深入的调研,以明确街区周边的社会需求,从而对历史街区可能的更新方向进行准确定位。(2)从追求一般商业开发的经济价值到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国内的一些近代历史街区更新案例主要是对街区进行一般的商业化再利用,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一定的商业价值与利润。然而这种对经济价值的片面追求,由于缺乏对价值的明确定位,依然停留在物质的更新层面,而不是从城市发展角度出发的产业、文化、社会内容的更新。史蒂文蒂耶斯得尔指出:“城市历史街区作为经济驱动

33、力的一部分,他们极少能够独立于其他城市功能 区,并 且 经 常 与 城 市 的 其 余 部 分 有 着 共 生 关系”62 2。因此,近代历史街区的功能更新,应该由以往局限于选择什么样的业态模式转向对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思考,即近代历史街区的新功能定位必须是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例如,始建于1 8 9 9年的陶馆路曾是青岛著名的“洋行一条街”,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521 第3期栾一斐,周博,李国鹏: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区的贸易。在长度仅1 0 0 0余米的街区上,有横滨银行旧址、三菱洋行旧址等1 1栋保存完好的德式、日式风格历史建筑。2 0世纪8 0、9 0年代,

34、随着城市发展格局的调整,历经近百年的陶馆路不再承担金融担保和贸易等功能,逐渐沉寂下来。如今,随着青岛市市北区规划建设R C E 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示范基地,陶馆路成为青岛市重点打造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众多企业平台项目相继在此落地,可以看作是历史街区主动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典范。2.历史价值的提升策略(1)从“盲目”保护或拆除到“精准”保护与改造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明确历史街区和建筑形态呈现的完整性,以及对于所在城市和地区在体验感知上的独特性2 5。因此,保护历史街区并不是对街区整体进行无差别的保护,而是对其主体构成进行保护以突出历史街区的特色1 1。过去对于历史建筑

35、不加辨别地拆除或保护不利于历史价值的真实体现,也不利于建筑功能的活化利用。针对近代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功能活化利用之间的矛盾,可以根据美国历史建筑保护学者詹姆斯马斯顿芬奇(J a m e sM a r s t o nF i t c h)针对历史建筑提出的“根据建筑损坏程度确定进行干预的梯度”,对建筑不同的损坏程度和维修需求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2 6,以实现建筑遗产的“精准”保护与改造(表2)。表2 根据建筑损坏程度进行干预的梯度划分措施具体方法保护保持对象原来的自然状态,不增加或减少任何物质修复将对象恢复到某种特定的历史状态翻新将建筑进行物质性或结构性修复,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重新组建 在原址或新址

36、对建筑的原有构件进行重新装配组建转化赋予旧建筑新功能重建在原址上重建已经消失的建筑复制建造已有建筑的复制品 此外,近代历史街区的建筑遗产保护要区别于历史保护运动中对于建筑单体的保护。后者是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背景的建筑遗迹像文物一样进行保护与修复,而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关注街区的传统建筑群(不限于历史建筑,也包括历史价值一般的建筑)。因此除了对单体建筑进行保护外,还应当对建筑所构成的历史肌理与传统的街道模式进行保护与更新。例如可以对完整性缺失的街区肌理进行织补整合以及对新建建筑的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建筑界面、街巷空间等进行严格控制,以保障历史风貌的整体协调性2 7。(2)从建筑实体的保护到历史

37、记忆的传承近代历史街区的更新,绝不是简单地复原建筑、强加业态。在恢复原有风貌品质的同时,需要考虑历史记忆的传承,要让当地居民获得“熟悉感”,让游客获得“在地感”2 8。近代历史街区历史记忆的传承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史志事件的纪念性表达 在历史街区内部增设纪念馆、博物馆等,对近代人物事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纪念表达。例如,大连连锁街历史街区在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的过程,对街区核心区内一栋保存较为完好、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进行修缮,并将其内部空间改造为城市历史博物馆,以展示连锁街的前世今生。再比如愚园路历史街区通过历史名人墙,展示了曾经生活、工作、学习于此的历史名人。复兴商业老字号 在历史街区中重新

38、引入商业老字号,这不仅有利于街区功能的丰富,更意味着民族产业的寻根溯源1 3,实则是历史价值的回归。3.社会价值的提升策略(1)从基本生活设施的完善到公共场所的重塑从城市更新的视角来看,对近代历史街区场所的改善,仅仅停留在生活基础设施升级、交通环境完善的层面是不够的。作为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一部分,必须要考虑更新后的街区场所的公共性 即为周边居民及更大范围的市民提供可供活动的公共空间与场所,创造更多的社区交流,从而让历史街区真正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当中,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因此需要对街区封闭的空间环境进行改善,以加强街区的通透性与公共性,提升整体的人居环境质量。比如在不影响与破坏街区重

39、要价值的街道与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可以将原有基地内的空余场地进行扩大或变革,以增加一定的广场空间、景观空间,使之成为整个街区的核心,从而通过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来构成丰富的城市空间系统,为人们提供交往与分享的生活舞台2 4。例如,上海愚园路历史街区在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其弘基创意园于2 0 1 5年将公司门口一块3 8 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拆除,改造成开放式的草坪,以拓宽公共空间。再比如,上海衡山坊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是通过对后期搭建的附属用房进行一定拆除,将居住单元之外消极的“室外空间”转变为面向市民的“公共空间”。621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4卷(2)从只关注街区物质空间环境到兼顾街

40、区文化的原真性在近代历史街区的更新中,常规做法是聚焦街区的物质空间环境,并以近乎换血的模式更新其功能,甚至是人群。这一方法会造成街区文化原真性的缺失。事实上历史街区是有生长痕迹的街区,不同年代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历史街区厚重的历史氛围感和多样性,我们应尊重、珍惜和保存这种多样性。因此针对历史街区更新后原真性缺失的问题,应该在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提倡保留一定的原住民的气息。一方面,在城市职能更新的过程中,除了引入新的功能以提升经济价值,更需要对其原有功能进行一定的 保 护 与 再 生,应 保 留 原 住 民 在 当 地 生 活 的 痕迹2 8;另一方面,在街区空间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们和

41、传统建筑的关系,更多地关注原有建筑空间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例如,上海愚园路历史街区改造之前其商业布局业态陈旧,仅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消费档次也只处于中低层。因此其最开始的业态更新方式是清除低端产业,引入高端产业,朝着时尚、创意等产业方向发展,并在2 0 1 6年基本完成了一期改造,业态保持良好。但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 低端业态的完全缺失带来街区生活实际的不便与街区文化原真性的缺失。于是在2 0 1 7年愚园路二期改造中,除了持续推动商业创新转型,还更加关注原有街区文化的保持 如在街区内打造了一个愚园公共市集以及许多适合老人休闲的文化场所。五、结论与展望历史街区蕴涵着诸多不可再生的文化信息资源

42、,它是城市环境、城市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其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外部经济性,即历史保护本身就能够衍生出难以估量的社会、文化、环境效益9。本研究以我国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现状为切入点,厘清了在城市更新中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价值提升之间一直存在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对于经济价值,可通过城市职能的更新及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来提升,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与土地开发、产业发展的需求问题2 9;对于历史价值,可通过精准保护与历史记忆的传承来提升,以实现历史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对于社会价值,可通过街区公共场所的重塑及街区文化原真性的保留来提升,以实现历史环境的公共性及生活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针对历

43、史保护与价值提升之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可以在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3者之间取得平衡。同时,本文也提供了基于历史街区特征来挖掘价值,并深入其价值载体分析具体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与提升价值策略的方法,并且适用于处理城市更新中所遇到的相似问题。城市更新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跨学科的城市理念、政策与实践研究,涵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众多范畴,涉及可持续、社会公平、公共利益和经济效益等诸多议题3 0。它既是全球城市治理面临的共同问题,亦为我们提供了再思考城市历史遗产的机会。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做更深入的调研工作,需要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近代历史街区的价

44、值体系,以及与涉及的政府部门、投资部门、居民等方面的共同配合。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E B/O L.(2 0 2 1-0 9-0 3)2 0 2 2-1 2-0 6.h t t p:/ww w.g o v.c n/z h e n g c e/2 0 2 1-0 9/0 3/c o n t e n t_5 6 3 5 3 0 8.h t m2杨秉德,池丛文.中国近代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研究J.华中建筑,2 0 1 0,2 8(9):5-8.3肖竞,李和平,曹珂.价值导引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 0 1 9,2 6(4)

45、:8 7-9 4.4胡航军,张京详.历史街区更细改造的阶段逻辑与可持续动力创新 以南京市老城南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 0 2 2,2 9(1):8 7-9 4.5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2 0 0 5(5):4 8-5 0.6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张玫英,董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8-2 2.7韩晶,张宇星.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规划师,2 0 0 8(2):2 4-2 6.8毕凌岚,钟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泛社会价值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J.城市规划,2 0 1 2,3 6(7):4 4-5 9.

46、9董贺轩,胡嘉渝.城市历史街区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规划师,2 0 0 5(8):6 3-6 5.1 0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建筑学名词:2 0 1 4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4:1 1 3-1 6 2.1 1张杰,牛泽文.历史街区的主体构成及其价值内涵J.城市建筑,2 0 1 7(1 8):6-1 3.1 2李冬,王泽烨.城市历史保护街区的多重价值分析 以721 第3期栾一斐,周博,李国鹏: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哈尔滨花园街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 0 1 1,1 8(2):1 8-2 4.1 3栾一斐.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以大连市东关街为例D.大连:大

47、连理工大学,2 0 1 4.1 4阮仪三.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 0 0 0(2):4 6-5 0.1 5万 婷 婷.社 会 可 持 续 视 角 下 的 历 史 街 区 保 护 更 新 策略 以法国图尔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 0 2 1,2 8(1):9 4-1 0 3.1 6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2:7.1 7王林星,阳建强,陈文君.从“风貌再造”到“价值重塑”的历史街 区 复 兴 研 究 以 青 岛 四 方 路 历 史 街 区 为 例C/中 国 城 市 规 划 学 会.面 向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空 间 治理 2 0

48、 2 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 2城市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2 0:9 3 8-9 4 9.1 8邱一诺.必然的消失 历史街区原真性保护是否伪命题J.建筑与文化,2 0 1 9(8):2 0 7-2 0 9.1 9蒋荣荣.基于共生思想的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 0 1 6.2 0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 0 0 1(1 0):2 5-3 2.2 1朱敦煌,黄晨虹.“边缘”到“主体”城市更新背景下原住民角色变化的思考 以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为例J.建筑与文化,2 0 1 5(8):1 7 2-1 7 3.2

49、 2管娟,郭玖玖.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机制演进研究 以新天地、8号桥和田子坊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 0 1 1,(4):5 3-5 9.2 3孙世界,熊恩锐.空间生产视角下旧城文化空间更新过程与机制 以南京大行宫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 0 2 1,4 5(5):8 7-9 5.2 4阳建强,朱雨溪,张倩.面向空间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J.时代建筑,2 0 2 1(4):1 2-1 5.2 5王建国.历史文化街区适应性保护改造和活力再生路径探索 以宜 兴 丁 蜀 古 南 街 为 例 J.建 筑 学 报,2 0 2 1(5):1-7.2 6唐仲明,顾方哲.欧美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理论、实践及其启示

50、J.理论学刊,2 0 1 6(4):1 6 5-1 6 9.2 7黄焕.文化生态理念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以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为例J.规划师,2 0 0 5,2 6(5):6 1-6 7.2 8汤珏,史绮莲,李瑛.文化塑形视角下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问题探究J.建筑与文化,2 0 2 2(2):1 6 8-1 7 0.2 9邵甬,胡力骏.上海百年历史街区透析 上海思南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J.上海城市规划,2 0 1 5(5):3 7-4 2.3 0李翔宁,杨丁亮,黄向明.上海城市更新五种策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0 1 7:1 1.E x p l o r i n g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