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支持“粤字号”品牌强农战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38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支持“粤字号”品牌强农战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融支持“粤字号”品牌强农战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融支持“粤字号”品牌强农战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品牌发展是关键。广东是我国农业大省和农业强省,把做大做强“粤字号”农业品牌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三产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粤字号”品牌强农战略,需要金融活水浇灌。近年来,广东金融系统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融资风险分担等四方面工作举措,加大对“粤字号”品牌强农战略支持力度。笔者近期对广东省推动“粤字号”农业品牌建设的情况,金融支持的做法成效、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一、“粤字号”农业品牌建设的基本情况20

2、18 年 11 月,广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粤字号”品牌强农战略,其目的是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岭南特色的“粤字号”农业品牌,打造一批“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培育若干个“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农业品牌,推动广东向农业品牌强省转变。目前,广东省(不含深圳市,下同)累计培育“粤字号”农业品牌 2027个,涵盖种植业类、畜牧业类、渔业类、农产加工品类等,认定“粤字号”品牌示范基地 193 个,已建成 104个重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共有 429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助推广东省农业品牌化水平显著提高。202

3、2 年 12 月,由 中国品牌杂志社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权威发布的2022 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中,广东有 3 个农业产业品牌入选 2022 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 TOP100 榜单,其中新会陈皮、茂名罗非鱼、化州橘红分别位列第 1 位,第 7 位、第 25 位。二、金融支持“粤字号”品牌强农的做法成效(一)强化政策引导,靶向施策助力“粤字号”农业品牌发展一是加强政策落实和指引。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2018 年 6 月,农业农村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品牌强农相关政策,广东省委办公厅、农业农村厅分别对

4、推动广东省乡村振兴、品牌强农作出全面部署。2020 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研究制定关于金融支持全面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辖区各地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的金融政策26份,指导金融机构优化“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金融支持“粤字号”品牌强农战略研究 李锋森 黄爱社 甘婉婷摘要近年来,广东省金融系统通过政策引导、金融创新、风险分担、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加大对“粤字号”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本文围绕广东省推动“粤字号”农业品牌建设的情况,金融支持的做法成效、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创

5、新金融服务支持“粤字号”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 品牌强农 粤字号(作者单位:李锋森,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广州市分行;黄爱社,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清远市中心支行;甘婉婷,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云浮市中心支行)43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3.7调查研究 Research二是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用好用活央行低成本资金,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为“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注入金融活水。2023 年一季度,辖内累计投放涉农领域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分别为 27.3 亿元、6.5亿元。截至 2023 年 3 月末,广东省银行机构分别运用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支持“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50 户、33

6、 户,贷款余额 2.44 亿元、2.52 亿元;累计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持“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227 户,贷款余额 2418.28 亿元。同时,强化融资配套政策联动,推出“再贷款+”政策组合,形成了肇庆“货币政策工具+贷款全额贴息”、韶关“货币政策工具+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新型业务合作模式,加大对“粤字号”农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通过创建金融支农促进会、“首贷”服务中心,举办政银企对接会,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和产品推介等措施,为“粤字号”农业品牌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注入“金融动力”。如,2022 年 5 月,广东省推动设立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支农促进会,健全政、银、担、保、基

7、、企“六位一体”联动机制,指导 88家会员机构创新农业供应链、产业链融资服务,拓展首贷、信用贷等业务,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增信支持。(二)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提升“粤字号”农业融资支持力度一是积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相匹配的首贷、信用贷款业务,组织辖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梳理汇总超 300 家银行 1400 款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在政府部门、消保协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推介,提高“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可得性。截至 2023 年 3 月末,广东省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户”贷款余额122.9 亿元,惠及 3.6 万户;广东省

8、涉农贷款余额 2.3 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 9.5 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机构发放给“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 2674.25亿元,同比增长 10.04%。二是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各异、产业发展基础不同的特点,广东辖区金融机构因地制宜,主动对接涉农企业、“粤字号”品牌示范基地、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南药贷”“橘红贷”“陈皮贷”“茗茶贷”“罗非鱼贷”“地标贷”“脆肉鲩养殖贷”等特色贷款产品,有效满足了“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三是积极加强业务模式创新。通过创新推出“新型农业主体主办行”模式,探索“银行+公司

9、+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银行+龙头企业+核心上下游企业”等联动模式,提高涉农经营主体获贷率。如,2022年 5 月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江门、潮州、云浮等地市先后创新实施“新型农业主体主办行”模式,发挥主办行“金融管家”的作用,打造“四专”机制,通过凝聚货币政策工具、风险分担、财政贴息等政策合力,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支持。(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粤字号”农业金融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22 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积极拓展“农融通”平台运用,建立多方协作机制,采集农户信用信息,支持金融机构采取“整村授信”模式

10、,提升对“粤字号”农业等特色农业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通过信用村创建与“整村授信”促进信息、信用和信贷联动,形成以信用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助推信用建设的良性循环。截至 2023 年 3 月末,“农融通”平台已累计采集农户信用信息766万户,促进银农对接 3761 笔,金额 217.5亿元;辖内银行机构累计对 1.13 万个信用村实施“整村授信”,授信金额 2029.8 亿元,惠及涉农主体49.3 万个。“农融通”平台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依托粤信融平台(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搭建的一个涉农信贷融资对接平台,汇集各地银行机构

11、针对涉农市场主体的信贷产品,进一步畅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申请渠道,更好地满足广东省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442023.7 农业发展与金融调查研究 Research二是持续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2020 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高质量建设广东省移动支付示范镇,持续激活乡村振兴“镇级引擎”,为广东乡村振兴、“粤字号”农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截至 2023 年 3 月末,全省累计建成示范镇 300 个、精品示范镇 30 个,3068 个助农取款点融合移动支付、政务服务、电商驿站等功能。搭建云闪付商城、悦农生活等金融业电商平台,提供集支付、平台、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有效畅通荔枝、黄皮、蜜柚等

12、“粤字号”农业品牌线上销售渠道。截至 2023 年3 月末,全省共搭建金融行业电商平台 10 个,发生线上消费 4000 万元,带动 1.2 万家农业经营主体“触网”转型。三是积极优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机构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三农”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构,创建“金融助理”“金融特派员”“金融村官”等驻镇扶村工作机制,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功能,下沉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四)强化融资风险分担,积极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作用一是创新创设特色农业险种。2020 年 7 月,广东省财政厅等五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

13、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充分发挥保险机构的“稳定器”作用,为“粤字号”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调查显示,2022 年以来,广东省开发或者创新的农业生产种植保险共有 43 个,保费共计 13.90 亿元,费率在 2%到 10%之间。如揭阳、清远、韶关多家保险机构根据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特点创设多类天气指数保险,如食用菌、茶叶、竹笋、番薯等,并根据不同的农作物损失水平高度相关的气候指数变量为理赔依据计算赔偿金额。二是创新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近年来,广东省融资担保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有效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积极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创新,增强支农支小成效。截

14、至 2023 年 3 月 末,全 省 共 有 110家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238.27 亿元,同比增长 23.75%。其中,支持“三农”主体政策性担保业务余额 148.63 亿元,同比增长21.23%。三、金融支持“粤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从金融供给端看,融资服务精准适配不足,金融服务供给能力还需提高一是银行信贷期限以短期、中期为主,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粤字号”农业绝大部分为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周期一般较长,而银行机构发放给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期限一般为 3 年以内,难以契合“三农”资金需求特征。调查显示,调研的 174家“粤字号”农业主体中,分别有 29家(16.6

15、7%)、130家(74.71%)“粤字号”农业品牌经营主体获得1年(含)以内和 1-3 年(含)的贷款,两者合计占比 91.38%;有 81 家(46.55%)经营主体认为贷款期限短,不能满足经营需要。二是授信融资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和法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支持不够。国有大行由于其体量规模、发展定位、承担社会责任等因素,在涉农贷款中发挥着“头雁效应”。地方法人城商银行、农商银行由于其主要业务在农村地区,在涉农业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调查显示,调研的174家“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中,向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地方法人城商银行、农商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均为123家,占比均为7

16、0.69%;而向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政策性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分别有 41 家、14 家、7 家,占比分别 为 23.56%、8.05%、4.02%,其他银行机构贷款支持力度明显低于国有银行和地方法人城商银行、农商银行。三是银行贷款主要是抵押、担保类贷款,信用贷款发放力度不足。调查显示,调研的 174家“粤字号”农业主体中,有 106 家(60.92%)在银行获得的是抵押、担保类贷款,而信用贷款只有 64 家,占比仅为36.78%。(二)从金融需求端看,融资面临多重因素制约,“三农”金融服务45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3.7调查研究 Research质效有待提升一是多数“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

17、而散导致融资难度较大。云浮市农业农村局表示,虽然目前“粤字号”农业品牌数量较多,但大多规模小而散,品牌知名度不强,“各自为政”状态明显,难以形成聚集性效益,不利于银行开展产业链融资。二是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改革滞后。有地方金融机构反映,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地、农产品、农机具、活体禽畜等农村产权的确权颁证、评估、登记、交易、流转、抵押、处置等配套机制仍处于建立完善中,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未能充分明晰,制约了农村产权抵押等信贷业务开展。三是经营主体财务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制度不健全,缺少正规的财务报表,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较差,不利于金融机构掌握其真

18、实的发展状况。有地方金融机构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账务信息混乱,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家庭资金账户和经营资金账户混用,贷款资金较难监控。(三)从融资方式看,以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仍然较小一是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调查显示,调研的 186 家“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中,分别有176家(94.62%)、174 家(93.55%)主要经营资金为自有资金、银行贷款。2023 年 2 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2092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中,涉及到的经营主体只有温氏、海大等 5 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小规模经营主体,一般不具备上市资格、发债条件,

19、证券、信托、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受限。二是政府及民间资本投入不足。大部分“粤字号”农业品牌实力不强,叠加农业风险高、小规模主体经营效益一般,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不强。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反映,部分“粤字号”农业项目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需要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拉动信贷资金投入,但近年来,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等因素导致政府财政吃紧,对乡村振兴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项目难以吸引金融和民间资本投入。(四)从风险分担看,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等风险缓释机制不足,削弱涉农主体融资获得性一是农业融资担保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农业融资担保公司通过降低费率方式实现激励,但财政补贴、风险补偿力度仍较小,当前涉农信

20、贷风险补偿机制也不明确,受惠农户范围有限。调研的 186 家“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中,仅有 37 家(19.89%)向银行申请到了担保贷款。清远粤财普惠担保有限公司反映,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风险补偿、担保费补贴和财税优惠等配套政策持续支持,但自 2022 年来,省级降费奖补政策一年一公布、力度也有较大幅度减小,影响了融资担保公司对小微和“三农”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二是涉农保险机制尚不健全。从保险供给方看,由于农业保险赔付率较高,支持政策不完善,部分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从保险需求方看,由于农业风险较高,需收取的保费较高且赔付比例低,涉农经营主体为降低经营成本,参

21、保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调研的186 家“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中,有 97 家(52.15%)无购买农业保险需求。对于没有购买农业保险的原因主要有:75 家(40.32%)认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偏低、保障范围不够广;56 家(30.11%)觉得现有的保险产品保费过高;51 家(27.42%)表示没有合适的保险产品可以购买。四、相关政策建议(一)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一是紧贴市场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创新力度,适应“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打通支持

22、“粤字号”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涉农主体信贷获得率和融资便利度。增强金融政策与财政、农业等政策的协同联动效应,462023.7 农业发展与金融调查研究 Research改善金融机构对涉农市场主体“不愿放贷、不敢放贷”的情形,营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好氛围。三是扩大抵押物和担保物范围,盘活农村资本要素。建立完善面向农村资本要素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海域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抵押、仲裁制度。创新产权抵押和担保贷款产品,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器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等抵押融资试点工作。(二)

23、做大做强“粤字号”农业品牌,完善农村产权融资配套机制一是持续加强实施“粤字号”农业品牌战略。通过项目引导、政策倾斜等措施,加大现有品牌的整合力度。加强品牌策划、包装、宣传等工作,选择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粤字号”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让有加工能力的企业进行深加工,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省、市龙头企业,争取再打造一批全省、全国农产品的著名商标。通过塑品牌、创品牌,增强“粤字号”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推进农村资产的确权登记、交易流转及配套机制建设。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地方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推动优化不动产、商标权、专利权等产权抵押登记流程,简化登记手续,扩大农村有效抵

24、押、担保物权范畴,推动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有效落地。探索建立农村相关资产的交易流转和处置平台,为涉农不良贷款抵押品处置提供良好的配套制度,激发各类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三)拓宽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民间资本投入环境一是畅通优质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粤字号”农业有关项目探索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鼓励优质“粤字号”农业经营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融券等,在发债、上市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合理适当降低门槛,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二是进一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完善农业融资担保基金、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用财政杠杆撬

25、动更多信贷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地区。(四)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改善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氛围参考文献1 张黎黎.一线话题:完善地方特色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 J.中国金融,2023,(05).2 娄永飞.加快构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探索 J.农业发展与金融,2022,(03):43-45.3 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潘江.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基于广东的实证 J.南方金融,2014,No.457(09):46-53+62.4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陈耀丰.金融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证研究以农行广东省分行为例J.南方金融,2020,No.530(10):79-

26、92.5 王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支持与农业产业发展创新路径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4):211-214.6 中国人民银行榆树市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榆树市为例 J.吉林金融研究,2020,No.466(11):60-62+68.7宋洪远,石宝峰,吴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特征、融资需求和政策含义J.农村经济,2020,No.456(10):73-80.8 高 晓 龙.金 融 支 持 特 色 农 业 发 展 的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D.新 疆 财 经 大 学,2020.DOI:10.27428/ki.gxcjc.2020.000240.

27、9 胡娟.财税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以句容市为例 J.北方金融,2015,No.416(02):98-101.DOI:10.16459/ki.15-1370/f.2015.02.036.10 张贵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研究 J.河南农业,2021,No.586(26):10-11.DOI:10.15904/ki.hnny.2021.26.005.一是构建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在全省推广乡村振兴风险补偿基金业务模式,由政府、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按比例承担信贷违约损失,促进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领域放贷的积极性,提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贷获得率和信贷覆盖率。二是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力度。鼓励引导各类涉农主体参与农业保险。加快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功能互补、保障有力的农业保险机制。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创新研发适合乡村振兴、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商业性保险产品,发挥保险担保增信功能和“稳定器”作用,降低银行相关信贷风险,为乡村振兴领域引入更多金融资源。(责任编辑:宋修伟)47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3.7调查研究 Resear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