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健康的概念框架、演进趋势与前沿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32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健康的概念框架、演进趋势与前沿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融健康的概念框架、演进趋势与前沿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融健康的概念框架、演进趋势与前沿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融发展研究 第7期收稿日期:2023-02-20修回日期:2023-04-04金 融 健 康 的 概 念 框 架、演 进 趋 势与 前 沿 展 望贾萌熊学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金融健康是提升个体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筑牢金融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微观基础。在梳理金融健康相关文献研究现状、演进脉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当前国际金融健康研究的核心主题集中于概念框架阐述、群体视角剖析和前因后果追溯等方面;近十年涌现出三个新兴议题,即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金融健康,新兴成年群体的金融健康以及各国官方机构对金融健康的系统研究;当前国际

2、研究融合了金融社会化、金融韧性以及与医疗卫生领域的学科交叉等多个前沿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从针对不同群体金融健康水平的多维度测量、基于宏微观因素的影响机制探究以及明晰其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入手,为增强金融韧性、提升金融健康水平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对策建议。关键词:金融健康;金融韧性;文献可视化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3)07-0065-08DOI:10.19647/ki.37-1462/f.2023.07.008作者简介:贾萌,女,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养老金融、金融健康;熊学萍(通讯作者),女,经济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

3、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养老金融。一、引言金融健康指金融消费者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和能力,运用恰当的金融工具进行日常收支、资产、负债、风险、应急等活动的管理,满足目前和未来的财务需求,应对意外事件的冲击,把握发展机会,确保福祉最大化的良性财务状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21)1。金融健康框架由美国金融服务创新中心(CFSI)于2015年提出,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将其引入国内,开始在我国推广消费者金融健康的理念,其实质是将普惠金融的概念推进到结果、状态的层面。事实上,金融健康这一理念由普惠金融发展而来,是普惠金融的高级形态和最终目的,也是提升个体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

4、全感,筑牢金融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微观基础。刘桂平(2021)2曾指出应改善居民的财务健康状况,激发创新创业动力和潜能,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电视会议指出,要不断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深入研究金融健康问题,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中也提出:“有力谋划和促进金融健康建设,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级。”金融健康成为监管当局密切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文献,依据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概念界定,确定检索字段为TS=(financial health

5、 OR financial well-being ORfinancial wellbeing OR financial wellness),回 顾19562022年金融健康的相关文献,从金融健康的内涵、金融健康的测量指标、不同群体视角下的金融健康、宏微观驱动要素以及金融健康的结果五个核心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居民养老财富储备行为研究”(72174069)。金 融 观 察】【65金融发展研究 第7期题出发,厘清当前金融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和演化路径,为未来金融健康的本土化研究提供思路。二、金融健康的概念框架(一)金融健康的内涵随 着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化

6、,金 融 健 康(financialhealth;financial wellness)的概念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学者认为,金融健康与金融福祉(financialwell-being)、经济福祉(economic well-being)的概念相似,也有学者用金融满意度(financial satisfac-tion)描述感知的金融健康。多数研究认为,金融健康就是个人或家庭处于良好的财务状态,通常从日常财务管理、金融韧性、投资未来、金融能力以及金融安全感等多维度来刻画。Joo(2008)3将个人金融健康定义为一个综合的、多层面的概念,包括财务满意度、客观财务状况以及金融态度和行为等。美国金融服务

7、创新中心从三个角度来定义金融健康,即对日常金融生活的平稳有效管理、经济面临波折时的韧性以及掌控未来金融安全和流动性的能力。同年,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提出以日常财务管理、金融韧性、财务目标以及财务自由四个维度来刻画金融健康。Bruggen 等(2017)4从主观角度定义金融健康,认为金融健康是指人们能够维持当前和预期的理想生活水平和财务自由的感觉。Kempson 等(2017)5将金融健康界定为“人们能够舒适地满足其目前的所有承诺和需求,并具有在未来维持这一水平的金融韧性”。2020年,贫困行动创新(IPA)从流动性角度解释了金融健康,认为金融健康就是快速和可负担地获得流动性的能力

8、,包括金融韧性、融资渠道和金融行为三方面。2021年,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会(UNCDF)进一步将金融健康的理念聚焦于金融安全、金融韧性、金融控制力、财务自由四个维度,即个人可以实现日常生活需求、应对突发财务危机并追求长远财务目标的状态。总之,金融健康是超越金融素养、技能、行为和能力的最终状态,反映了金融跨越时间空间和用户转移资源以降低风险的核心功能。(二)金融健康的测度体系衡量金融健康状况的指标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观评价指标。主观感受多指人们对其目前财务状况的满意度。Strumpel(1974)6运用对收入的满意度、对生活水平的满意度、工作报酬获得的公平性以及收入预期四个主观指标度量金融

9、健康。Netemeyer等(2017)7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新增当前的资金管理压力以及预期未来金融安全的主观评价标准。第二类,客观衡量指标。常见的客观指标包括收入、支出、债务、资产、储蓄以及各项财务比率。例如,DeVaney(1993)8使用6项财务比率衡量美国家庭金融健康的变化。Greninger(1996)9运用流动性、储蓄、资产分配、通货膨胀保护、税收负担、住房费用和破产/信贷共 7 项客观财务比率衡量金融健康。Rutherford和Fox(2010)10运用流动性比率、资产配置比率以及两者的组合来测度1830岁年轻人的金融健康。美国金融服务创新中心设计出一套客观的金融健康衡量体系,包含六

10、个方面,即平衡收入与支出、建立和维护储蓄、管理现有债务并可获得新的债务、计划和确认优先顺序、从财务冲击中恢复以及使用有效的金融工具。第三类,综合运用主客观指标评估金融健康,这一类方法为大多数学者使用。例如,Baek和DeVaney(2004)11以流动性比率、负债与资产比率、投资资产比率以及主观金融健康综合评估美国婴儿潮一代的金融健康。Malone等(2010)12通过购买行为、对当前和未来财务状况的看法以及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态度综合评估不同家庭美国女性的金融健康。Hayes等(2016)13为英国制定了一套宏微观金融健康指数,微观经济指标有财务信心和满意度、长短期规划的金融能力、储蓄、资产和证

11、券、避免财务困难和债务、普惠金融以及避免匮乏和困顿,宏观经济指标包含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人均GDP年变化率和失业率。(三)不同群体视角下的金融健康金融健康的研究对象可划分为企业、家庭和个人层面。对企业而言,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金融健康研究模式存在差异。企业破产是营利部门财务困境中最为严峻的情形,关乎国家经济命脉乃至全球金融稳定,因而破产预测在投资风险预警与金融决策支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唐晓波等,2019)14。20世纪60年代起建立了诸如企业财务比率、单变量判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以及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破产预测模型。而非营利组织追求宏观的社会效益而非微观的经济效益,因其资金来源、业

12、绩标准和所有权的特殊性,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受到普遍关注,诸多研究涉及财务脆弱性预测模型开发及实际验证(Andres-Alonso 等,2016)15。Chen(2021)16实证探究非营利组织在卡特里娜飓风后展现的恢复其原始财务业绩的能力,发现样本中一半的非营利组织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原始财务业绩,其韧性取决于金 融 观 察】【66金融发展研究 第7期组织规模、股权、盈余和商业收入等因素。家庭和个人的金融健康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研究中很难将二者分开,相当一部分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个体的金融健康状态。调查发现老年人的金融健康平均得分高于年轻人(CFPB,2018)17,金融健康确实显著影响老

13、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社会资本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Yeo和Lee,2019)18。他们在提到实现财务目标时,最常关注的是临终费用或相关问题,即储蓄能否维持到生命尽头,而年轻人最关注的是养老储备或债务偿还。研究表明,1830岁年轻人的金融健康取决于信用管理、医疗保险、财务满意度、消费行为、规划范围以及风险态度(Rutherford和Fox,2010)10。Gonalves等(2021)19强调金融健康研究中的性别差异,以女性视角阐述了金融健康的概念、理论框架,并从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汇总了女性金融健康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的调查发现,女性总体处于金融亚健康状态,但平均的金融健康指数高于男性,在

14、日常收支管理和财务韧性方面表现 良 好(中 国 人 民 大 学 中 国 普 惠 金 融 研 究 院,2021)1;蓝领阶层的收支平衡水平较低,资产少且流动性差,抗风险能力弱,呈现出较差的金融健康状态,但积极乐观的心理有助于提升整体金融健康水平(富金富金融科技平台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20)20;针对工薪阶层、微小企业的调查表明,良好的金融行为是微弱经济体保持良好金融健康状态的关键,线上经营拓宽了微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贷款可得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20)21。(四)金融健康的宏微观影响因素微观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就业、婚姻状况、家庭结构、收入、

15、住房拥有、风险态度、居住地区等人口统计特征会影响个人对其财务状况的评估。例如,白人女性、黑人女性和黑人男性的个人收入回报率均低于白人男性(DePianto,2011)22;受过教育的、年龄较大的和拥有住房的白人妇女往往拥有较高水平的应急基金(Hong和Swan-son,1995)23。此外,内部参照系、毅力、执行能力和金融自我效能等态度和人格特质会影响金融行为,并在金融知识和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CFPB,2015)24。在动态变化视角下,个体金融健康并非一成不变,还受到个人与环境、生活事件和人生阶段相互作用的影响(Salignac等,2020)25,且随着收入和储蓄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16、(Michael 和 Ur-ban,2020)26。微观个体的金融健康水平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经济、金融等制度环境的完善程度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2007年蔓延的经济衰退通过减少收入、增加生活成本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途径对老年人的经济、心理和社会福祉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Fenge等,2012)27。气候变化导致粮食供应不足和价格上涨,进而对全球经济和民生福祉构成严重威胁(Pea-Lvano等,2019)28。此外,收入不平等也可能通过行为途径影响财务状况。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个人倾向于花费相对更大比例的经济资源,这可能削弱福利和金融安全,进而恶化财务状况(Ne-man,2020)29

17、。肯尼亚金融服务深化部(FSD)推测2021年该国居民金融健康水平普遍下降的原因是通货膨胀、收入停滞不前、缺乏良好就业机会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作用。(五)金融健康的经济后果与身体健康一样,金融健康是个体贯穿一生的追求。金融健康显著利好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也是实现家庭稳定、教育和阶级流动的必要资源,同时会在地方、区域乃至国家层面产生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健康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学业成功、身心健康和幸福感(Netemeyer等,2017;Shim等,2009)7,30。金融健康不仅与个人成功显著相关,而且对雇主和社会同样重要,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2008年一

18、项关于英国上班族的财务状况调查显示,约20%的受访者表示因财务担忧而彻夜难眠,超过10%的受访者感到自己的健康受到财务担忧的影响(Cox等,2009)31。财务状况不佳会增加焦虑和不必要的压力,降低员工生产力,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Garman等,1996)32。金融健康研究的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三、金融健康研究的演化路径及发展趋势为 了 揭 示 金 融 健 康 研 究 的 发 展 历 程,利 用CiteSpace 中的时区视图功能进行演化分析(见图2)。由于早期的文章很少,因此,将关注的重点放在19922022年。依据时区视图并结合相关文献,重点分析近十年的三个新兴主题。(一)金融素养、金融行

19、为与金融健康2011年起,金融素养、金融健康、财务困境等关键词备受关注,此时历经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正处于疲软期,家庭债务和流动性紧缩等系列连锁效应给民众造成较大的经济冲击,由此推动政策重点向金 融 观 察】【67金融发展研究 第7期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方向转移。这一类选题侧重于金融素养,强调管理金融行为以提高金融决策能力,并探讨金融素养及其他因素对金融健康的联合影响,最终目的是使个体实现良好的财务状态。例如,在CFPB的研究框架下,Lee 等(2020)33考察了金融知识与金融健康的关系,并证实了财务规划的调节作用。Chu等(2017)34指出金融素养较高的家庭倾向于将部分投资组合委托给

20、专家和共同基金打理,获得正投资回报的机会更大。Philippas和Avdoulas(2020)35认为具有金融素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意外的财务冲击,因此金融素养可作为希腊大学生金融健康的关键驱动力。Xiao 和 Porto(2017)36发现主观金融素养、理想金融行为和金融能力指数是金融教育和财务满意度之间的强中介,而客观金融素养和感知的金融能力是弱中介。(二)新兴成年群体的金融健康新兴成年期介于青少年和成年之间,通常处于“独立生活”和“依赖父母”的“半自治”状态,尚未承担完全责任和实现经济独立,调查显示新兴成年人已成为消费信贷主力。过去十年对该群体金融健康的研究是由“学生贷款债务危机”的爆

21、发推动的(Bartholomae和Fox,2021)37。在美国,由于高昂的学费和贷款利率,年轻人的债务负担大幅上升,联邦储备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8月),美国学生贷款总额高居全球首位,高昂的债务负担引发的社会危机更是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重大挑战,学生贷款债务危机也成为美国继次贷危机后又一项金融风险,因而包含大学生在内的新兴成年群体的金融健康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话题。考虑到新兴成年群体的特征,金融健康的指标、影响因素和结果有所区别。例如,收入被“资产”的概念所取代,“资产”指从新兴成年期过渡到成年期的各类资源,金融健康状态尤其受父母的主客观经济状况、家庭金融社会化以及对家庭成员金融行为的期望

22、影响,最终引致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学业成功和身体健康等结果(Sorgente和Lanz,2017)38。(三)官方机构对金融健康的系统研究近年来,普惠金融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颇有成效,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并不一定意味着消费者经济状况的改善,普惠金融的指标也无法准确地反映和评估这一问题。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暴露了微弱经济体的脆弱性,同时也起到预警作用普惠金融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维护消费者的切实利益,即实现金融健康这个终极目标。近年来,从普惠金融视角切入,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对金融健康进行了系统研究。2015年美国金融服务创新中心正式构建金融健康的内涵和测量指标,每年对该国公民的财务状况进

23、行系统测量;2017年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四个外在影响因素:绝对收入水平、收入和支出的波动、社交网络以及财务角色。与之不同的是,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则从主观角度衡量国人的金融健康,其测评量表由10个问项组成,用于评估个人目前的财务状况以及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动态变化。英国个人理财研究中心构建了宏部分研究机构美国金融服务创新中心(CFSI)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贫困行动创新(IPA)挪威国家消费研究所(SIFO)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会(UNCDF)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肯尼亚金融服务深化部(FSD)金融教育金融素养金融行为金融健康影响因素微观因素:人口统

24、计特征、心理因素、生活事件、金融态度、金融教育、金融素养、金融行为、社会资本、自我效能感等。社会经济环境: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收入不平等等。内涵界定日常财务管理金融能力金融韧性财务自由金融满意度等衡量指标收支平衡资产负债应急资金储蓄管理主观满意等研究对象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老年人、年轻人、女性、蓝领阶层、工薪阶层、微小企业等生活质量、成功、幸福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总体福祉等经济后果近十年新兴议题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金融健康;新兴成年人的金融健康;官方机构的系统研究;金融健康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交叉研究:金融社会化与金融健康;金融韧性与金融健康等。图1:金融健康研究框架图

25、2:关键词时区视图(19922022年)金 融 观 察】【68金融发展研究 第7期观和微观层面的金融健康指数。挪威国家消费研究所构建了金融健康的概念模型并分析了其关键驱动因素。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会公开发布全球金融健康白皮书,旨在建立有关金融健康的基准论调,整理归纳全球机构及个人目前的循证工作成果,并深入探索了金融健康的重要内涵和驱动要素、金融健康的度量方法以及各利益相关者在金融健康中所起到的作用。博鳌亚洲论坛、贫困行动创新等机构致力于衡量和改善全球金融健康,持续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健康状况。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于2019年引入金融健康内涵和体系,并基于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将金融健康框架拓宽至

26、个人、企业和国家层面,并重点对女性、蓝领工人、工薪阶层和微小企业等微弱经济主体进行调查,以提升普惠群体的福祉。四、金融健康研究的新兴领域基于突现词的演进路径分析有助于识别金融健康研究的新兴领域和发展趋势,关键词突现性检测图谱见图3。金融健康领域的突现词从最初的信贷、所有权、破产、投资、金融危机、资金、贫困、不平等、物价转向财务业绩、老年人、财富、医疗、社会经济地位、企业、财务比率,近年来金融毒性、脆弱性、癌症、金融社会化等词延续至今。由此可将金融健康领域的前沿热点归为以下三类:图3:关键词突现性检测图谱(一)金融健康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交叉金融毒性(financial toxicity)一词刻画了

27、患者因癌症治疗而承担的客观和主观经济负担。癌症患者通常面临医疗护理的财务后果,其中包括自付费用、收入损失以及护理人员和家庭的费用,这些会对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症状负担、获得和坚持医 疗 治 疗 甚 至 生 存 产 生 不 利 影 响(Koenig 等,2021)39。不少学者调查了癌症护理的财务负担对不良财务事件、债务和破产的影响,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破产的可能性是没有癌症的2.65倍,较年轻的癌症患者的破产率比 65 岁或以上的癌症患者高出 25 倍(Ramsey等,2013)40,1864岁的癌症幸存者比65岁以上的癌症幸存者更普遍地出现物质经济困难(Yabroff等,2016)4

28、1,癌症患者被雇佣的概率下降了近10%,在劳动力市场的年收入下降了近40%,家庭总收入下降了20%(Zajacova等,2015)42。(二)金融社会化与金融健康金融社会化(financial socialization)是指获取和发展有助于金融能力和个人福祉的价值观、态度、标准、规范、知识和行为的过程。根据金融社会化理论,金融教育资源(包括父母、同龄人、媒体和学校)通过影响金融态度、金融素养、金融行为和能力,在金融社会化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金融健康。其中,父母在塑造孩子的财务习惯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个人金融健康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例如,Zhao和Zhang(2020)43基于家

29、庭金融社会化理论,指出金融社会化对金融素养、金融行为和金融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家庭金融社会化的质量。Cook等(2012)44证实宗教和父母等金融社会化因素对感知的金融健康存在直接影响,通过父母了解家庭理财的大学生对当前财务状况和金融技能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三)金融韧性与金融健康金融韧性(financial resilience)是金融健康的衡量维度之一,强调面对困难时的适应能力以及摆脱逆境的恢复能力。2008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迫使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关注金融韧性,我国中央银行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韧性,曾提出充分发挥金融功能,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

30、韧性。从理论上讲,金融韧性的提升有助于达到良性的金融健康状态,充足的现金和流动性资产能够缓解阶段性的“入不敷出”,金融产品的可得性和有效性能够抵御意外事件带来的经济冲击。Salignac等(2019)45提出了金融韧性的内涵,并将金融韧性概念化为经济资源、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知识和行为以及社会资本四个组成部分,该研究进一步估计超过200万澳大利亚成年人经历了严重的金融脆弱性。Boyle(2022)46认为爱尔兰实行债务减免通知后有效减少了样本对象的财务困境,但由于无法实现长期的金融韧性,因而无法达到较高的金融健康水平。五、研究结论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大致描绘出金融健康研究的金

31、 融 观 察】【69金融发展研究 第7期“前世今生”,从概念框架、测度指标、不同群体视角、宏微观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五个方面刻画了金融健康目前的研究主题,重点分析了近十年盛行的新兴主题,包括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金融健康,新兴成年群体的金融健康,官方机构对金融健康的系统研究,并发现当前国际研究的前沿问题是金融社会化、金融韧性以及由健康问题造成的财务困境。在全球经济下行、经济福祉有损的背景下,个体维持良性的金融健康状态能够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全球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服务方式不断优化创新、金融产品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中来。基于以上分析,未来研究可从

32、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金融健康的测度方法。尽管已有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成果,学者们对金融健康的刻画和测度仍然是分散的,学术界基本认可主客观相结合的测度方法,但很多指标体系的构建仍不够全面,如美国金融服务创新中心全部使用客观指标,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则完全依赖受访者对经济状况的主观感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指标进行本土化和综合化转换,编成金融健康指标体系,后续可在城乡区域发展差异、金融市场发育水平、特色经济体制和传统思想文化等方面适当扩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健康测度指标体系。(2)进一步探察金融健康的影响机制。除文中分析得到的直接影响因素外,目前已有研究发现不同

33、影响因素也通过影响金融决策行为间接影响金融健康,但这种影响的作用路径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只有明晰了不同决策主体金融健康水平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才能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3)考察金融健康在不同环境和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除个体特征外,家庭、社区和社会环境以及结婚、失业、搬家等重大事件造成的金融冲击,都可能改变金融健康水平。现有的概念框架没有充分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与其金融健康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以及金融健康的各个维度如何根据不同的生命周期相互作用。未来可使用面板数据,深入挖掘致使金融健康动态变化的原因,从根源上提升个体福祉。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

34、中心.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2018.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的题为“充分发挥金融功能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韧性”的讲话。参考文献: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中国女性金融健康正在加速发展 R.国际融资,2021,(05).2刘桂平.关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几个问题 J.中国金融,2021,(16).3Sohyun Joo.2008.Personal Financial Wellness M.New York:Handbook of Consumer Finance Research.Springer,NY.4Bruggen Elisabeth

35、 C,Hogreve Jens,Holmlund Ma-ria,Kabadayi Sertan,Lofgren Martin.2017.Financial Well-Being:A Conceptualization and Research Agenda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79.5Kempson E,Finney A,Poppe C.2017.FinancialWell-Being:A Conceptual Model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J.Oslo:Consumption Research Norway-SIFO.

36、6Strumpel B.1974.Subjective Elements of Well-Be-ing;The OECD Social Indicator Development ProgrammeM.Papers Presented at a Seminar of the Organis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aris,May 15-17)7Netemeyer RG,Warmath D,Fernandes D,LynchjrJG,Fischereditor E,Toubiaeditor O,Consumer JO.201

37、7.How am I doing?Perceived Financial Well-Being,Its Po-tential Antecedents,and Its Relation to Overall Well-Be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45(1).8DeVaney S A.1993.Change in Household FinancialRatios Between 1983 and 1986:Were American HouseholdsImproving Their Financial Status J.Financial Couns

38、elingand Planning,4(3).9Greninger SA,Hampton VL,Kitt KA,AchacosoJA.1996.Ratios and Benchmarks for Measuring the Finan-cial Well-Being of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J.FinancialServices Review,5(1).10Rutherford L G,Fox W S.2010.Financial Well-ness of Young Adults Age 18-30 J.Family and ConsumerSciences

39、Research Journal,38(4).11Baek E,DeVaney S A.2004.Assessing the BabyBoomers Financial Wellness Using Financial Ratios and ASubjective Measure J.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Re-search Journal,32(4).12Malone K,Stewart SD,Wilson J,Korsching PF.2010.Perceptions of Financial Well-Being Among Ameri-金 融 观 察

40、】【70金融发展研究 第7期can Women in Diverse Families J.Journal of Family andEconomic Issues,31(1).13Hayes D,Finney A,Davies S.2016.MomentumUK Household Financial Wellness Index R.Bristol:Mo-mentum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14唐晓波,谭明亮,李诗轩,郑杜.企业破产预测系统模型构建及实现研究J.情报学报,2019,38(10).15de Andres-Alonso P,Garci

41、a-Rodriguez I,Romero-Merino M E.2016.Disentangling the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of Nonprofits J.VOLUNT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27(6).16Chen X.2021.Nonprofit Financial Resilience:Re-covery from Natural Disasters J.VOLUNT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

42、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32(5).17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2018.Financial Well-being of Older Americans R.18Yeo J H,Lee Y G.2019.Understand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Financial Well-Be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Adults:Does Social Capital Play aRole?J.Journal

43、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40(4).19Goncalves V N,Ponchio M C,Baslio R G.2021.Womens Financial Well-Being: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45(4).20富金富金融科技平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制造业蓝领白皮书(2020)疫情冲击与金融健康 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

44、究院、富金富金融,2020-11.2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诊断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20-03.22DePianto D E.2011.Financial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Income Through a Demographic Lens:Do DifferentRace/Gender Pairs Reap Different Returns to Income?J.Social Science Research,40(3).23Hong G S,Swanson P

45、 M.1995.Comparison of Fi-nancial Well-Being of Older Women:1977 and 1989 J.Journal of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 Planning,6.24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2015.Financial Well-Being:the Goal of Financial EducationR.Washington DC.25Salignac F,Hamilton M,Noone J.2019.Conceptu-alizing financ

46、ial wellbeing:An Ecological Life-Course Ap-proach 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1(5).26Michael Collins J,Urban C.2020.Measuring Fi-nancial Well-Being over the Lifecourse J.The EuropeanJournal of Finance,26(4-5).27Fenge LA,Hean S,Worswick L,Wilkinson C,Ersser S.2012.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Reces

47、sion on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of Older People J.HealthSoc Care Community,20(6).28Pea-Lvano LM,Taheripour F,Tyner WE.2019.Climate change interactions with agriculture,forestry se-questration,and food security W.https:/ageconsearch.umn.edu/record/235771/files/AAEA%202016_2%20-%20Climate%20chan

48、ge%20interactionsDRAFT.pdf29Neman T S.2020.Does your neighborhoods In-come Distribution Matter?A Multi-Scale Study of FinancialWell-Being in the US 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52(3).30Shim S,Xiao JJ,Barber BL,Lyons AC.2009.Path-ways to Life Success:A Conceptual Model of FinancialWell-Being for You

49、ng Adults 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0(6).31A Cox,H Hooker,C Markwick,P Reilly.2009.Fi-nancial Well-Being in the Workplace J.Brighton:Institutefor Employment Studies,Retrieved December 20.32Garman E T,Leech I E,Grable J E.1996.The Neg-ative Impact of Employee Poor Personal Finan

50、cial Behav-iors on Employers J.Journal of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Planning,7.33Lee J M,Lee J,Kim K T.2020.Consumer Finan-cial Well-Being:Knowledge is not Enough J.Journal of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41(2).34Chu Z,Wang ZW,Xiao JJ,Zhang WQ.2017.Fi-nancial Literacy,Portfolio Choice and Financial We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