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建筑构成三要素从建筑历史的发展来看,建筑总是伴随着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及建筑形象这三个基本要素的运动变化而发展的。建筑十书中的实用、安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2. 建筑设计的内容:对建筑空间的研究 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3. 建筑物的主要构成部分: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4.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影响 荷载分为恒载与活荷载。荷载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构造设计的重要基础。 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防潮、防水、保温、隔热等构造措施的影响。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2)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3)材
2、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使构造技术发生改变,也推动了构造技术的发展。(4)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因素)(5)审美需求的影响(艺术因素)6.构造设计原则 1)、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2)、必须有利于结构安全 3)、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 4)、讲求经济的综合效益 5)、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的规定7. 建筑物的分类(1)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2)按建筑层数和高度分类 住宅建筑按层数不同可分为: 1-3层为低层建筑;4-6层为多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
3、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超过24m的为高层建筑,但是,建筑高度虽超过24m,但主体建筑为单层者,不属于高层建筑(3)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1)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教学楼等。 2)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4)建筑按照常用结构体系分类 墙体承重结构体系 骨架结构体系 空间结构体系8. 横墙是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9. 建筑物的结构分类(书本分类P5) 木结构 砌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特种结构10.建筑等级划分 按照耐久性 分级,分为四级。 按照耐火性能 分
4、级,也分为四级。 住宅使用年限50年11.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建筑物的重要性 火灾危险性 建筑高度 火灾荷载密度第二章1.对天然地基的要求1)地基应具备足够的承载力。2)地基应有均匀压缩变形的能力。以保证建筑物下沉在控制范围内。若地基不均匀下沉超过地基变形允许值时,建筑物上部会产生裂缝和变形。3)地基应具有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4)地基应有抵御地震、爆破等动力荷载的能力2.基础埋深的概念 室外地坪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埋深。一般认为:H5米为深基 H5米为浅基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应尽量考虑设计浅基础。3.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 建筑物上部荷载
5、的大小和性质2)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3) 工程地质条件:4) 水文地质条件:5) 地基土壤冻胀深度:6) 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4.基础的类型 1)从材料和受力特点分: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 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等非刚性基础(扩展基础、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2) 从基础的外形分:独立基础、条(带)形基础、筏(板)形基础、箱形基础3) 从持力层深度分:浅基础、深基础5. 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大于500mm。一般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约为地面以上建筑物总高度的1/156. 地下室要求有坚固的墙板与楼地板并解决好防潮、防水、采光、照明、防火与
6、通风等问题。7. 、地下室的分类:1) 按使用性质分类,地下室可分为普通地下室与人防地下室。2) 按埋人地下深度分类,地下室可分为全地下室与半地下室。8、地下室在建筑物防潮防水设计中应采取以下几个主要措施。1)、避免裂缝 2)、减少水源 3)、疏导水源 4)、堵塞漏洞9、当地下室处于地下水的侵袭时,对地下室外墙须作防水处理,常采用以下措施:1).防水混凝土 2).卷材防水层 3).涂料防水层4).水泥砂浆防水层 5).金属防水层第三章1、墙体的构造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具有保温、隔热性能3)、隔声性能 4)、符合防火要求 5)、防潮、防水要求6)、建筑工业化要求2、噪
7、声控制标准:室内允许噪声级:(分贝) 一般教室 50 卧室、书房45 听力测听室253、控制噪声一般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缝隙处理增加密实性及厚度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材料的夹层墙在建总平面考虑隔声问题,将不怕噪音的建筑靠近城市干道布置,或用绿化带隔音。4、墙体的分类:1)墙体按所处位置不同,一般分为内墙和外墙。2)按受力情况分:承重墙 非承重墙(自承重墙、隔墙、填充墙、幕墙3) 按施工方法分类:叠砌墙、板筑墙、装配式墙4) 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实体墙、空体墙(空心砖墙、空斗墙)、复合墙(组合墙)5、 墙脚是墙身的一个重要部位,包括墙身防潮层、勒脚、散水和明沟6、 勒脚:底层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
8、墙体常称为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勒脚,是外墙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指高度在450MM600MM左右。是为防止雨水上溅墙身,以及地表水、机械力等的影响而采取的构造措施。7、 防潮层位置应在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之间,以地坪结构层中部为最理想。标高一般在室内地坪下0.06m处8、散水与明沟 为防止地表水对地基土壤的不利影响,房屋四周应设置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 选择散水或明沟与当地年降雨量大小有关,年降雨量900时采用明沟作法,年降雨900时采用散水做法。 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明沟或暗沟,(也可设散水)。 当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散水宽度应比挑檐宽度大200,且750,坡度一般为5%.
9、 明沟与散水的构造可用砖砌、石砌、混凝土现浇,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坡向排污口。 混凝土散水每隔10M 左右设一道宽10MM的伸缩缝,缝内灌沥青油膏.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一70mm。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散水宽度一般061.0M。 当建筑物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散水坡的宽度可按屋顶檐口线放出200- 300mm左右。9、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一70mm。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散水宽度一般061.0M。 当建筑物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散水坡的宽度可按屋顶檐口线放出200- 300mm左右。10、 散水整体面层纵
10、向距约每隔612m做一道伸缩缝。缝内处理同勒脚与散水相交处做法一样。11、 墙身加固措施:1) 设置门垛、壁柱 2.设置圈梁 3设置构造柱 12、加气混凝土设计要点P51 1)、一般用于非承重墙体 2)、不得使用的部位:建筑物底层勒脚以及以下部位;易受水浸及干湿交替部位;酸碱侵蚀的部位 3)、墙外表面除湿贴面砖、湿挂石材外,必须抹水泥砂浆保护,外墙面必须做好防水、排水及滴水槽等处理。 4)、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墙面抹面层空鼓、开裂。 5)、应采取配套的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13、隔墙构造 常用隔墙有砌筑隔墙(块材隔墙)、骨架隔墙和条板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14、墙面装修按材料和构造方式不同分为
11、: 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铺钉类和清水墙面等六类。15、抹灰按质量要求有三种标准: 普通抹灰:一层底灰,一层面灰。 中级抹灰:一层底灰,一层中灰,一层面灰。 高级抹灰:一层底灰,数层中灰,一层面灰。16、墙体保温隔热具体措施有:(1)增加墙体厚度;(2)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a)单一材料的保温构造(b)复合材料的保温构造按照保温材料与墙体的相对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别:(1) 外墙内保温 (2)外墙外保温 (3)夹层保温17、 墙体保温防止外墙中出现冷凝水具体做法:应在墙体靠室内高温一侧设置隔蒸汽层,阻止蒸汽进入墙体。隔蒸汽层常用卷材、防水涂料或薄膜等材料。18、墙体保温防止
12、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选择密实度高的墙体材料,加墙面抹灰层,加强构件间的缝隙处理。19、隔热措施有(1)外墙采用浅色而平滑的外饰面,以反射太阳光,减少墙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在外墙内部设通风间层,利用空气的流动带走热量,降低外墙内表面温度(P187); (3)在窗口外侧设置遮阳设施,以遮挡太阳光直射室内; (4)在外墙外表面种植攀缘植物使之遮盖整个外墙,利用植物的遮挡、蒸发和光合作用来吸收太阳辐射热。(5)建筑总平面及个体建筑设计合理,争取好朝向。第 四 章1、楼盖(楼板层)的主要构造组成 基本构造层是面层、结构层、顶棚三个部分,另外有附加层,根据楼板层的具体要求而定(P82)。2、楼地面的
13、设计要求:(一)楼地面结构层对其承重方面的作用,我们要求楼地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对其分隔方面的作用,我们要求楼地面应具有一定的隔声能力,具有一定的防火能力,防潮和防水能力。其它方面:要求楼地面应满足各种管线布置的需要,另外应注意楼地面的造价的经济合理性,在设计时应考虑建筑工业化的需要。(二) 面层设计要求1) 具有足够的坚固性 2)保温性能好 3.)应具有一定的弹性,4应满足某些特殊需要3、隔声方式1)、在楼盖面铺设弹性面层。2)、设置片状、条状或块状的弹性垫层,其上做面层形成浮筑式楼板。3)、结合室内空间的要求,在楼板下设置吊顶棚(吊顶)4、楼板分 木楼板 钢筋混凝土楼板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5、钢筋混凝土楼板三种类型: 1)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3)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