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登岳阳楼》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510615 上传时间:2024-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登岳阳楼》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登岳阳楼》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登岳阳楼》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登岳阳楼同步练习一、给下面的字注音。坼( ) 戎( ) 轩( ) 涕( ) 泗( )二、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三、这首诗歌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 四、就诗中的颔联写几句赏析的话。答: 五、比较阅读登岳阳楼,完成下列各题。(甲)登岳阳楼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浪荡: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荡去的意思。 柁:同“舵”,这里代指船。(乙)登岳阳楼杜 甫昔

2、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甲诗中的“浪荡游”具体指_。乙诗中的“亲朋无一字”中的“字”应解释为_。2甲诗对“犹嫌未奇绝”中的“奇绝”没有展开描写,而乙诗中却有具体地描写,其诗句为_。3“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4请分析这两诗的不同写法。答: 5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的“孤舟”句和萧诗的“一柁”句写出了两位诗人乘船在湖上漂泊的生活。B杜诗“凭轩”句和萧诗“看山”句,都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C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不以己悲”、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D

3、杜诗以咏叹登楼始,以感慨家国多难结,诗风苍凉沉郁;萧诗以浪迹江 湖始,以登楼揽胜结,诗风清新飘逸。参考答案一、ch rng xun t s二、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三、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四、这一联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漂浮在湖水中一般。只这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给人意壮美之感。(能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即可)五、阅读理解1.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书信。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甲诗从登楼前自己感受和游湖所见写起,在最后的结句中才点题登楼;乙诗先写登楼所见,开笔点题,然后由所见之景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5.(萧诗没有抒发“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