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原位探测的高空气球风场数据修正方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64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原位探测的高空气球风场数据修正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原位探测的高空气球风场数据修正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设计与应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 o m p u t e r M e a s u r e m e n t&C o n t r o l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作者简介:崔宇轩(),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空气球风场预测方向的研究.通讯作者:苗景刚(),男,河南开封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浮空器飞行控制方向的研究.引用格式:崔宇轩,苗景刚基于原位探测的高空气球风场数据修正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文章编号:()D O I:/j c n k i /t p 中图分类号:P 文献标识码:A基于原位探测的高空气球风场数据修正

2、方法崔宇轩,苗景刚(中国科学院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航空宇航学院,北京 )摘要:对目前高空气球领域所出现的风场数据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针对其存在时效性与针对性不强以及对针对特定区域精度不足、数据密度稀疏等问题,通过对原位探测技术(I S D)的研究,构建了高空气球飞行试验领域的风场误差数据修正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位探测的高空球风场数据修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原位探测手段获取高空气球执行飞行试验任务时所需特定区域的风场数据,从而对模式风预报产品进行修正,在高空气球飞行实验区域内提高了风场数据的准确度;使修正后的风场数据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并最终使用中国某地区的风场数据先后进

3、行仿真试验及实际飞行试验,仿真结果表明,I S D可有效降低模式风预测风速的平均相 对 误 差;在 实 际 飞 行 实 验 中,u风 误 差 由 模 式 风 预 报 的 m/s变 为I S D模 型 的 m/s,降 低 了 ;v风误差由模式风预报的 m/s变为I S D模型的 m/s,降低了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模式风预报的准确性.关键词:原位探测;模式风;风矢量;高空气球;订正C o r r e c t i o nM e t h o do fH i g h a l t i t u d eB a l l o o n W i n dF i e l dD a t aB a s e do nI S

4、DC U IY u x u a n,M I AOJ i n g g a n g(A e r o s p a c e 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B e i j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S c h o o l o fA e r o n a u t i c sa n dA s t r o

5、n a u t i c s,B e i j i n g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u r r e n tw i n df i e l dd a t a i nt h e f i e l do fh i g h a l t i t u d eb a l l o o n sh a sb e e ns t u d i e d I nv i e wo f t h ep r o b l e m so f w e a kt i m e l i n e s s a n dp e r t i n e n c e,i n s u f f i c i e n t a c c u r

6、 a c y f o r s p e c i f i c a r e a s,a n ds p a r s ed a t ad e n s i t y,b y t h e i n s i t ud e t e c t i o n(I S D)t e c h n o l o g y,aw i n df i e l de r r o rd a t ac o r r e c t i o nm o d e l i nt h e f i e l do fh i g h a l t i t u d eb a l l o o nf l i g h t t e s t i sb u i l t,ah i g

7、h a l t i t u d eb a l l o o nw i n d f i e l dd a t ac o r r e c t i o nm e t h o db a s e do nt h e i n s i t ud e t e c t i o n i sp r o p o s e d T h em e t h o do b t a i n s t h ew i n d f i e l dd a t ao f as p e c i f i ca r e ar e q u i r e db yt h eh i g h a l t i t u d eb a l l o o n,p e

8、r f o r m s t h e f l i g h tt e s tm i s s i o nb ym e a n so f i n s i t ud e t e c t i o n,c o r r e c t st h em o d e lw i n df o r e c a s tp r o d u c t,a n di m p r o v e s t h ea c c u r a c yo f t h ew i n d f i e l dd a t a i nt h eh i g h a l t i t u d eb a l l o o nf l i g h t t e s t a

9、r e a T h ea c c u r a c yo f t h ec o r r e c t e dw i n d f i e l dd a t a i si m p r o v e d F i n a l l y,t h ew i n d f i e l dd a t a i nac e r t a i nr e g i o no fC h i n a i su s e d t os u c c e s s i v e l yc a r r yo u t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t e s t a n da c t u a l f l i g h tt e s

10、t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I S D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 t h e a v e r a g e r e l a t i v e e r r o r o f t h ep r e d i c t e dw i n ds p e e do f t h em o d e lw i n d;T h euw i n de r r o r c h a n g e s f r o m m/so f t h em o d e lw i n d f o r e

11、 c a s t t o m/so f t h eI S D m o d e l,r e a c h e sad e c r e a s eo f ;T h evw i n de r r o r c h a n g e s f r o m m/so f t h em o d e lw i n d f o r e c a s t t o m/so f t h e I S Dm o d e l,a n d r e a c h e s ad e c r e a s eo f ,w h i c h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s t h ea c c u r

12、a c yt h em o d e lw i n d f o r e c a s t K e y w o r d s:I S D;m o d ew i n d;w i n dv e c t o r;h i g h a l t i t u d eb a l l o o n;c o r r e c t i o n引言临近空间(n e a r s p a c e),也叫“近太空”或“高高空”,通常是指距地面 k m高度之间的空间范围,在大气分层结构中处于平流层和中间层.这一空间高于一般航空器可控飞行的高度,而又低于航天器维持近地轨道飞行的最低高度,是一个待开拓的空间圈层.这一区域介于传统航空器的飞行

13、高度和航天器的轨道高度之间,因为其独特的高度和环境特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高空气球(以及超压气球)作为临近空间平台的一种,其飞行高度在平流层范围内,且与飞机、滑翔机等传统飞行器不同,高空气球对发放场地要求不高,几乎可以在任何地点发放,并同时具备着发放准备周期短,飞行成本低等优点,可以为科学研究和各种高空任务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稳定平台.高空气球不同于需要耗费大量能源维持动升力的传统飞行器,其主要依靠自身比重低于空气从而获得静浮力升空这一特性实现驻空.这一特性使得高空气球不同于传统耗费能源维持动升力的飞行器,高空气球具有了驻空时间长,低能耗等特点,成为了临近空间飞投稿网址:w w wj s j

14、c l y k z c o m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 卷 行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高空气球主要依靠净浮力这一特性,也导致了其主动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现代高空气球一般通过调节浮重平衡来控制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从而间接地利用风层实现路径控制.在这一领域,谷歌公司利用强化学习方法来进行对高空气球的飞行任务分析、规划和控制,进而做出飞行控制决策,并最终实现了月级的区域驻空目标.谷歌团队的M a r cB e l l e m a r e等人通过人工智能控制器能根据风的历史记录、预报、局地风观测和其他因素(如氦气损失和电池疲劳),决定如何移动气球从而依靠风速和风向的变化来飞行到任务所需位置.高空气球能否有

15、效地利用风场对其实现飞行轨迹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效提升飞行空域风场预报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十分重要.目前在实际实验和仿真过程中使用的风场预报数据主要来自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 C E P数据、欧洲气象局E CM WF数据、以及国家气象台G R A P S数据以及中山大学R e MA P S数据.以上各个数据源通常提供全球未来 天左右的气象预报数据,通过格点形式记录风速、高度、温度、相对湿度等信息,格点密度从 到 经纬度,高度分层通常包含从k P a共 或 个等压面风场分层.现有预报模型的预报尺度较大,其等压面层数及预测精度可以满足飞机、火箭等部分高速飞行器的气象数据需求,但对高空气球这

16、种低速飞行器来说,此预报数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精度低和实时性差等问题.领域内目前对于高空气球的实际飞行实验和仿真模拟过程中,普遍选择基于E CMWF模式风预报产品对风场环境进行判断,并进而通过调节高空气球飞行高度来完成区域驻留的目标,其有效驻留控制半径在 k m以上.但这对于高空气球这一低速飞行器来说,此控制精度还有着一定问题,尤其是在对高空气球落点判断这一及其依赖风场环境准确度的方面.因此,就高空气球飞行实验领域而言,目前的气象预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数据稀疏、精度不足、实时性差等问题.原位数据指通过相关探测手段,从而直接观测到的位于探测点的真实数据.在执行高空气球的飞行试验任务时,其所需原

17、位数据的获取主要来自探空气球以及高空气球自身的测量设备.进行高空气球飞行试验时,在试验期间以及发放前均会释放探空气球进行风场环境探测,且高空气球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同样会携带相应可以探测风场数据的载荷来获取自身所在位置的风场情况.高空气球本身无动力,随风飘飞.其自身即可作为风场测量平台进行原位探测;且在执行高空气球飞行试验任务期间,实验人员将会在所需地点按照飞行需求发放探空气球.因此,在原位探测数据的数据量相对充足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位探测数据的针对高空气球特定飞行任务需求的风场数据插值与修正方法.高空气球飞行平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空气球的能力和可靠性已经有了大幅提高.国外方面,美国自

18、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便已经开始利用高空气球进行各种高空观测和试验任务.在 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使得大量任务被迫停滞的背景下,美国国家航天局(NA S A)进一步意识到航天飞机的局限性,在高空气球方面经验丰富的NA S A随即提出在极地进行长时间气球飞行的长航时气球(L D B,l o n gd u r a t i o nb a l l o o n)计划,以部分替代航天器开展任务,并逐步形成规模,一些原本无望实现的任务得以再次执行.在 年,NA S A针对气球飞行时间相较卫星而言太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超长航时气球(U L D B,u l t r al o n gd u r a t i o

19、nb a l l o o n)计划.日本于 世纪初期在南极洲的S y o w a站开展了P P B(p o l a rp a t r o lb a l l o o n)计划,通过高空气球这一平台来进行地球物理观测.在我国,中国科学院于 世纪 年代建立起完整的高空气球系统并完成了大量的飞行.在超压气球研究方面,中科院在 世纪末便已经着手进行超压气球的相关理论研究 和小型超压气球的研发和制作.中国科学院在此方面多次开展相关实验,并于 年月启动了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鸿鹄专项.该专项以“认得清、留得住、用的上”为总目标,将突破一系列浮空器相关关键技术,构建我国第一个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加强对临

20、近空间的认识.风场数据插值与修正方法现有的风场数据处理方法可大体上分为两类,即基于相关数学处理手段的插值方法和基于气象学知识的风场数据修正方法.基于数学处理手段的插值方法是通过采用数据处理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如双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最邻近插值等方法,较为直接地将实测数据插入到原始预测数据中.如J a r d i n等 首先构建出风场格点网络,并继而选择采用全局多项式插值这一传统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直接插值处理,最终得到了新的风场格点数据.柳婧 使用最优插值算法将海面风矢量进行了插值融合.董志南等 采用了多种插值方法进行了插值实验,并结合实测风场风速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最终认为空间插值方法可以有效地

21、模拟出所需区域的风场环境信息.以上这些以及其他基于数学处理手段的插值方法,通过其模型原理可知,此类方法具有传统数据处理方法的快速、数据量要求小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是,高空气球的飞行领域为平流层这一大尺度的飞行高度,平流层风场环境具有着数据量小、采样难度高、且实测数据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连续等问题,因而在高空气球这一领域,对传统的基于数学处理手段的直接插值方法应用较少.基于气象学知识的风场数据修正方法则是通过结合风场的相关基础特性,在对原始的预报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后,进一步将两者进行融合修正,从而得到最终所需风场信息.B e l l e m a r e使用高斯过程将气球数据与风预测

22、融合在一起,将预测数据与气球数据加权平均,并投稿网址:w w wj s j c l y k z c o m第期崔宇轩,等:基于原位探测的高空气球风场数据修正方法 产生方差.G a n d i n 将最小方差作为约束条件,进而使用最优插值法进行了风场融合插值,最终得出所需的风场融合数据.朱成阵等 使用了气象学专业较为传统的内插外推法,收集所需位置的风场的实测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结合气象学相关知识结合最小二乘法将线性风模型与预报风数据进行了融合.但由于风场模型较为复杂,基于气象学知识的风场数据修正方法对计算机算力要求较高,且对与高空气球所处平流层这一大尺度飞行区域,传统的基于气象学知识的风场数据修

23、正方法存在着计算缓慢、算力不足等问题.现有的风场数据插值与修正方法时间和空间尺度较大,需要较多的历史数据来拟合插值函数;而对于高空气球试验任务来说,其所需预报风场的范围较小,但对实时性和精度要求较高.综上所述,基于高空气球的试验需求,为了解决目前风场数据修正方法面临的算力要求高、时效性不强及可用实测数据集小且数据密度稀疏等问题,进行实时的风场数据修正,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原位数据(I S D,i ns i t ud e t e c t i o n)的气象数据实时插值修正方法.通过使用中国某地区的历史数据寻找修正函数,并采用 年月的气象预报数据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飞行试验平台,对本方法

24、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原位探测的风场插值模型理论针对高空气球这一特殊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I S D风场插值修正方法,方法通过在高空气球执行飞行试验的区域释放探空气球,从而获得所需的原位探测数据(探空气球实测数据和高空气球自身实测数据),进而对指定区域的风场预报数据实时地进行插值修正,最终得到准确度更高、时效性更强的风场数据.本文以在中国某地区进行的高空气球试验为例,采用I S D模型对模式风预报产品的预测数据进行了修正,介绍了使用历史数据来选取I S D中相关参数的方法,最终通过实际飞行数据进行了方法验证.提出的I S D风场插值方法是一种改进的融合插值类修正方法,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个部分:)原始

25、数据收集与处理,获取模式风产品原始预报数据得到预测风场网格,获取原位探测数据得到观测风场网格;)构建基于I S D理论模型中的误差衰减模型得到误差场修正网格;)确定适用于高空气球飞行试验领域的修正参数d;)将预测风场作为背景场,误差观测风场作为修正场,两者叠加得到最终所需风场.I S D理论模型数据模式发展至今,系统误差依然存在.本文针对系统误差这一问题,以目前高空气球实验使用较为广泛的C F S v 模型N C E P气象预报数据模式风产品为例,通过整体趋势上的模型修正从而提高模式风预报产品的准确性.为了减小模式风预报产品的系统误差,本文将实时探测所得到的原位数据作为修正因子融入预报模型,进

26、而得到风矢量误差格点数据,并进一步进行格点化数据修正,从而建立基于原位数据(I S D)的气象数据实时插值修正模型来提高预报风场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曾晓青等 基于T 模式资料对北京地区 个站点进行风向、风速的MO S研究表明,提出了多种格点误差的订正方法,对预报风场结果展开了订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经向风和纬向风的订正效果比直接使用总风向的订正效果更优.故本方法亦选参考经纬向风速分解的思路,将预测及观测的风速、风 向 数 据 联合,分 解 为 东 西方 向 的 风 矢量 u风,及南北方向的风矢量 v风,分解公式如下:us p ds i n(d i r)vs p dc o s(d i r)()式

27、中,d i r为风向();s p d为风速单位(m/s);u和v分别为东西方向风和南北方向风(m/s).绘制I S D技术路线如图所示.图技术路线图I S D模型技术路线如下:)分析解包初始模式风预报产品,得到初始风的风场网格格点图.)引入原位探测数据,并对原位探测数据进行u/v风矢量分解,进而得到风矢量误差E.)构造误差衰减函数,分别对u/v风矢量进行拟合,得到经向风和纬向风各自的误差衰减函数,进而形成新网格风矢量误差网格格点图.)将模式风预报产品所生成的预测风网格与风矢量误差网格融合,最终得到基于原位探测数据的修正风网格数据.误差函数模型风作为一种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风速具有连续性,不

28、难理解,前文得到的风速适量误差E应与空间位置有着较高的关联性,即对最临近的预报影响最大,准确率也最高,随着修正格点与实测格点距离的增加,影响可能会减弱,因而需要引入与距离相关的权重来调节,将经过权重调节后的误差订正到临近格点上(式(),得到最终订正场.EOY()ddd()Y Y E()式中,E为该点误差,O为原位探测数据,Y为模式风产投稿网址:w w wj s j c l y k z c o m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 卷 品的预测风速数据,为误差修正系数,d为修正点与探测点之间的欧式距离,d为有效修正范围参数,Y 为修正后风速数据.在I S D理论模型中,有效修正范围参数d对模型的修正效果影响较为

29、直观,d的选取受与试验任务要求限制.仿真校验和对比分析 数据集进行风场数据修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初始模式风预报产品的网格精度以及准确率,即尽可能地贴近真实风场情况.在进行I S D模型实验验证时,预报风场预报数据主要来自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C F S v 模型的N C E P数据,以往的高空气球飞行试验也以C F s v 模型系列模型作为参考,历史数据也验证了C F s v 模型的可靠性.所以选择C F s v 模型的 年月的模式风气象预测产品作为预测风数据来源进行实验.考虑到高空气球的驻空阶段一般驻留在平流层的底部区域,距地面 k m左右,位于 h P a大气压 等 压 面 附 近,所 以

30、仿 真 数 据 集 参 数 选 择 为 选 择 h P a等压面模型的 经纬度网格格点.原位探测数据则选择 年月于飞行区域位置释放的探空气球所观测数据.为了评价I S D理论模型的修正效果,需要将真实风场数据与I S D模型修正风数据进行对比.但考虑到在 k m高度处,实测得到真实风场数据仅为相关探测装置自身飞行路径上的数据,即难以大面积获取该高度的风场数据,且经过以往的实际实验过程验证,可以将再分析数据作为实际风场数据.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预测数据与再分析数据采用同一模型产生耦合,最终选择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 CMWF)的系列气象再分析模型产生的再分析气象数据作为实际风场数据.在本文的仿真

31、实验中选择E R A系列最新的E R A 模型 h P a等压面模型的 经纬度网格格点风场数据.评价指标为定量地对I S D模型进行客观评价,本小节引入相关误差评价指标.考虑到高空气球有效驻留控制半径在 k m以上,选取以原位探测点为圆心,k m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作为数据评价区域.误差评价指标采用平均相对误差(MR E)来反映模拟值对于观测值的准确度.平均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M R EmmiY iOiOi()式中,m为所选评价区域内格点数量,O为原位探测数据,Y为模式风产品的预测数据,Y 为修正后风场数据,下标i为评价区域内所选择的第i个格点数据.修正仿真校验为验证基于I S D模型对模式

32、风预报产品进行修正后的风场数据对实际风场特征的拟合能力,实验选择中国某地区地区 年 月第一个星期 h P a等压面气象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下文中绘图所选用数据时间以 日UT C时间 时 h P a等压面气象数据为例.修正实验可视化为使实验数据可被直观地表示,选择采用绘制风场矢量箭头图的方法,将数据可视化显示.解包原始模式风产品气象数据如下,并绘制初始模式风预报产品如图、所示.图初始模式风产品图初始模式风产品(局部放大图)在获取探空数据(原位数据后,由I S D模型进一步得到风矢量误差矢量,如图、所示.图风矢量误差图由图、可较为直观地看出,风矢量误差随着与实测数据点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将所得到风

33、矢量误差场叠加至模式风产品上进而可得修正对比如图、所示.投稿网址:w w wj s j c l y k z c o m第期崔宇轩,等:基于原位探测的高空气球风场数据修正方法 图风矢量误差图(局部放大图)图修正对比图图修正对比图(局部放大)图、中,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维度,风速大小与箭头长度正相关,最细箭头为模式风产品初始预测风场数据,最粗箭头为再分析风数据即真实风场数据,最后一种箭头为基于I S D模型修正后的风场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I S D修正风数据与真实风场风矢量的夹角要比模式风产品的预报数据与真实风场风矢量的夹角小,且长度也更加接近,即I S D修正风数据与实际风场数据更为贴近,可

34、达到提高模式风预报产品准确度的研究需求.数据指标评价为了对I S D修正方法的修正效果进行严谨客观的评价,选取 月第一个星期的数据进行I S D修正实验,并分别求取每组数据的u/v风矢量模式风预报产品的初始MR E及分别选取d为 k m、k m、k m、k m时的I S D修正风产品MR E,将模式风预报产品的MR E记为初始模式风,I S D修正风产品的MR E对d选择一致的组取绝对值后求均值,最终可得,各项误差评价指标均值如表所示.表 I S D选取不同修正范围的MR EMR E初始模式风不通修正范围d下的I S D修正模型 u v 从表可知,在使用I S D模型进行误差修正时,I S D

35、数据修正 方 法 对 风 场 数 据 的MR E有 减 小 作 用,u矢 量 风MR E随着修正范围d的增大而增大,而v矢量风MR E随着修正范围d的增大而减小考虑到风速信息再时空中为连续值,I S D修正方法基于原位探测技术,原位探测对与探测位置距离近的格点影响更大;及d越小,I S D方法的修正效果应越优.但在v矢量风修正范围d为 k m时,I S D修正风的MR E大于初始值.考虑到预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且有突发恶劣天气等情况,对数据集进行检查.经检查后发现,在 年 月 日 时(UT C时间)的预报存在较大误差,v矢量风初始预报结果MR E达到 ,详细数据如表所示.表 月 日 时数据(

36、UT C时间)MR E初始模式风第一章不通修正范围d下的I S D修正模型 u v 表 I S D不同修正范围的MR E(剔除异常数据)MR E初始模式风不通修正范围d下的I S D修正模型 u v 由表可知,I S D修正方法可降低模式风预报产品的平均相对误差(MR E)且修正范围参数d越小,修正效果越优.考虑到上文 小结中分析d最小为 k m,故针对高空气球飞行试验领域I S D修正方法修正参数d选为 k m.实验验证借助中科院高空气球实验平台对I S D修正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如图所示.使用中国某地区探空数据对模式风产品使用I S D修正方法进行修正(修正参数d选取为 k m),并使用高空

37、气球搭载风速计等所需测量设备,最终通过高空气球球载设备所测实际风速数据对I S D修正风结果进行检验.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将探空气球实测数据做为I S D修投稿网址:w w wj s j c l y k z c o m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 卷 图中国科学院某高空气球飞行实验正模型所用的原位探测数据,对初始模式风预报产品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预报数据与高空气球自身所测风速进行对比验证.探 空 球 实 测 得 到 所 处 飞 行 区 域 p h a高 度 处u风 m/s,v风 m/s,初始模式风预报产品显示该飞行区域 p h a高度u风 m/s,v风 m/s;高空气球飞行实测 p h a飞行区域u风

38、m/s,v风 m/s,初始模式风预报产品显示 p h a飞行区域u风 m/s,v风 m/s.使用I S D修正方法,基于探空实测数据进行修正,修正参数d默认选为 k m,可得高空气球飞行位置修正风速信息为u风 m/s,v风 m/s.u风误差由 m/s变为 m/s,降低了 ;v风误差由 m/s变为 m/s,降低了 .结束语面对稀疏的平流层风场数据,本文基于原位探测数据提出一种针对飞行任务所需范围内的平流层风场水平分量数据的修正方法,有效地提升了模式风预报产品的准确度,并得出以下结论:)将模式风产品预报数据与原位探测数据相结合,通过提高对原位探测数据的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提高了模式风产品的预报准确度

39、.)仿真结果表明,I S D修正方法可减小风场预测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MR E),且I S D方法对东西风分量的修正效果优于南北风分量.)实验结果表明,并在实际飞行实验任务过程中将u风的误差由 m/s变为 m/s,降低了 ;v风误差由 m/s变为 m/s,降低了 .在计算速度方面,基于I S D模型的修正方法计算耗时均低于 s,可满足高空气球飞行任务需求.初步实验结果验证了I S D修正模型对提高模式风预报产品的作用,但目前相关的实验验证次数略显不足,应在后续实验中继续进行对I S D修正模型的验证和完善.参考文献:Y OUNG M,K E I THLS,P AN C O T T IA A n

40、o v e r v i e wo f a d v a n c e dc o n c e p t s f o r n e a r s p a c e s y s t e m sC/P r o c e e d i n go f t h e t hA I AA/A S ME/S A E/A S E EJ o i n tP r o p u l s i o nC o n f e r e n c e&E x h i b i tD e n v e r,C o l o r a d o:A I AA,祝榕辰,王生,姜 鲁 华超 压 气 球 球 体 设 计 与 仿 真 分 析J计算机仿真,():秦利宇,戴秋敏平流

41、层浮空器的现状和技术趋势 J科技创新与应用,():邓小龙,杨希祥,朱炳杰,等智能平流层浮空器L o o n关键技术分析与仿真研究 J航空学报,()B E L L EMA R E M G,S A L VA T O R EC,S AMU E LCP,e ta l A u t o n o m o u sn a v i g a t i o n o fs t r a t o s p h e r i c b a l l o o n s u s i n g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l e a r n i n gJN a t u r e,():翟嘉琪,杨希祥,邓小龙,等不确定风场下平

42、流层浮空器全局路径规划研究 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胡康,周江华,张晓军一种基于地转风模型的平流层风场插值方法 J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YA J I MAN,I Z UT S U N,I MAMUR AT,e t a l S c i e n t i f i cB a l l o o n i n gM S p r i n g e rN e wY o r k,V E R NO NJ WT h eU Sl o n gd u r a t i o nb a l l o o nf a c i l i t ya tM c M u r d os t a t i o nJ P r

43、o c e e d i n g s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s t r o n o m i c a lU n i o n,(S ):蔡远文,程龙,辛朝军,等航天装备测试技术现状与发展 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I Z UT S U N,I I J I MAI,KAWA S AK IT,e ta l J a p a n e s ep o l a rp a t r o lb a l l o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f r o m t o JA d v a n c e si nS p a c eR e s e a r c h,(

44、):姜鲁华大 型 高 空 气 球 的 球 形 设 计 及 形 变 和 变 工 况 研 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黄宛宁,张晓军,李智斌,等临近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J科技导报,():J A R D I N M,E R Z B E R G E RHA t m o s p h e r i cd a t aa c q u i s i t i o na n d i n t e r p o l a t i o nf o re n h a n c e dt r a j e c t o r yp r e d i c t i o na c c u r a c yi nt h eC e n

45、 t e r:T R A C O Na u t o m a t i o ns y s t e mC/P r o c e e d i n g so ft h e t h A e r o s p a c eS c i e n c e s M e e t i n ga n d E x h i b i t W a s h i n g t o nDC:s n ,:柳婧基于最优插值方法的中国近海海面风场资料融合研究 D北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董志南,郑拴宁,赵会兵,等基于空间插值的风场模拟方法比较分析 J地 球 信 息 科 学 学 报,():李崇银,李琳,谭言科,等平流层气候 M北京:气象出版社,G AN D I NLSO b j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f i e l dJG i d r o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h e s k o e I z d a t e s t v o,朱成阵,程农,李清,等终端区四维轨迹预测 J系统仿真学报,(S):曾晓青,赵声蓉,段云霞基于MO S方法的风向预测方案对比研究 J气象与环境学报,():倪鹏,孙富荣基于相似日和风速连续性的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 J山东电力技术,():投稿网址:w w wj s j c l y k z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