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文考释二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59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文考释二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文考释二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文考释二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68 文博2023 年第 4 期金文考释二则*王英霄1、2(1.石家庄铁道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2.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89)摘 要:卫量中的“”为从豆从廾从米从禾的“登”字,表人名。“”从米从斗,为“料”字,由称量物品名物化而表量器的自名,当是根据器物功用而命名;己侯貉子簋盖中的“”字宀下部“”可隶定为“重”,在简帛文献中,从“重”得声的字往往写作从“主”得声,“”当释为“宔”,“宔”与“主”通,“己(纪)姜用”应隶定为“己(纪)姜石用宔(主)”,“”为“掌管”义。关键词:登料宔Abstract:In measuring terms,the charac

2、ter should be 登 that is composed of the a 豆 dou stemmed plate,廾,a 米 mi rice,and a 禾 he grain,representing a personal name.The character 料 liao contains a 米 mi rice and a 豆 dou stemmed plate,and signifies measurements”.It is a self-named term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likely derived from its actual f

3、unction.In the inscription on the lid of the Marquis of Jis hezi gui container,the 宀 part in the character under can be determined as 重,which,in bamboo and silk texts,often substitutes for 主 in phonetic loans.Therefore,己(纪)姜用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己(纪)姜石用重(主)which means used for weighing and handl

4、ing.Key words:Deng;Liao;Measurements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金文与简帛文献互证推动了古文字考释、文献释读的发展。“商周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的本体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光靠内证突破已难乎其难。在这样一个关口,利用新出土的简帛文字材料,特别是战国简帛资料来释读商周未释古文字无疑是未来古文字考释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样,只有联系商周古文字来研究战国简帛文字,才能真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简帛研究更透彻深入。”1金文中有丰富的名物词、动词,有一些词还有待探讨。现尝试结合传世文献、简帛等材料对卫量中的“”、己侯貉子簋盖中的“”进行考证。一、卫量中的“”春秋时期量器“卫量”的器形

5、和铭文拓本收录于商周金文资料通鉴2(以下简称通鉴)(图一)。该器现已散佚,关于铭文的释文,殷周金文集成释文隶定为:“卫师铸囗”3,通鉴与殷周金文集成 均隶定为:“衛(師)辛”4。从字形上看,前三字为“卫(师)辛”是毫无疑问的,第四个字“”与“铸”字差异较大,“”和第五个字“”学者们讨论较少,笔者认为“”和“”应隶为“登料”。登,古文字作“”(合 8564,合为甲骨文合集的简称,8564 为图版编号,下同。),或从豆从廾作“”(合 00358)、“”(合 06643),像手持豆以祭祀之形体,或作“”(伯簋甲),茽侯簋:“(茽)(侯)乍(作)(登)寶(簋)”之“(登)寶(簋)”即用來進獻的寶簋;或

6、增“米”“禾”作“”(合2278)、“”(合 38691)、“”(合 38695)、“”(合 38689),表示豆中盛米梁以祭,卫量中项目基金: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世界文字资源库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22JZD033)、北京语言大学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东周青铜器自名的地域特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69 史迹考述的“”正是表示此义的“登”字,从豆从廾从米从禾。“”下部的“”为“禾”的残形,“禾”字古文字字形为(合 33311)、(亳鼎)等,从禾之字如“啬”或从两禾形作(合 13399 正)、(合 01027 正)。“登”在古文字中可作人名,如登铎:“子(登)(择)其

7、吉金,自乍(作)龢(铎)”(铭续1048),登卣:“(登)乍(作)尊彝”(铭图 13008),“”在此亦作人名。陶文中有“”(古陶文汇编 3.725)二字,关于其中的“”字,裘锡圭先生在战国文字中的“市”一文中有详细论述5,现转录如下:齐陶数见“(主?)”印文(见簠瓦、合证等书),格式与齐量器印文“主豆、主区”等全同,似乎也是量器名,疑当释“料”。说文:“料,量也。”用以料物之器即名料,与用以量物之器即名量同例。吴振武先生赞同裘锡圭先生的“”为量器之名的说法,但认为“”右侧的“”并非“斗”或“升”字,且“料作为量名在文献上也得不到直接的证明”,吴先生认为“”为从“米”从“豕”省声,为齐有五量:

8、“升、豆、区、釜、钟”中的“钟”字的异体 6。魏成敏、朱玉德将“”释为“”,即“升”,为齐五量之一7。裘锡圭先生在后来的 齐量制补说8 一文中改为赞同魏成敏、朱玉德的观点,指出“”所从的“”为“升”的简率写法,并与关于侯马盟书的几点补释 一文指出的齐陶文“”为“”字进行互证 9。按:“”为“(升)”字的观点已为多数学者所从。类似写法的“”又见于的 2004 年在山东青州市出土的战国齐器平一升分银盘甲(铭续1393):“一(升)分”、受一升分银豆(铭续1391):“一(升)分”、平二升分银匜(铭续1395):“二(升)分”,其中的“()”即为“升”,字从“米”“大概是因为升是量粮食用的量器”10

9、。“”是具有齐地域特色的“升”字。“”虽不是“料”字,但裘锡圭先生的论述却给笔者带来很多启发。说文解字斗部:“斗,十升也。象形,有柄。”11“斗”的古字形具有地域特征,或作(战国韩郐厨鼎)、(战国秦中敃鼎)、(战国王后中官甗),或作(战国晚期赵土匀錍),上博三周易 15中的“”为加注声旁“主”的“斗”字,隶定作“”,为星宿名;“升”或作(战国高陵君鼎)、(战国巍鼎)。“斗”“升”为同源分化关系,二者常常混用,如战国中期的公厨左官鼎“谷(容)一(斛)”之表容量单位的“(斛)”字从“升”;战国早期后匫衣箱中的“斗”写作。郭店唐虞之道 15、16、17:“夫古者(15)舜居于草茅之中而不忧,(升)为

10、天子而不骄。居草茅之中而不忧,知命(16)也。(升)为天子而不骄,不 也。”12中的“”为“升”字,表上升义。“米”古文字作“”(合 34165)、(合32024)。“”从米从斗,为“料”字,表量器自名。说文解字斗部:“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1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料,量也。量者、称轻重也。称其轻重曰量。称其多少曰料。其义一也引申之、凡所量度豫备之物曰料。”14张舜徽约注:“料、量双声,语之转耳。”15战国策秦策四:“三之料天下过矣”16中的“料”即为量也。清华简(三)芮良夫毖 20、21:“(料)和庶民”17,国语周语上:“乃料民于太原”,韦昭注:“料,数也。”18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

11、十八种内史杂 194:“有实官縣21图一卫量器形图及铭文拓片1.卫量器形2.铭文拓片 70 文博2023 年第 4 期(料)者”19,说文解字斗部:“料,量也。”“縣料”表“称量”20。睡虎地秦简中的“縣料”一词又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校律11:“縣料而不备者,钦书其縣料殹(也)之数。”21“”是“料”字,由称量物品名物化而表量器的自名或由所料之物引申指料物之器,当是根据器物功用而命名。金文中有很多類似依據用途而定名的例子,如鬲(铭图 02847):“肈家铸乍(作)()”之“(-)”是由烹煮祭祀所用的祳肉而名物化表示盛祳肉之器鬲的自名。“”为“料”作为量名提供了出土文献材料方面的证明。除了表示量器

12、自名,“料”也可表乐器名,尔雅释乐:“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郭璞注:“料者,声清而不乱。”22“小者谓之料”中的“料”为乐器。金文中“料”的用法还表示职官名,如春秋晚期的司料盆盖(铭图06254):“司(料)所持”之“(料)”为“职官名用字”23。战国早期齐国的子禾子釜(铭图 18818):“关人筑杆戚釜,闭料于外,釜而车人制之。”由于所属辞例有残氻,“料”字字义代考,疑表示材料、对象义。金文器物自名中的类似形体又如战国时期楚量器郾客铜量铭文“(以)賹(?)()”中的“”从斗少声,冯胜君先生认为其为郢大府量器物自名“”的异体,释为“筲”24。清华简(一)尹至 5中有一个“料”的同形字“”。

13、清华简(一)尹至 5:“自西捷西邑,其有夏。夏(播)民入于水曰战,帝曰:一勿遗。”整理者注:“,说文古文番,读为播,国语晋语二注:散也。”25“播民”为逃散之民。或有学者认为“”为从米从斗的“料”字 26,笔者认为将“”释为“播”与文义更相合,所从之釆旁“已经讹作米形但是古文字中釆与米形体相近,釆字常见讹作米形之例子”27。故(),从斗,釆声,读为“播”。清华简中类似的“播”又见于清华简(七)越公其事 4、5:“寡人不忍君之武励兵甲之威,(播)弃宗庙,赶在会稽,寡人有带甲八千,有旬之粮。”清华简(七)越公其事23:“余其与吴(播)弃怨恶于海济江湖。”整理者指出“”读为“播”,“播弃”即“弃置”

14、28。二、己侯貉子簋盖之“石(祏)用”己侯貉子簋盖为西周中期器,现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馆,拓本、器形见图二,铭文释文如下:己(纪)(侯)貉子分己(纪)姜宝,乍(作)(簋),己(纪)姜石(祏)用,用匃万年。通鉴和殷周金文集成29将“”隶为“石(祏)用”,没有过多解释。郭沫若先生认为这是纪侯媵女之器,并和唐兰先生都认为“石”是纪姜名30。对于“”字,学者们有以下考释观点:吴闿生:“与略同盖行旅作用。”31李孝定:“从宀从车,而形不可识,吴氏谓是字,其说无据。”32 陈汉平:“据己侯貉子簋铭文文义,知 字为字讹变体,此字当释为,簋铭当读为己姜石用用匃万年”3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隶定为

15、“厘”,其所在句子为“纪姜石用厘用介万年”,无具体考释34。陈英杰:“此字下部很可能是车。纪,姜姓,但由铭文似不能确定是否媵器。此器当是己姜由于分到宝物而作器,器主是己姜。”35按:“”作(酉卣)、(家尊),“”12图二己侯貉子簋盖1.己侯貉子簋盖器形2.铭文拓片 71 史迹考述作(善夫山鼎),“厘”作(师酉簋)、(陈簋盖),“车”作(子禾子釜)、(九年卫鼎),这些字形与均不类,笔者认为的下部应隶定为“重”,当释为“宔”。“重”的古文字字形为(井侯簋)、(先秦货币文编二五)、(先秦货币文编二三),或省写作(春成侯钟)、(古玺文编3493),字形“”的宀下部分“”应是“重”的形近讹字。“重”定母

16、东部,“主”章母侯部,二者声音相近,在简帛文献中,从“重”得声的字往往写作从“主”得声,如“”与“踵”、“迬”与“动”、“迬”与“重”、“”与“重”、“”与“重”36,清华简(柒)越公其事 1:“乃使大夫(種)行成于吴师”37 中的“種”写作“”。说文解字系传:“宔,宗庙主石也。从宀,主声。臣锴曰:以石为藏主之椟也。春秋左传曰:“许公为反祏主。”本作此,假借主字。”38“宔”又与“主”通,如上博五三德四:“君无(主)臣,是谓危。”39“主”有动词“掌管”义,如:尔雅释诂:“尸、职,主也。”邢昺疏:“主,皆谓为之主宰也。”40孙子兵法计:“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李筌注:“主,掌也。”41“

17、”或亦是“掌管”之义。金文“用 A 用匃”的辞例多为“用烝用尝,用孝用亯(享)。用匃眉壽無疆”(姬鼎)、“用乍(作)尊鼎,用匃眉壽”(師父鼎)、“用乍(作)朕皇考癸公尊鼎,用亯(享)孝于文申(神),用匃眉壽”(此鼎甲)、“用卲(昭)洛(格)朕文且(祖)考,用祈多福,用匃永令(命)”(大師虘豆)、“朕皇考德弔(叔)大林鐘,用喜侃歬(前)文人,用祈屯(純)魚(魯)永令(命),用匃眉壽無彊(疆)”(師臾鐘)等等。“A”字多为动词“孝”“享”“作”“祈”等,“”的动词“掌管”义也符合金文相关辞例。己侯貉子簋是否是媵器还缺乏更多的材料佐证,“”字或从郭沫若和唐兰先生的观点为纪姜名,“己(纪)姜用,用匃万

18、年。”应隶定为“己(纪)姜石用宔(主),用匃万年”,表己(纪)姜石掌管此器并祈求万年(福泽)。注释:1赵平安郭店楚简与商周古文字考释M/赵平安: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续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442吴镇烽商周金文资料通鉴CD西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20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六卷)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1:20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七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55885裘锡圭 战国文字中的“市”J 考古学报,1980(3):285 2966吴振武试说齐国陶文中的“钟”和“溢”J考古与文物,1991(

19、1):67 707魏成敏,朱玉德山东临淄新发现的战国量器J考古,1996(4):26 288裘锡圭 齐量制补说J 中国史研究,2019(1):5 389朱德熙,裘锡圭关于侯马盟书的几点补释G/朱德熙,著 裘锡圭,李家浩,整理 朱德熙古文字论集 北京:中华书局,1995:5810李家浩西辛大墓银器铭文及其年代J中国文字学报,2017:29 3511许慎 说文解字 M 北京:中华书局,1963:30012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荆门市博物馆,编著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1)郭店楚墓竹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6113许慎 说文解字 M 北京:中华书局,1963:3001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

2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1815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48916刘向,集录.范祥雍,笺证.范邦瑾,协校战国策笺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8317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M上海:中西书局,2012:14618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 国语集解 M 北京:中华书局,2002:2419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6320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63 72 文博2023 年第 4 期2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

21、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7122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723张世超,孙凌安,金国泰,等 金文形义通解 M 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330924冯胜君读上博简缁衣札记二则G/朱渊清,廖名春,主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452 453;冯胜君论郭店简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语丛一三以及上博简缁衣为具有齐系文字特点的抄本D北京:北京大学,2004:26725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M上海:中西书局,2010:13026赵思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集释及

22、专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57 5927石小力据清华简(柒)补证旧说四则G/张显成、胡波主编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九辑)成都:巴蜀书社,2017:1428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M上海:中西书局,2017:116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216030郭沫若郭沫若全集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02;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4831李孝定,周法高,张日升金文诂林附录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7:19

23、3232李孝定,周法高,张日升金文诂林附录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7:193233陈汉平金文编订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18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三卷)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1:21935陈英杰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08:70136白于蓝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汇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164,16537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M上海:中西书局,2017:11438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15039马承源,主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9040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41孙武,撰.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2:9责任编辑:高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