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文化引领及其理论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59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文化引领及其理论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文化引领及其理论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4收稿日期:2 0 2 3-0 1-1 9民族宗教研究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文化引领及其理论建构汪倩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安徽合肥230001摘要:宗教工作始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指导地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做好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阐释;用好革命文化资源,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植人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词:二十大精神;宗教;中国化方向;

2、文化中图分类号:D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8-90 1 2(2 0 2 3)0 1-0 0 44-0 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 I宗教工作始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发挥其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进程中的引领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进程中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学界从文化角度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理念上的契合性、社会主义

3、核心价值观的宏观引领性分析上,对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仍然缺基金项目:2 0 2 2-2 0 2 3 年度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课题“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XT202209)成果。作者简介:汪倩(1 98 6),女,安徽宿州人,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社会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社会文化。45No.1Gel.133Mar.2023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2023年3 月第1 期总第1 3 3 期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乏对具体文化形态引领作用的分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总的方向,具体文化

4、形态的引领作用各有所长。深入探究文化引领的作用,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体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中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

5、教理论坚持人民立场,构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我国宗教话语体系。(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为分析研究宗教问题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宗教的哲学本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海中的特殊印象,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现象,短时期内不会自行消亡。因此要把握宗教发展规律,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其长期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阶级社会里,宗教的社会功能更多地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吕大吉先生指出:“按照社会功能学派的说法,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在于

6、它能够维系社会的稳定和一体性。”3 这是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中宗教不会短时期自行消亡的根本原因。虽然目前我们已经不处于阶级社会了,但是宗教在信教群众中还具有慰籍人们情感和精神的作用。梁漱溟曾经指出:“所谓宗教的,就是以超绝于知识的事物,谋情志方面的安慰和勋勉的。”4 这是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辩证分析其双重社会作用的看法,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直接体现。当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要求我们做好宗教工作要趋利避害。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人心、实现复兴,又要意识到我国宗教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存在消极作用,宗教领域的安全隐患不能忽视。(二)中国特色社

7、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人民立场2021年1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5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性质和宗旨决定了这一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前提下长期领导宗教工作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百年党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历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史来看,同样是一部党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1 92 2 年46民族宗教研究向导发刊词曾指出,群众的言论、集会

8、、结社、出版、宗教信仰具有自由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已经成为群众生活的必需品。1 93 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保障工农劳苦民众有真正的信教自由。实际上,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开始形成。1 93 8 年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决议案指出,给予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和宗教信仰自由。1 942 年新华日报刊发社论文章共产党对宗教的态度,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毛主席当年在党的七大报告中也指出,根据信仰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存在;只要信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

9、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宗教信仰自由权。1 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1 98 1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继续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 98 2年究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并延续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人民立场。这些阐述和政策,正是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础上,随着中国的实践,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而这一理论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人民立场,这也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三)木构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我国宗教话语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

10、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导国际话语体系,挤压中国话语空间,肆意歪曲抹黑我国宗教,对我国宗教舆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干扰了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更威胁了国家安全。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在中国化进程中,同样需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宗教话语传播体系。构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宗教话语体系是尊重我国宗教基本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必然要求。王作安指出:“能够延续至今的宗教,都经历了与所处社会文化的深度融合。一部中国宗教的历史,

11、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宗教逐步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6 宗教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我国宗教要向中华文化渐进而求得更好发展。宗教在阐释和传播过程中,要自觉构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话语体系,这是我国宗教在世界宗教之林中的鲜明标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求构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宗教话语体系,比如中国各宗教的传统之一一讲经说法。我国目前存在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在传入中国后,都积极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相适应,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讲经传统。王作安曾指出:“要支持我国各宗教运用中国语言、中国表达方式,做好宗教经典的翻译、选编、注释工作,这是研究和阐释宗教思想的基础性工作。”7 我国宗教持续发展的源头活

12、水和滋养之基就是中华文化,某种意义上,构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宗教话语体系也是中华文化作为母体文化包容性立体性丰富性的特质体现。47No.1Gel.133Mar.2023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2023年3 月第1 期总第1 3 3 期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二、积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精神引领2022年5月2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充分运用中华

13、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8 宗教中国化,从宏观方面体现为政治上的认同、文化上的融合、社会上的适应,而文化上的融合更具有本质的特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积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精神引领,具体体现在:(一)“和而不同”文化与我国宗教的包容性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和而不同”的特质,这里突出“兼容并包”精神。国语中史伯日:“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道德经中提到“道法自然”“知常容,容乃公”。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而言,“和而不同”的包容性体现在主张和谐统一。在宗教中国

14、化进程中,这种文化精神使不同的宗教在中华大地上能够和谐相处。因此,所谓“佛教中国化”并不意味着失去其主体性和价值观,而是交流互鉴,融为一体。所谓“宗教中国化并非彻底“化”掉,而是在适应中国本土文化、政治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9中华文化尊重外来文化和宗教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中华文化正是由于这种开放包容精神,所以一直以广阔胸怀吸纳外来文化,并经过浸润和转化,不断发展。有学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追求上形成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智慧,即“和而不同”。政治方面,追求民族统一的“大一统”观念,主张“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对外方面,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精神,主张吸纳百家之长、兼集八方精义

15、,主张世界人民的团结统一。1 0 1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儒道互补精神,外来文化和宗教进入中国想要得到更好发展,大多自觉经历中国化过程。佛教中国化是典型。如佛教要求出家修行,而传统文化强调“父母在,不远游”。佛教要求信徒禁欲,而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I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以孝事君则忠。”【1 2】早期佛教如何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扎根是其传播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后,通过依附神仙、方术、道家、玄学等方式试图融入中华文化,同时适当改变自身的原始教义,重新“打扮”自己。

16、历史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都是如此。明清回儒们提出“二教同源”说,认为伊斯兰教的教义与儒家的纲常伦理同出一源,把伊斯兰教忠于真主的教义同中华传统文化忠君忠父结合起来,才是穆斯林的义务和对真主的功业。13(二)“中正平和”文化与我国宗教的非极端性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中正平和”的特质。“和”字历史悠久,比较早地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后引申为“和48民族宗教研究睦”“和谐”“协和”“调和”之意。易中孚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4 道德经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1 5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中开篇即说:“天

17、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 6 中庸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董仲舒指出,“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北宋程颐指出,“若至中和,则是达天理”;北宋司马光日:“苟不能以中和养其志,气能浩然乎!”清代戴震日,“中和,道义由之出”。传统哲学思想同样涵养我国宗教的中庸和谐思想,不极端不偏激,而是同所处时代、所处社会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任何宗教的生存发展,都必须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世界宗教发展传播的普遍规律。”1 7 李泽厚曾从美学角度指出,中国美学以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为历

18、史根基,以“浩然之气”和“天人同构”为基本特点。非酒神型文化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对感性既肯定又节制,对人生既超脱又现实。既不排斥感性快乐,重视满足感性需要,又同时要求节制这种欢乐和需要。即使是庄子自由无所待的人格想象,以及禅宗心空万物的超越世俗,也都没有越出这个“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儒学规格。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各代思想家的不断阐释下,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标识性的中华“和”文化中正平和。“中正平和”在政治、社会、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的这种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得中国传统社会治理因礼乐而有序,因节制而稳定。受这种哲学背景影响,我国宗教不太容易出现极端性(三)“友善孝道”文化对我国宗教的道德引领中华

19、传统文化重道德重人伦,“友善孝道”可谓是突出特点。传统儒家思想追求的“仁”,道家思想追求的“道”,佛教的“慈”,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内核最深层的友善观。“友善”这个词比较早地出现于汉书伍江息夫传:“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同郡,相友善。”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孝道文化,是一个从个体到整体、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一体的综合多元文化体系。周代将“孝”作为人的基本品德,春秋时期这种礼教得到强化。左传指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为“六顺”。孔子继承前代的思想,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把“孝”放在教育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20、之本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以“人性善”论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即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忠、信。孟子还指出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奔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进入中国的宗教解除立足困境的最可行方法,就是将宗教教义中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理念相结合。历史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无不是遵循这一规则,并找到适应的方法。中华优49No.1

21、Gel.133Mar.2023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2023年3 月第1 期总第1 3 3 期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秀传统文化的友善孝道观念浸润我国宗教,使得我国宗教健康有序发展。而宗教教义发展演化过程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体现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劝人立善立德,培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引导信教群众向上向善,积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四)“崇俭戒奢”文化对我国宗教的传统引领我国崇俭戒奢、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历史悠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就倡导勤俭节约。左传日“俭

22、,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日“俭节则昌,淫则亡”;韩非子日“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荀子日“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李商隐咏史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诸葛亮诚子书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历代圣贤都把“崇俭戒奢”作为一种修身、齐家、治国的处世之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讲的都是对“奢”的贬斥,对“俭”的推崇。“崇俭戒奢”在中国传统里是一人、一家、一国有所成就的基础。论语中“一肇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君子追求理想信念而不为外物所累的集中体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发源

23、于或传入中国的各宗教大都具有崇俭戒奢的传统。2 0 2 1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道:“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三、高度重视革命文化对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强大助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24、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非凡斗争中培育创造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及其成果,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高度重视革命文化的强大助推力,借助革命文化厚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厚植爱国主义铸牢核心精神回顾近代百年历史,帝国主义列强曾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宗教传布大多充当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不少西方来华传教士参与到贩卖鸦片、向西方侵略者提供情报等活动中

25、。当时流传着“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的话语。西方教会势力在近代中国的拓展,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丑陋暴行的文化侵略过程。今天,我们要用好红色文化,鼓励宗教界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50民族宗教研究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四史”,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激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爱国情感,把宗教工作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联系在一起。(二)突出集体主义培育重要力量牟钟鉴指出,中国文化传统在结构上呈、二、三、多”的态势:“一”指以儒学为主干或底色;“二”指以儒、道互补为基脉;“三”指以“儒、佛、道”

26、三教为核心;“多”指兼容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儒、道、佛”三教合流经历了求同、会同、创新、扩散几个阶段,对各民族文化和外来宗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思想的核心是儒释道三教,其中儒学是主导,道、释均受儒学滋养。陈来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凝练为四个显著特点,即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集体高于个人、公而忘私等思想观念,影响深远。在革命年代,这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更是典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可以把革命文化突出的集体主义作为引领,更好地结合我国宗教教义中重集体主义的思想,培育这种奉献精神,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广泛践行社会主

27、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二十四条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支持和引导宗教界人士对宗教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释”【1 8 。理论是先导,关键靠行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28、,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宗教自身发展,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引领作用,具体还要坚持以“导”的态度做好宗教工作,重视“政教学”三界的文化互动。(一)坚持以“导”的态度做好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键在导,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动权”。这一论断为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六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保护

29、合法、制止非法、遇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坚持“导”的态度,也是基于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宗教工作的两种态度:一种主张“放”,认为宗教信仰完全是个人自由,没有必要管理,片面夸大宗教的积极作用,忽视宗教背后复杂的政治因素;另一种主张“收”,认为宗教是封建迷信,片面夸大宗教的消极因素,51No.1Gel.133Mar.2023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2023年3 月第1 期总第1 3 3 期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对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甚至主张用行政的方式强行消灭宗教。这两种态度实际上都

30、是偏颇的。我们既要看到宗教有心理调节、道德制约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宗教对人们意识的麻痹和控制。坚持以“导”的态度,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引导信教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争论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式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制的方法去解决。”邓小平同志说:“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但是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利益相违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

31、时代中国共产党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平和宽容、友善孝道等观念引领广大信教群众。纵观整部中华文明史,任何一种外来宗教都未曾在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西晋高僧道安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明清时期伊斯兰教王岱舆说“忠于真主,更忠于君父,方为正道”,等等,都表明我国宗教这种显著的社会适应性。深入挖掘我国宗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发展、凝聚向上向善力量的内容,进一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重视“政教学”三界的文化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马克

32、思主义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力度。统战宗教干部要加强上岗培训,宗教界代表人士要以政治培训为主,宗教学研究队伍要注重在大是大非面前检验人才。”1 9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这三支队伍,是当前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主要践行者。宗教界代表人士要努力加强学习,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宗教学研究队伍,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要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中华优良传统的阐释。统战宗教干部既要了解具体的实际,又要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结信教群众。三支队伍要在加强学习方面做足功课,提升文化引领宗教工作的能力。三

33、支队伍还要加强合作,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作出更多贡献,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 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 0 2 2-1 0-1 6)2 0 2 2-10-25 J.https:/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8:6 2.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99:98.5 1 9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2 0 2 1-1 2-3)2 0 2 1-1 2-4.h t t p:/ 7 王作安.涵养我国宗教的中国文化气质N,人民政协报,2 0 1 9-0 5-3

34、0(8)。52责任编辑:宋任姐娜民族宗教研究8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2 0 2 2-5-2 7)2 0 2 2-5-29.http:/ 0 2 0:6 46 7.1 0 施保国.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五个性”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 0 2 2(1):99.1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9:2.1 2 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孝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99:3-4.1 3 汪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J】.甘肃统战理论研究,2 0 2 0(4):45.1 4】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1.1 5张景,张松辉,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2 0 2 1.1 6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9.1 7 杜尚泽,申琳,张晓松,等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一一记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并进行考察调研N.人民日报,2021-07-25(0 1).1 8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1 8-1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