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习这局部内容时,必需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到达肯定的娴熟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根底。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问。并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很多教学资源编成好玩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学问和阅历,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根底绽开想象和思索,自觉地构建自己的学问,学会计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留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详细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舞学生进展共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现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练习时我实行敏捷、好玩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学问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看发觉,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依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展探究解答;最终沟通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局部学生是有学习根底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局部学问的区分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异。大局部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表达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熟悉了20以内的数,把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展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的教师,是开启学问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识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看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展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力量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学问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供应充分展现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觉,自己探究。在合作沟通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学习。最终,在比拟中,优化算法,到达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究,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育孩子的创新力量。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许多比拟困惑和缺乏的地方。如:在练习中,有的题组是有肯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当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爱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只能制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中消失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很简单干扰学生解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先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看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信息?学生都乐观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找多余条件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题目中三个条件进展分析,让学生被动的的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个多余条件,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帮忙,应当剔除。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消失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留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思索沟通不够,学生参加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乐观性,课堂显的沉闷。
最终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情和学习乐观性。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讲课视频,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多向她们学习。
2、多学习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舞、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索,让孩子多沟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乐观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良我的缺乏,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好玩,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慢慢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