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我遵照教材的意愿,设计了两个情景,形象揭示了在平均分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分数。这样通过两次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学生先用学具通过折、涂色、说等复习了一个物体的1/4的
2、表示。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分实物及相应的幻灯片,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又将六只熊猫均分为不同的等分,逐步概括单位出“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单位“1”。2、 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3、。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
4、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用分一个奖品(物),不能得到整数结果,学生通过动手回顾了“三年级我们已初步认识的分数”引入新课,那继续探究有关分数的知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
5、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
6、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
7、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 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题目,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开拖了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