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内涵、意义与进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13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内涵、意义与进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内涵、意义与进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内涵、意义与进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66 期)2021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显示:2021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 26,73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 18.9%;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 20,056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 14.2%,我国已经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老龄化不单是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个概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老龄化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2。在人类早期认知中,老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负担,是为“消极老龄观”,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老龄化的认知开始发生转变,“积极老龄观”逐渐为大众所接受,积极老龄观包含“健康”“参与”和“保障

2、”三个基本维度,目的是使所有进入老年的人都能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为促成积极老龄化,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发出了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倡议3。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我国政府在 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4,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念与决心。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理应成为老年友好型城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1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内涵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建设“老年友好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内涵、意义与进路文立杰1,2,赵文明3(1国家

3、图书馆;2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摘要: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关键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应该紧跟老年友好型城市与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积极向老年友好型图书馆转型。文章阐述了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概念内涵以及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社会意义,同时提出注重政府与图书馆协作协同、图书馆与社会各界共同合作、图书馆与老年人群体加强互动等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具体路径。关键词: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积极老龄观;老年读者;老年服务中图分类号:G258.2;G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214(2023)06002806Building Elderly Fr

4、iendly Libraries:Connotation,Significance,and ApproachWen Lijie,Zhao WenmingAbstract:Faced with an accelerating aging society,public library,as a key compon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hould keep up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lderly friendly city and elderly friendly society,and actively transform

5、to elderly friendly library.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of elderly friendly library and social meaning of elderly friendly library construction.Inthe meanwhile,it also puts forward specific paths in elderly friendly library construction like paying attetion to collaborationbetween

6、governments and libraries,coorperation among library and all walks of life,as well as more interaction between libraryand the elderly.Keywords:Elderly Friendly Library;Public Library;Active Aging View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22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项目编号:22BH146)的研究成果之一。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028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7、 6 期(总第 266 期)型城市”;2007 年,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 )颁布,明确了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即促成积极老龄化,要求通过消融老年人城市生活中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各种有形与无形障碍,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3。此后,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下沉至社区,倡导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好型社区是指在社区范围内落实积极老龄观,具体方法是通过提供健康照护、促进社会参与和安全保障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5。相较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我国老年友好型城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内涵更加富且有中国特色。袁昕等构建了包含空间友好、制度友好、参与友好三个目标维度以及 3

8、0 项具体指标在内的老年友好型城市指标体系6。居住环境、日常出行、社会参与、文化生活、科技助老、管理保障等内容被囊括在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范围之内,并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建设规划,预计至 2035 年底,全国城乡范围内的社区将普遍达到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标准7。目前,老年友好型社会尚无明确的建设标准,部分研究者参照国内外老龄友好型城市与老龄友好型社区的相关要求,描绘了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前景。高成运认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转变为政策制度的过程,是一种平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行动8。老年友好型图书馆是老年友好型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9、的延伸与拓展,既符合“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共性要求与总体目标,又具备鲜明的行业特色,至少应包含空间友好、服务友好、理念友好三个维度。1.1基础:空间友好公共图书馆是承载老年人多样化社会性活动的物理空间。进入老年阶段之后,人体的功能会出现明显衰退,图书馆要为老年人提供舒适、无障碍、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空间,这是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基本要求。空间友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馆舍进行适老化的微改造。以便利化、人性化、标准化为原则,设置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座席、无障碍卫生间、视障阅读机、主动报警装置以及低位服务设施等,以保证公共图书馆空间对老年人的友好。二是新馆建设要充分考虑可达性与周边环境。图书馆新馆的位置

10、选择应该考虑到多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特别是步行路线的安全性,以确保老年人能够轻松、安全地到达图书馆。同时,也要考虑周边环境的老年友好程度,如医疗设施、社交设施和便利店等。1.2核心:服务友好服务友好是指公共图书馆依托现有的馆藏资源,通过服务内容的再次开发与服务结构的重新组合,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系统的特色服务,这是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核心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将“积极老龄化”的“健康”“参与”“保障”三大维度具象化为健康和社会服务、个人行为、个人身心、物理环境、社会参与、经济参与六项具体指标,虽然公共图书馆无法在每个细分领域内都发挥切实作用,但这些测量指标基本锚定了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公共图

11、书馆老年友好型服务的框架结构数字素养提升服务、社区服务、健康服务、就业服务、社会参与服务。数字素养提升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能与素养,帮助老年人积极融入数字生活的行为。社区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通过自身工作重心向社区需求转移,协助社区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与效能。健康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围绕信息服务这一核心业务,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活动等与促进健康相关的服务活动,提升老年人按照自身意愿自主活动的能力,降低老年人健康风险及社会照料支出。就业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立足终身教育与行为指引功能,改善老年人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

12、从而提升老年人积极参与的意愿与能力。社会参与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立足于第三空间的服务实践,为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提供平台和机会,促进老年人的再度社会化,扩展社会关系网络,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支持。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029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66 期)1.3关键:理念友好老年友好不仅是在公共图书馆这一物理空间内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更要将积极老龄观贯穿到公共图书馆日常服务中。一是坚持“尊重”的基本原则。这里所讲的尊重并不等同于尊老,而是将老年人看作一个有自主决定能力的参与主体。高岛凉子从记忆老化、身体老化、精神老化三个层面出发,认为老年人虽然不具备成年人那样的身心素

13、质,但也绝不是没有自主活动能力的人群9。有研究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6069 岁的低龄老人能保持其智力巅峰期80%90%的思维能力,部分老年人思维能力甚至会得到提升10。二是秉承“赋能”的服务理念。积极老龄观的核心指标是实现老年人的充分参与,而老年人的充分参与是构筑在与时代相匹配的信息获取技能与素养基础之上的,因而肩负着知识传递与社会教育职能的图书馆应该始终秉承“赋能”的服务理念,尊重落实老年人再教育的权利,发挥资源优势助力老年人基本技能与素养的与时俱进,成为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连接纽带。2建设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意义2.1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图书馆服务的迫切需求在老年人最想利用的公共设施中,图书馆

14、的排位仅次于银行和公共交通,位列第三11。免费、便利、舒适、自由的图书馆成为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的重要公共设施。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病症通过信息的沟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12。作为非专业人士(普通用户)寻求健康信息的重要起点,公共图书馆是面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咨询的重要责任主体,同时,公共图书馆还扮演着政府、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及科研机构面向用户落实健康政策的信息桥梁与决策智囊的角色,进一步强化了图书馆在维系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地位。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 明确要求开展数字助老助残行动13,“十四五”国家

15、信息化规划 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中的角色与职责14,公共图书馆成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重要责任主体。孤独程度是反映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通常会面临社会参与和社交活动减少、与朋友家人分离等问题,从而面临孤独风险。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我国老龄人口中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约占 6.4%,有时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占 30.3%15。因而老年人迫切需要一个除了居家生活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开展各类社会活动,重建自身的社会网络。公共图书馆因其公共性、共享性和社会化等特征,具备成为老年生活第三空间的天然优势,通过适当

16、的空间改造与个性化服务搭建,公共图书馆能够快速实现由知识、信息、文化的交汇点向老年人之间联络感情、展现自我、自由交流的公共空间的转化。2.2有利于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结果均等从图书馆发展史来看,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的图书馆运动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即实现图书馆使用权利的平等。1949 年,全国仅有 55 所公共图书馆16,公民的图书馆使用权利无从谈起。1949 年至 1960 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总数增长了近 20 倍,虽然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总体是免费的,但是相较于服务大众,此时的公共图书馆更强调服务于政府决策和科学研究。20世纪 80 年代至 21 世纪初,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文化事业单位的有偿服

17、务成为一种风气,公共图书馆也尝试通过提供服务取得适当收入以弥补经费缺口,因此广大社会民众的图书馆服务需求仍难以得到有效满足。2006 年起,浙江、广东等省(区、市)的公共图书馆率先实行免费向社会提供服务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公共图书馆终于向所有社会个体提供“免费公开获取”17。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免费公开,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了个人使用图书馆的权利平等,彰显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共性。但这种机会上的平等并不等同于结果上的平等,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在智力、体力及社会生存状况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因而还存在着广泛的事实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030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66

18、 期)上的不平等,尤其是老年人群体。老年人要享受到图书馆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是一定的生理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生理能力主要指个体的视力条件和行动能力,即能否具备获取服务的视力条件以及是否具备能够前往公共图书馆的行动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则是指个体是否清楚自身的信息需求,是否具备信息搜集和评价能力,以及应用相关信息作出相应决策的能力。我国公共图书馆经历着由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再由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快速迭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所涵盖的空间、技术、场景、产品等要素不断更新,对用户的信息素养要求大幅提升,因而文化水平偏低、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较弱、信息伦理知识匮乏的老年人在平等享有公

19、共图书馆服务上面临严峻挑战,因而图书馆主动向老年友好型转型成为图书馆实现使用权利均等结果的必然要求。2.3打开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缺口老年友好型社会构建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社会支持体系做支撑,在这一体系中公共服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事关老年人的基本文化权利,还在老年人的再度社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公共文化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议题,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已明确要求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4,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已经为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做了工作上的规划与安排。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要求公共文化服

20、务体系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老年人文化生活质量18。“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明确提出积极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让更多老年人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面向老年人群体开展数字技能和文化艺术培训,切实解决老年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19。但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身的复杂性,部门与领域之间在服务对象、服务能力、服务内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宏观上的规划与安排出台后不可能在多个领域内同时落地实行,还应选择有能力、有条件、有代表性的部门为突破口,先行实践以积累经验,而公共图书馆是作为突破口的不二选择。首先,公共图书馆领域完备的立法

21、为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法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规定,各级政府要根据老年人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要求设立公共图书馆时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群体特征,提供适配的设施和服务21;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要求,公共图书馆要努力满足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22。其次,公共图书馆具备向老年友好型图书馆转型的基本条件。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3,215 个,从业人员 59,301人,总藏量 126,178 万册(件),阅览座位数 134.4万个,年总流通人次 74,614 万,书刊外借册次58,730 万23。最后,公共图书馆

22、是老年人最想利用的公共设施之一,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广泛推行的总分馆制建设实现了图书馆服务向基层的有效延伸,在图书馆系统内部建立了广泛的业务指导关系,使得公共图书馆相较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其他领域更加体系化,这确保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实践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也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3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建设路径3.1政府与图书馆协作协同(1)政府主动承担主体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明确了政府在公共图书馆设立和运行过程中的责任,要求各级政府为本辖区内的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规划保障、制度保障与经费保障21,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建设同样能得到政府的制度保障。首先,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建设积

23、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将其纳入总体规划以便进行统筹考虑和宏观指导。其次,老年友好型图书馆是对图书馆既有基本职能的一种扩展与深化,要进行相应的资源采购、空间改造、设备更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03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66 期)新、人员培训,因而需要政府设立专项改造经费,并保证及时、足额拨付。最后,在相关法律法规再三强调加强老年服务重要性的前提下,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建设亟须文化行政部门制定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规范,以便在指导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开展考核工作。(2)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宏观层面,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建设

24、需要政府的领导和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只是被动接受指令的客体,公共图书馆应当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出发,以高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老年友好型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与政府保持高效协同。公共图书馆不仅要作为国家老龄政策的践行者,还应当以“国家应对老龄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谋者”来进行自我定位,将自身看作老龄社会支持体系的一部分,及时了解积极老龄化领域的新理念、新业态,进一步彰显自身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24。同时,公共图书馆要果断摒弃等和靠的思维,在高效利用政府财政拨款的同时,通过加强自身的资源整合,积极争取政府对各类养老项目的支持,填补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建设的资金缺口。3.2图书馆与社会各

25、界共同合作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西方国家的经验证明,资源投入数量始终是有限的,这是困扰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开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而对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的长期过度依赖,则容易导致图书馆自主性不足的问题。积极应对老龄化需要一个综合的、开放的社会支持体系作支撑,老年友好型图书馆作为社会支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需要不断与社会环境发生关联,通过交换资源与沟通信息等经济活动或非经济活动实现多样化的合作25。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老年服务的开展需要以专业知识、技能、人员、团队、设备为基础,长期以文化事业单位身份存在的公共图书馆短期内并不具备上述条件,因而迫切需要搭建渠道,广泛开展合作。图书馆与社

26、会组织的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图书馆与社区合作开展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读书会等,让图书馆服务走进社区,提升老年人文化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图书馆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如数字技能培训、文化课程、手工制作、健身运动等,提升老年人融入社会的能力;图书馆与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健康服务,如健康讲座、体检、护理服务等,提升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以及自我照护能力;图书馆与志愿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志愿服务,如陪伴服务、结对帮扶服务等,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3.3图书馆与老年人群体加强互动虽然在“十四五”时期我国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但相较于重度老龄化国家,这一时期

27、内我国的老龄化仍然以低老龄化为主,低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较高,这些低龄老年人不只是被动接受服务的客体,也可以成为主动提供服务的主体。在老年友好型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老年人之“用”,也要更多考虑如何“用”老年人10。首先,图书馆要将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调查作为设计具体服务项目的必需步骤,需求调查不只局限于老年人对服务类型与内容的需求,还要关注老年人在服务供给整个过程中的参与需求。其次,老年人才是最了解老年人的群体,老年人之间相互提供的精神关爱以及非常规、临时性的服务更容易为老年人所接受,因而应鼓励低龄老年人参与图书馆的志愿服务,通过建立“时间银行”等方式在老年用户之间开展互助服务,发

28、动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朗读和送书上门等服务。最后,图书馆要积极为老年人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与社会参与的途径,邀请老年人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如文化活动的策划、图书采购的建议等,让老年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2021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EB/OL.20221026 https:/ 年第 6 期(总第 266 期)2 刘文,焦佩国际视野中的积极老龄化研究 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1):167180.3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Aguide R Gene

29、va:WHO,2007.4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EB/OL.20221026 https:/ 中国房地产网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启养老新趋势 EB/OL.20230503 https:/ 网易我国老年友好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EB/OL.20211105 https:/ 新华网.“十四五”末我国将建成 5000 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 EB/OL.20201215 http:/ 高成运我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行政管理,2022,447(9):7479.9 高島涼子.高齢者図書館 J 図書館界,1993,45(1):7378.10 吴玉

30、韶把积极老龄观融入养老服务全过程 J 中国社会工作,2022,482(14):8.11 寇垠,何威亚日本图书馆参与地域综合照护网络的经验 J 图书馆论坛,2020,40(10):176183.12 戴艳清社区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初探 J 图书馆论坛,2011,31(4):138140,146.13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 EB/OL.20230107 http:/ 中国政府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EB/OL.20230107 https:/ 党俊武,魏彦彦,刘妮娜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M 北京

3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820.16 黄宗忠新中国图书馆事业 50 年 J 图书情报知识,1999(3):28.17 余胜,吴晞免费开放:理论追寻、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3):1017.18 中国政府网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EB/OL.20210308 https:/ 中国政府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EB/OL.20210628 https:/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EB/OL.20221225 https:/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EB/OL.

32、20181105 https:/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EB/OL.20190303 http:/ 中国新闻网文旅部:截至 2021 年底 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 126178 万册 EB/OL.20230503 https:/ 肖雪,苗美娟美国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历史与启示 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1):95109.25 兰建平,苗文斌嵌入性理论研究综述 J 技术经济,2009,28(1):104108.作者简介 文立杰(1988),男,博士,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人员,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赵文明(1982),男,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空间设计。收稿日期 20230510 责任编辑 徐娜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0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