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重点归纳笔记1选择题1、安徽省南部山区陵阳镇的山坳中有一处奇观“三色井”。“三色井”虽近在咫尺,三口井的水质却存在明显差异,该处砂质黏土层富含高岭土(遇水呈松散状)。图1示意“三色井”周边环境,图2示意“三色井”周边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三色井”井水最主要的补给过程依次是()大气降水坡面下渗地表径流池塘下渗地下径流A.B.C.D.(2)一号井水质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泥沙落入B.池塘含沙量大C.人工取水扰动D.砂质黏土层泛起答案:CD【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解析:(1)本题考查了综合
2、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解答】(1)三色井”位于山坳中,其水源补给,首先是大气降水,然后形成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和大气降水汇入池塘,池塘水下渗然后补给三色井。据图2显示池塘水面高出地面40厘米,故三色井井水的补给过程依次是大气降水坡面(地表)下渗池塘下渗地下径流,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2)一号井据图显示有110cm深,这个深度已经到了砂质黏土层,而砂质黏土层富含高岭土,高岭土遇水呈松散状,故因砂质黏土层泛起而形成该井水质浑浊特点,D正确,其余A、B、C自然排除。故选D。2、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
3、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加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D.地下径流量增加(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量根治城市洪灾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B.C.D.答案:C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的利弊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B3、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
4、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2)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A.盐度B.深度C.径流D.温度(3)暖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是()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C.由较高温度海域向较低温度海域D.由较低温度海域向较高温度海域(4)下图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
5、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延续了500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导致该渔场鱼群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B.人类过度捕捞C.寒暖流减弱D.地表径流减少答案:BDC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运动。(4)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掉深”
6、即海中断崖,由于海水性质出现差异,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少,而浮力与密度有关,因此可推测“掉深”为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少,B正确。故选B。(2)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应当是温度。温度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相对较大、密度较大,D正确。故选D。(3)暖流是指海水由水温相对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由于南北半球水温较高的海区方向存在差异,因此不能说是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流,C正确。故选C。(4)图示为纽芬兰渔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主要原因在于人类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匮乏,B正确。故选B。4、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
7、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图示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8月份湄公河口附近海域的盐度为一年中最低,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附近有寒流流经D.附近有暖流流经(2)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改变气候类型,影响农业布局B.河流水位降低,三角洲面积扩大C.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加重D.海岸线倒退,缓解雨季洪涝影响答案:AC【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2)本题主
8、要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解答】(1)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69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为雨季,这时河流水量增多,河口附近的盐度较低。故选A。(2)干旱对该区域的影响有:入海河水减少,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造成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化加重,生态环境恶化。故选C。5、传统城市建设处处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很容易造成逢雨必涝的现象。“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
9、1)(3)题。下列城市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是()A.乌鲁木齐B.呼和浩特C.拉萨D.成都答案:D【提示】城市化的利弊昼夜长短的变化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6、红海是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水深处水温也达21。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B.地壳运动活跃C.信风控制D.海洋生物繁盛(2)红海表层海水盐度高低及其空间分布特点()A.盐度高,北高南低B.盐度低,北高南低C.盐度高,北低南高D.盐度低,北低南高答案:B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
10、【解答】略略7、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3)题。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答案: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8、分明的“河口锋”。下图示意长江6月份“河口锋”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影响“河口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密度B.温度C.深度D.盐度长江河口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与较为清澈的海水相遇,并伴有水色差异,形成泾渭(2)长江河口处“河口
11、锋”()A.锋面垂直于洋面B.锋线附近盐度差异小C.涨潮时色差最大D.锋线位置季节变化大答案:AD【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9、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15)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A.B.C.D.答案:BD【提示】水循环的过
12、程和主要环节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境的影响。【解答】(14)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判断,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和蒸腾。“可呼吸地面”使得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蒸发环节同样增多。故选B(15)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替代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湿度。所以本题选择选项。10、如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水盐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示区域海水盐度特征说明长江
13、入海径流()A.搬运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B.使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整体降低C.携带大量盐类入海提高海水盐度D.使入海口附近盐度高于大洋平均答案:D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答】(1)读图可知,甲乙丙丁盐度大小为:丁丙甲乙。D正确。故选D。(2)夏季路地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起着稀释作用,图中入海口处海水盐度较低说明长江入海径流使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整体降低。故选B。11、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的补充、更新的是()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
14、生物循环答案:A【提示】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海陆间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的补充、更新,选A。12、下图为某月世界局部区城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月份可能是()A.2月B.5月C.8月D.11月(2)图示区域东南部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东北方向延伸,是由于()A.盛行风造成下层冷水上泛B.受洋流影响,暖海水向北流C.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D.海水深度较大,水温较高答案:C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海域为渤海、黄海和东海,海水温度在2530之间,海水温度较高,应为夏
15、季,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2)图示月份在夏季,夏季风不会使冷海水上泛,故A选项错误。图示东南部海域受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的日本暖流影响,海水等温线向东北方向延伸,故B选项正确。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图示月份近海地区海水温度应比远海地区高,故C选项错误。表层海水的水温和海水深度关系不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B。【解答】(1)略(2)略13、热带云林是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在植被高度上持久或季节性地有云层存在。云林在水分捕获和动态方面的作用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委内瑞拉安第斯山某地云林被开辟为牧牛场,其降雨水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如图为云林开辟为牧场前后水循环环节示意。据此
16、完成(1)(3)题。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A.云雾截留量B.叶片截留量C.枯落物截留量D.蒸腾量答案: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14、目前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的平均盐度大约为35。世界不同海域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海水盐度的差别也很大。圣劳伦斯湾(如图1)表层海水盐度在12%32,平均盐度只有22,远远低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的平均盐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是()A.径流汇入量较大B.海域较封闭C.高纬度地区低温海水注入D.有暖流流经(2)人类活
17、动对圣劳伦斯湾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最严重的地带是()A.海岸带和浅海水域B.纽芬兰岛地表C.海湾中部深水水域D.接近海峡的部位(3)圣劳伦斯湾()A.冬季会结冰B.冬季海流呈顺时针流动C.夏季盐度最高D.夏季海流自东向西流动答案:DA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15、海水深度是指深度基准面与海底之间的垂直距离,等深线是连接水域深度相同各点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深线上各点的深度相等。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甲地相比,乙地()A.海水较浅B.距陆地较近C.坡度较大D.地势平缓(2)甲地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
18、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水深度B.盛行风向C.人类活动D.大气环流答案:CA【提示】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1)主要考查了等深线的判读。(2)主要考查了海水的温度变化原因。【解答】(1)读图可得,甲地位于大陆边缘,乙地距陆地较远。与甲地相比,乙地海水较深,等深线较为密集,地势崎岖,坡度较大。故选C。(2)甲处等深线在0100m之间,海水深度较浅,是导致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故选A。16、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影响带鱼在我国边缘海域季节性游动。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作越冬游与繁殖游;南方带鱼沿东海西部边缘作越冬游与繁殖游。带鱼在南、北游动的过程中形成鱼
19、汛。如图为中国近海2月与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我国大陆海岸线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A.最低值出现在黄海B.夏季长江口比周边略低C.冬季南北差异较大D.季节变化从南向北减小(2)能够在我国边缘海域形成带鱼鱼汛的有()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A.B.C.D.答案:C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大陆海岸线附近
20、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渤海,A错;夏季长江口受大陆的影响较大,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周边海洋的水温高,B错;从图中可看出冬季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度差异较大,C对;从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看出季节变化从北向南减小,D错。故选C。(2)纬度越高,水温越低。渤海纬度高于黄海,水温低于黄海。秋季北方带鱼从渤海游向水温更高的黄海,春季水温回升,带鱼从黄海游向渤海,对,错;冬季南方带鱼沿东海向纬度更低水温更高的南方游动;春季水温回升,芾鱼向北游回,对,错。故选B。17、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洞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
21、过程。下图示意洞庭湖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洞庭湖的降水具有夜多昼少的日变化特点,其降水类型多为()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气旋雨(2)洞庭湖流域水循环最活跃的时期是()A.2、3月份B.4、5月份C.6、7月份D.8、9月份(3)洞庭湖泥沙淤积增多和面积缩小,最先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湖面蒸发A.B.C.D.答案:ACD【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由于湖水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形成湖陆风,夜
22、晚因湖面气温较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对流雨。选项B、C、D错误,A正确。故选A。(2)降水多的季节水循环周期短,水循环活跃。洞庭湖流域6、7月份为梅雨季节,8月份多伏旱天气,25月降水量小于6、7月份,故而选项A、B、D错误,C正确。故选C。(3)泥沙淤积使湖泊变浅,直接影响湖泊蓄水量,即地表径流,正确;湖泊缩小,直接影响湖面蒸发量,正确;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除受湖泊影响,与其它因素也有关系,且比较滞后,、错误。故选D。18、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
23、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图中从海洋进入大气,为蒸发;表示地表水流向海洋,为地表径流;表示地表水变成地下水,为下渗;表示地下水汇入海洋,为地下径流。故D正确,A、B、C错误。(2)为地表径流。降水强度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图是负相关,A错。下渗与地表径流是负相关,图是正相关,B错。植被与地表径流是负相关,图是负相关,C对。坡度与地表径流是正相关,图是负相关,D错。故选: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19、海水“跃层”是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的水层。夏季,
24、黄海海水在水深20米左右的地方,水温突然降低到10以下,垂直温差可达到20,出现了一个延伸至海底的巨大冷水团,图1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分布。研究证明,黄海冷水团与“跃层”同步消长,每年春季开始形成,夏季达到最盛,秋季开始衰退,冬季消失,其范围与超前其6个月的风速相关。图2示意25米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变化与超前6个月的风速对照(经向风,北为正、南为负;纬向风,西为正、东为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5m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的变化()A.与冬季西北风相关B.与冬季东南风相关C.与夏季东南风相关D.与夏季西北风相关(2)黄海“跃层”夏季最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气温高,降水多,表层增温减盐
25、B.暖流势力强,对黄海的影响更大C.盛行东南季风,与低纬度海水交换多D.沿岸盛行离岸风,使深层冷海水上泛(3)地处黄海之滨的日照市,海产品因冷水团的存在而格外鲜美,原因是()A.冷水团水质好,无污染B.冷、暖水团相遇,形成水障C.冷水团透光好,藻类繁盛D.冷水团水温低,水产生长慢答案:BA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据图,冷水团范围大小与超前6个月的风速有关,超前六个月就是冬季,根据风向南为负,东
26、为负,即东南风,即范围与东南风风速正相关。故选B。(2)黄海冷水团的成因是冬季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的冷海水在黄海海底下沉,夏季表层水温升高,盐度降低,密度减小,底层海水难以与上层交流,形成与表层温差巨大的冷水团。故选A。(3)冷水团温度低,水产品生长慢,生长周期长,有机物积累时间长,味道鲜美。故选D。20、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下图示意渤海和黄海局部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冬季结冰,因此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2)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图中最有利于因开发海盐而形成的盐场为()A.甲B.乙C.丙D.丁答案:D
27、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解析:(1)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区域图设置题目,考查学生等值线的判读,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2)利于建设盐场的主要自然条件:水质:盐度较大,且水质较好的海水;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解答】(1)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的地点就是海冰资源丰富的地点,图中显示,与甲、乙、丙三地相比,丁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海水结冰期较长,加上当地海水较浅、海水盐度较低,因此丁地海冰资源更为丰富,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D符合题意。故选D。(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盐场应建在蒸发强、面积广阔
28、平坦的淤泥质海岸、盐度大水质好的地点。图中显示,甲地海水深达50米以上,不可能形成盐场,A错误;图中显示,乙地位于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离河口较远,盐度较大,晴天多、多大风、光照强,适合晒制海盐,因此图中最有利于因开发海盐而形成的盐场为乙地,B正确;丙地和丁地从气候和地形来看比较适合建设盐场,但两地均位于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较低,因此不是最有利于建设盐场的地点,C、D错误。故选B。综合题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 ,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 ,请说明原因。 (2)说出洋流乙的名称,并简析乙对甲地气候的影响。(3)分析图
29、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答案:(1)快;减慢;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2)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3)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1)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南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图中陆地东侧有巴西暖流向南流,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向北流,轮船自城市A向城市B航行方向与洋流运动相同,所以轮船航行速度较
30、快。当航行至丁海峡时,由于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轮船航行方向相反,所以其航行速度减慢。(2)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洋流乙位于南美大陆西侧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而且使热带沙漠气候直逼海岸;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3)丙处渔场为秘鲁渔场;该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处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表层海水随风而去,底层海水上升,在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
31、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目前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各地游客。而冰川的分布常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下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材料二:进入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截至2020年3月18日,丹麦确诊人数已达1057人,丹麦被迫采取国家封锁措施。一旦有需要,丹麦健康群众可以前往格陵兰岛,躲避新冠病毒。(1)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数量最多的季节是 。根据材料描述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洋面年平均水温分布特点。 (2)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
32、极其丰富。请从鱼的种类和数量两个角度分析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3)分析格陵兰岛可作为丹麦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避难地的原因。 答案:(1)夏季;分布特点: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南高北低);同纬度水温西低东高;单位距离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2)影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水鱼类与暖水鱼类大量聚集,鱼的种类多;洋流交汇处容易引起海水的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众多,鱼的数量多 (3)原因: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广阔;四面环海,相对孤立,携带病毒的人或物进入困难。 解析:(1)该小岛附近的冰川主要来自高纬度地区,而夏季气温高,冰川得以融化;由图可知,同一经线上,纬度越高水温越低,这主要是纬度因素
33、造成的,呈现随着纬度增加而降低;同一纬线上,水温西低东高,主要是因为西部受寒流影响,东部受暖流影响;由等水温线西密东疏,推出温差西大东小。(2)考查渔场的成因,该地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因此形成渔场。(3)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格陵兰岛是世界第-大岛,地广人稀,人均空间广阔;纬度高,且此时为冬季,温度低,寒冷的气候不利于病毒的传播;岛屿四面环海,与其他地区接触少,病毒传播途径较少。所以,适宜作为避难地。【小提示】洋流对沿岸气温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
34、具有减温降湿的作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对海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的海域,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加快海水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23、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其中环节的名称是 ,长江三峡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用图中数字表示),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是 循环。 (2)甲地和乙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35、 。 (4)如果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将会产生哪些问题 (双选)。 A加剧水土流失B诱发地震C引发台风D地表径流增加(5)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 答案:(1)海陆间;水汽输送;陆上内(内陆)(2)向斜;断层;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峰(3)冲积扇;流水沉积或堆积(4)A;D(5)岛弧链或岛屿、海沟;由于大陆板块相对较轻,而大洋板块相对较重,它们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形成岛屿,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链。 解析:(1)
36、图中显示,、构成的水循环跨越海洋和陆地,该类型属于海际间循环,图中环节由海洋指向陆地,应为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长江三峡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图中表示地表径流。塔里木河的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而通过蒸发的方式又进入大气,因此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是陆地(陆上内、内陆)循环。(2)图中显示,甲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因此甲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显示,乙地的岩层出现断裂,两侧岩层出现明显位移,因此乙地的地质构造是断层。甲地地形为向斜山,是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3)图中显示,丙处地貌位于山口,呈扇状形态分布,应为冲积扇,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
37、(4)如果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作用加剧,A符合题意。地震由内力作用产生,植被破坏不会诱发地震,B不符合题意。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破坏植被不会引发台风,C不符合题意。植被破坏,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D符合题意。(5)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上,其前缘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大陆板块前缘隆起形成线状排列的岛屿,形成岛弧链。【小提示】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
38、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
39、、庐山和泰山)。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地球坚硬的表层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壳活动活跃,板块边界分为两种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大洋板块与大陆的挤压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板块张裂边界附近。陆地上形成裂谷,在海洋上形成海岭。24、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40、列问题。(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 ,从地貌类型看,丙为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 作用形成,丙、丁处由 作用形成。(3)如果要在甲、乙、丙、丁、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 处,理由是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填序号)环节水量明显增多。答案:(1)向斜;冲积扇(2)内力;流水沉积(3)甲;背斜岩层拱起,具有支撑作用,不宜渗水、坍塌(4)海陆间水循环;解析:(1)此问注意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的区别,从地质构造看,戊为向斜,从地貌类型看,丙为冲积扇。(2)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又具体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从地质作
41、用看,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丙处是冲积扇、丁处是三角洲,都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3)如果要在甲、乙、丙、丁、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 背斜构造下方,甲为背斜适宜修建隧道,背斜岩层拱起,具有支撑作用,不宜渗水、坍塌。(4)图中水汽经过水汽输送从海洋带到陆地上空,可知图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水循环;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强,为地表径流,所以使水循环中环节水量明显增多。所以答案是:(1)向斜,冲积扇。(2)内力,流水沉积。(3)甲,背斜岩层拱起,具有支撑作用,不宜渗水、坍塌。(4)海陆间水循环;。【小提示】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
42、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
43、避开向斜。2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e可以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 和 。 (2)图甲中,包含a、c、d、e的循环称为 ,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3)如果图乙表示1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此时日本的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回国恰经过此海区,那么该油轮航行为() 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C顺风逆水D逆风顺水(4)形成洋流A和D的主要动力是 和 。 (5)洋流B对沿岸地区的气候的影响是 。 (6)试分析E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海陆间循环(3)B(4)东南信风;盛行西风(5)增温增湿(6)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将大量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44、,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渔业资源丰富。解析:据甲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蒸发bd为降水c为水汽输送, e表示径流,可以表示地表径流,也可以表示地下径流。据甲图可知,只包含a蒸发、b降水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表面和海洋上空,称为海上内循环,包含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径流环节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表面及其上空,为海陆间大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据乙图1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受东北季风影响为逆时针,即海水从东向西流,此时日本的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回国恰经过此海区,那么该油轮航行为逆风逆水。据乙图可知, ABCD洋流分别为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是在东南信风影响下形成,西风漂流是在西风带影响下。据上题分析可知, B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据图可知,E海域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