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748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2023 年 9 月 15 日投稿网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以下简称 方案)明确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毫无疑问,这是新课程方案的亮点、重点和难点。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什么跨、怎样跨,对于一线学校和教师,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实践操作,都是一次全新的、深度的挑战,当然也是专业成长二次飞跃的新机遇。本文试结合实践,对有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谈一点粗浅认识。一、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如何定位聚焦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和硬任务。怎样的学生才算得上具有较强的

2、核心素养呢?笔者比较认可苏轼文说 中的描述:“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像苏轼一样“当行能行,当止可止”地发挥自己的本领,心智自由,就是核心素养最成功的落地。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落地必须坚持以下两个“转变”。其一,实现 方案 倡导的从“以人为本”向“育人为本”转变,让新课程从“放”人回归“立”人。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向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目标出发,有目标、有措施地按“需”培养,按“需”立人。这个“需”的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就是核心素养。其二,实现 方案 倡导的从“课程第一”向“素养第一”转变

3、,让新课程从“育”人迈向“成”人。课程育人无疑是立德树人最重要的阵地。新一轮课程改革变“专家视角”为“学生视角”,紧紧扎根于学生的素养发展,优化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策略和评价,努力追求的目标是理想的“成长”,追求的是学生“自下而上”成长的主动,是更为可贵的理想“实践”。二、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如何确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向基于学科知识而衍生的学习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跨学科学习主题能否精准提出,直接关系到能否高质量融合相关学科知识、能力,推进综合学习。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条路径发掘有价值、有活力的学习主题。其一,学科延伸。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后,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成了各个学科教学共同的要求,其目

4、的也是创设大任务、大情境,推进大学习。因此,针对一些更具开放性的学科任务,我们可以主动向外延展一点,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与实践,这样,大单元主题学习就可以升格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比如,三年级 语文 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在策划大单元主题教学时,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李赠华摘 要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亮点、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二次飞跃的新机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强力推行,根本目标是聚焦核心素养,推进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只有落实好四个关键点价值如何定位、主题如何确立、学程如何展开、机制如

5、何重构,才能真正深度地跨起来、学起来。关键词 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校本教研引用格式 李赠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 J.教学与管理,2023(26):23-26.教研活动*该文为深圳市教育科学 2022 年度规划课题“苏轼文学作品创造性转化策略研究”(jyzj4p022)的研究成果24李赠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们把主题确定为“学习课文写作方法,出版一本班级童年故事书”,指导学生并发动他们的亲友团共同完成核心任务:“写一个人物特点或一件童年趣事”。与此同时,联系美术学科教师指导,同步完成人物特点的绘画表达及配图、插画,协同道德与法治学科复习“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相关学习内

6、容。单元教学结束后,在家长和美术老师的帮助下,一本“我们的童年”准出版物便鲜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二,生活融合。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生活、独立生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立足生活情趣也是发掘有趣的跨学科主题的重要途径。比如,小学 数学 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比”教学中,结合学生普遍喜欢喝果汁、奶茶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将这一学科知识转换为“我为爸妈配制一杯可口奶茶(果汁)”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会经历调查统计、资料分析、动手制作、质量咨询、说明解说、包装设计、成果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他们的学习完全跨出了数学这一学科,成了有趣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心智自由”地运用了科

7、学、健康、语文、信息、美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其三,文化统整。方案 在修订原则中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文化是上位的,它具有很强的统整性。比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度学习独特而灿烂的苏轼文化,我们从苏轼的诗词学习出发,统整语文、科学、美术学科,提出两个学习主题:“做一名像苏轼一样的小小工程师”“做一名像苏轼一样的小小设计师”,引领学生经历了一场“苏堤探秘”的学习。另外,我们又以“飞行棋”作为载体,带领学生以苏轼的一生经历、一生智慧成果为题材制作成一款融合地理、历史、文学、工程、美食等多学科知识的游戏棋“苏轼棋”,学生

8、在资料收集、内容设置、规则制定、线路安排、模型开发、图案设计、产品推介等系列活动中乐此不疲,“研发一款苏轼棋”成为他们倾情投入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三、跨学科学习的学程如何展开郭华指出:“对学生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解决一系列困难的过程。困难之间相互关联,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全局视野去观察和思考解决困难的思路和方法,调动多学科的知识和工具,形成整体的结构化思路。”1可见,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跨学科只是平台与手段,“主题学习”才是根本目标所在。常态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近似于项目化学习,一般要经历三个环节:入题、做题、结题。其一,入题:基于大概念,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入题,即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注意,

9、把他们带入主题。好的入题,最重要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一个核心的驱动问题。真正的核心驱动问题一定是基于大概念的,是上位知识,它居高临下,统筹多种事实性知识,能够实现知识在不同场景中的迁移应用,实现深度理解和整合运用的可能性。提出具有高阶思维和趣味性的驱动性问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将具体内容提升为更为本质的问题。比如,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制作驱蚊水的项目。假如我们的驱动性问题是“如何制作一款环保驱蚊水”,那这个问题就过于具体,它窄化了学生的探索空间。灭蚊的本质是利用蚊子的生活习性,所以驱动性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如果你是校园环保小卫士,如何利用蚊子的生活习性,减少校园里的蚊子?”这样既指向生态系统这个

10、大概念,又能牵引出组织化的问题链。二是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建立联系。如上文提到的“苏轼棋”研创活动,如果我们直接根据大概念提出“如何依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推广苏轼文化”这个问题,就显然不具备驱动功能。为此,我们缩小范围,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把这个项目驱动性问题改为“如何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让儿童亲近苏轼?”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做了很多调研,他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而且合理的方式。从成果看,学生确实非常喜欢“苏轼棋”。一般情况下,有质量的核心驱动问题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能推动主题学习不断深入,能不断生成二级、三级子问题,从而形成问题链条,架构起整个主题学习过程;二是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推进

11、他们自觉、自信地选取相关的学科知识、工具、资源展开学习,并生成对他们自己的成长、生活“学而有用”的实践能力;三是最终能用物化的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二,做题:基于问题链,沉浸一回“思维体操”。做题,即让学生始终处于“在研究中”的状态。最好的做题状态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学生不断自主地解构核心驱动问题,生成系列子问题链,形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清单和解决问题的真实方案,同时不自觉地不断修正、迭代自己的实践,从而愉悦地经历一回“思维体操”。比如,在核心问题“苏堤为什么经历千年而不溃”25李赠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的驱动下,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组问题:如何根据情景创设召集工程队?如何结合古代苏轼治湖

12、方式以及现代建筑工艺绘制设计图?如何结合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增强抗雨水侵蚀能力?根据设计图方案,如何选择材料以及材料处理方法,并且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制作一个既美观又结实的堤坝模型?苏轼修建苏堤的材料和方法,对我们有哪些借鉴意义?如何在产品发布会上赢得“苏轼专家团”的肯定?当然,“做题”这一环节,教师切忌让学生按设计好的流程开展主题学习。“做题”,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敢于不断地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不断地自我认定又不断地自我否定,经历一场看似不完美的“思维风暴”和“实践跑操”。其三,结题:基于意义化,物化一项实践成果。让学习的核心驱动问题经由实践之后真正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素养大概念,是跨

13、学科主题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通过学习成果的物化、展示与分享,来赋予这一场“思维体操”更明确的意义。事实上,成果物化只是形式,它所代表的内在意义才更为重要。物化成果的呈现,是学生自主实践过程的思维凝练与结晶。无论是“一杯可口奶茶”,还是“苏堤模型”“苏堤微景观”,都是学生实践过程中各项能力的综合展现,是概念的自我凝练。由于这些成果是学生们“各显神通”所得,物化成果的展示分享不再是简单的比较,而是各自智慧的碰撞,有助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又是概念的一次多元丰富。物化成果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可视、可用的物件,如模型、用具、产品。我

14、们的“苏轼棋研创”主题学习,最终生产的是具有专利的“苏轼棋”。四、跨学科学习的机制如何重构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全新的研究领域,对校本教研的思路、模式、策略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方案 明确指出:“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不同课程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根据各自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刘可钦强调:“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研发机制,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通过 共同备课、协商上课 的教研共建,引领教师开发出主题鲜明、问题真实的跨学科课程,以提升不同学科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度,各学科共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实践中,我们整体协调学科教研、年级教研与师生共研各自

15、的优势,推进“三个结合”,形成了灵动而有效的相互支撑、共同推进的教研新生态。其一,整体设计:学科深度教研与年级融合教研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涉及两个及以上学科,其间的主题确立、问题提炼、学科知识能力的应用、人员协调、任务分配、时间安排、过程指导、学习评价、安全保障等等,除了需要学科内的深度教研,解决学科大概念的落实、解决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以外,更需要年级层面的协调与融合性教研。当然,这种融合教研不只是事务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共同思考并形成整体学习方案:如何让驱动性问题整合各学科知识与能力,统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从学科的角度、整合的角度,给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提供最佳指导与服务,等等。在这样的教研

16、机制中,教师的身份是多重性的,有时是主教,有时是助教,有时是教学实施者,有时又是主题或技术的助教者、学习者。在这样的教研机制中,教研融合力将成为教师们必须具备的另一种专业成长“新基建”。其二,真实实践:“教”研与“学”研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否高质量开展起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创造性思维、协作性探索等是其中最关键的保障。因此,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研活动除了要研究教师怎么“教”之外,更要研究学生怎么“学”,而且,特别要充分考虑学的过程中各种可能性的发生与应对之策。此外,除了要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参与研究之外,还应该发现并鼓励学生参与到研究中来。事实上,只要他们充分地投入到实践中,感受到真实的快乐

17、,遭遇到真实的困难,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是他们自己在失败中不断改进、迭代出来的。让最有发言权的学生一起“研”起来,是可行、能行和必行的。“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承担的知识传递功能将会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发现、一同建构,用教育的专业知识影响指导学生的学习。”3其三,开放分享:“确定性”教研与“可能性”教研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的系列化学习过程,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贡献自己的成果,“不确定性”是这类学习的最突出特征。因此,教研作为这类学习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必须以发现“可能性”为核

18、心,发现学生可能的学习方式、学习技26李赠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术、学习困难、学习发现,以及学习的迭代,在此基础上,准备好“可能性”的支持和服务,包括技术支持、资源提供、心态调节,等等。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的教研就必须突出“以学定研”“以研助学”,大胆地变“指导实践”为“实践指导”,让学生的角色从“施工图纸”的单一“执行者”转变为“设计者和执行者”。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初步构建的“三位一体”校本教研新模型(如图 1)。生成主题问题驱动学科教研迭代实践成果展示师生共研整合方案服务指导年级教研学科素养综合学习图 1跨学科主题学习校本教研模型综上所述,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实践从兴趣出发,

19、从问题出发,变“为了知识的学习”为“通过知识的学习”,把知识真正转化为素养,从而培养有大格局、能大思维、善大学习的新时代儿童。“它不只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不是赶时尚、盲目追赶潮流,而是育人的一个新领域。”4在这个新领域,我们必须“把自己当作方法,让自己始终在做,在行动,在改变自己”5。参 考 文 献1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育人质量的一条新路径J.人民教育,2023(02):25-27.23刘可钦.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J.中小学管理,2022(06):5-9.4成尚荣.努力开辟实践育人的新领域、新赛道J.人民教育,2023(02):21-24.5成尚荣.“把自己当方法”:要

20、义认知与价值迁移J.中小学管理,2023(02):63.责任编辑:白文军(上接第14页)6丁邦平.全球化视野下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观察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5):10-17.7严晓梅,裴新宁,郑永和.我国科学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与社会,2018(03):13-21.8屈璐.我国基础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嬗变及展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04):14-19.9陈东永,李红鸣,郭子其.基于每位学生充分发展的学校课程创生设计:以成都树德中学“卓越人生”教育学校课程建设为例J.课程 教材 教法,2015,35(08):86-91+111.10CurranFC,

21、KitchinJ.Earlyelementaryscienceinstruction:Doesmoretimeonscienceorsciencetopics/skillspredictscienceachievementintheearlygrades?J.AeraOpen,2019,5(03):1-18.11 Aronson J,Zimmerman J,Carlos L,etal.ImprovingStudentAchievementbyExtendingSchool:IsItJustaMatterofTime?J.AcademicAchievement,1999:1-9.12陈俊.从现代

22、科技发展的特点谈科学教育内容结构的重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03):187-189.13王殿军.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J.科学与社会,2017,7(03):14-16.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15王海涛,刘永东.四种科学课堂教学方法对PISA2015科学表现影响的探析与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9(03):34-38.16高潇怡.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教学模式发展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03):76-80.17万东升,魏冰.以当代科学实践为情境的科学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 教材 教法,2016(12):85-90.18冯春艳,陈旭远.国外科学概念转变教学研究:模式、策略及启示J.理论月刊,2021(03):150-160.19唐明钊.多元视角的教育资源分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2):177-179.2021林秀艳.教师如何从“PCK”走向“TPACK”J.中国教师,2021(04):79-81.责任编辑:白文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