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绿叶对根的情谊
那天下午拿到《梁家河》,我很激动,一口气看了二分之一,晚上回家,又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看完了。第一遍看得比较快,基本上只是浏览了全书的大意,第二遍我就仔仔细细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感悟。
《梁家河》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后来他考上大学,离开梁家河,却始终不曾忘记那里的乡亲们给予他的帮助和关怀。书中最后一部分,真实记录了四十多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虽然我们八零后没有经历过知青下乡的岁月,但是我从小看过很多写知青故事的书籍,在编写第二轮《XX县区志》时,也了解到西北大学教师下放到岚皋当知青的故事,所以说对知青这个词还是很感兴趣的,对习总书记当知青的这段经历更是好奇,一边读一边感慨,对总书记的敬意油然而生。
有的地方读着读着,会情不自禁笑出声来,比如:26页,王宪平说:lsquo;那时候咱们年纪都小,要是早知道你现在能当这么大的官,就不敢和你摔跤了。rsquo;
有的地方,却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比如说117、118页,习近平流着泪说:lsquo;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不走了,就在这儿扎根一辈子。rsquo;lsquo;你快走,你上了清华大学,以后我们有条件去北京,就有人管饭了。rsquo;一位lsquo;小伙伴rsquo;向他吼叫。
10月8日,他们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纪念照,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照相。照相花了5元5角钱,大家凑齐了这笔费用,坚决不让习近平出hellip;hellip;
看着插图的黑白照片,细读那些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习总书记和我们普通大众一样,拥有朴素而平凡的情感。简洁的文字,没有煽情,更没有华丽的描述,拉近了读者和习总书记的距离,感觉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长辈,用家常话讲述那段特殊时期的平凡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低谷,往往在这种时候遇见的友情才是真正的患难之情。习近平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到陕北当知青,善良朴实的梁家河乡亲们用真心实意接纳他、信任他、拥护他,在那七年里,习近平把一腔热血化作感激之情,为梁家河的乡亲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筑坝造田、建沼气池、成立铁业社hellip;hellip;在后来的四十多年里,习总书记时时刻刻牵挂着梁家河,牵挂着那里的父老乡亲。吕侯生病了,习近平把他接到福州去治病,给他买机票,给他塞钱;梁耀才妻子病重,习近平给他寄钱;他还帮村里通了电、修了学校、修了桥hellip;hellip;习近平在梁家河生活了七年,那里的土壤滋养了他七年,如今他长成了参天大树,纵高千尺也不忘根的情谊,他反哺梁家河,更用浓浓绿荫庇护身下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掩卷而思,这本书不是因为主人公讲的是习总书记才吸引人读,而是因为所有的文字都传递着一种情感,那就是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树高千尺也不忘根的情谊。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和关照,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提携、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要记住那些伸出过温暖手臂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有能力的时候用实际行动感恩,没有能力的时候也该铭记在心底。
同时,这本书对青少年来说,更是一部励志的书,在青少年时期吃过的苦,会成为自己一生最大的财富,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过的人,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习总书记还在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因此,这本书将成为我们的指路灯,引领我们向着光明和理想勇敢前进。
第3页 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