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韩愈的评价与尊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670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韩愈的评价与尊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韩愈的评价与尊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韩愈的评价与尊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OPEN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22-01-06【作者简介】梁观飞,男,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骈文学。第 21 卷 第 2 期 2023 年 6 月 Vol.21 No.2 Jun.2023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韩愈的评价与尊崇 梁观飞 (南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摘要】四库馆臣引前人评论韩愈语、将韩愈文章言论经典化、为韩愈辩护,体现了总目对韩愈其人其文的重视与高度评价。总目继承了“韩柳”并称的观点,将“韩柳”作为古文典范的代称,认为韩愈、柳宗元是文章演进的重要一支,但总目整体上以尊

2、韩为主,以柳宗元等人为韩愈的应和者和追随者。出于对正统学术观念的继承和道统的维护,总目尊崇韩愈的倾向是明显的,这种倾向也对近现代文学史的构建产生了影响。【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韩愈;尊韩;近现代文学史【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24(2023)02-0070-06 韩愈作为古文革新的旗手、主帅,在清代同样受到重视和尊崇,康熙主持的古文渊鉴有韩愈文两卷计 29 篇,所占分量极重。乾隆选定的唐宋文醇置韩愈于首,所选文章数量是最多的,在前序有对韩愈的专门论述“昌黎韩愈生周汉之后几五百年,远绍古人立言之轨,则其文可谓有序而能达者”1,相比一笔带过的其他九家,可谓

3、推崇之至。到后来的四库全书总目继承了尊崇韩愈的观念,在有关提要中给予了韩愈高度的评价。总目对韩愈的评述反映了清代韩愈的定位和接受,体现了清代文学批评的基本观念。一、总目对韩愈的重视与评价 韩愈及其诗文的评价与地位,有唐以来就得到诸家的肯定与重视,与韩愈同时的刘禹锡就曾提及韩愈为“文章盟主”2228,在祭韩吏部文中又评价道“当时勍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为敌盖寡”“手持文柄,高视寰海”2604。苏轼也盛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3,秦观则在韩愈论将韩愈和杜甫合而论之:“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4752韩愈诗文,尤其是其古文不仅在唐代能够独成一家,在

4、历代都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一脉文章的创造者。总目在韩愈文集的提要中主要着重于文献的考据和辨证,关于韩愈诗文的评价主要分布在相关作家文集的提要中:韩愈包孕群言,自然高古。51300(孙可之集提要)韩退之时用文章雄立一世者,独李翱、皇甫湜、张籍耳。然翱之文尚质而少工,湜之文务实而不肆。张籍歌行,乃胜于诗。至于他文不少见,计亦在歌诗下。使之质而工,奇而肆,则退之作也。51318(郧溪集提要)孙樵自称为韩愈是四传弟子,但其创作刻意求奇,存在不少弊病,四库馆臣引孙樵与友人论文书中语,对孙樵对韩愈的评价表示赞同,认为韩愈文章博大精深,字句为己出却自然纯真有古人之风。四库馆臣引孙氏之语,一方面是为了批评孙樵

5、“有意于奇”在“师韩”的道路上走向极端,另一方面也是在对比之下,突出韩愈文章的博大、自然、古朴之气,展现其对韩愈的高度评价。在郧溪集提要中,四库馆臣又引郑獬语,认为韩愈文章文质兼善,新奇而潇洒,超出同代诸家,是文章的集大成者。总目在凡例中指出“至于马班之史,李杜之诗,韩柳欧苏之文章,濂洛关闽之道学,定论久孚,无庸更赘一语者”5 凡例,对于韩愈等人的文章地位,四库馆臣认为已经不需再加以论证,但实际上对韩愈文章的激赏仍在总文史探索 梁观飞:论四库全书总目对韩愈的评价与尊崇 71 目得到多方的体现。四库馆臣在评价、陈述后人文集时大量引用了韩愈的有关文章:其命意如此,故能脱化町畦,独运杼轴。韩愈所谓“

6、文必己出”者,殆于无忝。51382(水心集提要)韩愈送浮屠文畅序称:“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有墨名而儒行者,问其名则非,校其行则是。”51479(岘泉集提要)韩愈所谓独得雄直气者,殆于近之。51487(襄毅文集提要)在叶适的水心集提要中,认为叶氏的文章雄瞻奔放,简质厚重,在南宋作家之中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做到了韩愈主张的“词必己出”,不同于俗体的陈词滥调、剽窃古人。在岘泉集提要中又借韩愈送浮屠文畅序中的观点评价张宇,认为其文章有可取之处,与一般名行不符的人应当区别开来。“独得雄直气”语出张籍诗 祭退之“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6,这里四库馆臣误为韩愈语,用以评价韩雍文章,认为

7、韩雍文章已经有韩愈的雄奇、浩荡之气。韩愈文章有关语句的频繁引证,说明在四库馆臣看来,韩愈文章的言论已经成为文章批评的标准,可以绳量后世诸家文章,其中一些论断甚至可以经典目之,在学术阐述中能够作为较有力的论据。因此,四库馆臣对韩愈文章的重视和高度评价是相当明显的。相比韩愈古文,韩诗的名气和评价稍逊。总目在御选唐宋诗醇提要中称有唐诗歌“奇创而不诡乎理者,无过韩愈”51728。四库馆臣在论及唐诗时,以李杜为唐人第一,认为唐代诗歌主要有四大家,才华高妙的李白、性情真挚的杜甫、平易近人的白居易、奇创而理合的韩愈。在四库馆臣看来,韩愈诗是唐代“奇创”风格的造极,唐人没有能够超越韩愈的,韩愈成为唐诗极盛的代

8、表性人物之一,甚至可与李杜比肩。总目还提到了韩愈对于两宋诗歌的影响,称“江西宗派,实变化于韩、杜之间”51728,四库馆臣认为江西诗派由杜甫、韩愈变化而来,强调了韩愈与诗歌传承、流变的关系,韩愈诗能够成为唐诗的重要一端并有开宗立派的深远影响。总目也将学韩愈、韩愈影响下的作家称为“韩门弟子”,在四库馆臣看来,韩愈已经能够成为诗文发展、演进的一脉,甚至可以以宗师目之:其文与李翱同出韩愈,翱得愈之醇,而湜得愈之奇崛。51291(皇甫持正集提要)翱为韩愈之侄婿,故其学皆出于韩愈。51291(李文公集提要)观其所言,知文章宗旨实源出韩门矣。51318(郧溪集提要)李翱、皇甫湜俱为唐人,文学创作深受韩愈影

9、响,在文章创作上,李翱深得韩愈的纯正,皇甫湜得韩愈的奇崛,二人学习、继承了韩愈文章的一端,明显是韩愈文学思想、文学创作的继承者。宋人郑獬文章有韩愈的特色,对韩愈及其后学的文章创作深有研究和学习,四库馆臣将其称为“韩门”弟子。历代大家能够独立门户并得到后人的一致认同的并不多,再结合 总目 在 孙可之集提要中引孙樵“韩门”传承的论述,可见四库馆臣将韩愈诗文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流派,韩愈本人也成为一个开宗立派的标志性人物。韩诗影响下的诗人,后山集提要称陈师道“七言古诗颇学韩愈,亦间似黄庭坚,而颇伤謇直”51329、忠肃集提要称傅察“古体学韩不成,近体亦乏深致”51343等,在四库馆臣看来尽管学韩愈的诗

10、人不免有诸多弊病,但无可否认,韩愈已经成为诗文演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点,是一诗派的主要创始人。韩愈在诗文创作方面有重大的成绩和影响,但是无论对个人或者作品,历史上也多有负面评价,后人多就其人品的“谀墓”“服食”“声色”、文学创作上的“流入异端而不自知”“以文为戏”等多方面进行批评7。总目在有关提要中多次引述前人对韩愈的批评,并为韩愈申诉、辩护,一方面是出于学术上的探讨和辩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四库馆臣对韩愈的维护和重视:德秀生朱子之乡,故力崇朱子之绪论。其编文章正宗,持论严刻,于古人不贷尺寸。而集中诸作,吹嘘释、老之焰者,不一而足,有不止韩愈 罗池庙碑 为刘昫所讥,与大颠诸书为朱子所摭者。白璧微瑕

11、,固不必持门户之见,曲为隐讳。51392(西山文集提要)至于文章一道,则源流正变,其说甚长。必以晦菴一集律天下万世,而诗如李杜,文如韩欧,均斥之以衰且坏,此一家之私言,非千古之通论也。51432(畏斋集提要)文辨 宗苏轼而于韩愈间有指摘;诗话尊杜甫而于黄庭坚多所訾议。盖若虚诗文不尚劖削锻炼之格,故其论如是也。51421(滹南遗老集提要)朱熹是有宋一代大儒,在评价韩愈文学创作时多有批评,在读唐志中他指出“然今读其书,则其出于谄谀戏豫放浪而无实者自不为少。若夫所原之道,则亦徒能言其大体,而未见其有探讨服行之效,使其言之为文者必由是以72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 年第 2 期 出也”83375;

12、“盖韩公之学,见于原道者,虽有以识夫大用之流行,而于本然之全体,则疑其有所未睹,且于日用之间亦未见其有以存养省察而体之于身也。是以虽其所以自任者不为不重,而其平生用力深处,终不离乎文字言语之工,至其好乐之私,则又未能卓然有以自拔于流俗”8494。真德秀、程端礼学问以朱熹为宗,继承了朱熹的学术思想,在其作品中多有对韩愈的批评和指责,对此,总目则认为,朱熹观点是一家私言,不能成为通论,而后世学者不应当持门户之见,对韩愈等前贤进行过分、苛刻的指责。对于王若虚文辨中对韩愈的指摘,四库馆臣亦将此归结于王氏与韩愈文学主张的分歧,而非韩愈作品本身的问题与缺憾,而对于王若虚的唐宋门户之见,四库馆臣是多有不满的

13、。由此,面对前人对韩愈的负面评价,总目进行的论证和辩护是认真和肯下功夫的。总目为韩愈的极力回护,一方面是出于对程朱理学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崇韩愈,突出韩愈文章正宗的地位。二、总目对韩、柳态度的差异与韩愈文坛地位的尊崇 总目对韩愈的评述,也以“韩柳”并称的形式大量出现。在有关提要中,四库馆臣继承了唐代以来“韩柳”并称的观点,同时将“韩柳”作为古文、古文典范的代称。“韩柳”并称在唐代已经相当普遍,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即在其诗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称“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1。在唐人看来,李杜、韩柳是能够与屈宋、班马一较高下的。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力,其倡导的古文运动最

14、终开一代文风,总目在各提要中也把“韩柳”作为一支文脉。尽管四库馆臣并称“韩柳”并给予很高的地位和评价,但是考察 总目对待韩愈与柳宗元等作家的态度与评价,可以发现,四库馆臣是以韩愈为文坛宗主的。总目认为,“韩柳”是后学者的一个榜样,同时也是评判古文的一个标准和参照。“韩柳”的内涵超脱了他们个人以及他们的古文作品,凝结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志。此外,四库馆臣在总目中也以“韩柳”为标准、参照体系,来评价、论证后人著作:当五季之末,古文未兴,故其文沿溯燕、许,不能嗣韩、柳之音。51305(骑省集提要)虽其文力追韩、柳,不无锤炼过甚之弊,然骨力峭劲,要无南渡以后冗长芜蔓之习,亦一作者也。51378(九华

15、集提要)骑省集提要论及五代末、宋初的文学整体状况,称从晚唐开始,古文逐渐走向颓势,骈体复兴,出现“三十六体”等多位晚唐大家,宋初仍然承继了晚唐余绪,在这里,“韩柳”成了古文的代指,与“燕许”共同构成文章古文、骈体文的两大阵营。四库馆臣在评价宋人员兴宗的九华集时,也认为员兴宗的文章能够有韩愈柳宗元的风气、笔力,与南宋南渡以后的芜蔓、庸沓文风大为不同。在四库馆臣看来,“韩柳”既是一座高峰,也是一个标准,与雕琢、虚华的俗体相对,是优秀文章的代表。总目在提要中引他人的评价也多涉及“韩柳”:耒尝言,补之自少为文,即能追步屈、宋、班、扬,下逮韩愈、柳宗元之作。促驾力鞭,务与之齐而后已。51334(鸡肋集提

16、要)(南公)又曰,尧、舜以来,扬、马以前,与夫韩、柳之作,此某所谓文者。51339(灌园集提要)其殁也,韩元吉为作行状,称其文章推本经术,出入韩、柳,不效世俗纤巧刻琢。虽演迤宏博,而关键严备。51351(苕溪集提要)论边事则晁、贾其伦。为记铭则韩、柳其亚。51374(义丰集提要)总目文献提要中,多引前人论断,四库馆臣在引用中虽然未多加点缀、评价,但是这种引证实际上表现了总目的学术评价和态度。对于前人将韩、柳同屈原、宋玉、班固、扬雄、司马迁大家对举,总目是予以肯定的,这是清代文学批评对韩愈、柳宗元的大力推崇和褒扬。从总目以“韩柳”一词多次运用于文献、作家的批评的现象看,四库馆臣不仅肯定了前人“韩

17、柳”的使用,在他们的文学批评观念中,“韩柳”确实已经成为了古文经典的代表、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总目的这种观念既是对韩愈、柳宗元作品的高度评价,更是文章批评发展到乾嘉时期的一种沉淀和总结。在经历了晚唐、五代的发展,文章在偶俪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古文一支逐渐失势,骈偶之辞重新占领文坛,到主张“文以明道”的欧阳修的大力推广,古文才再次繁荣起来。总目在论及宋代文学时,注重文章演进的脉络,把韩、柳作为开一支文脉的大家,尤其强调韩、柳启宋代古文风气。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在其作品中自称“乐古道”“尚祖德”“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10总目在河东集提要中认为“开少慕韩愈、柳宗元为文”,“今第就其文而论

18、,则宋朝变偶俪为古文,实自开始”,“要其转移文史探索 梁观飞:论四库全书总目对韩愈的评价与尊崇 73 风气,于文格实为有功”51305,可见,四库馆臣对于柳开自云追慕韩柳是予以肯定的,指出柳开转移宋初文风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强调宋初文风的转移,是以韩、柳为宗的。韩、柳文章,尤其从宋代开始,成为文章一宗,宋代古文风气在韩、柳一脉之下发展演进。从总目中的河东集穆参军集宋元宪集河南集孙明复小集 等提要即可看到四库馆臣勾勒的北宋文章演进轮廓以及韩、柳对宋代古文的巨大影响:其文章则莫考所师承,而欧阳修论尹洙墓志书,谓其学古文在洙前。朱子名臣言行录亦称洙学古文于修,而邵伯温辨惑称修家有唐本韩柳集,募工镂版,

19、今柳宗元集尚有修后序。盖天资高迈,沿溯于韩、柳而自得之。宋之古文,实柳开与修为倡。然开之学及身而止。修则一传为尹洙,再传为欧阳修,而宋之文章于斯极盛。则其功亦不尠矣。51038(穆参军集提要)盖文章至五季而极弊。北宋诸家,各奋起振作,以追复唐贤之旧。穆修、柳开以至尹洙、欧阳修,则沿洄韩、柳之波。51310(宋元宪集提要)至所为文章,古峭劲洁,继柳开、穆修之后,一挽五季浮靡之习,尤卓然可以自传。邵伯温 闻见录 称,钱惟演守西都,起双桂楼,建临园驿,命欧阳修及洙作记。修文千余言,洙止用五百字。修服其简古。又称修早工偶俪之文,及官河南,始得洙,乃出韩退之之文学之。盖修与洙文虽不同,而修为古文则居洙后

20、也云云。盖有宋古文,修为巨擘,而洙实开其先。51311(河南集 提要)盖宋初承五代之敝,文体卑靡。穆修、柳开始追古格,复与尹洙继之。51312(孙明复小集提要)总目 认为,宋初穆修、柳开开古文风气,尹洙、孙复继其后,而尹洙学古文于穆修,北宋古文运动的主帅欧阳修又受尹洙影响,由此,北宋古文演进的脉络甚为明晰。在北宋古文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人物又都是受到了韩愈、柳宗元的深刻影响,由韩、柳发展而来,柳开的“少慕韩愈、柳宗元为文”、穆修的“沿溯于韩、柳而自得之”,北宋古文诸家,无论是开风气者、首倡者,还是文坛巨擘,无一不是沿着韩、柳的文脉发展而来。在四库馆臣看来,韩、柳已经成为文章发展的一个重要支脉,开

21、后世古文之绪。在相关提要中,四库馆臣给予韩愈、柳宗元文章高度的评价,相较为韩愈所做的大量正名与辩护,四库馆臣对柳宗元提出了不少的批评和苛责,总目采取了“重韩轻柳”的态度,对于个人及文学创作的评价,韩愈的地位明显要高于柳宗元,甚至将柳宗元视为韩愈的追随者。对韩、柳二人态度的差异,在唐代早已存在,尽管后人常以“韩柳”并称,但是重韩愈、轻柳宗元的倾向是明显的。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就曾指责柳宗元“不自贵重顾籍”11。尽管苏轼曾经说过“子厚之文,发纤浓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12,然而在其续欧阳子朋党论他仍评价“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3219。总目对于韩

22、愈、柳宗元的态度也不是的平衡的,对于柳宗元参与“王党”,总目尤多批评。在刘宾客文集提要中提及“禹锡在元和初,以附王叔文被贬,为八司马之一。召还之后,又以 咏元都观桃花 触忤执政,颇有轻薄之讥。然韩愈颇与之友善,集中有上杜黄裳书,历引愈言为重。又外集有子刘子自传一篇,叙述前事,尚不肯诋諆叔文。盖其人品与柳宗元同”51290,显然,四库馆臣认为,刘禹锡召还后再次远贬与其所作的 咏玄都观桃花 不无关系,还称其“轻薄”,对于后来刘禹锡不肯与王叔文等划清界限、仍然与王叔文为党,总目颇有微词,而在提要中,四库馆臣又提及柳宗元,认为柳刘二人人品相似,个人的言行以及政治立场极不慎重、严谨。此外,在吕衡州集中,

23、四库馆臣也提到“温亦八司马之党。当王叔文败时,以使吐蕃幸免。其人品本不纯粹”51291,对于属于王叔文党的吕温,四库馆臣毫不掩饰,直指其人品的问题。四库馆臣批评吕温的同时又特别提及他的党属身份,在他们看来,八司马人品亦当近似,尤其是对柳宗元等人特称其为“八司马之党”,有意将其结党之事坐实。可见,对于“八司马”,无论是文品还是人品或者政治生涯,总目都有着较为严厉的批评。清人为柳宗元辩护的学者亦不少,全祖望“顺宗不久其位,新旧猜嫌之际,伾、文遂不克自支,一蹶而满朝皆加以奸邪之目,遂使八司马蒙谤。是固出于后世成败论人之口”7、王鸣盛“诸人罪亦不过躁进,岂真丑类比周,党邪害正者哉?”8645。尽管不少

24、清人从事实出发,多有为柳辩护,然而,总目作为官修书目,四库馆臣不可能将柳宗元树为旗帜,从回护韩愈与批评柳宗元的具体事实来看,尊韩是非常明显的。从韩、柳文学作品的批评来看,总目也带有浓重的尊韩色彩,韩愈在古文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更贴近于开宗立派的宗主式人物。在文脉提要51801中,四库馆臣对王文禄“至论唐文,伸柳州而抑昌黎,谓韩非柳匹”的观点和论述甚为不满,认为他“尤不免立异太过矣”。74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 年第 2 期 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提要下,四库馆臣辨析该文献书目:“其版式广狭,字画肥瘠,与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纤毫不爽。盖二集一时并出也。前有评论、训诂、诸儒姓氏,检核亦不足五

25、百家。书中所引,仅有集注,有补注,有音释,有解义,及孙氏、童氏、张氏、韩氏诸解。此外罕所征引,又不及韩集之博。盖诸家论韩者多,论柳者较少,故所取不过如此,特姑以五百家之名与韩集相配云尔。”51289 四库馆臣检核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发现,该版韩、柳文集同时刻行,然而柳集注家并不如其名满五百注家,征引与韩集数目上有不小差距,因此推测刻者只是为了与韩集相匹配才以“五百家”命名。事实上,韩集注家距离五百家也相差较远,“五百”实为编者取为名目而已,而四库馆臣提出柳集相配韩集的观点并非绝对严谨,但由此总目以“柳”配“韩”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在御选唐宋文醇提要论及唐宋文体的演变,称“考唐之文体,变于韩愈

26、,而柳宗元以下和之;宋之文体,变于欧阳修,而苏洵以下和之”,四库馆臣是明确以韩愈为唐代古文革新的主帅,而柳宗元等人主要是应和的角色、起到次要的作用。此外,唐代文章比较盛行的还有“韩李”并称的说法,刘禹锡曾引李翱语“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2228、欧阳修更是鼓吹“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15,然而总目 没有采取这种说法。从前所引 皇甫持正集李文公集提要来看,四库馆臣把李翱视为韩愈的门人或者追随者,要之,总目以韩愈为唐代古文宗主是无疑的。韩愈在总目中,较多地以“韩柳”并称的形式出现,四库馆臣给予“韩柳”极高的评价,将“韩柳”作为古文代表、文章发展的一脉,但从具体的论述来看,总目继

27、承了“重韩轻柳”的传统。总的来说,总目认为韩愈是古文革新的主帅,唐后的古文发展、演进多受韩愈影响。应该看到,总目对韩愈的重视和尊崇体现了韩愈在清代传播与接受的情况,是清代韩愈批评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总目尊韩的原因及影响 考察总目的有关提要,四库馆臣以韩愈其人其文为正统,在唐代古文革新的论述中,视韩愈为主帅,以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人为应和者、继承者。四库馆臣明显的尊韩倾向,一方面是四库馆臣自称的“定论久孚”,总目继承了唐以来重视韩愈、“吏部为贤人而卓”16 的学术观念;另一方面,韩愈的“道”是与四库馆臣的“阐圣学明王道”5 凡例相契合的,总目多次提及的“世道人心”“人心风俗”“世道之防”

28、51267 需要树立起模范、标准,而韩愈本人及其作品正符合这样的要求。韩愈、柳宗元等人文学作品的典范性决定了他们在总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使其在文章的发展演进中成为标杆和参照;而韩愈本人及其对“道”的追求,使其成为四库馆臣重点阐述和塑造的模范。总目编撰与流传,对后人影响极深,清人张之洞称“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17。余嘉锡亦云“道、咸以来,信之者奉为三尺法”18,总目的评述不仅为读书者提供阅读门径,其集部的提要也为近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提供了参考和材料。总目有关韩愈的评述,为近现代文学史所接受,有关文学史唐代古文革新的构建基本上都是以韩愈为中心的。林传甲的中

29、国文学史是由中国人编写并刊行的较早的文学史著作,其中对总目关于韩愈及其门人的评述多有借鉴。林氏中国文学史“韩门张籍李翱皇甫湜文体”一节中的“昌黎提倡古文,从游于其门者,张籍李翱皇甫湜其尤也。张司业八卷,多乐府诗,惟文苑英华载张籍与韩愈二书,余不概见。想其笔力,亦在翱湜之间。李文公集皇甫持正集,文体毕备,一得昌黎之理,一得昌黎之辞,李翱得其理,故文体纯实;皇甫湜得其辞,故文体奇崛。翱之才学逊于其师,不得镕铸百氏如己出,湜之盛气抗辩过于其师,若着力铺排,反不惬人意,是两家之短耳。昌黎文法传于湜,湜传于来无择,来无择授于孙樵,孙樵务为奇峭,其诣亦不易及也”19 脱胎于张司业集 皇甫持正集 李文公集等

30、文集的提要,部分字句几乎相同。在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中,也将韩愈的追随者称为“韩门弟子”,将韩愈作为一代文章宗师来看待。林传甲从相关提要梳理了有关韩愈的评述与定位,对总目的接受、镕裁是非常明显的。近代文学史的书写几乎都受到总目的影响,薛建吾中国文学常识对于宋代古文与韩愈的关系“柳开独治古文,追踪韩柳逮庐陵欧阳修出,学根经史,文继昌黎”20 多取于宋人文集的提要;陈子展唐代文学史的“翱、湜之文同出韩愈,翱得愈之纯正,湜得愈之奇崛”21 则全出于四库馆臣评 皇甫持正集李文公集。至于“古文运动”的提出与流行,韩愈古文领袖的地位则更加突出,苏雪林就在其中国文学史略鼓吹“唐代韩柳提倡革命之功和宋代欧苏王曾

31、完成革命之绩”22,可见韩愈及其古文得到的推崇。文史探索 梁观飞:论四库全书总目对韩愈的评价与尊崇 75 总目给予韩愈诗文极高的评价,将韩愈视为唐代文学一大家,以韩愈为古文之帅、极力尊崇韩愈,这是清代官方的立场,也是当时文学批评的基本观念。尽管总目中也存在大量的“韩柳”并举,但在四库馆臣看来,柳宗元等人在文章发展演进的脉络中仍然从属于韩愈。总目尊韩既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继承,也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考察四库馆臣对韩愈的评价和定位,对把握韩愈在清代的接受与定位具有一定的意义。参考文献 1 弘历.唐宋文醇M.乾隆三年武英殿四色套印本.2 刘禹锡.刘禹锡集M.刘禹锡集整理组,点校,卞孝萱,校订.北京:中

32、华书局,1990.3 苏轼.苏轼文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4 秦观.淮海集笺注M.徐培均,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75.5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6 张籍.张籍集系年校注M.徐礼节,余恕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913.7 欧阳芳.韩愈及其散文的负面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8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刘永翔,朱幼文,校点.上海,合肥: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3375.9 杜牧.樊川诗集注M.冯集梧,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1.10 柳开

33、.柳开集M.李可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5.11 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3.12 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13 全祖望.全祖望集汇校集注M.朱铸禹,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509.14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黄曙辉,点校.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645.15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614.16 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M.陈植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79.17 张之洞.张之洞全集M.苑书义,等,编.石家庄:河北人民

34、出版社,1998:9791.18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48.19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M.上海:科学书局,1910:173.20 薛建吾.中国文学常识M.上海:大华书局,1937:59.21 陈子展.唐代文学史M.重庆:作家书屋,1944:109-110.22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M.武汉大学 1938 年讲义本:87.On the Appraisal and Reverence of Han Yu in Si Ku Quan Shu Zong Mu LIANG Guanfei(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Nanning 530299,Chin

35、a)Abstract:The Si Ku officials quoted the reviews on Han Yu,canonized Han Yus articles and comments,and spoke up for him,which embodied their high evaluation of the writer and his works in Zong Mu.Zong Mu inherited the view of“Han and Liu Juxtaposition”,regarded“Han and Liu”as the synonym for ancien

36、t prose examples,and believed that Han Yu and Liu Zongyuan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evolution of prose.But on the whole,Zong Mu highly recommended Han,with Liu Zongyuan and others as his supporters and followers.For the inheritance of orthodox academic views and the protection of orthodoxy,Zong Mu showed an obvious tendency to respect Han Yu,which also had an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Keywords:Si Ku Quan Shu Zong Mu;Han Yu;Respect for Han Yu;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