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609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63引言及文献综述城市是人类生产及生活的中心,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受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效应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结构同质化、公共经济薄弱、人力资本欠缺等困境(唐宇等,2022)。同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等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为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韧性城市”概念,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此后,党的二十大报告亦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城市

2、韧性系统中,经济韧性起到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水平(房亚明与李幸芝,2022)。因此,提升城市经济系统抗风险能力,建设具有经济韧性的城市已成为未来中国应对不确定性因素新范式。现阶段,流通产业已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能够强化城市经济发展能力与潜力,增强城市经济韧性(陈兢与农锦华,2022)。“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强调“布局建设一批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设施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化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在此背景下,流通产业集聚正成为我国重要战略发展方向,将有力推动我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流通产业集聚通过丰富的服务功能显著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有效

3、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俞彤晖,2018)。基于此,部分学者积极探索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及其空间集聚机制,认为流通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增加、产顾 宁 博士(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内容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 2011-2020 年 285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

4、。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关键词:流通产业集聚;城市经济韧性;空间计量模型;空间溢出效应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97(2023)18-0163-04文章著录格式:顾宁.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J.商业经济研究,2023(18):163-166业规模扩大以及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周雨娴,2022;李定珍与蔡梦佳,2022)。为探析流通产业空间集聚与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学者们通过 PVAR 模型及空间效应模型进行大量分析。研究发现,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

5、韧性、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能够通过产业多样化、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等渠道进行传递(陈奕玮和吴维库,2021)。综上,既有文献对探究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但未充分关注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从省份面板数据出发进行研究会忽视城市间的差异,影响结果准确性。因此,本文选取 285 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其集聚发展可有效服务生产与生活,加强产业关联、发展商圈经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张跃胜等,2022)。一方面,流通产业集

6、聚增强了流通产业与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间的联系,降低城市内各类产业获取资源的难度与成本。这可以大幅提升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与抵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另一方面,流通产业集聚会影响商场、街区、超市等城市布局业态,有效提振当地消费,加快经济运转,进而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流通产业集聚在提高国内商贸企业整体服务质量、拉动生产的同时,还可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不仅如此,流通产业集聚还会优化城市综合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降低安全隐患,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金课题: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数智赋能山东对非文化贸易研究”(编号:22ZC05030001)E

7、state Observation164商业经济研究 2023 年 18 期确保经济稳定发展,赋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综上,流通产业集聚会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赋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 1:流通产业集聚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流通产业集聚会加速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通,使部分社会资源呈现趋同效应。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上述现象可以理解为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而相似程度与距离成反比。这意味着事物距离越近,越有可能在空间层面相互影响,即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可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一方面,流通产业集聚能够打破城市在空间上独立发展的状态,拓宽经济发展通道,

8、并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周边城市经济韧性。伴随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日益深化。大型城市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会随着城市间交流逐渐向周边城市溢出,带动周边城市提高经济韧性。另一方面,邻近城市之间存在示范效应,当城市通过大力推动流通产业集聚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时,本地发展模式、政策导向等经验会为相邻城市提供范本,使其产生模仿行为,从而释放流通产业集聚对周边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 2:流通产业集聚会对周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设计(一)空间相关性分析空间相关特征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事物间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与不均匀性特征。学术界常使用全局莫

9、兰指数展开空间相关性检验,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其中,n 表示研究样本数;Ai与 Aj分别为城市 i 和城市 j 的观测值;wij指代空间权重矩阵。为科学探讨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地理距离权重矩阵 wg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 we展开回归分析。其中,wg中元素使用城市间中心距离平方的倒数衡量;we中的元素使用城市之间年人均 GDP 差值的绝对值倒数表征。(二)空间计量模型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指出,空间上不同样本单元观测值间往往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其影响程度与各空间单元距离具有一定关联,这意味着所观察的空间单元存在空间依赖特征。由于空间杜宾模型能够综合多种计量模型优势,使用

10、空间杜宾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展开探讨。具体公式如下所示:Y=wy+X+WX+(2)式(2)中,Y 与 X 指代被解释变量城市经济韧性和解释变量流通产业集聚;指代空间自回归系数;和 分别指代解释变量及其滞后项系数;则表示随机误差项。(三)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城市经济韧性(RES)。当前,关于经济韧性的度量方法主要有单一指标法与指标体系法两种。对于城市经济韧性而言,由于其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社会资本、金融发展、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故更适用于单一指标法。因此,参考谢会强等(2022)的研究思路,从抵抗力、恢复力、适应力、创新力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对城市经济韧性展

11、开测度。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解释变量:流通产业集聚(AGG)。流通产业集聚使用区位熵方法展开测度。式(3)中 AGGijt与 eijt分别指代城市 i 在 t 时期产业 j 的区位熵数值以及就业人数;和依次指代 t 时期城市 i 的就业人数以及全国 j 产业就业人数;指代 t 时期全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其中,j 指代流通产业,涵盖物流、餐饮等相关行业。(3)控制变量:为更全面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选取如下控制变量:城市经济密度(ED),以地区生产总值与城市土地面积的比率表征。人力资本水平(HC),以地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表征。对外开放水平(OPEN),利用区域进出口

12、贸易总额与 GDP 比值衡量。外商投资水平(FDI),使用外商投资额占城市GDP比重表征。(四)数据来源本文选取 2011-2020 年 285 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局公布数据以及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同时,针对个别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齐。表 1 城市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产业观察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65实证分析(一)空间相关性分析全局 Morans 统计指标值结果如表 2 所示。无论是地理距离权重矩阵还是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所得Morans 统计指标值皆为正数,且多数 Morans 指数

13、通过 1%显著水平检验。这说明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可以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二)空间计量回归结果与分析为避免样本数据存在非平稳性问题进而导致伪回归现象,通过LLC、ADF-Fisher、PP-Fisher方法展开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包含城市经济韧性在内的所用变量在检验中均显著拒绝原假设,说明在控制截距项与时间项后不存在单位根现象。此外,各变量一阶差分均为一阶单整,故非平稳问题可在之后的回归中忽略不计。随后,采用 LM 检验、LR 检验、Hausman 检验、Ward/LR 检验对计量模型具体形式进行确定,发现选用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杜

14、宾模型较为合适。参数估计采用极大拟然估计法展开,具体结果如表3 所示。观察表 3 可知,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流通产业集聚均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假设 1 得到初步验证。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正向空间交互效应,即高经济韧性城市呈现空间集聚态势。故下文主要以地理距离权重矩阵 wg估计结果为研究重点。同时,为避免空间杜宾模型点估计结果可能带来的偏误,结合表 3 点估计回归结果进行效应分解,效应分解结果如表 4 所示。观察表 4 可知,流通产业集聚直接效应为0.0487,且通过 5%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流通产业集聚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究其原因,为加速推动“双循环”新发展

15、格局建设,各地政府着手推动流通产业集聚,畅通城市内要素资源流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为城市抵御外部冲击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至此,假设 1 得到验证。分析间接效应可知,流通产业集聚的间接效应为正,且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还对周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促进作用。究其缘由,流通产业集聚依托本地区产业结构与比较优势,深化流通各环节分工,增进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这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间协同创新水平,赋能城市经济韧性增强。由此,假设 2 得到验证。控制变量层面,城市经济密度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且至少通过 10%显著性水平检验,即城

16、市经济密度不但能显著促进本市经济韧性提升,还对周边城市的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直接效应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间接效应的回归系数则不显著,表明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提升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但并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三)异质性分析不同规模城市的流通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会导致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存在异质性。依据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按照城市年均人口数量,将285 个城市划分为大规模城市与中小规模城市展开异质性检验。由表 5 回归结果可知,大规模城

17、市流通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说明大规模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带动本市及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流通产业集聚对中小规模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表 2 全局 Morans 结果注:*、*、*依次为通过 10%、5%、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下同。表 3 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注:括号内为 t 值,下同。Log-L 为对数拟然值。表 4 空间杜宾模型效应分解结果Estate Observation166商业经济研究 2023 年 18 期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说明流通产业集聚对中小规模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小规模城市经济韧性尚未形成空间溢出效应。结论与启示(一)研究结

18、论本文基于 2011-2020 年 285 个城市数据,从空间交互视角探究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进一步检验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规模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流通产业集聚对大规模城市与中小规模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且对大规模城市的影响更强;流通产业集聚对大规模城市经济韧性的间接效应显著为正,对中小规模城市经济韧性的间接效应则不显著。(二)政策建议第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上述结论指出,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因此,各城市要积极推动流通产业集聚化发展,提高城市内部产业

19、关联度,强化经济韧性。一方面,各城市要转变流通产业分散化、低效化的滞后模式,引导流通产业集聚化发展。相关部门可推动流通产业降本增效,畅通城市内经济循环,促进流通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另一方面,各城市需平衡流通产业集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为商品、超市、商场等要素集聚划定适度范围,避免产生挤出效应弱化居民消费的现象。在流通产业集聚效应下,城市经济发展将更加活跃,城市经济韧性也会随之提高。第二,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鉴于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各城市政府有必要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新机制,充分发挥流通产业集聚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一方面,完善城市间干线

20、运输网络。各城市政府应着力加速城市间干线运输网络建设与优化,推动各城市运输干道联通,为流通产业集聚区跨城市服务提供便利,赋能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另一方面,推进具备牵引力的大型跨城市项目落实。各城市政府可积极推动大型跨城市供应链、产业链创新协作项目开展,吸引各城市流通产业参与,整合重塑流通产业跨城市供应链与产业链渠道,扩大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研究结论表明,相较于中小规模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大规模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促进效应更强,且中小规模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尚未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各地方政府要尽快破除大规模城市与中小规

21、模城市间的发展障碍,推动不同规模城市流通产业协调发展。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中小规模城市流通产业集聚的支持力度。政府可通过颁布降低流通产业集聚区税收、增加流通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财政支出等利好政策,推动中小规模城市流通产业形成一定规模集聚区,畅通中小规模城市资源要素流通渠道,赋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大规模城市的辐射作用,稳步推进大型城市圈建设,着手破除大规模城市与中小规模城市间要素流动壁垒,调整中小规模城市流通产业空间布局,均衡推进流通产业集聚,赋能中小规模城市经济韧性提升。表 5 城市规模异质性回归结果参考文献:1.唐宇,宋永永,薛东前等.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

22、变与障碍因素以山西省为例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5)2.房亚明,李幸芝.分而治之:韧性城市建设的空间维度 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2,24(5)3.陈兢,农锦华.流通集聚、产业多样性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基于我国大中城市样本的实证 J.商业经济研究,2022,41(15)4.俞彤晖.流通产业集聚、地区经济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 J.经济经纬,2018,35(4)5.周雨娴.我国区域流通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J.商业经济研究,2022,41(16)6.李定珍,蔡梦佳.湖南流通产业现代化时空差异演进及优化 J.时代经贸,2022,19(4)7.陈奕玮,吴维库.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关系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8)8.张跃胜,邓帅艳,张寅雪.城市经济韧性研究:理论进展与未来方向 J.管理学刊,2022,35(2)作者简介:顾宁(198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贸易管理、农业经济、自由贸易区、非洲研究。产业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