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语文教案【3篇】 (一)学问与力量: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缘由。 3、观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育学生观赏古代散文的力量。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美丽片段散文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争论讨论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讨论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会山川美景,观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育学生喜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 1、争论讨论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材处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来宾,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与。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美,描绘出欢饮消遣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理想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欣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构造也很紧凑,前后相互照应,脉络非常清晰。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缘由许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
3、不行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观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观赏千古名句,体会名句之美。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把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谈论构造。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力量。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比照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发。 教学重点: 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谈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比照导出伶官传序(假如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画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的政治抱负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承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
5、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别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出重音,表达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读出节奏,表达出文气的急迫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穿,有声势,不行一世的气概。)读出比照,表达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读出玉器,表达出的感情倾一直。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索,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采纳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6、。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从论证角度看,采纳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比照论证) 5、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现代汉语将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小结:本文在论证构造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根据“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展谈论,中心突出,构造严谨。 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
7、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意于外表的富强。 四、课堂延长: 1、思索: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把握课文中特别的文言句式。把握关键字、词。背诵此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挨次,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
8、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提醒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留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始终被人称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查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认真
9、思索: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局部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凉,人烟稀有,毕竟是什么缘由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马上绽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答复的。 2、田地荒凉,人烟稀有的缘由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其次局部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缘由,但是他却有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知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西门豹究竟有何准备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10、,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奇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争论、沟通。 3、小组汇报争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美丽,河伯不会满足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美丽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奇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美丽”“河伯不会满足”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爱护了新娘,又惩罚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
11、,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奇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奇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厉仔细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恐吓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12、)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假如不用这种方法,根据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拟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兴旺,很多人都特别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告、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色读这局部。 (三)研读课文第三局部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转变邺地田地荒凉,人烟稀有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浇灌,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谋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方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久记住这个胜利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学问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奇妙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