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教材分析: 阿长与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双重眼光儿时的眼光和现实的眼光回忆了自己的保姆阿长。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期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对“我”倾注了一片心血,是值得“我”怀念和感激的人。课文前半部分用抑笔写阿长的所谓缺点;写阿长买山海经一部分,作者又极力褒扬她“伟大的神力”。教读这篇文章,应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着重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情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惶急、诘问、渴慕、疏懒、震悚”等词语。 2、了解叙述、
2、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3、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应把对语言形式的把握放在首位,让学生初读课文,拥有对语言形式的原始体验,再让学生精读课文,理解语言背后的深意,进而把握人物形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学生、文本的多方位渗透交流中来突破文章的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品味“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文章平和含蓄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隽永的意蕴。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长妈妈)。“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鲁迅对阿长的祝福,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她又是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去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学生读准字音)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
4、件事?重点写哪件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 明确: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D、她懂得许多道理;E、讲“长毛”的故事;F、给“我”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了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四、 合作探究,微观体察。(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情境问题设置一:你喜欢阿长吗?请说明理由。可用“我喜欢(不喜欢)阿长,因为_.。”的句式说话。学生迅速跳读课文,组织语言,以规定的句式说话学生回答预设1:喜欢。长妈妈的个性中有很多可爱的东西,例如不拘小节、真诚善良、淳朴仁厚等等,她不识字却真的为作者买回了山海经,这是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对孩
5、子的关爱。学生回答预设2:不喜欢。阿长饶舌多事、迷信无知,而且她根本不懂得怎样教育小孩,只知道在小孩顽皮的时候去向母亲告状,甚至“谋死”小孩心爱的东西。师生归纳总结阿长的性格特点: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淳朴、宽厚、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情境问题设置二: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对她的感情怎样呢?(试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生跳读课文,在文中标画表明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祈福。情境问题设置三:课文前半部分对阿长多用抑笔,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
6、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讨论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回答预设:“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和怀念。 1、同情: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2、怀念:此部分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动”、“吃福桔的祝福”,到“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以及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切的怀念之情。五、 反馈练习:教师
7、出示练习题(小黑板)。1、阿长与的作者是谁?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2、给下列字注音: 憎恶 规矩 谋杀 絮说 臂膊 掳去 疮疤3、说一说阿长的性格特征。六、课堂小结:从整体上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七、作业设计:说话训练,个性表达 寻找生活中的阿长:在你身边有许许多多真实而普通的人,请列举几例,谈谈对他的新的认识 示例:我们班的顾老师看上
8、去很严厉,平时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我很畏惧他,对他一向是敬而远之。可偶然的一件事让我的看法改变了。那是一天中午,我和王刚打了一架,我把王刚的新衣服撕了一个大口子。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我想:我们俩一定要挨批了。然而,出乎我的意料,顾老师没有大声斥责我们,而是让王刚把衣服脱下来,找来针和线,缝了起来。一边缝 一边亲切的与我们谈话,给我们讲道理。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慈爱的目光。衣服缝完后,顾老师又给王刚穿上,看着我俩握手言和。我心里真是又惭愧又感动。从此,我就喜欢上顾老师。跟顾老师在一起感到亲切、温暖,一点也不害怕、不紧张了。顾老师就像慈母一样关心着我们,我永远也忘不了顾老师。附:板书设
9、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没有姓名 行为粗俗 (不大佩服) 礼节繁琐 迷信 (不耐烦) 讲“长毛”的故事 (产生敬意) 为“我”买山海经 (新的敬意)“我”的感情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产生敬意产生新的敬意为她祈祷祝福 抑 扬 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在阿长与这篇散文中,鲁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作者笔下的阿长尽管有那么多不足,却淳朴直率至极。作者在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今天我们就共同去体会一番吧。二、知识抢答,复习巩固1阿常与中作者重点塑造的人物是谁?2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3 其中重点写的是那件事?此环节目的是回顾上节知
10、识,引出本节内容。三、朗读课文,研讨探究指名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阿长买山海经”一段,请其他同学评议教师出示探究题(小黑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派代表发言。情境问题设置一: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讨论交流后明确:“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情境问题设置二: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讨论交流后明确: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
11、,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情境问题设置三: 文中为什么没有具体写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却用大量笔墨来写远房表叔?讨论交流后明确:文章故意不写阿长是怎样买的山海经,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文中用大量笔墨来写远房表叔,其目的是为了把阿长和远房表叔作对比从而突出阿长对我的体贴、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情境问题设置四: 本段紧扣文题阿长与,而文章前半部分却写了几件与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把他们删去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讨论交流后明确:为
12、了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要把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事(人)详细描述,而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只有详略配合得当,文章的中心才会突出。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文中略写“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不能删去,它们在文章中主要起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通过情境问题的探讨,加深学生对阿长这一人物的理解,进一步解了作者对阿长的情感的同时,还对文学作品如何塑造人物,突出中心,如何安排材料有了深入的理解。 四、
13、拓展思维,发挥想象 1、作者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但在文章的情节中却很关键,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哪位同学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学生展开联想,可能有如下说法:示例1:“阿长”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时,见到我,竟高兴地将一包书递给我,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而“我”此时抑制不住激动之情,不知说什么好。示例2:“阿长”四处打听“三哼经”,可每一个店铺的老板都无奈的摇头,但她仍不停地絮说着,手在空中比划着书的模样示例3:我觉得长妈妈一定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当她终于买到书时,一定如获至宝般地加快了返城的脚步,笑容荡漾在她的脸上。 2、发挥想象: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
14、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她可能会说: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通过本环节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交流心得,畅谈收获 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15、? 一)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请你归纳一下本文的写法。A、 传神的描写: 善于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作者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写阿长的睡相,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阿长买来山海经,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时,综和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把阿长描绘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B、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C、先抑后扬法: 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阿长
16、的粗俗、好事、有许多繁文缛节及“我”对她的“憎恶”、“讨厌”,而后半部分,作者笔锋一转,在文字中流泻而下的,是作者真挚的感激,深切的怀念。最后他将对长妈妈的感激变成永久的怀念,以浓情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福。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二)、文章在选材上有何特点?请你总结一下。1、选取多事例、从多侧面、多角度来刻画人物 围绕阿长作者选取多个事例,如:喜欢“切切察察”、粗俗的睡相、元旦古怪的仪式、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山海经。通过这些事例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阿长。她既有许多不足,又有淳朴可爱的一面。作者笔下的阿长是一位血肉丰满、极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2、本
17、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阿长买山海经一事最能突出中心,所以作者详写。而其余的事略写。这样安排材料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六、课堂小结: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的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位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撼的原因。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辞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课后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加深体会。七、作业设计: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看看谁写得真实、生动、传神。附: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语言 传神的描写: 细节描写 动作 外貌 手法: 对比映衬 先抑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