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京教案集合5篇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读课题,找准题眼“颜色”。
2.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颜色”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季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美而辉煌的颜色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依据总分构造,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美而辉煌”的颜色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局部,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颜色的“壮美而辉煌”。
3.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局部,比照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颜色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颜色的“壮美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北京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挨次、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尝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挨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备:《北京的春节》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日我带来了一份我自拍的画面,想让大家观赏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影片,唤起学生对春节时喧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看过后你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了吧。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画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我们再来看看北京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出示幻灯片3)
3.现在,大家肯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这篇文章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其中哪些局部是详写,哪些局部是略写?(出示问题-课件)
3.沟通汇报,教师同时出示图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头,始终到正月十九完毕以及课文的详、略)
4.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说说老北京京味十足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喧闹、忙乱、喜庆、团聚等初步感受。(出示问题及重点词语)
三、沟通探讨,感受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
同学们,详写的这些内容你最喜爱那局部的内容?咱们就先来分析那一局部。
腊八
(1)学生齐读本段。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出示重点句子及理解-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许多,多得似乎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他的腊八节完了,大家还情愿阅读那一局部。)
除夕在春节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喧闹)对!
就让我们抓住除夕真喧闹来体会。首先从人们的活动来体会除夕的喧闹。(人们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喧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连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聚圆的喧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聚饭。)--出示重点词语
接着让我们从味、色、音来体会。
味:酒肉的香味
色:各色的年画、红红的对联(出示重点词语)
音:鞭炮声不断
小结:短短的一段话,就足以见到老舍在生活中的细心观看和描写手法的细腻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配着音乐来朗读这段话。(放音乐)
3、正月初一
读一读该段内容看一看北京春节初一的人们都在做什么?最吸引你的活动是什么?(出示问题)学生自学、沟通、汇报
逛庙会、拜年、全部店铺关门--人们闲适、欢乐
正月十五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作家写元宵节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突出了灯的什么特点呢?(找出相关联的语句读一读并概括出来)
灯的数量多: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出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元宵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重点是一个又字)
(此处元宵犹如南方的汤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在构造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积存好词好句
(这课中有许多好词好句,教师也积存了好多,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把他们读一下。)
(出示词句):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年更新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娴熟技能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连续,鞭炮日夜不绝。
一刺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完毕了。
本课小结:
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作为纬线构造全文。
每局部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这种构造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楚
在内容上安排的详略得当,整体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了腊八、除夕、初一、十五这四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语言上更是幽默幽默,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2、用你搜集到的资料作为素材,办一期以春节习俗为主题的手抄报。(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附:板书设计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
详略详详
农业展览会最喧闹闲适欢乐
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详略
春节的又一高潮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头高潮和完毕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喜爱北京、喜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爱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状况: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示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喧闹)
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喧闹,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挨次说一说。
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爱的一个段,划出表现喧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喧闹。
2、全班沟通。依据学生喜爱的段落沟通,喜爱同一个段落先沟通。沟通时留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喧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喧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争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到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沟通。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漂亮。
4、读出喜爱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状况谈一谈。
2、沟通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北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力量和运用力量,了解词语的.意思和了解近义词的区分。与别人进展口语沟通,使学生有观看和想象的力量,乐于表达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能把构造比拟简单的字写的比拟端正、标准、干净。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展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能把构造比拟简单的字写的比拟端正、标准、干净。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展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培育学生的听说读写力量,重点学会设计。
教学重点:
有针对性地写己喜爱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选词填空
1、理解意思会区分他们的不同。。
1、试做。
2、订正。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先读懂例句,在改写句子。
2、改好后订正,再读一读。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订正。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上查资料
教学重点:
筛选材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想一想为什么纸张能变成风筝,竹子能够唱歌,树木能够在载着游客四处游玩
1引导学生仔细朗读
2结合思索题进展默读明白。纸张能变成风筝,竹子能够唱歌,树木能够在载着游客四处游玩
二、我们的科技角
查找有关机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办一期科技报。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着重培育学生组织和的语言表达力量,。
教学重点:
着重培育学生的语言力量。
教学难点:
着重培育学生的语言力量。
教学过程:
一、设计过年。
二、分工合作,做好预备。
一、开展活动,落实
完成习作
北京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效劳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亲密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生活中有关打折优待措施的根底上,能利用百分数的学问,依据实际状况选择最正确的方案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比拟,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合情思索力量。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辩证、全面地思索、对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了解生活中有关打折优待措施的根底上,利用百分数的学问,依据不同的实际状况,通过分析比拟选择最正确的方案和策略。
教学难点:
1、多种方案的计算。
2、合情推理。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打折计算方法。
1.谈话导入。
2、为学生创设到快餐厅看菜单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合算的角度选择套餐。
出示,如下列图。
A套餐
原价:12.5元
现价:10.00元
B套餐
原价:11.8元
现价:10.00元
C套餐
原价:10.80元
现价:10.00元
(1)假如你去吃快餐,你选哪一种最合算?为什么?
(2)A套餐相当于打几折?
(3)B套餐也打8折,应付多少元?
二、分析比拟,初用打折技能。
实际生活中的打折多种多样,要反复计算、比拟,才能够选择出最好的购置方法。
1.创设情境。
现在很多餐厅可以自己带饮料消费,餐厅的饮料可挺贵,要想合算我们不妨去超市逛一逛,买一些饮料再去吃饭。
甲商场 买大送小
乙商场 一律九折
丙商场 满30元一律八折
2.了解超市的优待政策。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些优待措施的?
生:买大送小就是买一瓶大的送一瓶小的,前提是必需买大瓶的饮料。
打九折就是买100元钱的饮料现在只要付90元钱。
满30元打八折就是买饮料的总价必需到达30元才能打八折,不到30 元不打折。
展开阅读全文